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第三册《4、乡下孩子》评课稿

时间:2021-08-10 19:07:30 二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4、乡下孩子》评课稿

  《乡下孩子》评课稿之一

  听了黄莉娟老师的《乡下孩子》,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在刚才大家评课的基础上,我用三个关键词强调三层意思。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4、乡下孩子》评课稿

  第一个关键词是“快乐”。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快乐”。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关注的多是教师,好像看戏,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配角,有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就成了课堂上可有可无的点缀与陪衬。后来我意识到,过去我们都错了。听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投向学生,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思考与发言。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兴致盎然、其乐无穷,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堂课是成功的课。当然,这种快乐不应该是肤浅的,而应该是一种“深刻的快乐”,即应该是能体验到智慧的力量的快乐。平时我们都有一种困惑,我们往往把课堂气氛的沉闷归罪于学生的反应迟钝。静下心来深思一下也是不对的。有一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带到教育专家面前,这位专家毫不留情地说:“你的儿子没有问题。只有你自己改变了,你才会发现儿子的改变。”学生智力的差异、反应的灵敏与迟钝,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我们的教师只有面对现实,尽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生活,慢慢地改变课堂教学的面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我们也会感受到快乐与幸福。课堂应成为儿童快乐的源头。

  第二个关键词是“语言”。刚才说到学生体会到的“快乐”不应该是肤浅的,而应该是“深刻”的。在课改之初,有些课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追求学生学习状态的生动活泼,音乐、美术、游戏进入了拇指教育,喧宾夺主,学生虽然很快乐,但把“语文”味冲淡了、冲没了,这样的“快乐”就是一种“肤浅的快乐”。所以学科的定位很重要,我一直非常固执地认为,语文教学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品质与语言能力。其它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融合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之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本堂课至少给人如下启示:1.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语言。学生在熟悉课文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还要理解语言,并学以致用。本课教学中教师对“编织”、“撑圆了”、“乐坏了”、“一串”等词语的引导都非常得当,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都非常到位。2.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幅幅儿童生活的图画,会勾起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为学生的思维、想象活动开辟了空间。3.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须循序渐进,更须持之以恒。语言的表达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说到写,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如何让学生生活在语言的家园,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更重要的是扎扎实实的行动。今天课堂上许多孩子表现出很好的语言表达水平,他们的语言是由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这同他们一年级就开始的“每天一句话”的训练是分不开的。4.语言能力的`形成还须有广泛阅读的支撑。阅读不但可以积累语言,而且能滋养心灵,增长智慧。没有阅读支撑的语言,必然是干枯的,缺乏生命的活力。一个不爱阅读的学生,绝对不可能拥有灵动的语言。

  第三个关键词是“教师”。教学生活能否给学生带来快乐,学生的语言素养能否得到很好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做得怎么样。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需求的、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培育学生的学习乐趣与参与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潜力,保护与张扬学生的天性与个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长的幸福感。教师应该要坚持学习与写作。如黄莉娟老师坚持写博客,虽然很多的文章记录的是自己的女儿成长的足迹,但是就在这样的记录的过程中,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增强,教育的观念不知不觉中得以更新与确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对孩子的耐心与爱心,养成了思考的习惯。我今天听她的课觉得与一年前有很大的改变。她的教学语言更加规范、生动,而且非常贴近儿童的心理特点,那些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词汇与句子在她的课堂上已经不见踪影。她的教学态度变得温柔可亲,她与孩子的距离感消失了,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甚至有些“放肆”,但是我们看到的她总是乐呵呵地笑,一点儿也没有生气的表情--这种表情体现的是对儿童本性的理解与尊重。当课堂上她煞有介事地“扑”过去,双手抓住一只“蝴蝶”的兴奋表情,让我们都感受她就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保持一颗可贵的童心,这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古稀之年的特级教师李吉林不是说自己就是一个“长大的儿童”吗?黄莉娟老师的这堂课,我听了三次。(精心准备一份教案,三个班级的孩子受惠,劳动的价值就更大了;而“一课多上”也是一种极好的教研活动的形式。)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虽然三堂课学生表现得都很快乐,发言都很踊跃,许多学生即兴创作的“小诗”都让人感觉清新动人,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不少的改进。对于旁观者提出的一些意见,她都能欣然领悟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还有不少地方是她自己的合理调整,这足以说明,她具有可贵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此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课堂教学的面貌就会不断地得到改观,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就能得到激发与开掘,他们深刻地体验与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也就成了“学习的天使”。

