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通用2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苏教版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乐、奇怪、亲切的语气。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回声吗?你在哪儿听过?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
5、写字指导。
(1) 学生观察。
(2) 教师示范:“纹、影、倒、游”四个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
1、默读思考: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画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把你画出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
3、课件演示回声的成因。在读读妈妈说的话。
4、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理解回声的成因。
三、实践活动。
回家后做实验或到郊外听回声。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
复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在复习中可采用填空、接力赛,分角色和表演背诵等方法来进行检查。
2.复习本单元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进一步巩固对偏旁部首的认识。
3.区别形近字、同音字,能根据它们的字形,字义的不同分别组词。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1、《雨后》
(1)背诵诗歌《雨后》
(2)《雨后》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什么情景?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要是你也在孩子中你会做什么?
(5)从诗歌中你体会到什么?
(6)默写《雨后》
2、《谁的本领大》
(1)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
(2)当太阳赢了时,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3)当太阳又提出比赛时,他又会怎样想,怎样说?风会怎样想怎样说?
(4)阳光强烈船夫会又什么感觉他会怎样说?
(5)当风赢了时,太阳会怎样说?
(6)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7)用“觉得”造句
3、《蜗牛的奖杯》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要是你得了冠军你会怎样做?蜗牛的心情怎样?它会怎样说?
(3)唯恐与生怕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4)你想对没有翅膀的蜗牛说些什么?
(5)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4《狐假虎威》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老虎一愣它在想什么?
(3)老虎松开了爪子,它会怎样想?狐狸又会怎样想呢?
(4)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在想什么?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在想什么?
(5)当老虎看到小动物的表现它会怎样想?
(6)当老虎知道了真相它会怎样想怎样做?
(7)续编故事《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
(8)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5、习作训练
(1)学会劝阻
(2)《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
(3)写出你在雨后玩耍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提示每课中易错的生字。
第5课雨后(射、短、劲)背诵课文
第6课谁的本领大(碰、脱)风和太阳进行了几次比赛?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第7课蜗牛的奖杯(奖、蜜、蜂、蜻、蜓)
第8课狐假虎威(威、假、寻)“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二、课堂作业
1.比一比,组词。受()桂()推()些()担()借()爪()爱()挂()堆()此()胆()错()瓜()
2.多音字组词。强长背
3.选字填空1)()人()种()样()不相同(个各)
2)()表()领年()带()(带代)
3)排()热()一()火车强()(列烈)
4)勇()()忙()忙()问(赶敢)
4.把成语补充完整。狐()虎()神()活()大()大()
()长()久()头()尾东()西()
三、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5、7两课。
2.抄写本单元易错的生字,并组词。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3
复习目标:
1.复习课文13-16课,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安培、爱迪生、徐虎等人物的崇高品格和。能背诵课文及《练习6》中4个成语和三句读书名言,按内容填空。
2.巩固本单元69个生字(其中29个只识不写),辨别易错字,易混淆字。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表
2、本单元词语积累
(二)课文
《13、学棋》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秋收的两个徒弟有什么不同?
3、那两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吗?
4、你愿意向哪个学生学习,为什么?
5、造句:“一边……一边……”
6、通过学习本课,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14、“黑板”跑了》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从课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3、我们要学习安培的什么?
4、你能找一些有关专心学习的成语吗?
5、填空说话:
安培研究科学非常(),所以成为();拜秋为师的一个学生学棋非常(),所以成为();我们读书学习时一定要非常(),才能成为()。
6、读了这课文,你想对安培说些什么?
《15、晚上的“太阳”》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但是当时光线特别暗,做手术会很危险,医生犹豫了,爸爸和爱迪生有什么表现?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3、最后,爱迪生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使手术顺利进行?
4、医生为什么说是爱迪生用指挥救了妈妈?爱迪生为什么会说将来一定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5、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16、“闪光的金子”》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徐虎是上海市一个普通的——。许多年来,他利用——走遍了——,带来了方便。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
3、你喜欢这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吗?为什么?
4、从这些感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徐虎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5、徐虎被上海市民称为“闪光的金子”。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像徐虎那样助人为乐的同学呢?
(三)习作
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先仔细回想一下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画一画,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棋》
1.齐读课文,要求字字入心。
2.指名分段背课文。
3.领读词语。
4.复习生字表:
(1)自由读,书空,组词。
(2)指名书空“围、专”的笔顺。
二、复习《“黑板”跑了》
1.指名说说课文中的“黑板”实际上是什么。
2.领读词语。
3.复习生字表:
(1)自读,书空,组词。
(2)认读1个偏旁。
(3)提醒大家注意的字(培、考)
5.课后练习:用“不是……而是……”造句。
三、复习《晚上的“太阳”》
1.晚上的“太阳”指的是什么。
2.领读词语。
3.“简易”的近义词是什么。
4.同座互相复习生字表,书空,组词。提醒要注意的字(简、急),辨别(急和及、性和姓)
四、复习《“闪光的金子”》
1.“闪光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2.男女生比赛读词语。
3.同座互相复习生字表,指名书空“纸”,提醒“修、取”。
4.课后练习:用“已经”造句。
五、复习《练习6》
1.复习古文字
2.复习“读读背背”。这4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三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作业:听写本单元的词语。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农、技”等14个生字,会写“厂、产”等8个生字。
2、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农业在科技上取得哪些成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识字教学朗读文章,了解身边科学知识。
三、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生字词卡片
四、当前准备:
收集有关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各项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课前,老师叫大家收集了有关农业变化的有关知识,现在谁来介绍介绍?
3、学生介绍农业的变化。
是啊,农业的变化真大,都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4课。
4、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3、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
4、出示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认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农业的变化。
(一)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我到农业展览馆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二)学生汇报农业有哪些变化。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挂图(或放课件) 水稻之父——袁隆平
2、袁隆平爷爷立了什么大功?
3、你还知道袁隆平爷爷的哪些事迹?
4、指导朗读第2节(夸奖、自豪的语气)。
(四)自学第3-5自然段。
要求:自读课文3-5节,然后小组说说我在展览馆里还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1、思考讨论
①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季,大棚里仍然百花盛开,瓜果飘香?“百花盛开”、“瓜果飘香”是什么意思?
②“彩色棉花”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③为什么不用泥土,植物靠水也能长得十分茁壮?“十分茁壮”是什么意思?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3、师相机放课件。说说你还了解“大棚”的哪些知识以及“彩色棉花”和“无土栽培”的哪些知识?
4、指导朗读3-5节。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农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齐读第6自然段。
3、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呢?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去查一查农业还有哪些变化。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第5课,教师(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6
《蜗牛的奖杯》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在一次飞行比赛区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沉重的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蜗牛的奖杯》语文教案
一、【教材解读】
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
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联系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演——说的语文实践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喜欢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抓住“自由、遥遥、得意洋洋、成天、勉强”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借助看图、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多读书,读好书,读中悟。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制作、蜗牛头饰、奖杯实物。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这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继续学习有意义的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现在它们都排着队站在这里了,你还认识它吗?我们来读读字音,组组词语,开开火车。(课件出示课文田字格里的生字)
3、其实,这组生字很有意思,它们中有好几个手拉手就可以做起朋友来,它们是——蜻蜓、蜜蜂、坚硬、翅膀。
4、谁还记得,课文中说什么时候、谁、有一对怎样的翅膀?(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
(意图: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复习生字开始引入新课,顺理成章。)
(二)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蜗牛飞行图)我们一起来看,这就是蜗牛很久以前的样子,那时,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飞起来可带劲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引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有力”。
“自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小朋友,你什么时候感觉到非常自由呢?(……)
以前的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可以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它真是自由自在,开心极了!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这种感觉来。
(意图: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然后再与课文语言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理解的生动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学生内化和积累语言。)
有一次,动物王国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很多小动物都参加了,小蜗牛也去了,它们比赛的结果怎样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大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你是从哪读出来的?(遥遥、甩下、所有)
(2)板贴会意,理解“遥遥”:小朋友,假如这里就是当时飞行比赛的现场,蜜蜂、蜻蜓、蝴蝶分别飞在这里(板贴),小蜗牛该飞在哪呢?谁来给小蜗牛摆摆位置。
小蜗牛比别人得多,没有人能赶上它,就叫“遥遥”,指导读词。
(3)读好词语,再读句子,就会更精彩。指名读,男生齐读。
( 4 )蜗牛凭着出色的飞行本领获得了冠军,还得到了让人羡慕不已的奖杯呢!冠军奖杯是什么样的?你想亲眼看一看吗?(出示奖杯实物)这就是冠军的奖杯,你觉得这只奖杯怎样?(漂亮、金光闪闪、好看)
( 5 )入境体验: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获胜的小蜗牛,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那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着金光闪闪的奖杯,你最想说什么?
