高二语文选修《绝地之音》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领略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
2、体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作者心灵的巨大震撼
3、品味质朴而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绝地之音就是生命本身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马步升(1963~),甘肃合水人.中国现代作家.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硼究所所长。以创作小说、散文为主,兼写文艺评论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小说和散文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年度最佳作品,散文进入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前五名。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和《天干地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分为四个部分,“灵魂的边界”、“存在的边界”、“流动的边界”、“可能的边界”。边界是指自己所处的文化和别种文化,自己的信仰和别样的信仰相交相错的所在。在边界可以领略到无限风光,也是灵魂的探险和精神的跋涉。马步升“灵魂的边界”那一组散文堪称为此集的优秀之作。马步升的散文对历史如数家珍,西部民俗色彩也分外鲜明,加上潇洒的文笔、思辨的气质,历史感、现实感、生命感共同织出马步升散文绵长的意味,绘出了陇东黄土地活的灵魂。散文语言既生动浅显,又富有生活情趣,还带上了那么一些西北汉子的爽气。评论家杨光祖说:“马步升散文中,那种来自田野的生气勃勃的野性,是目下那些疲软苍白的温室散文所不可比拟的。他的散文创作还一直追求一种激情的智慧,文章内外充溢着哲思的光芒,这也是目前很多散文家所缺少的。”
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女人狱》、《北京不是你的家》、《花园中的大王》和小说集《老碗会》,长篇纪实作品《燃烧的太阳旗》、《守望平安》(与他人合著),文化史著作《走西口》、《西北男嫁女现象调查》、《百年甘肃》(与他人合著)。
解题(破题)
1、迅速浏览文章,“音”到底指的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音”?
2、这绝唱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思考
《绝地之音》记叙了作者在一次文化考察中所聆听到的绝地的天籁,这让作者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引发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
第一部分(第1段):追忆绝地之音(魂牵绝地之音)。
问题:为什么作者“每一次的讲述,所用的语调、词汇、情绪,甚至描述的事实本身,一次和一次都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第二部分(第2~6段):邂逅绝地之音。
“邂逅”是不期而遇,非在预计之中。“我”能够听到绝腔绝调,完全是长城文化遗迹考察中的偶缘,故必得根据行踪,依次道来。
1、为什么作者的心“被强烈地震撼着”?
2、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自己和导师赶赴营盘梁途中的经历?突出了营盘梁怎样的特点?
3、作者登上山顶后,发现营盘梁是个怎样的城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写这个平地,这又是一块怎样的平地?
5、作者在绝地听到了怎样的绝唱?
6、作者为什么说“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
第三部分(第7~lO段):捕获绝地之音。
1、作者在怎样的环境下捕获了绝地之音?
2、捕获了绝地之音后,作者获得了怎样的感悟?结合“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总结
1、选材出奇,感悟独特。
作者用绝佳的题材,写出了独此一家的感悟。作者用绝地之音表现人类在绝境中生命力的张扬,绝地之音本身就是生命力的本身,“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审美体验复杂而微妙。
2、文笔大气,感染力强。
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有个性的文化散文,既体验精致,又视野开阔,笔力雄健。作者总是用一种文化追踪的目光审视对象,赋予其一定的历史厚度。例如:“整日里见不着生存在现时现地的人,能与我们交流的只有秦汉边卒的遗迹,那无阻无碍的朔风挟着远古的灵感,一拨一拨地注入我们的身心。”读文 至此,油然而生一种“天风海雨扑地来”的感觉。再如:“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远古的灵感和秦汉的血色,使环境、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历史文化的盐分。
3、结构严谨,行文婉曲。
文章采用的是倒叙结构,设置悬念。
【高二语文选修《绝地之音》导学案】相关文章:
高二选修《安定城楼》导学案06-07
高二选修《在酒楼上》导学案06-19
高二选修《更衣记》导学案06-16
高二选修《方山子传》导学案06-27
高二选修《云南冬天的树林》导学案06-15
高二选修《木假山记》导学案06-23
苏教版选修语文《雷雨前》导学案06-14
高二选修《商山早行》导学案06-07
苏教版选修《无题》导学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