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

时间:2021-03-30 15:29:33 八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

  设计理念: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

  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将课堂民主化、兴趣化、生活化,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思考,以及本课的特点,力图运用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的策略来激发课堂活力,使本课教学的课堂最终成为师生、生生彰显活力的理想课堂,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呀!请听一个小故事吧:

  德国有一个很著名的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歌德。有一天,他到一条很狭窄的小路上去散步,这时候,对面走来了一个尖刻的批评家。那个批评家,向来都反对他,两个人就这样面对面地站着,谁也没有给谁让路的意思。批评家很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批评家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让学生说一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歌德是怎么说的?歌德赶快让到一边,微笑着说:“先生,我正好跟您相反。”歌德的话你们明白吗?(又让学生说一说。)

  同学们,在这个小故事中,谁被动?谁潇洒?

  歌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真是妙啊!可见,巧妙的语言可以使一个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

  (设计意图:学生受到语言巧妙的故事的感染,就会极大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无需老师指令,就会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

  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很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他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他在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他就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晏子。(板书:晏子)请跟老师认真地写他的名字,并大声地读出来。

  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说起晏子,谁知道他的一些故事?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的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大声地读一读,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想不想马上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这两段导语,既提出指定要求,又明确书写规范,还进行读的训练,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情感熏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一下子知道晏子这个名字,会写、会读好这个名字,并在心里留下晏子这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这样设计,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巧妙地统一到了一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的读音,读通顺课文。

  3、朗读“接力”,相机正音、读通顺课文:一名同学站起来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一旦发现读错字音或读不通顺句子,马上帮助正音或提醒,再由另一位同学站起来接着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完、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5、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来显显楚国的威风,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屡次获胜,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最终结果。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就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们跟文本从容对话。学生在不同方式的反复读中,达到整体感知,并弄懂课文的顺序以及课文开头、中间、结尾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的要求。)

  三、再读课文,了解楚王

  1、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思想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了解楚王到底有什么样的思想使他三次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在屏幕上出示这几句话: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4、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楚王的行为、神态、表情、语言来体会,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体会。

  5、你能读出你的体会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屏幕上出示的这几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白: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人物的行为、神态、表情、语言等便可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品质。为后面体会晏子的特点做好学法上的铺垫。)

  6、楚王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7、学生汇报后问:从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8、最后的结果是──(生齐答: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2)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师写板书)

  (3)“尊重”换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让学生充分地说:尊敬、敬重、敬佩……)

  (4)“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让学生充分地说:不能不、不得不。)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读一读。问:这是什么句式?(双重否定句。)

  (5)换成肯定句还可以怎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工具性”,就是重视语文形式的理解运用的训练。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要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挤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欣赏晏子的语言艺术

  教师描述: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没想到每次都被晏子巧妙回击,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那么晏子是怎样巧妙回击的呢?让我们跟随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找出晏子的话,放开声音读一读,想一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环节让学生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喜欢的来自主探究,就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屏幕上相机出示晏子的话的句子。预设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进行交流。)

  (一)第一个回合

  在屏幕上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让学生讲一讲:晏子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就必须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还没见到楚王就给他来了当头一棒。读一读,再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这话妙在哪里?

  (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归纳小结出:晏子将计就计,绵里藏针,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有了“狗国”之说,自然就必须大开城门。)

  (设计意图:“你认为晏子的话妙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是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归纳小结。”既看重学生各自的独特体验,又民主而集中。)

  (3)透过晏子说的这句话,你体会到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4)你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晏子说的这句话。(晏子的话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5)教师引读:

  现在你就是晏子,你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故意侮辱你,你很生气,你会说——(指名读晏子的`话)

  现在你就是晏子,你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故意侮辱你,你很生气,但是你想到自己是齐国派往楚国的使节,要维护使节的形象、要维护齐国的尊严,自己得不卑不亢、绵里藏针,你会说——(指名读晏子的话)

  现在你们就是晏子,你们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们会说——(一起入情入境地读晏子的话)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语感,在读中感悟。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反复读,读出不同的感悟,读出不同的语感。)

  (二)第二个回合

  在屏幕上出示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让学生讲一讲:晏子的这段话是要告诉楚王什么?(齐国人多)

  (2)后人在晏子说的原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谁能对号入座把它们一一送到课文相应的句子里?谁能快速把它们记住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设计,既让学生理解晏子说这段话的目的,又有效地积累的三个成语——会读、会写、会意思,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巧妙地统一到了一起。)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4)感情朗读:怎样读晏子的这段话才能让楚王听了真正感到齐国人多?