(意图:陶老说过: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我想说: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余地,让他快乐放飞,怎么想就怎么说。想象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加深了理解感悟。)
对于奖杯,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文中的小蜗牛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和同桌一块儿读第三自然段,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蜗牛的表现。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桌读第三自然段,找词语。
(2)出示“得意洋洋”,指导朗读。
(3)学习表现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引读第一、二、三句话。
(4)说话练习:老师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吗呢?(想让别人都知道)那它一定会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吧!它会怎么跟别人说呢?(……)
(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
评价:小朋友说得真好,仿佛就是一只只得意的蜗牛了!如果你能把这两句话也读得得意洋洋,那你一定能当读书大王了!我们来比赛吧,谁读得好,老师就要把这个可爱的蜗牛头饰奖给他,自己先好好练练吧。
(6)自己练读。
(7)比赛读。
(8)老师认为,我能比你读得更好,听!(师读,读漏“成天”一词)少一个词有什么事?(成天是指天天、每时每刻,少了它就不够得意)。
评价:说得有道理,读得也比我棒,我甘拜下风,向你学习,跟你握手,把头饰奖给你。
(意图:读好并理解好课文,是演好“剧本”的基础,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为学生熟悉主人公的对话,体会其动作、心理、表情,领悟课文内蕴奠定了基础。)
4、表演体验:
(1)请一位学生扮演小蜗牛,戴上头饰,背上奖杯,全班小朋友都是动物王国的成员,快去跟它们炫耀炫耀吧!
(表扬:看,小蜗牛更得意了,炫耀得更带劲了!)
(2)天色渐渐晚了,小蜗牛,快放下奖杯到软软的草地上睡觉吧!(不,我睡奖杯)
(3)蜗牛说它今天就睡奖杯里了,你想想,睡在奖杯里舒服吗?(冷冰冰、硬邦邦)
(4)大家都说不好,小蜗牛,你就别睡奖杯了吧!(不,生怕别人偷)
(5)蜗牛就是这样,白天背着奖杯四处炫耀,晚上就睡在奖杯里,日子过去了一天又一天,咱们都是它的好伙伴,看着它背着那又大又重的奖杯,谁来劝劝它吧!
5、看来,这只蜗牛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看得太重要了!现在我们再完整地读一至三句,体会小蜗牛骄傲自满的心情。
(意图:让课堂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读是演的前提,演是读的升华。教学重点在活泼生动的气氛中得到落实,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表演中得到焕发,个性得到张扬。)
6、引读第四句话。
读到这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蜗牛想飞却不能飞了。)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动画朗读演示这一段内容,小朋友一边看一边想想蜗牛现在的心情。指名说。
(2)指导朗读,读出这样的心情来。点评,理解“勉强”,再读。
(三)拓展延伸,对比震撼
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蜗牛老了,有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丛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忽然,一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了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正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呢!(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蜓、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在眼里,悔在心头啊,它对小蜗牛叹了口气,说:“哎!……”它接着会说什么呢?指名答。
2、揭示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四)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教师不应以个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贵自得”。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有力”、“自由”、“遥遥”、“得意洋洋”等词语,重点朗读感悟,并时常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五)努力创设情境,读演结合。
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读读、演演、说说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六)积极拓展读说,深化体验。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蜗牛得奖之后、其他动物看到蜗牛成天背着奖杯、老蜗牛和小蜗牛的插图……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因此,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相关的说话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拓展读说的训练中真正学会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教学反思
承担《蜗牛的奖杯》三上,并且在全校展示,我表示亚历山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上周五刘萍萍老师二上结束,而我的公开课安排在本周一上午第二节,我利用周末在家积极准备。
一、课前准备工作
1、认真看计杨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且认真思考一上研讨时大家的精彩建议。
2、认真看刘萍萍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认真思考二上研讨时大家的好建议。
3、认认真真地反复看我们的教参和备课手册。我个人觉得教参很有参考价值,是我们教师用书的权威版本。教参会告诉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及详细的指导。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参是我必看的书籍。
4、在网上寻找了很多资源,看了很多教学实录,更看了很多教学反思,使我受益匪浅。
5、周一下午第一节,在二(6)班磨课。
周一到校看到我的公开课调整到周二上午第一节,得知此消息,我第一时间跟二(6)班的李方洁老师商量,打算在她们班级磨课。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还利用上午的语文课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非常感谢李老师及二(6)班的孩子们。
6、试上之后,晚上回家又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7、最后确定教学设计及ppt课件,一遍遍播放ppt,熟悉流程。
二、主要构思
1、通过抓主要关键词,让学生理解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及获得奖杯后的骄傲自大、忘乎所以。例如“有力”“自由”“遥遥领先”“甩下”“所有”“冠军奖杯”“成天”“唯恐”“生怕”“又大又重”“天长日久”“退化”“勉强”“慢慢地爬行”。
2、通过入情入境地表演,让学生理解蜗牛得奖后得意洋洋,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同时使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教学中共安排两次表演,第一次是获奖后的蜗牛成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显摆,它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设计本环节是让学生进入蜗牛的角色,亲身体会蜗牛获得奖杯后的骄傲。第二次表演是结合课文插图,以不能飞行的老蜗牛看到曾经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若有所思、感慨颇多,它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以此让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3、指导朗读。首先读关键词,然后再读关键词所在的句子,然后读这一段话。层层指导,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的时间,然后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曾经的蜗牛是昆虫类的飞行冠军,读后蜗牛获奖后的骄傲,读出蜗牛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时的无奈。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然后通过读反馈学生理解文本的情况,最后达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教学目标。
4、着眼整体,树立整体概念。
由整体到局部在回归整体,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上课前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遍,通读课文;之后是分段讲解,最后再让学生齐读课文,树立整体概念,着眼大局。
三、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说说蜗牛的比赛对手还有谁的时候,学生回答的范围超出了昆虫类,回答了鸟类,我的引导不够好,我也很困惑,这里究竟该如何引导,既能让学生明白蜗牛只是跟同等水平的昆虫比赛,又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毕竟这里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在让学生扮演获得奖杯的蜗牛,说说此时是什么心情,接下来该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不够好,例如“我很得意”“保存起来当做纪念品”,此处我的点评或者说引导不够好。
3、在贴图“遥遥领先”时,胡倩颖回答“蜗牛和其他动物的距离应该远一点”,但讲台上的张靖辉同学理解貌似不够透彻,他摆的图不够“遥遥领先”,此时如果让其他同学上讲台修改贴图会更好。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课后我让学生修改,更能凸显“遥遥领先”的比赛场景。
四、我的遗憾
原本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课文上完以后,当堂把奖杯送给坐姿标兵、认真倾听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表演冠军等,然后追问得到奖杯的学生此刻什么心情,接下来会怎么做,这样更能教育学生“骄傲使人落后”。当时因为时间原因,我删掉了此环节,课后我弥补了这个环节,事实证明孩子们真的知道取得成绩时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我强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获得奖品、奖状、奖杯的时候,千万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7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篇目,学会生字。
2.会给短语填上合适的词,积累词汇。
3.默写《春雨》和《春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积累和运用
1、《古诗两首》
(1)背诵古诗
(2)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什么情景?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默写古诗两首
2、《蚕姑娘》
(1)课文讲了什么的事?
