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最后一课》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导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
导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导学时间: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 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 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 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 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 》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小说文体简介:
①.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②.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③.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④.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⑤.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自主预习:
1、自读课文,划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共分为三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4、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从哪些角度进行刻画?
三、合作探究: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
四、品味语言:
1、“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些语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3、“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 ?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五、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赫叟(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 懊悔(ào) 挟(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
D.紫藤(téng) 钥匙(yào shi) 赚(zhuàn)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③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
3、阅读答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这段文字开头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3)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1、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共分为三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 1-6)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2、课文第1-6 段中分别有这样的.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① 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 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③ 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3、小弗郞士的转变在全篇反映得很明显:
从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热爱法语;
从无忧无虑的幼稚--热爱祖国;
从不懂事、害怕老师--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小弗郎士心情变化:
快乐-激愤──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
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4、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刻画韩麦尔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
三、
五、
1、A
2、①拟人 ②比喻 ③反复
3、(1)这钟声和号声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使韩麦尔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激愤,为其后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和中心思想的升华做了最后的烘托和铺垫。
(2) 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到了难以言状的境界。
(3)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失去祖国的悲愤、痛苦的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所以觉得他的形象高大。
【初二语文上册《最后一课》导学案】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语文《谈语言》导学案08-17
初三语文上册《草莓》导学案08-15
人教版初二语文《背影》导学案08-17
初二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06-28
高二语文上册《老人与海》导学案07-04
初二上册《巴东三峡》导学案06-23
苏教版初二上册《治水必躬亲》导学案06-28
初三上册语文《囚绿记》导学案06-27
初二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导学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