  在屏幕上出示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让学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他的话妙在哪里?

  先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在班上交流(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感觉?

  (4)透过晏子说的这两句话,你体会到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先独立思考,再各抒已见。

  (5)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需要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需要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升华情感及认识有机结合。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这个要求,而且继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第三个回合

  在屏幕上出示:“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让学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设计意图: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2)再反复地读读这几句话,联系武士及楚王的话边读边深入地思考,相信你一定有所发现,或者有问题要问问大家。

  (3)学生自主思考后进行充分交流。

  (4)学生们充分交流各自的发现时,教师相机引导:

  在酒席中两个楚国武士押着一个囚犯走过,并声称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这根本不是事实,而是楚王故意演戏来侮辱齐国人没出息,让晏子丢脸的。而晏子能用淮南的柑橘来反击楚王,让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得不向晏子赔不是。

  (5)在这里晏子能让极尽侮辱之能事的楚王“只好赔不是”,他的话妙在哪里?

  (6)想读一读吗?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这回合的对话。

  (设计意图:反复地读读——深入地思考——有所发现——充分交流——体会巧妙——有感情地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再度有效整合。)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打比方等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品味细节,感悟晏子的超群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一些细节看出他的智慧呢,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其中的细节描写。

  2.学生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思维敏捷,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面不改色”是什么意思?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3、至此,晏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给晏子一个评价: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智慧超群、爱国、维护自己与国家的尊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来感悟晏子的智慧,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白:读书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等细节进行品味,可以体会人物的品质;习作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等细节进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种表达方法的习得既不露痕迹又印象深刻。)

  六、话剧表演,迁移创新

  1、晏子的机智、聪明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用智慧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又不得不令人尊重。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编演成话剧的话,你们说,一共有几幕?给每一幕起个名字该起个什么名?同桌合作探究探究(先让学生各抒已见,再集中讨论确定出最简练的:入城 会君 赴宴)

  (设计意图:看似不起眼的这个小环节,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定会根据故事的年代、故事的内容进行探究,思考怎样起个更加合适各幕的名字,然后各抒已见,再集中讨论确定出最简练最理想的名字。这样,课堂便民主化、兴趣化,充满活力。)

  2、集体推荐演员、导演第一幕“入城”。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城门外

  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

  旁白: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

  接待晏子的人:不须多说,快请吧!

  晏子: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晏子的人:(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

  晏子: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

  士兵:大王有令,大开城门,迎接齐国使臣!

  (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

  3、小组内自导、自演第二、第三幕。

  4、推荐优秀小组展示第二、第三幕的表演,同学们欣赏后评议。

  (设计意图:导演——表演——欣赏——评议,步步进行,层层深入,验证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把文本语言转换成自己言行的能力。此环节,更加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变了学习方式,通过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更加民主化、兴趣化、生活化,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晏子如此能言善辩、热爱国家,真让我们敬佩!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段晏子的故事:(大屏幕出示)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故事,你觉得哪些地方体现出晏子能言善辩、热爱国家?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晏子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立起来了,让我们来夸夸晏子吧,你会怎么夸呢?

  同学们各抒已见,然后在大屏幕出示: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并用这句话来夸夸晏子吧!

  (二)晏子在这次外交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智慧赢得了楚国的尊重,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大屏幕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思考、讨论:晏子明明是代表齐国去出使楚国的,按理应该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为什么人家说的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这个人呢?

