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口技》课堂实录和品鉴

时间:2021-04-04 18:16:41 八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口技》课堂实录和品鉴

  一、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口技》课堂实录和品鉴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节目(播放一段口技视频),这位表演者表演的是什么技艺?

  (生齐答:口技。)

  师:是的,口技是用人体的发声器官来模拟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声音,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发展到清代,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清代文学家林嗣环一起去赶赴一场300年前的听觉盛宴。请同学们边看课文,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要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师配乐朗读。)

  师:是按老师的要求来听读的口马?行,那我们来检测一下。请看大屏幕。(屏显字音、节奏的检测题。抽查。略。)师: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这只是朗读的初级阶段。要想读出文言文独特的韵味来,我们还要注意朗读时的语速、语气、语调。大家看文章最后一句,该怎么读?(一生读。)这个句子中的“而已”一词表达出了作者对口技人的赞叹之情,读的时候慢一点,重一点,韵味就出来了。(对刚才朗读的学生)你再读一遍试试看。(生再读)有进步!下面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提示和要求,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屏显提示、要求。)

  ① 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② 读清节奏,缓急有致;

  ③ 读出韵味,抑扬顿挫。

  师:谁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一生读“当是时”这一句。)

  师:谁能根据屏幕上的要求,对这位同学的朗读作些点评?

  生1:他的声音很洪亮,咬字清晰。

  生2:我觉得“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应该慢一点,才能感觉到作者的赞叹之情。

  师:你能不能试一下?

  (生2读这一句。)

  师:有点韵味。谁接着展示?

  (一生读:“忽一人大呼……泼水声。”)

  生3:他读得很好,语调比较高,读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师:对,尤其是“火起”,他用的是升调,很有情境。

  生4:我觉得他读的语速太快了,应该慢一点。师:语速是该快还是该慢呢?再想想。

  生5:我觉得还是应该快一些,因为起火了,肯定很紧急。

  师:是啊,都火烧眉毛了,肯定得快。这一段中,也有要读得慢一点的句子。是哪几句?

  生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师:为什么语速到这里要降下来?

  生6:因为这是作者的一种评论,有快有慢,才能体现出缓急有致。

  师:最后一句写宾客的反应,应该读快点还是慢点?

  生7:快,都急着逃命。

  师:这样吧,咱们合作一下,来读读这一段。老师读“火起”这一句,男生读“夫起大呼”到“泼水声”这里,女生读“凡所应有”到“不能名其一处也”这里,最后一句齐读。任务清楚了吗?集中注意力,看看咱们有没有默契。(师生组合朗读。)

  【品鉴】教师以精彩的范读开场,提出听读要求;再辅以检测、自由读、指导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师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落实了教师提出的朗读的三大要求。学生读得自然,读得有序,读得有效。

  二、译读课文,积累词句。

  师: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简约、典雅之美。咱们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重要的词句。预习时下发了“学习卡片”,完成得怎么样?一起来看看。

  师:谁先来说说?

  生l:“善”是擅长的意思。

  (师追问:擅长歌舞用成语怎么说?)能歌善舞。

  生2:“目”是看的意思。

  师:对,这里作动词讲。“一目了然”意思就是看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

  生3:“名”的意思是说出。师:这里也作动词解释。“不可名状”、“莫名其妙”中的“名”都作“说出”讲。

  生4:“股”指的是大腿。师:有一个典故,形容读书很勤奋,是什么?(生答:悬梁刺股。)对,刺的就是大腿。

  生5:“走”这里指跑。师:对,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我们称之为——(生答:走马观花。)

  生6:“毕”的意思是全,都。

  师:成语“原形毕露”是指人的本来面貌全都露出来了。好,从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屏显:“解题一得”。)这些词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但在有些成语中还保留了古义,我们可以借助成语来推断词语的古义。

  师:再来看下面几个词语,谁能解释?

