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摘编
师:(指导“谁家新燕啄春泥。”句末虽然是句号,但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这位同学读的很好。
师:再自由读诗,读完后结合注释翻译古诗
生:译诗
师:(5分钟过后)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学生没有说话
师:问“乱花”什么意思?
生:五颜六色的花
师: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各样的野花”“渐欲”呢?
生:渐渐要
师:“迷人眼”呢?
生:使人眼花缭乱
师:谁翻译第一句
生:经过孤山寺的背面,贾亭的西面,看到水面略与堤平,远处天水相接
师:第一句应该是点明旅游出发的地点“我从孤山寺的背面,贾公亭的西面开始游览”,第二句谁翻译一下
生: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生:各种颜色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生: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那里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解诗”(主要看这首诗经过一千多年流传下来的原因。)
【括号里的是废话】
若从表达方式来说,看这八句诗,都用到了哪些表达方式?都有哪几种表达方式还记着吗?
生: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师:对,我们看第一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第一句是说明
生:是记叙
师:说明是教给人以知识的
生:是记叙
师:第2--6句呢?
生:描写]
师:最后两句
生:抒情
师:拿出笔,把2--6句所写的景物标出来
生: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
师:马蹄是吗?
【这里我应该这样引导,写马蹄是为了写什么?】
师:西湖除了这些景物还有别的吗?
生:有]
师:还有那些?
生:别的植物、别的动物]
师:作者为什么写这些景物而不写别的呢?
生:水面和云脚具有典型性
师:难道长江黄河就没有水面吗?我们这里就没有云脚吗?我们先看第一句和下面四句所写景物有什么不同?
生:“水面和云脚”是从远处看到得,下面写的是近处看到的
师:有道理,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水面和云脚”写的大,下面的景物小
师:对,作者选取景物“有大有小,从大到小”
师:“早莺”和“暖树”有什么区别呢?
生:一个是动物,一个是静物
师:对,作者选取景物“由动到静”,“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能不能换成“几处小鸟争暖树,谁家乌鸦正搭槽”呢?
生:不行,小鸟太笼统,乌鸦和这些美景不搭配
师:对,有一个形容春天的词“莺歌燕舞”莺和燕都是报春的使者
师:花草是从什么角度写春天的
生:从颜色的角度
师:板书:这是写作特点之一:选取典型的景物,刚才有同学提到这写的是早春的景物,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写的是“早春”,圈划出来
生:“初平、几处、谁家、乱、渐欲、才”
师:为什么划这个词呢?
生:“几处、谁家”说明莺燕还不多
师:是啊,若换成“处处”、“家家”就不是早春了
生:乱花渐欲说明花开的也不太多
师:嗯,这是这首诗的第二个特点:用词准确
填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副--的西湖早春美景图。
生:读教参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比如“描绘了一副有山有水的西湖早春美景图”
生:“描绘了一副莺歌燕舞的西湖早春美景图”
生:“描绘了一副花红柳绿的西湖早春美景图”
师:既然把西湖写的这么美了,后两句是不是就不用写了?
生:不是,后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前面六句就没有喜爱之情吗?作者和这些莺燕久别重逢不是欣喜吗?再说,作者写这些小鸟、小草,就给人爱恋之感。
【其实,我可以这样引导,那个字写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会找到“最”,我再问,除了这个还有作用吗?】
师:前面写了那么多原来还不是西湖最美的,最美的在那里?
生:在湖东
师:湖东多美啊,作者具体写了没有?
生:只笼统写了绿杨和白沙堤
师:这就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这叫言尽而意无穷(板书)
再一点,总是描写也会给我们带来审美疲劳,变换句式可以避免
【这一句,不该说】
师:我们看一下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生:都赞美早春
生:都写了春草
生:《钱塘湖》写的景物多,这首只写了“小雨”和“草”
师:看来,写景物不一定越多越好,要抓住典型的特征
【其实我的目的是应到学生比较都用了典型的意象,都用词准确】
师:课下积累写早春的诗词
【《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摘编】相关文章: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05-06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01-14
钱塘湖春行教案05-06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精品)04-02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设计05-06
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06-21
读《钱塘湖春行》有感01-15
阅读《钱塘湖春行》答案02-17
求钱塘湖春行的赏析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