  《乡下孩子》评课稿之二

  《乡下孩子》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蕴涵了农村清新活泼的意境美,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的香味,如闻童声笑语,令人悦目赏心。听了吴老师的课,我想谈谈自己听完的收获。

  一、 语文味十足。

  吴老师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味,在课堂上,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的回答问题方面,吴老师就比较注意孩子们的完整表达,这个训练就应该从低年级开始,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还可以培养条理性,说话不至于颠三倒四,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以有效提高。当然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循序渐进,更要持之以恒。语言的表达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说到写,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细致地引导,扎扎实实地行动。吴老师还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比如量词的使用,学生在表达时引导他用上修饰词,使学生表达地更具体、形象。

  二、文本训练扎实。

  我们时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学习主动,感觉课堂效果很好,但是到了写作业或者考试的环节,往往出现诸多问题,如: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答题不完整,有的学生干脆不做。这不得不使我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训练。明白课堂中离不开“训练”,而“训练”必须到位,否则就算练了,效果也不会好。今天在吴老师的课上,她就比较注重文字训练。从一开始的复习词语

  环节,她就有层次地出示一些词组,让学生明白“只、片、篮、串”与“捉、含、挖、逮”等字在词组中的恰当使用,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准。吴老师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如:你猜一猜,她嘴里含一片草叶,会吹出一首怎样的歌曲?乡下孩子还可以用什么东西给自己带来欢乐? 乡下的孩子除了会挖野菜喂小猪,逮小鱼喂猫咪以外还会干些什么活?文中注重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学习方式多样

  吴晓静老师善于运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新课程理念。因此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敢想、敢说,让孩子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想象带动学生的感悟体验。本课中的插图很好的描绘了文本内容,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利用课文上的插图引导想象:乡下孩子怎样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会吹支什么样的曲子?吴老师播放歌曲,让孩子在欣赏中感悟乡下孩子的心情。为了让孩子明白捉蝴蝶,吴老师准备了蝴蝶,激发孩子的热情,并说一说你是如何捉到蝴蝶的?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到了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愉快的心情。随之让学生情感朗读。

  吴老师的课堂让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她的课堂评价语丰富,富有智慧,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乡下孩子》评课稿之三

  就郭老师执教的《乡下孩子》,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一节课的亮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说:

  一、注重朗读的指导

  上课开始,郭老师就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词语,对轻声的朗读老师做了细致地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注重在读文中发散想像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郭老师就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并且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在教授“曾是妈妈怀里欢畅的黄鹂”一句时,她抓住了“曾”,让学生体会自己小的时候,在妈妈身边是什么样子,时而撒娇,时而打闹,时而又甜甜地睡觉等等,告诉学生在妈妈的怀里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呀!从而再引入诗句,学生真正体会理解到诗句含义,再进行朗读指导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文中的“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捉蝴蝶”这些词引导学生细细朗读体会,还让学生猜一猜,她嘴里含一片草叶,会吹出一首怎样的歌曲?乡下孩子还可以用什么东西给自己带来欢乐? 乡下的孩子除了会挖野菜喂小猪,逮小鱼喂猫咪以外还会干些什么活?老师注重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郭老师在教学完2、3小节后,让学生来当一当小诗人,让学生套用书上的句式。孩子们兴趣盎然,都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说出自己创作的小诗,有学生说:“捡一根骨头,逗乐了可爱的小狗。”有学生说: “逮一只蚂蚱,喂饱了骄傲的公鸡。”……他们的回答丰富多彩,表现出了他们的童趣。这样真正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是一种积累和表达。

【语文第三册《4、乡下孩子》评课稿】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1、秋游》评课稿06-05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再见了,北京!》评课稿06-05

苏教版第三册《4、乡下孩子》课文原文04-02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05-31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评课稿06-05

二上语文第4课《乡下孩子》教学设计05-17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6、一株紫丁香》评课稿06-05

《给我的孩子们》说课稿+评课稿04-06

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