  生1:第一个“绝”解释为极点,第二个“绝”解释为停止。

  生2:第一个“指”意思是指头,第二个“指”意思是“指出”。师:对,一个是名词,~个是动词。

  生3:第一个“坐”意思是坐下,第二个“坐”同“座”。师:这里有一个通假宇,我们做好积累。

  生4:第一个“乳”是喂奶的意思,第二个“乳”是乳头。师:是的,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屏显:“解题一得”。)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这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叫一词多义,翻译时要加以区分。

  师:下面一道题目增加了难度,要翻译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描写了多种声音,不太好理解。谁来试试看?(屏显要翻译的句子,一生看着屏幕口译,卡壳处教师提示。)

  师:你真不简单!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比较准确地翻译出这一段难懂的话,声音还很洪亮。来,齐读下面的“解题一得”。

  (屏显,生齐读。)

  翻译时要: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语句通畅。

  【品鉴】题目的设计有梯度,每道题目后的“解题一得”给学生阶段性的总结和方法性的指导,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文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落至了实处。

  三、品读课文,赏析妙处。

  师:《口技》这篇文章仅仅367个字,就把一场表演刻画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张潮在将它收录进《虞初新志》时评价道:“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读竟,辄浮大白。”意思是,读了《口技》一文,领略了绝世奇技,欣赏了千古奇文,忍不住要喝一大杯酒以示庆贺。

  下面,我们也来赏赏奇技,品品奇文。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按课前分好的小组,自领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并将探究的结果在书上标注出来。

  (屏显任务。)

  任务一:赏奇技文章用一个“善”字概括了口技人的技艺,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了口技人技艺之“善”?

  任务二:品奇文有人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概括为:①叙事有条理;②裁剪有详略;③行文有波澜;④描写有角度;⑤首尾有呼应。你能任选一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师:好,我们先来赏奇技。“善”字概括了口技人的技艺,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上感受到了口技人技艺之“善”呢?(板书:“善”。)

  生1:第1段“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说明宾客对口技人很敬重,对他的表演充满期待,突出了“善”。师:这是借宾客的反应来烘托一种紧张肃穆的气氛。文章还有几处写到宾客的反应,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生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师:这个句子通过描写宾客的动作、神态,表现了他们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2:写宾客被口技人的表演深深吸引住了,听得很专注。

  师:对,“微笑”还表明他们对表演内容是心领神会,“默叹”写他们心里为之折服,但又不便鼓掌叫好。还有哪些写宾客的句子?

  生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个句子写宾客们被口技人的表演吓住了,以为是真的失火了,想要逃跑。师:描写还很细腻,写出了宾客们以假当真、惊慌欲逃的心理。还有吗?

  生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写宾客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师:是的,宾客的心理随着口技人的表演在变化着。宾客的强烈反应很好地从侧面烘托了口技人技艺之“善”。(板书:反应强烈。)师:大家还从哪里读出了“善”字呢?

  生5:“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人所使用的道具很简单,表明他技艺之“善”。

  师:而且文章两次写到,有言外之意:你看,这个表演者模拟了那么繁杂的声音,凭借的只是自己的一张嘴,别无他物,真是太神奇了。

  (板书:道具简单。)

  师:最能表现口技人技艺之“善”的是他所模拟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不仅繁多,(板书:声音繁多。)还富于变化。我们说说看,有哪些变化?

  生1:第2段中“遥闻深巷中犬吠”说明声音是从远处的深巷中传来,接着写妇人的“欠伸”,这是近处的声音,写出了声音由远到近的变化,从而体现了口技人技艺之“善”。

  师:这种变化不仅是由远到近,还是由外到内。

  生2:由小到大。第2段中先写“欠伸”、“呓语”这些细微的声音,接着是孩子的啼哭声,这些声音由小变大,体现了口技人技艺之“善”。

  师:分析抓住了关键词语,很细致。

  生3:由分到合。第2段中先分别写各种声音,再写这些声音“一时齐发”,这是由分到合。

  生4:由少到多。第一、二个场景中的声音比较少,但在第三个场景中声音最多,这是“由少到多”。

  师:第三个场景中的声音,不仅繁多,而且喧闹、杂乱。找找看,写到了哪些声音?