(2)蚕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月亮湾》
(1)课文的主要介绍了什么?
(2)学会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4、《快乐的节日》
(1)感受生活的美好。
(2)理解“有了-------就-------”一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本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4、习作训练
(1)讲童话故事
(2)收集描写春天的故事
(3)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提示各课重点
《春雨》和《春晓》:(随、晓)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蚕姑娘》:(换、盖)(背诵课文)
《月亮湾》:(绕、朝、缓)(背诵课文)
《快乐的节日》:(健、康、勇、敢)(背诵课文)
二、填词训练
一()村子一()小河一()小桥一()鱼儿
一()朝霞一()稻田一()桃花一()茶树
()的.房子()的茧子()的姑娘
()的山()的衣裳()的桑叶
()地流()地游()地采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
chūnxiǎoshuìmiángēnsuíjiànkāngzhùhèxīwàng
()()()()()()
dàoyìnghuànshangxiānyàncóngcǐzǔguó
()()()()()
2.照样子写词语。
暖洋洋笑气亮
又黑又小
3.把词语搭配起来。
幸福地飞翔
勇敢地抚摸
欢快地流淌
轻柔地成长
4.默写古诗《春晓》《春雨》并和相对的意思连起来。
四、课后作业
背诵相关课文,默写生字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8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笔者就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说说个人想法。
一、习惯的界定和形成
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
哲学家认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动,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二者辩证统一。因此,习惯应包括可闻、可见的外在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变的内在的思维模式。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己的已有的与问题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和经验(即相似块),然后再通过具体有序的操作来解决。所以,好的习惯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反复历练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能的自动再现。这其中,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内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个方面的建构入手。
先说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问题。列宁说过: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张光鉴先生认为:思维规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得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建构、储存起来的相似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人总是先从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后才去认识事物运动的相似、结构的相似、联系的相似,才能认识到事物千变万化中那些相对不变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相似论》曾明确指出:一般说来,应从事物的两个主要关系去认识和掌握它的本质:一个是从静态到动态相似过程去认识它;一个是从宏观相似现象与微观结构相似关系来认识它。(以上请参阅张光鉴等著《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和第21页)总之,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要从研究存在与思维之间的相似性入手,要符合自然之道。
接下来说说操作技能的建构问题。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个人有意识的行为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神经冲动引发的,是一种通过大脑的高级神经控制和运动神经支配若干肌群协调收缩而进行的有目的、合乎内外要求、有正常次序的运动,是一种思维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应。张光鉴先生在提交给思维科学第111次北京香山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人对不熟悉和没有养成习惯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反应时间约为2~3秒,最快也不少于1秒,但只要经过几天的连续强化训练,养成了初步的习惯,反应的时间就能缩短到1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应速度提高100倍以上。由此可见,人们对事物愈是熟悉、习惯的程度越高,反应速度或解决问题就越快,动作就越准确。这也就是钢琴家、舞蹈家、运动员为什么要对弹奏的乐曲、舞蹈动作、运动项目中的各种动作要进行日复一日的相似练习,以求获得快速反应的能力的重要原因。关于此,科学家、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也不会例外,他们都需要从小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阅读、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没有熟怎能生巧呢?没有长期艰苦的锻炼,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非凡的直觉顿悟能力,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因此我们认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是一个由外显转化为内隐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人们为了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必然要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创造。在最初阶段,由于需要调用的信息量比较大,处理的时间长,必然会导致反应的速度相对较慢。但经过了无数次的相似重复,大脑就会产生易化和募集效应,就会使外显认知操作转化为内隐认知,形成快速反应通道,使反应的过程定型化、自动化、快捷化。章太炎先生说:学患其不习,既习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偶有所得不可以为智,犹要自视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学始有成。章太炎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习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强调习惯养成的过程,而学始有成则是说习惯养成后的结果。可以设想:当诸多好的快速反应通道集于一身的时候,此人也就学始有成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了。
二、习惯的特性和养成
明白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原理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了。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
笔者一直认为: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在说话时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是他们认真、仔细地考虑了如何组织主、谓、宾语的结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够用乐器奏出优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样运用指法的;驾驶员在处理道理上的偶发事件时,头脑里不一定想到了该怎样刹车他们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应的直觉。这种高度自动化的习惯反应是长期实践、多次相似重复运动的必然。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许多语文学习的操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养成习惯却绝非易事。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甚至是半途而废。
第二,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习惯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也有遗误终身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在积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随时注意抵制不良习惯的滋生。好习惯如不能长期坚持,势必会由坏的习惯来取代。勤勉的习惯不能养成,必然归于懒散;工细的习惯不能形成,必将变得粗疏。其实,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欲和惰性,而许多有害身心、遗患无穷的事恰恰能够满足人一时的嗜欲,迎合人的惰性。所以人们常会明知不对和无益,却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就自然形成了。相反,许多可以受用终身,影响人的前途和命运的良好习惯,既不能满足人的一时嗜欲,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要下决心禁绝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欲,克服、战胜天生的惰性,自觉接受一定规矩的约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带有强制性的训练,甚至要长期坚持与自己过不去。我们说,人既有个体的本性(个性),又有类的本性(社会性)。一般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倾向。一种习惯如果已成为众多人的群体意识,那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习俗。家有家风,族有族风,班有班风,校有校风,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成长。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不能总是消极地去逃避不良环境,而应当一起努力,从我做起,扫歪风,树正气,营造一个有助于养成好习惯的外部环境。
第三,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固本培元。
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我们所说的从大处着眼,就是要从习惯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王尔德指出: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所谓从小处着手,就是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见大。对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他说:
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我看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要使过去被视为软的东西真正地硬起来。
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殊不知宏观目标恰是通过这些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来实现的,不去抓这些小事,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请参见张庆著《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03页)
三、教学建议
最后,我们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具体说说如何操作的问题。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比如勤一项,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你看,不论是什么样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检字法,它首先是将数以万计的字(现象)按照一定的规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笔画数量、或按照字形特征)进行分类;其次是从微观结构上对每一个字进行单元或层次(比如字形、注音、释义等)的分析;最后是以举例的方式,在分类分析之后,将其进行综合优化,以便于使用者迁移运用,解决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字典的过程是一个领悟编写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过程。教学的第二步是要解决怎样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问题。关于这一步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个与实际的阅读高度相似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字典这位不开口老师的功能和魅力,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学会的道理。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正如陆放翁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方法是在实践中掌握的,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勤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至于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同而小异,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不同的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与人相处,多替别人着想,邻里间和睦、友好。教育孩子做一个尊敬老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谦让的社会风尚。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了解身边邻里友好和睦或者反面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家住几楼?
2、今天,咱们动物王国的新楼盖好了,谁住顶楼?成了大家讨论的问题。(出示挂图)孩子们想知道答案吗?我们一同去看看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略课文内容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读,并看哪些词句不明白,做上记号。
2、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听,注意纠正读音。
4、指名生读、听,纠正读音。
5、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记生字字形。
3、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指名读生字。注意:照顾学习较困难的孩子;纠正字音。
(2)开火车读生字。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交流识记字的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一个字可以用多种方法识记。)
(5)齐读;边读边书空;抢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描描写写”的生字卡片。
2、生自由读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3、指名读喜欢的字,并讲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
4、齐读;抢读。
5、组词,扩词练习。
6、对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师作范写,并注意强调书写规范、美观,容易错的地方。
如:“底”字,注意不要把下面的点写掉了;
“溜”字,注意右边上面的那点不能写掉了;
“窗”字,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等。
7、生书写,师巡视。
8、评价学生书写的情况。注意多激励书写得好的孩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把字写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自由读记。
2、指名读;齐读;抢读。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找出不懂的地方?
