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8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意义。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理解小说题目的意义,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掌握评点法。
教学难点
分析细节描写:小弗郎士对挂在铁杆上的字帖和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
(一)导语设计
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导入,有的放矢。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受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 《最后一课》。
(二)题 解
注意将语文学习和历史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并且搜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 “最后一课”?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这篇小说写的是1870至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故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于1870年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战争爆发后,由于普鲁士军队已作了充分准备,因而法军连战连败。在色当战役中,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所以取名为 “最后一课”。
(三)研习课文
按故事情节发展来分析人物,这样,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小说故事情节的理解,又使他们能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高尔基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人物形象逐渐完善。这篇小说的情节可以按照上学路上、最后一课、宣布下课这三个层次。现在,让我们一起按故事情节发展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分析 “上学路上”这部分
同学们,我们用评点法来阅读课文,好不好?评点法,就是把文中重要的字词句划出来,用几个字或三言两语加以评论。我们围绕着以下两个问题来评点课文,看看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人。具体方法: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在空白处写上批注。
用评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其用意有两点:
1.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评点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知识客体进行选择、分析和创造,从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2.重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评点,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和评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习阅读。
教师出示问题:
①上学路上,小弗郎士有哪些行动和心理活动?
②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学生评点,教师巡视指导。)
现在,我们来交流评点的内容。
①有关语句:
A.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B.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批注:贪玩。
②有关语句:
“……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
字也说不上来。”
批注:不爱学习。
③有关语句:
A.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
B. 铁匠华希特和 “我”开玩笑,他 “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反正你到学校总是挺早的!’”
批注:经常迟到。
④有关语句:
A. 看到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感到 “有趣多了”。
B.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批注:不懂事。
⑤有关语句:
A. “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B. “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批注:能管得住自己。
2.分析 “最后一课”这部分
我们继续用评点法来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②当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③小弗郎士在习字课上产生了哪两个联想?这有什么意义?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体现了“课程基本理论”中提倡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评点,小组交流,推选一人在全班发言。一学生发言后,请同学们给他补充、更正。教师做必要的提示。)
学生交流后明确:
①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以下异乎寻常的情况:
A. 有关语句:
往常,“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批注:教室里的气氛和往常不一样。
B. 有关语句:
往常,上课前,学生们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今天,上课前,“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批注:听课的人和往常不一样。
C. 有关语句:
往常,“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今天,“我”迟到了,老师没有像往常那样责骂 “我”,见了 “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批注:老师的态度和往常不一样。
这些情况说明,这堂课很不一般,暗示着这是 “最后一课”。
②小弗郎士听到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总的感受是 “心里万分难过”,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小说人物的方法:通过心理描写来理解人物。
A. 有关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