  生(杂):“百干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干犬吠。”“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师:这些错综复杂的声音渲染了火情的紧急、火势的猛烈、火场的纷乱、救火人的慌乱。有没有同学能试着模拟一下?

  (几个学生站起来,简单分配任务,一生大呼“起火了”之后,各种声音一起发作。)

  师:大家看,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多口,在模拟这些声音时还有些手忙脚乱,口技人却仅凭一个人、一张嘴来表演,技艺是多么的高超啊!

  师:口技人技艺之“善”还可以从他所模拟的场景上看出来。说说看,口技人模拟了哪几个场景?

  生5:第一个场景是一家人由睡到醒,第二个场景是一家人由醒复睡,第三个场景是失火、救火。

  师:三个场景内容各不相同,有起有伏,有静有闹,复杂多样。口技人能够模拟这么复杂的`场景,足见其技艺之“善”。(板书:场景复杂。)

  师:场景的复杂、声音的繁多,从正面表现了口技人技艺之“善”;

  (板书:正面描写。)

  道具的简单、听众反应的强烈从侧面烘托了这种“善”。

  (板书:侧面描写。)

  口技人的表演,怎一个“善”字了得!

  师:我们来看“任务二”品奇文中的五个写作特色。文章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这个叫做——(生齐答:描写有角度。)开头结尾两次提到道具的简单,这叫——(生齐答:首尾有呼应。)那么,“叙事有条理,裁剪有详略,行文有波澜”该怎么理解呢?

  生1:我说“叙事有条理”。文章先写表演前,再写表演中,最后写表演结束,依照的是时间顺序,显得很有条理。师:是的,写时间的词语体现了这种顺序。我们找找看,有哪些?

  生2:“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师:一共有八个。这些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层次井然,严谨有序。

  生3:我想说“裁剪有详略”。口技人模拟的三个场景,写得最详细的是第三个,最简略的是第二个。

  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呢?

  生3:因为第三个场景最复杂,声音最繁杂,也最能表现口技人技艺之“善”第二个场景模拟的声音最少,相对来说,不能最好地体现出口技人技艺之“善”,所以略写。

  师:说到了关键。详写略写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来确定。

  生4:口技人表演的三个场景中,先是一个小高潮,接着变得平缓,最后是一个大高潮,形成了波澜。师:不光是场景波澜起伏,宾客的反应也随之形成了张弛变化。因而文章显得曲折跌宕,摇曳多姿。

  【品鉴】此板块特色鲜明,亮点不断:一、自主学习充分,给足了时间;合作学习安排合理,讲究了实效;探究学习有高度,设置了弹性空间及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二、学生群体模拟“起火”的表演场面,初看以为是哗众取宠的课堂表演,实则是授课者的匠心独运,教师的一句总结语使所有的听课教师豁然开朗,“以为妙绝”。

  四、悟读课文,感受精彩。

  师:同学们,快乐的时光总是特别的短暂。今天,我们通过《口技》一文的学习,见识了一门传统技艺,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认识了一位传奇人物,领略了一点写作技巧,可谓收获颇丰。那么,在感受了艺术的无穷魅力之余,我们有没有想过:口技人为什么能有如此精湛的技艺呢?

  生1:我觉得口技人能有如此精湛的技艺,靠的是勤学苦练。就像京剧大师梅兰芳,别人只练习几遍,他总是练习几十遍,终于练出了圆润甜美的嗓子。

  生2:我想补充一点,除了勤学苦练,还得坚持不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长期坚持练习,才能练出这么高超的技艺。

  师:是的,为了练好这门绝活,艺术家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磨肿了舌头,磨破了嘴皮。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精神,才造就了艺术的辉煌。其实,不光是口技,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正如刘禹锡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老师也拟了一副对联,作为对今天这节课的总结,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出来——(师生同读。)“奇人,奇技,奇文,堪称奇妙会赏,会读,会品,重在会通。”

  【品鉴】这一环节是课堂的延伸,由文及人,由课内到课外,引发学生对文章文本价值的更深入思考,感悟到艺术家对艺术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精神,并将它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意义普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