2、汇报学生读懂了什么。
3、质疑,释疑。(注意对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来理解。)
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告奋勇”基础上,让学生用这词练习说话。
4、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动物的对话,要求读出各小动物的语气并弄清课文的内容。
(2)汇报读的情况。(注意引导学生评议读的情况)在读中体会动物们和睦、友好的气氛,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3)汇报说明哪些小动物不适合住顶楼,哪些可以,为什么?
(小马脚步重;小兔下楼容易摔;小狗要为大家守门看家;老牛爷爷年岁大,行动不便。所以都不做顶楼。)
(小猴爱攀高,胆子也大,所以可以住顶楼。)
(4)练习用“因为……所以……”来说话。
5、出示课后练习二的例句,找出其中的几组反义词。
(1)小猴说:“你后腿长,前腿短,上楼容易,下楼难,会摔跟头的。”
(2)再读课文找出其它几组反义词。
(3)你还能说出别的反义词吗?小组来比赛比赛。
6、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
三、小结。拓展
1、学了这课,你明白了什么?
2、班上交流邻里间互相关心或者闹矛盾的事迹。
3、孩子们学了这课,准备以后怎么表现呢?(生自由发言)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
4、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法布尔的有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2、引导学生质疑: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浓厚隐藏无限暮色观察欣赏训斥驱散迷恋怒气冲冲
(2)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②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全班交流自读课文所解决的问题。
5、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出示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四、指导课堂写字
1、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2、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
(二)学习课文。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说说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
重点引导理解的句子:
(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可见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2、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3、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2、3段。
5、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6、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7、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他对昆虫是那样的迷恋,(引入第一段,齐读第一段话。)
8、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什么原因使法布尔没有因为爸爸的训斥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昆虫呢?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一段。
9、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10、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11、齐读最后一段
12、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的昆虫学家,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师简笔画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口袋)
师: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13、(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四)拓展引申
1、再读课题,想想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出示句子,齐读:“兴趣是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3、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五)作业设计
1、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2、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写一写。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4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春,秋,冬”。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春、夏、秋、冬”4个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情感
播放歌曲《四季歌》。
激发情感:小朋友,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那首歌就叫《四季歌》,那是日本的一首民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它的名字也叫《四季歌》,谁来拼一拼课题?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字词,诵读儿歌
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
出示:“春、夏、秋、冬”四个生字师:在这四个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
(春:日子底;夏:从上到下写;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秋:拼一拼,记字形:禾加火;冬:下面两点要上下对齐。)
2、叫号游戏。(巩固四个生字)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了,来,请出小老师!
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春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夏天)夏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秋天)秋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冬天)冬天过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就这样,四季在轮回。
3、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现在我们该把“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
生听课文录音。
(2)师:儿歌里每个季节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听到的是什么呢?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
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
(一)读准字音
1、跟录音读课文。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
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2、指名读。师:读得真不错。
3、比赛读。(2小组)
(二)理解儿歌:
1、师:小朋友,你们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2、春天花儿笑。(板书:笑)师:笑的反义词是什么?“花儿笑”是什么意思呢?(“笑”字形象生动,把花儿当人来写,在“笑”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3、夏天蝉儿叫。(板书:叫)师:蝉儿的叫声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蝉儿还有一个名字叫“知了”。听着蝉儿的叫声,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
4、秋天枫叶红。(板书:红)师:红是一种颜色,红色彩明丽,代表着秋天的丰收。
5、冬天雪花飘。(板书:飘)师:“飘”字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冬天下雪了,我们可以干什么?
6、师生合作读。师:一年四季的景色那么有特色,又那么美,老师情不自禁地想来读读课文了,你们愿意和我合作一下吗?(师生配乐读儿歌)这样,你们还能和老师合作吗?
四、巩固拓展,看图编儿歌:
1、师:小朋友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可以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句子回答。
(2)读一读,想一想,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3)想想下列词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2、师:小朋友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这是老师学着课文的样,编的一首秋季歌。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编一首冬季歌啊?
3、师: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看图,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好吗?可以说图上的,也可以说图上没有的。但是要求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你行吗?(生合作完成一首四季歌)
4、请你读一读:
5、游戏:拍手歌
五、总结:
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节又有着特殊的景物。我们的大自然可真奇妙!希望我们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那么你也一定可以和课文的作者一样,写出大家喜欢的儿歌的。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季节歌或者四季歌。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演化成的一个故事。课文通过描述孟郊母亲在儿子临出远门前,深夜缝补衣裳、清早村边送别,以及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抚摸自己的衣服而触景生情,引出诗歌《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本文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联系自身的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要报答父母。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我请学生借助文本插图,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母亲对儿子关爱的关键词句并反复朗读。例如:“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用心体会。在朗读的基础上,我深情地设问,母亲是在什么时候给儿子缝补衣裳的?她是怎样缝补衣裳的?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体会,经过了一天的劳作,母亲应该很劳累了,可是为了给儿子缝补衣裳,,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母亲对儿子多么关心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老师进一步引导,夜深了,此时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可是母亲却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母亲缝着这一针针一线线,她仅仅是在缝补衣裳吗?这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的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啊!母亲一边缝一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然后,我请学生想象,母亲还会想些什么。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感悟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议母子行为感受母爱
学生体会了母亲深夜缝衣的恩情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清早送子的深情。母亲虽然缝补到深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床了,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这时,母亲舍得孩子离开自己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再次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此时此刻,母亲有许多话要对孩子说,她可能想对孩子说什么?请学生说一说,感受母爱。孟郊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了吗?请学生朗读描写孟郊的句子,说说孟郊的心理感受,体会母亲头上的白发是为了儿子操心而多出来的,母亲对儿子的恩情是情深似海啊!接着请学生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引出学过的成语:情神似海恩重如山舐犊之爱。进一步感受母爱。
说实际生活报答母爱
在学习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而触景生情感念母亲恩情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我们做儿女的,无论为父母做什么事,都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的。这时候,我请学生把对母亲的感激用语言写下来,有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样写到孟郊也永远铭记着母亲的恩情,因此到50岁了,孟郊还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于是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把情感推向高潮。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蚕姑娘》课文原文
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
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胖。
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亮。
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茧子里面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
《蚕姑娘》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 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房蛾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_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_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_白¨向宙_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 )( )( )
换( )( )( )
丝(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板书设计:
蚕姑娘吃桑叶、睡、脱、醒(蚕眠)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吐丝结茧
《蚕姑娘》教学反思
上《蚕姑娘》一课时,我从蚕开始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有学生说:蚕最后可以变成蚕蛾。我说对的。有学生说:蚕吃的是桑叶。我说说得真好。有学生说:蚕会吐丝结茧。我说:你知道得真多。有学生说:蚕是从蚕卵里生出来的。我说完全正确。
我看看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就对同学们说:谁能把刚才四位同学说的四句话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具体说说你对蚕的了解。下面沉默了片刻,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让他发言。他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它从蚕卵里生出来,最后变成蚕蛾,它还会吐丝结茧。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说:这位同学把刚才四位同学的意思连起来了,真了不起,但说话的顺序有些乱,能否按照蚕的生长过程来有条理地说。此时,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起来。我请了一位,他流利地说: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它靠吃桑叶慢慢生长,长大后,它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蛾。
在备课时,我仅仅想通过教师的简要介绍来让学生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到了课上,我忽然有个念头,何不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看看学生到底对蚕有多少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条理,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对蚕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暴露出来,此时教师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按一定顺序重新理顺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达到充分而有序地表达的效果。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图文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青海湖鸟岛鸟多、鸟窝多、鸟蛋多的特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3、领悟因果关系句子表达意思的两种方式。指导书写生字“类、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朗读中体会鸟岛的热闹,鸟岛是鸟的世界。
2、领悟因果关系句子表达意思的两种方式。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闻名中外的鸟岛,还记得它在哪里吗?它还有好听的名字叫什么?(齐答)一个小小的青海湖鸟岛为什么能闻名中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鸟岛上游览一番吧!揭题,齐读读题。
现在正是春光明媚的季节,就让我们先走近春天的鸟岛吧!
