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枣核》教案

时间:2024-09-10 09:12:16 诗琳 八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枣核》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枣核》教案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枣核》教案

  八年级语文《枣核》教案 1

  [教学目标]

  1. 体味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 分析并学习课文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在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李白的《静夜思》是直白而又最朴素的抒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首《我的中国心》更是牵动着千千万万的海外游子的心。这一节我们要学的《枣核》一文,抒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二、要求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明确:课文写的是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越到晚年思乡越切,以试种枣树来寄托自己思乡这情的故事。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三、解决教学重点过程

  1. 爱国,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小事情也能反映出爱国之情。课文就是用几颗小小的枣核来寄托浓浓的思乡爱国深情,请同学们将与“枣核”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 请同学们再把有关“枣核”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将全文结构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出来。

  明确:

  枣核穿全文的线索。文章结构是:要枣核——见枣核——谈枣核——点主题

  3. 小小的不起眼的几颗枣核却能把一个海外赤子的拳拳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利用它来组织文章,也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写得迭宕起伏,这都归功于本文精巧的构思,这就是层层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作者由朋友索要枣核起笔,开笔就设下悬念:用途蹊跷。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仍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读者。直到踏访后花园,在谈话中才说明索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

  4. 小结

  海外老人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让同是炎黄子孙的我们热情澎湃,作者巧设悬念的手法让我们受益匪浅。

  5. 课外作业

  1 搜集两三首表达思乡爱国之情的诗歌。

  2 试用设置悬念的手法记一件小事,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枣核》教案 2

  设计说明

  本文讲了一个身体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小孩子,帮助父母干活,帮助乡亲们追回牲口、智斗县官的故事,表现了枣核的勤快、聪明。教学时,让学生先读文,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能复述故事。

  学习重点

  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能复述故事。

  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谈话揭题。(用时:3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

  2.揭示课题的含义。

  1.师生交流,说说自己由课题想到的。

  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枣核”在文中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把句子读通顺。

  2.师要求: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3.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枣核夫妻扶犁

  ()()()

  折腾牲口官府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用时: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枣核的`勤快。

  2.默读第4~13自然段,了解枣核的聪明。

  3.安排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学生相互交流表现枣核勤快的段落。

  2.学生默读课文第4~13自然段,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理解枣核智斗县官的经过,体会枣核的聪明。 2.枣核的勤快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中的“大摇大摆”写出了枣核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复述故事。(用时:12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本课的写作顺序。

  2.请学生按顺序复述故事。

  1.学生自读课文,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枣核出生→枣核勤快→枣核帮乡亲们追回牲口→枣核智斗县官)

  2.学生按顺序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了文中的过渡句进行,让学生弄清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枣核的特点,然后通过读文,学生抓住了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到了枣核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复述故事的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效果不错。

  八年级语文《枣核》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行动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领悟本文巧设悬念的独特构思。

  3、体会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揣摩、品析。

  2、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次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我的中国心》。学习本课《枣核》,看看文中这位海外华人,他是用什么方式来寄托他对故土的思念。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近萧乾

  萧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

  2、对照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字音

  蹊跷()

  故弄玄虚()

  殷切()

  嫣红()

  玛瑙()

  山坳()

  匀称()

  名称()

  (2)词义

  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嫣红:

  3、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者的感情。其他同学圈点勾画出文中词语用得最精当的地方,语句最感人的地方。

  (2)评价朗读。并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你对这篇课文如何理解?

  三、研读标题,关照全篇

  出示思考题:作者为什么以“枣核”为题?

  引导思考:

  1、试为本文换一个标题,比较优劣。

  2、画出有关枣核的语句,明确枣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海外的友人家庭条件如何?听说我要访美,什么也不要,只托我带几颗枣核,那她要枣核干什么?你从文中哪一句找到根据?她为何不就地取材,还要委托作者千里迢迢带枣核?

  四、解读探究、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1)作者的这位旧时同窗有哪些表达思乡的心理活动和独特方式?

  (2)哪些词语表现友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2、学生讨论后发言,师生评价。

  3、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留下众多优美的诗篇。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表达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诗句或作品。

  4、模仿余光中的诗句,用具体的形象写下你对乡愁的理解。

  参考:

  (1)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2)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5、总结:一事一物总关情。乡愁在每个人心中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一样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思恋、依恋故土。同学们,希望这种纯真而浓烈的思乡情怀,能永远荡漾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心田上永不凋零的百合花。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一个爱国题材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2、摘记爱国的名言,并自己创作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

  教后反思:教学设计从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入手,唤起思乡情感,在教学中始终将情感主线贯穿于其中。这样就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内心的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将思乡情上升为民族情感,水到渠成的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八年级语文《枣核》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枣核》教案02-26

《枣核》语文教学设计04-08

《枣核》语文教学设计06-29

《枣核》语文教学设计【推荐】06-29

《枣核》教学设计06-02

枣核教学设计10-30

《枣核》语文教学设计5篇04-08

《枣核》语文教学设计(5篇)04-08

《枣核》语文教学设计汇编[5篇]06-29

《枣核》教学设计1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