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年级上册《15梅兰芳学艺》课后反思

时间:2021-08-13 18:03:50 二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5梅兰芳学艺》课后反思

  1、《梅兰芳学艺》课后反思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5梅兰芳学艺》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我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在学什么、他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我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理解“眼睛会说话”时,老师采取的是“猜一猜”的办法,出示四张京剧演员的图片,让学生看演员的眼神,猜一猜:从她们的眼神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看出了演员眼神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从而也理解了“眼睛会说话”的含义。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体会梅兰芳拜师学艺时,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时的语气,我创设了“大家当师傅,都来说说梅兰芳”的情境,学生纷纷当起了“师傅”,用自己的话说起了梅兰芳,接着,我又让学生转换角色,变成了“小梅兰芳”,去回答“师傅”的批评;在这样的对话情境中,学生不仅明确了师傅说梅兰芳时的语气,还通过过合理想象,知道了梅兰芳面对师傅的态度和学习京剧的决心。

  在学完第一自然段,为了学生更能理解梅兰芳“勤学苦练”眼神的方法与艰辛,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注意“紧盯”、“注视”这两个词语,并进行训练,体悟梅兰芳的勤学苦练。我紧接着问学生:“要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仅仅练好了眼神就行了吗?”学生凭着自己对京剧的了解,说出:要成为京剧大师还要练好身段、唱腔、动作等等。从而,对“勤学苦练”的认识更深了,对梅兰芳这位著名的京剧大师更敬佩了。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给予学生的体验的时间较多,在各个环节过渡和小结时语言罗嗦,导致了后面的拓展教学没有充分地展开、完成,这也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使自己的教学用语更为规范、精练,为学生的学更好地服务。

  2、《梅兰芳学艺》课后反思

  《梅兰芳学艺》一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梅兰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但对于当今被一系列动画片淹没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和遥远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京剧,缺乏了解,就更谈不上去喜欢这个中国的国粹。

  课文意在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我想道理的揭示并不难,只是,作为中国的国粹——京剧,我们却越来越忽视,很多人都对它没什么好感,教学本课时,我得让学生对京剧产生最初的兴趣。

  一、第一印象很重要。

  我制作了ppt课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初,出示京剧中精美的图片,如:艳丽的服装、多样的脸谱、不同的角色等,让学生在脑中有个美的初印象。再欣赏梅兰芳唱的京剧视频片段,让孩子从视觉和听觉感官上感受京剧,再介绍梅兰芳此人,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就显得简单不少,不会像以往一样出现学完课文后连梅兰芳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的情况,也让京剧这一中国国粹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很了不起的感觉。

  二、读中感悟不能少。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以“梅兰芳小时侯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面对困难他退缩、放弃了吗?他是怎样做的?”为线展开教学。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熟读课文,抓住难句“不是唱戏的'料子”,让学生通过读进行填空练习,“因为……所以师傅说……”和“师傅说……是因为……”,使学生真正读懂第一段。朗读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所以注重读,读词和句,第二自然段通过“紧盯、注视、渐渐、会说话”等词,体会梅兰芳练习眼神的辛苦。

  三、理解词语多样化。

  文中有一些词语的理解不是教师简单地告知,那样显得枯燥。比如让学生看插图表演理解“紧盯、注视”,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眼睛会说话”,看梅兰芳到各国访问交流的图片理解“世界闻名”等词句,让他们知道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只要我们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理想。结合上下文理解“勤学苦练”一词,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形成共鸣,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理解“京剧大师”这个词时,我给学生补充了梅兰芳赈灾义演、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资料,让学生明白,梅兰芳不仅是演技高超,而且有爱心、有骨气。这样梅兰芳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会变得立体起来,对这个人物的品质感受会更深些。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京剧片段的视频显得模糊,是整体美感打折。其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有感情地整体朗读训练还不足。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由于时间关系,第二、三自然段读得不够。尤其是全文学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对其优秀品质的感受读一遍全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整体感会更强。也因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不强,在最后“答记者问”的环节上,问:“梅兰芳,你真了不起,想必你小时候就天资聪颖吧?”学生不能联系前文来回答。

【二年级上册《15梅兰芳学艺》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学艺》课后教学04-09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学艺》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07-21

语文《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04-21

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教案03-1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4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05-29

《梅兰芳学艺》语文教学反思03-18

《梅兰芳学艺》教后反思汇编06-15

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06-09

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