二、走近鸟岛,品读课文
(一)走近春天的鸟岛
1、自由读第二节,边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充分让学生说。
师:小朋友们看到的景象真美,谁来读?
2、因为天气变暖,蓝湛湛的湖水解冻之后,湖里到处是又肥又嫩的水草,鱼虾
成群,这样的气候和环境非常适合鸟儿的生活,所以引读——
出示: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1)出示:一群一群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当学生说到鸟多时)老师告诉大家,每年春天一到,就有很多很多的鸟儿成群结队地飞来鸟岛,有十万多只呢!再读好词。
(2)这么多群鸟,是同一时间一起飞来的吗?
(动画演示)你们看,今天飞来了几群鸟儿,明天又飞来几群,后天又有许多鸟儿飞来,像这样有先有后,有多有少,时断时续,就叫------陆续(出示红字)。
春天天气暖洋洋,一群群的鸟儿陆续向鸟岛飞来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3、引:鸟儿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师简单讲述“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4、美丽的鸟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飞鸟,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多么生机盎然,温馨幸福的画面呀!一起读这一节。
(二)走近夏天的鸟岛
小鸟们在岛上快乐地忙碌着,转眼间,夏天来临了,咱们赶快去瞧瞧吧。
1、自由读第三节,你觉得六月的鸟岛怎么样?
交流后板书:鸟儿多,鸟窝多,鸟蛋多
2、哇,这么多的鸟儿、鸟窝、鸟蛋,真让我们目不暇接,先来看看描写鸟多的部分吧。
a.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谁来读?
你们从哪儿读出了鸟很多很多?(学生可能抓住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来说)
b.说得差不多后老师抓住“各种各样”补充说明。小朋友快看(出示图片)有浑身雪白的天鹅,有细脖子长腿的黑颈鹤,有披着漂亮羽毛的绿头鸭,还有好多鸟要跑出来和大家见面呢!自动播放,来,快喊喊它们的名字。
(图片看完了),告诉你们,鸟岛上还不止这几种鸟,一共有一百六十几种鸟呢!这鸟岛上的鸟真是-------各种各样,指。
c.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是多么开心热闹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可看图说说,也可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
刚才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它们生活得()。
d.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水里游的还是鸟,真是-------鸟的世界!读好这个词。
鸟可真多呀,鸟真快乐呀,这还可以说是鸟的()(天堂、乐园、王国)
说得真好,谁来读好这句话。
3、因为岛上鸟多,所以鸟窝也特别多。
a.出示句子,指名读: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b.老师这里有一些鸟窝,我请两个小朋友来贴一下。(为什么这么贴?)
你们看,这些鸟窝多密呀,没有一点点的缝隙,真是密密麻麻读好词语;这鸟窝贴得
多紧呀,连只脚都插不进去了!真是一个挨着一个读好词,一个挨着一个也就是一个?(一个靠着一个,连,碰,接)
好多的鸟窝呀,来,读好句子。
4、来,小朋友,再让我们走近鸟窝看一看,出示:
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a指名读
哪些词可以看出蛋多?评析:(点红)“窝
里窝外,到处”,我好像看到满地都是大大小小的鸟蛋啊!
再指名读。
瞧,这是玉白色的鸟蛋,这是青绿色的
鸟蛋,又多又美的鸟蛋哪!再读。
小朋友,鸟岛上遍地是五光十色的鸟蛋,你走起路来可要小心啊,千万别踩到了鸟蛋。
再读,小心翼翼的。
5、海西皮小岛上有这么多的鸟,这么多的窝,这么多的蛋,怪不得被称为(点题)鸟岛让我们通过美美地朗读来感受6月鸟岛热闹欢乐的场面吧。齐读这一段。
6、课文描写六月的鸟岛(手指板书)从鸟儿多写到鸟窝多,再写到鸟蛋多,让我们把这段语言文字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出示:六月是鸟岛()的时候,()的鸟儿()在一起,小岛成了()。一眼望去,()的鸟窝()。(),到处是()的鸟蛋。
先练再背。
刚才小朋友背得真好,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把文字去掉了,看哪些聪明的小朋友能背出来。(去掉提示)指名背。
一起背诵这一节。
三、朗读感悟,激发爱鸟护鸟情感
1、过渡:鸟岛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景色奇丽,所以来岛上游玩的人-------(引读第四节)
2、岛上的游人多(板书),为什么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指名答。
出示句子齐读: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是啊,(板书)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游人们都懂得爱鸟、护鸟。爱护鸟类、保护鸟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呀,鸟儿有了我们的呵护才生活得更加自由,更加快乐!读句子
老师告诉你们,这句话还可以换个方式说说.呢。
出示:因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齐读。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一句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还有一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男生读上句,女生下句。
小朋友学得可真认真,那现在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出示:,因为。
因为,所以。
3、青岛湖鸟岛之所以鸟多、鸟窝多、鸟蛋多,闻名中外,这跟青岛湖春夏两季适宜鸟儿生存的气候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跟游人们爱鸟、护鸟的行动是分不开的。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来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类、育,请小朋友读准音,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2、拿出习字册描红,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不同点?(“类”是上窄下宽,“育”上宽下窄)。
3、老师范写,学生临写。
五、作业
1、把这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上查查青海湖鸟岛的资料。
板书:
鸟儿多
18鸟岛鸟窝多鸟是人类的朋友
鸟蛋多
教学反思:这课文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鸟岛的喜爱之情。全文条例叙述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已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精妙。选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鸟岛,感悟鸟岛美丽的景色,感受鸟岛的热闹。领悟人和自然的关系。让学生学的有趣,学得轻松。激发了学生情感和内在动力。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设想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和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猴子种果树》是一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情景导入,宽松和谐。通过学生对课文第一节内容的精彩表演,既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帮助他们自主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为下文的朗读和表演作好了铺垫。先扶后放,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是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进行解决问题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中的反问句。懂得没有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学,《猴子种果树》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猴”。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老师在题目旁打上小问号。
二、初读。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3.kejiaoshigenaiba
(出示)一棵浇水施肥哥哥耐心拔掉
gaiduanyanquejuanying
改变短谚语喜鹊杜鹃樱桃
1.自读生字词。
2说说你在这些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3学生汇报、交流。
字音:
“施”:读翘舌音。“耐”:读鼻音。
“樱”:读后鼻音。“梨”:读边音。
“鹊”:韵母是ue,碰到q,u上两点抹去。
“鹃”也是跟“鹊”的情况相似。
字形:
“浇”:右上没有点。
“拔”:右边是“友”上加一点,不是“发”。
字义:
“颗”:指的是比较圆润、小的东西。
“棵”:专指修饰从地里长出植物。
4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指读,齐读词语。
4.把生字带到课文认真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出示)你能把这些问句读好吗?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1自读。
2指读,齐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7.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读,你有没有不懂得词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叫他反复读,自己解决)
2.有些词语我们放到第二节课去解决。
3.你觉得哪一自然段写得有意思,能读听听吗?
