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第三册《1、秋游》评课稿

时间:2021-08-10 19:07:42 二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1、秋游》评课稿

  《秋游》评课稿之一

  今天我听了大连支教于希宝的数学课,领略了于老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后续做了如下评价。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1、秋游》评课稿

  1、于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现在的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的上好每一节,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于老师的课堂稳而有序,知中有情,教学语言简练,教学方法朴实,课堂高效。

  2、于老师要让学生“品”数学的教法,触动了我

  “品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在做题中找方法,体会过程,体验数学,“品”出数学的滋味。

  3、于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的态度,激励了我

  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入,走进课堂,过渡自然。课件利用不同素材加上视听效果,形象生动的展示了课堂内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另外他们的练习设计注重实效,都能在课堂上完成,让学生很好的学有所用,在练习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评价就是积累经验和学习的过程,感谢余老师的精彩授课。

  《秋游》评课稿之二

  《秋游》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行文简洁,语言优美,结构明快,以“秋”点明时间,着力描写了秋季蓝天上白云朵朵、农田里丰收在望的美丽景色,以“游”贯通全文,写出了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秋色之中尽情嬉乐的欢乐场面。

  听了刘老师的这节课后收获很多,总的感觉刘老师的授课轻松自如,我想这源于课前的充分预设,源于课中的随机调整。教学中刘老师总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层层朗读感悟,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感受秋天美丽丰收的.景象;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重点,注重课堂结构的精心预设,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生成,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对话质量。

  下面,我先来说说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教学思路清晰,解读教材深入。

  刘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深入透彻,给我的感觉就是把学生带到了课文的深处,而不仅仅是浅浅地理解课文、指导朗读。例如在教学第三节时:第三节最短,就一句话,可刘老师却下了一番功夫。恰好我在级组内上的也是这一课,当时讲到这一节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从颜色上体会秋天田野的美,很浮浅,而刘老师却能深入教材,先让学生看图感受农田的景象,再利用儿歌《秋天到》里的词来改第三节,然后又让学生用比喻句的形式说第三节,“农田里,稻子黄了,像铺了一地的金子。高粱红了,像什么?棉花白了,像什么?”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体会到了丰收之美,又提高了语言技能,实现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二、有效进行了朗读技能的培养。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刘老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斓,美在丰收在望,再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请学生欣赏图片,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秋天的果园里梨子怎么样?葡萄怎么样?等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斓描述得很美时,老师再请学生把这美景读出来。老师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进入课文的意境中,最后再请学生感情朗读,这样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三、扎实有效地进行词句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地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刘老师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抓住关键词语,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各抒己见,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之前对白云变幻的说话练习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的把一件事说清楚,训练了思维,对于二年级刚开始学习写话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我还想谈谈对这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 在指导理解“一望无边”一词时,学生已经理解了,知道是“广阔”的意思,也明白了草原是一望无边的,大海是一望无边的等等,为什么还要学生说它的近义词呢?二年级的学生词汇量有限,有学生说出“一望无际”或“无边无际”,岂不是更难理解了吗?

  2、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孩子们的“开心”应结合具体语言文字,细细品味,自主感悟,情感才能真实流露。如可以这样问“再读读这一段,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们的开心了?”这样让学生自己找重点词句,要比老师包办的效果要好,同时也能突出语文教学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更能彰显出语文味来。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语文第三册《1、秋游》评课稿】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再见了,北京!》评课稿06-05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4、乡下孩子》评课稿06-05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评课稿06-05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6、一株紫丁香》评课稿06-05

小学语文评课的发言稿03-31

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04-01

初中语文《台阶》评课稿04-06

高中语文《师说》评课稿06-05

小学语文《鞋匠的儿子》评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