  然后大屏幕出示下列句子,并引读:

  虽然晏子他个人说起话来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很有尊严,但是并不能代表他国家每个人都这样拥有尊严;

  虽然晏子他个人不能代表他国家每个人都这样拥有尊严,但是他个人必须拥有尊严才能赢得楚王的尊重,楚王才能谈到尊重晏子所在的这个国家;

  同样道理,不管我们个人代表谁,我们个人都首先得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其次才能谈到我们所在的这个团队,这个集体,这个国家。

  因此,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最首要的是:

  做一个—— 有尊严的人!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我们来夸夸晏子吧,你会怎么夸呢?”这个环节,让学生把从文本及拓展故事中体会、体验到的东西外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既有效地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又受到晏子能言善辩、热爱国家的情感熏陶,“工具”“人文”兼顾。

  “思考、讨论:为什么人家说的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这个人呢?” 这个环节,在交流中,既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管我们个人代表谁,我们个人都首先得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其次才能谈到我们所在的这个团队,这个集体,这个国家。因此,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最首要是:做一个—— 有尊严的人!”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迈向了一个他们从未到达的新的高度。至此,“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师生、生生彰显活力的理想课堂中和谐统一,课堂也因此而更加开放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在教学《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根据本课的特点,力图运用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的策略来激发课堂活力,使本课教学的课堂最终成为师生、生生彰显活力的理想课堂,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比较成功:

  一.课堂的导入有趣又紧扣主题

  在“谈话激趣,导入课题”环节,我先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德国很著名的大诗人歌德语言巧妙使自己赢得主动的故事,让学生受到语言巧妙的故事的感染,就会极大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再亲切地向学生描述:“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很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他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他在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他就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晏子。让我们来跟他打声招呼,并写一写他的名字。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说起晏子,谁知道他的一些故事?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的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想不想马上走进这个故事?” 这样,很自然地渗透了情感熏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一下子知道晏子这个名字,会写、会读好这个名字,并在心里留下晏子很善于表达、在语言表达中透出智慧这个印象。

  二.课文的品读自主又步步深入

  在学生了解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没想到每次都被晏子巧妙回击,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之后,我进一步引导:“晏子是怎样巧妙回击的呢?同学们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找出晏子的话,放开声音读一读,想一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环节让学生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喜欢的来自主探究,就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自主探究后我就组织他们进行步步深入地品、读。

  1.第一个故事——“你认为晏子的话妙在哪里?”“你能用朗读演绎出这种妙吗?”

  在屏幕上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让学生讲一讲:晏子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2)你认为晏子这话妙在哪里?

  (3)透过晏子说的这句话,你体会到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4)你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晏子说的这句话。

  (5)教师引读:

  现在你就是晏子,你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故意侮辱你,你很生气,你会说——(指名读晏子的话)

  现在你就是晏子,你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故意侮辱你,你很生气,但是你想到自己是齐国派往楚国的使节,要维护使节的形象、要维护齐国的尊严,自己得不卑不亢、绵里藏针,你会说——(指名读晏子的话)

  现在你们就是晏子,你们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们会说——(一起入情入境地读晏子的话)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语感,在读中感悟。第一个故事的品读,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反复读,读出不同的感悟,读出不同的语感。

  2.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的品读过程大体同上。总之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读——深入地思考——有所发现——充分交流——体会巧妙——有感情地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再度有效整合。

  三.课后的拓展扎实又一脉生成

  品读完文中的三个故事后,学生意犹未尽。我进一步安排:

  晏子如此能言善辩、热爱国家,真让我们敬佩!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段晏子的故事:(大屏幕出示)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故事,你觉得哪些地方体现出晏子能言善辩、热爱国家?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晏子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立起来了,让我们来夸夸晏子吧,你会怎么夸呢?拿起笔来写一写,写完后给大家展示。

  同学们奋笔疾书,然后一吐为快、各抒已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我们来夸夸晏子吧,你会怎么夸呢?”这个环节,让学生把从文本及拓展故事中体会、体验到的东西外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既有效地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又受到晏子能言善辩、热爱国家的情感熏陶,“工具”“人文”兼顾,使课堂学习又掀起一个高潮。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案例附反思】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04-01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4-02

《晏子使楚》优质课教案及反思11-30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范文11-06

《晏子使楚》优质课的教学设计01-17

《晏子使楚》的语文教学反思01-06

晏子使楚语文教学反思01-09

《晏子使楚》语文教学反思03-19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