4.生读、交流。
5.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齐读全文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猴”:中间没有一竖。
“歌”:上面的“可”没有勾,而且要写得小点。
2.指导写字。
“浇”:最后一笔要舒展放纵。
“梨”:下面“木”的一横要写长,托住“利”。
“哥”:第六笔横要写长点。
“功”左边的“工”略微往上写一点。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梨(lini)树耐(lainai)心
施(sishi)肥樱(yingyin桃
二.看拼音写词。
houzijiaoshuishifeigaizheng
()()()()
badiaogegelishuchenggong
()()()()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授。
1.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2.听了课文,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地方不太懂?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你读懂了什么?(一边说一边看挂图)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导表演。
1.自由组合来表演课本剧。
2.学生上台表演。(可边看书边演,也可以背台词表演。)
四、。
1.读了,演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小猴说什么?
2.你从小猴身上知道了什么?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拨()哥()猴()棵()
拔()歌()侯()颗()
二、用直线将可以搭配的词语连起来。
乌鸦咕咕梨树四年结果
喜鹊哇哇杏树三年结果
杜鹃喳喳桃树五年结果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没有这个耐心。
1.你不着急吗?
2.你能等得及吗?
四、请你把想对小猴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猴子种果树
乌鸦 梨五杏四 拔
喜鹊 杏四桃三 拔
杜鹃 桃三樱二 拔
“樱桃好吃树难栽”
没有耐心,不能成功
教学感悟与反思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字、词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中积累字、词。
2.通过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知识,表达自己感想。
3.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短文,并结合小制作进行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
2.学生课前完成的小制作。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孩子,请开动脑筋和我一起去发现文字王国中的奥秘吧!
──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正音(指名读,纠正错音)。
3.同桌互读(说一说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4.归纳小结(归纳每组两个词语的字相同,只是交换位置,组成新的词语,词义不同。)
5.鼓励学生说出类似词语(教师板书)。
如:算盘盘算到达达到喜报报喜喜欢欢喜
6.齐读词语,师生小结(让我们牢记规律,去发现更多这样的词语。)
二、读读认认
1.课件演示(出示课件:肤问:谁认识这个字?并指名读,再出示拼音。)
2.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出示课件:月夫肤(皮肤)说说记忆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
4.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其它汉字。
5.师检查识字情况(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6.巩固生字,鼓励学生进行扩词练习(出示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词宝宝迷路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一、我会读
1.读一读词语,发现每组词语在意思上联系。
2.读句子,选词填空(填完后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指导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纠正练习、再指名读)。
4.拓展练习:用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我会读
1.默读短文(画出生字,可借助字典或和同学交流学会)。
2.指名读(说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朗读,特别是师范读)。
4.说说从鲁班身上学到什么?
5.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
一、观察小制作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用易拉罐做成的灯笼,引导学生观察,你认为做得怎么样。)
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制作(把小制作放在自己课桌上)。
三、板书课题《我们的小制作》。
四、师生口语交际。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制作过程说清楚,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补充纠正。
(2)分小组交流。
①每小组同学轮流介绍,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还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及时解答。
②比一比小组中哪名同学说得好,推举进行全班交流。
③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评出优秀讲解员和最佳作品)。
五、办作品展览会,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台
一是学生比一比谁收集的多,选出最有特色的邮票,向同学介绍它的内容。
二是同学读自己的名言,可以说一说作者和自己为什么会收集?并开展互赠名言活动(小组成员之间)。
三是学生自愿展示自己近期的优秀作品(如书法或美术作品,小制作或作文等)。
(新邱区中部小学 刘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A案,二下语文园地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角色朗读课文,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及果树图片、动物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想不想跟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
2.出示猴子图片,学生和猴子打招呼。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4.过渡:可是啊,猴子说想要成为它的好朋友,必须“闯五关,斩六将”。你们有没有信心?好,既然大家都有信心,那我们现在开始闯关吧!
第一关:字词关
出示生字宝宝,学生齐读。
第二关:初读关
出示课文内容,学生齐读。
二、深入读书,研讨体会
第三关:精读关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猴子开始种的是什么树?你知道猴子是怎样照料梨树苗的吗?从这可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2.交流反馈。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7自然段。
1.分好学习小组:第一组乌鸦组,学习第2、3自然段;第二组麻雀组学习第4、5自然段;第三组杜鹃组学习第6、7自然段。
2.出示学习提纲
(1)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小组选择学习的自然段。
(2)画一画:各组成员用“ ”分别画出乌鸦、麻雀、杜鹃所说的话。用“﹏﹏”画出猴子是怎么想的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乌鸦组汇报学习情况。
①乌鸦组成员齐读2、3自然段。
②指名学生读出所画的句子。
③理解:“农谚”和“梨五杏四”。
④用“耐心”口头造句。
⑤教师范读。
⑥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2)麻雀组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学习情况。
(3)杜鹃组汇报学习情况。
①出示课件:按课文内容填空。
②学生读文后,完成填空。
③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8、9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
②学生讨论:梨树、杏树、桃树都成活了,可是猴子左等右等,樱桃树却没有成活,为什么呢?
③交流反馈。
第四关:升华关
讨论平台: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问题出在哪呢?是上了鸟儿的当吗?那么树没种成怪谁呢?
第五关:总结关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习题。
三、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指名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动物,把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四、知心对话,思想熏陶
1.看到猴子因为没有耐心而没有种活果树,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呢?
2.小猴子也有话对你们说,听听它要说什么吧。(播放录音)
3.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4.学习了课文后,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画一画: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
2.演一演:课后找同学演一演。
3.讲一讲: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事。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教学中能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知识与技能。认识“猴、梨、将、谚、樱”,会写“拔、耐、杜、短、将、鸦、梨”七个字及“拔掉、耐心、乌鸦、梨树”等词语,认识寸字旁。分角色朗读。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读、书写扩大识字量。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价值观: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
为辅助教学,我设计了比较引人的教具。有精美的图片,有动画,轻松的音乐,还有表演用的头饰等道具。
开火车、有节奏地拍手孩子很喜欢。在教学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先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拍手认读词语复习词语,快速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由此揭示课题,并就题抓中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当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了解猴子种果树的经过和结果,明白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没有主见,到头来什么事都办不成的道理。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请大家看1——3自然段,说说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接着老师板书:梨树,老师板书的时候,孩子怎么办?跟着老师书空,不愧是一个好办法。在我板书的时候孩子跟着书空,让孩子的眼、手、脑都动起来,更有利于掌握文章的主线、汉字的笔顺、词语的识记,然后出课件:梨子图片再过渡到学习第二自然段:这么诱人的梨子猴子吃到了吗?
在学习课文的第2至8自然段时,我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认为在学习第2、3自然段的时候要以扶为主,提出问题: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接着用课件形象感知,再返回课文看:乌鸦飞来了,干什么?说什么?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乌鸦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学们看他读得怎么样?然后看课件的句子“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用耐心说话。再理解农谚梨五杏四。最后分角色朗读猴子与乌鸦的对话。
教学课文第4——7自然段,在优美的轻松音乐里放手让孩子根据合作学习要求学习。老师根据要求检查。指导朗读。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思维较活跃,一般能积极地进行思考,争取回答问题,只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个别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楚,但是其他学生能及时地给予理更正。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对这三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
总之,我在教学时抓住动物的特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有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以导“说”、“读”、“疑”、“演”的过程来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
在学习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启发引导,展开讨论,对猴子的评价可以多元化。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白一个道理,贪图眼前利益,一心想着省事的人,最终,一无所获。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自己看准的事,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成功。另外也有几点遗憾:
1、因为回答问题都是点名,很多时候没有配合用手指点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因而摄相师的镜头有点跟慢,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特写镜头不够多。
2、日常教学任务重,决定着手准备录相课的时间短暂,准备以及编辑不够充分。
如果教学中准备充分一些,投入更多的热情与时间,相信效果更好!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有感情的朗读中。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饭馆老板的。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
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阿凡提是怎样聪明地对付了贪婪无理的饭馆老板的。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有感情的朗读中。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饭馆老板的。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阿凡提是怎样聪明地对付了贪婪无理的饭馆老板的。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在童话世界里,有一个非常聪明,总喜欢骑着毛驴的人,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阿凡提。
对,就是阿凡提。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他的童话世界,看看他到底有多聪明!
