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后反思三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后反思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篇洋溢着人间真情的诗歌,在这个缺乏亲情交流是社会,让孩子读读这样一首语言亲切的诗歌,是应该的。
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诗歌中一些字词的意思呢?好在这首诗歌的意思不难。我就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我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视还字词于课文,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如利用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喜滋滋”、“乐呵呵”的感觉。同时,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小男孩捉回蝈蝈时的快乐和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后反思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是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并能初步养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的好课文。
在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等,以读为本,帮助学生扫除字词句的障碍,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我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闭着眼睛做了一些事,体会一下做盲人的感觉,为下面课堂上的学习做好铺垫。上课伊始,通过让学生回答刚才做盲人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明白盲人生活的诸多不便,顺便理解课题。由此产生盲人心情的不如意,用转折揭示及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中盲人的与众不同,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如此,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二、分段朗读,联系实际,理解词义。通过录音的朗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进行分段朗读,逐段明白文章的字词句,扫除阅读及理解的障碍。比如第一段的“喜滋滋”及“乐呵呵”,让学生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并拓展延伸到学过的类似的词语。第二段中的“邻居、替”等字词通过联系实际理解。
第一课时主要是以读为主,但是我也有许多地方做的不足的。
一、微笑课堂。要让学生喜欢你,让你自己有一种亲和力,成功的上好这节课,课堂上最好的表示就是微笑。可能是比较紧张,课堂上严肃了一点,让课堂气氛没有那么活跃,自己给人感觉不活泼。
二、鼓动课堂。学生是需要鼓励和激发的。一个好的老师,往往能在课堂上不断的激起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一些鼓动性的语言的是必不可少的。本堂课缺少了这方面的释放,让课堂就不是特别热闹,学生少了很多阅读期待。
三、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做到目中有人。不管是什么环节,都要关注到自己的学生。并适当的一鼓励为主,增加学生的注意力。
四、朗读多样化。第一课时主要以读为主。教师要通过多种朗读途径,比如带表情啊,带动作,男女上赛读等,让学生乐于朗读。对于提出的朗读要求,可以重复,让学生充分明白,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后反思3
今天我们低年级教研组教研,教研主题为“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由我讲了一节随堂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上完课,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仔细想想,教学中虽有成功之处,也不免有一些失误。认真总结,将对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先说说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吧。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实施以来,我们几经开始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提前准备、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坐姿端正。有几个习惯学生养成得还是不错的。上课前,学生能提前准备好书,放在桌子的中央,把笔和橡皮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并且静息等待老师上课。课堂上读书时,学生基本上都能自觉地把书立起来,坚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而且听讲情绪也比原来好多了。
在评课的时候,老师们也都能从我的课堂上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有的说我生字教学指导得很好;有的说我让先完成任务的同学记生字,有统筹安排时间的意识;有的说我能运用暗示性的语言,表扬提前预习的学生,对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会起到促进作用。从这些肯定中,我感到很欣慰,多年来,我对语文教学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的,今后还将继续进行有益的探索。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以下一些方面:
1、学生倾听的习惯还不够好。特别是倾听老师的要求和倾听同学的发言。
2、感知课文内容只停留在表面,文章思想内涵没有挖掘出来。
3、学生在课堂上还会好奇的扭头看后面听课的老师,行为习惯不够好。
4、学生评价语言匮乏,评价只停留在表面,语言不够准确,如:读得不整齐、没感情、读得乱。发现别人的优点少,缺点多,不能汲取别人的长处。
5、老师对蝈蝈和蛐蛐是不是一种昆虫搞不太清楚,只得用“课后查资料”化解尴尬。
本课还可以在如下一些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别人。老师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评价读书,可从语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评价。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盲目了。
再次,备课要深入,老师要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养成提前查资料的好习惯,免得再出现不应有的尴尬。
总之,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上课、评课的教研方式,让我更加真实、全面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后反思01-30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反思03-28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05-27
小学语文教后反思:送给盲婆婆的蝈蝈01-1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案例(附教后感)06-2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语文教学反思01-16
2017年《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后反思06-26
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感04-0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心得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