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学习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引入话题:月亮,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多情的月亮承载着乡思,传递着祝福,也抚慰着一颗颗落寞的心灵。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千多年前的那一轮明月,你可曾听懂一位文人在月夜下的心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古人的脚步,相约于皓月当空的承天寺,共赏一轮明月,共话坎坷人生。(板书课题及作者)
2.展示目标:教者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二、预习交流,展示自我
要求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情况:(略)
三、朗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学生听读,教者播放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2.学生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
(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先男齐读,次女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品味
(一)初读课文,读出作者,读出情感,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三看一查”,顺畅诵读。(“三看一查”要求学生自读时认真看课文、看注释、看探究与练习;查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语的意思。)
2.尝试翻译全文,并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彼此听取对方的意见,共同完成语文学习。)
3.你从以下句子中读出了作者什么感情?
(1)你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读出什么?(读出伤感)
A.十月已入寒秋(读出凄凉)
B.十二日夜,临近十五月圆,由然而生思念之情。(读出忧愁)
(2)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读出失落、欣喜)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点拨:无与:没什么,缺少志同道合的人(读出失落);遂字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毫不犹豫(读出果断)为什么寻张怀民?张怀民何许人也?预设: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
(4)怀民亦末寝,相与步于中庭。(读出享受)
4.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分小组展示成果。
(二)赏读课文,理出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答案预设: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你有何感受?
答案预设: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答案预设: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壮志未酬的苦闷、达观的处世态度)
(4)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预设: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5)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答案预设: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三)教师点拨,品出文章美的味道。
五、检测达标,当堂背诵
(1)诵读改编的诗文,让我们用悟的心态再来观照一遍文章,感悟一下作者和自我。
《游承天寺》 欲睡难眠月入户,欣然相与步中庭。积水空明竹柏影,何夜无月少闲人!
(2)对照以上改编的诗文,指导学生试背课文。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同学们,《记承天寺夜游》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一幅请先淡雅的水墨画,是一颗即使在不平遭遇中仍然用恬淡的心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是一种饱经忧患仍然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宠辱不惊,先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旷达情怀。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深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记住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2.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记承天寺夜游》。
附:板书设计
叙事──寻伴夜游
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 写景──庭院月色 失意苦闷
旷达乐观
抒情──月下感叹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导学案】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设计03-20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03-20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案例05-11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05-06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实录05-29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05-06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08-1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23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