(板书:聪明的阿凡提)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设置悬念猜测故事发展,让学生初步感知阿凡提的形象。
1、同学们想听他的故事吗?(师讲述故事的起因,即课文前三段)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阿凡提,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猜测故事发展,提出不同意见。
(继续讲故事)听了故事,你想……
3、我们再来看看阿凡提是怎样做的,对阿凡提说点什么?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那得先把课文读熟。
下面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地方和同桌合作多读几遍,读会了,呆会儿我们来做游戏。
2、生字宝宝也来了,你们想和他们打打招呼吗?那我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1)下面抢读带拼音的生字,会读得自己快速站起来读一遍。
(2)要是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下边儿抽同学读。
(出示生字课件)
请问小朋友们都能给哪个生字组词?适时进行
(3)如:学生用“架”字组成“打架”扩句,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顺势引导,我们能打架吗?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3、生字会认了,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师:读的真好!
四、读读评评,体验感悟。
1、下面请四个同学为一小组,选择课文中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读出感情。一会儿小组内推荐一名读得最棒的同学,上台读给大家听。
2、评一评: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同学们,他读的好吗?好在哪个地方?
引导体验理解:“气势汹汹、目瞪口呆”等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白阿凡提是怎样聪明地对付了贪婪无理的饭馆老板的,感知阿凡提是一个聪明、正义、对穷人有同情心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帮助穷人解决困难。
适时进行品德教育,激发学生向阿凡提学习。
五、分角色表演,情感升华。
1、同学们想当演员吗?下面请三个同学分角色表演。(师旁白)刚才三个小演员哪些地方表演的好?(评一评)
2、三个小演员演的真好!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喜欢阿凡提吗?(机动环节:抽生讲故事)
拓展:请同学们下去收集你喜欢的童话故事读一读,有空讲给老师同学听。
总结:(出示课件)阿凡提要给大家说再见了,同学们要给他道个别吗?下课!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认识“蛙、信、每、收、封、鸭、安、伤、今、惊、读、第、次”13个生字和“爪字头”“月字旁”两个偏旁;会写“非、今、朋、每、安、采、过、送”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好朋友之间需要关心,需要沟通,应当互相帮助,大家才会更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体会小鸭的话:“看到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还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
1、教学“寄”字。
2、课文中谁写的信?托谁传递的信?打开书,读全文。
二、思考。
小松鼠托蜗牛大叔给小青蛙送去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小松鼠对小青蛙说了些什么?
三、延伸。
小松鼠为什么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呢?读课文的1、2、3自然段。
1、小松鼠为什么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呢?
2、教学“天天”。
3、一只小青蛙坐在井边,一脸不高兴,这回你知道“一脸不高兴”什么样?
师:小松鼠看到小青蛙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听了他伤心的话,于是马上回到家,决定给小青蛙写了这样一封信。(齐读)
4、教学生什么是对话。
四、小松鼠把信写好了,就要送出去了,请谁帮忙呢?读4、5两个自然段。
1、谁帮的忙?
2、出示小松鼠说的话。(齐读)
3、教学“请您”、“好吗”两个词。
4、带上这两个词,你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5、教学“妈妈,请您?”(练习说话)
五、我们学习了两次对话,还有几个自然段,看看它们还说了些什么呢?
边读边找,同桌研究交流。
1、教学“别难过,你一定能收到好朋友的来信!”“不,不会的!”
2、“难过”是什么意思?
3、小松鼠为什么说小青蛙一定能收到信?
4、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
5、教学“高兴极了”。
六、小青蛙终于盼来了朋友的信,我们和小青蛙一起大声地读信。
1、在这封信中,小松鼠想告诉小青蛙什么?
2、你们看,后面有个省略号,是说小青蛙没有念完,那后面还会写什么呢?
3、你觉得小松鼠和小青蛙是好朋友吗?
4、还有谁会感到快乐?
总结:小青蛙得到的帮助是幸福的,而小松鼠和蜗牛帮助了小青蛙是快乐的。它们给小青蛙寄去了一封什么样的信?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故事;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饭馆老板的。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阿凡提是怎样聪明地对付了贪婪无理的饭馆老板的。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小朋友们听音乐,说说你从这首歌曲中,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阿凡提是个倔脾气,他总是骑着小毛驴,爱管人间不平事,为穷人出气)
板书:阿凡提
2、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印象中的阿凡提吗?板书:聪明的
3、(课件出示阿凡提图)看,阿凡提来了,请你和他打打招呼。
4、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阿凡提。今天,阿凡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故事。
二、赏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朗读(1—3),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
板书:老板、穷人
(二)师生合作,学习第一部分(2—3自然段)
1、在这个饭馆前,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你能找到答案吗?
生回答,老师小结:饭馆老板说卖柴的穷人闻了他饭馆里的饭菜香味,欺负穷人,要穷人付钱。穷人看到了阿凡提,让阿凡提给他们评理。
老师板书:欺负、评理
2、读了课文,你认为饭馆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来的?
饭馆老板:气势汹汹、揪、嚷、抢着嚷了起来(贪婪、狡诈、蛮横无耻)
3、面对饭馆老板的蛮横,穷人有何表现?请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穷人:一边退让,一边分辨着;连忙(无可奈何)
4、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合作,朗读课文,大家愿意吗?
师读旁白,男生读穷人的话,女生读老板的话。
读后评价。
(三)考考你:如果你是阿凡提,遇到这样不讲理的饭馆老板,你会怎么做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们在大自然里那愉快幸福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夏天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学生自由发言。
2、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夏天,夏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夏天不只是火热的,而且是喧闹的、快乐的,是属于我们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夏天》这一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走进夏天,感受夏天的美好、有趣。
3、出示夏天的图片。
你认为夏天是怎样的呢?
你能说说夏天的变化吗?
学生口头练习:
夏天到了,()。
有人和我们一样喜欢夏天,他写下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觉得作者写的夏天是怎样的呢?
2、想不想读读课文?以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反复拼读。
3、分组交流识字情况,把自己学会的字教给组内的同学。
4、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说识字方法。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6、学生再自由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的好看呢?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评价学生的书写。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夏天的几个特点?
2、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就把它有声有色的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喜欢的原因。
三、感悟朗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教师读课文,思考: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夏天是怎样的?
出示图片:火辣辣的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中。体会夏天是火热的。
指导朗读,学生试读,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
指名读,分组比赛。
2、学习2----4小节。
自由读,思考:我们在夏天有哪些活动呢?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说图意。
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
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齐读2----4小节。
3、学习第五小节。
指名读。
你在夏天最想唱什么歌呢?为什么说夏天同友谊在一起,同探索在一起呢?如果是你,你会探索什么呢?
分男女读这一小节。
4、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整篇课文呢?说说自己的感悟。
5、齐读全文。
6、学生试背课文。
四、拓展。
这样快乐的夏天,你喜欢哪些活动呢?请你在小组呢内说说,在写下来,或画出来。
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2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意思完全相同,表达方式迥异的三个句子组成。标点和句式的不同,体现了汉语表达灵活多样的特点,启发学生写作与口语表达应采用灵活的正确的方式。
过程建议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体会,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组内交流发现,教师巡视点拨。
启发: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日积月累
这部分含有选选认认、我会读读读背背三项内容组成。选选认认安排了四组同音形近字,包含九个生字的认读任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拼读。通过填写,读词认真领会它们的不同含义。我会读中安排了四个比喻句,通过朗读,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比喻句的好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名言警句的积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在读中感悟,进而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出示四组同音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自主完成题目填写。
组内交流,互相检查,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利用字卡,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识记,引导学生通过读词和分析字形结构,巩固生字的识字。
我会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句子的共同特点。
组内交流读后的发现,教师点拨认识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句子中把什么比成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读读背背
出示名言,学生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组内交流:这几句名言有什么含义?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采用自己的方式背诵,积累这些名言警句。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以一个短文的形式,揭示了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科学发现,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发现的热情。在本组教材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搜集身边的科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交际准备
课前布置同学搜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反映身边科学现象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把学生他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或演示多媒体资料,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内容。
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科学现象,讲述给同组的同学们听。推选出本组表现最佳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身边科学的奥秘。
启发拓展:课下把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办一期科学奥秘在身边的小报。同学间互相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书报,把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向课外,提高阅读探究的兴趣。
写一写
这次练习提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己这学期的收获;二是写假期的打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理解好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动笔练习。
过程建议:
出示学习伙伴的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自主练笔,教师巡视点拨。
互读展示,师生简评。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借到的科普读物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课前可安排学生进行有目的搜集和创办报纸活动。教学时,要拓宽展示内容,丰富展示的形式,增加展示的范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这一项内容也可以与前面的口语交际和后面的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
过程建议
1、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伙伴的提示,认识本次活动的内容。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外搜集的科普图书,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选出优秀书籍和作品,准备在全班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启发学生投入到课外的读书和探索当中。
宽带网
本级宽带网給出了我国古今科学家和科学成就的一些资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课外搜集和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和科学知识和发明成就。本次练习融阅读训练、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教学中要充分理解题目的含义,组织有效地学习活动。为使活动进行得深入到位,课前教师可针对题目内容进行适当布置。
过程建议
1、出示短文,学生自读,了解短文介绍的内容。
2、谈话:你们还了解哪些我国古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他们的成就?试着在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适当整理,向全班汇报。
3、启发:我们还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呢?交流搜集的方法和途径。
4、学生读书,搜集。(可以延伸到课外)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搜集的展示。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和4个多音字“将、蒙、埋、降”,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戚继光是如何布下口袋阵消灭倭寇的,体会抗倭寇名将戚继光的沉着、机智、勇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练习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和4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戚继光是怎样巧布“口袋阵”,以少胜多击败倭寇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课文朗读录音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抗击外敌的英雄?学生交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在四五百年前的明朝,一位民族英雄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
5、听了课文录音,你知道了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吗?
6、你知道戚继光是谁?倭寇是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二、朗读第一段,学习本段生字。
1、自由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标出本段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学生交流,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带读,扩词。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3、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正音。
4、游戏巩固生字。
开火车游戏、看口形猜字游戏,选词说话巩固生字。
三、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区、杀、勇、敢。
1、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区字的笔顺,勇字的占位。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游戏巩固生字。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学习其他几个生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口袋阵》。现在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将学生的问题归类记在黑板上。
1)为什么要摆“口袋阵”?
2)怎么摆“口袋阵”?3)“口袋阵”有什么作用?
3、朗读课文,研讨问题,感悟内容。
1)学生读课文,讨论问题。教师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交流。
2)小组推举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A、为什么要摆“口袋阵”?
认清战前形势,讨论:这时,如果硬拼行不行?戚继光是怎么做的?理解“沉着”、“以少胜多”。
B、怎样摆“口袋阵”?
先引导学生读句子,在画一画“口袋阵”的地形和用兵图。
C、“口袋阵”起到了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情形。
4、总结全文,深化拓展。
1)读最后一自然段。
2)想一想,你还有其他大败倭寇的好办法吗?
3)深化主题:在中国历,还有许多像戚继光这样保卫祖国、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建设祖国。只有国家强大了,外国才不敢侵略我们。
5、学习生字词,特别强调几个多音字:将、埋、蒙、降。
6、游戏巩固生字词。
三、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备、死、埋、虎。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指名学生上台书写,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游戏巩固生字。
3、(出示几个多音字)说说他们的另一个读音,并给他们找一个朋友。
二、抗击外敌民族英雄故事会。
除了戚继光以外,历还有很多这样的民族英雄。你从课外书上一定读过吧。来讲给大家听听吧。
学生自由上台讲故事。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4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中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字回。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进而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发展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的方法选择字义,同时也巩固了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过程建议
1、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想想回字在三句话中的不同含义。
2、 自主思考,组内交流。
3、 利用工具书,查找回字,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字义。
4、 回读句子,深入体会。
5、 启发思考:像这样一字多义的例子,你还知道吗?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这项练习由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个部分组成。读读认认中安排了表示厨具名称的八个词语,里面包含着九个生字的识读任务,在认读中丰富学生的汉字积累和生活经验。读读背背安排了团结合作,取长补短,错误思想方法、学习四个方面的十六个成语的积累。教材归类安排,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非常有利。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组织好教学。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厨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些名字中提到的生字你们都会写吗?
2、出示八个词语,让学生猜读生字,然后加上拼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组内互读,正音,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
4、组字游戏,巩固生字识记。
读读背背
1、分组出示四组成语,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每组中的四个成语有什么联系?在组内试着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
2、组内互读,正音。借助同学的交流和工具书,弄懂成语的意思。
3、比赛读成语,比比看谁读得准。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成语。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以连环画的形式,引出了一个自我保护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思考图中小朋友应如何做的同时,生成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中要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图意,再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知,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指导学生的生活。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两名同学练习表演教材图中的内容。
2、将学生他成若干小组。
3、准备画画用的彩笔和画纸。
过程建议
1、表演:两生表演教材中插图的情景,学生边看边想,弄清故事情节。
2、续编:如果你是故事片的小朋友,你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如:外面来的是熟人?外面来的是陌生人?你分别应该采取怎样的做法。
3、续演:组内合作,续演故事,分组展示,师生欣赏,共同评议。
4、感悟: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交流,以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
5、画写:学习前面的形式,自拟内容,画一画,写一写。组内交流共同评议,选出优秀的,在全班展示。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猜谜为线索安排了填字游戏和谜语展示两部分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进而体验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课外搜集、学习的热情。
过程建议
1、出示填字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填完整。
2、组内合作互读,检查。
3、引导学生观察所填写的字,进而发现新世纪我能行六个字。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5、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谜语,小组互猜谜语。
6、集体猜谜比赛。
7、启发学生课处汇编成谜语集。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5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以“树根”为题,写了人们对它的不同态度:老太太把它抱回家做柴烧,木匠认为它可以做成小凳,而艺术家却把它做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表明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启迪人们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终于”在课文中的意思。
(2) 懂得去发现美,创造美。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去发现、总结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课题
1. 教师演示课件:
这是一棵普通的树根,被人丢弃在荒野上,很久很久没有人理睬,可是有一天,它被人捡起来,从此,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3. 板书课题:树根。
二、 创设问题,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1. 精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 出示小黑板,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找出答案。
(2) 指名汇报交流。
(3) 比赛朗读。学生评价。
(4) 指导背诵。
2. 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找出描写艺术家雕刻树根过程的词语。理解“仔细琢磨、精心雕刻。”
(3)句子对比朗读:体会“终于”在课文中的意思。
(4)指名背诵。
3. 拓展延伸,熏陶感染。
(1)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称赞”
(3)当人们看到这件优秀的根雕作品时,会怎样称赞?
(4)美读全文,讨论课后题:
老太太、木匠、艺术家的想法为什么不一样?你赞成哪一个的想法,你的想法是什么?
(5)背诵全文
三、启发激励。
1.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蕴含着美,只要你用美的心灵 去审视他们,你就能发现美;而我们的双手,正是创造美的巧手 。
2. 欣赏作品
四、板书设计
老太太 烧 饭
木 匠 (用)树根 做小凳
艺术家 做根雕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6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指导看图。
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你们还记得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的方法都可以)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比赛。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读音、组词
拜、墓、端、团
小结:
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下册二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04-24
《语文园地五》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04-28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05-1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3-31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14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1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的教案05-11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05-12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泉水》的教案05-13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泉水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