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如何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学生面对习作题,愁眉紧锁,搜肠刮肚,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或是凭空捏造,讲套话,说空话、甚至过分的漫无边际地发挥所谓的想象力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组件成文章。这是我们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里的“无话”“无事”“无情”即是缺乏习作素材。所谓习作素材,是指在生活实践或调查研究中搜集,积累起来的原始生活材料,是形成习作的基础。
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指的就是写作之前必先下功夫体验生活,积累材料。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使学生“有话想对别人说”,产生表达的欲望,才能使学生展开眉头,乐于习作。
一、积极参与生活
我们应丰富他们的生活,锤炼他们的观察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语言,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有益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多多学习。这些活动、劳动、学习可以为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供无限的空间,能调动所有的感官,用学生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品位人生,用眼看到的,用触角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笔记录下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习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越扎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 “有所为而作”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因此,指导生活就是指导学生多做、多练、多“玩”,小学生既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又要学会痛痛快快地“玩”,在玩中“思”,玩中“悟”。用心灵去实践、去体会、去感受、去创造,在痛快淋漓的“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
二、 留心观察生活
每个学生都被各色的人物与现象,以及自然事物、社会环境包围着。我们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要求他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事物。通过前面、细致、有序的观察,了解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发展的始末,熟悉人物的言行举止,将周围的环境视为素材的海洋,不断观察,撷取。这样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亲朋好友,无论是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是风雨雷电、山川田野,无论是平凡小事,还是社会新风,这些素材都会在作文里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例如每一年的春季我们都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景区或者本地比较有季节特征的景点游玩,就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看看、摸摸、弄弄等亲身感受美景的机会,并且我会针对景物特点指导观察,甚至带领全班收集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词歌赋,好词佳句,让学生有话想表达,有真情想抒发。
当然,片面地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作家刘厚明说:“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离开亲身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同身受’的东西,是观察生活的第一要义。”我们要引用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接触,多了解,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留意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进而把自己参与创造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习作的主要反映对象。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够用,写不出好文章,有了材料,如果不加选择,或选材不当,仍然写不出好文章。材料是准备写进文章里的各种事理根据,能够从多方面获得材料及收集材料是一种能力,材料是作文的基础,既是中心思想的来源和基础,有时表现中心思想的根据。人们常常把中心思想比作灵魂,结构比作骨骼,材料比作血肉,语言比作细胞。由此可见,材料是文章的根基。如记一件事,一天中做的事情有很多,有的事情是平平凡凡的,重复着做,我就教学生要抓住精彩部分,与平时不同的东西。每天都与家人共餐,是常见的事,而有一次学生这样写到: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吃饭时我帮爸爸妈妈盛饭了,表达了我对父母的爱。同时得到了父母的赞赏,我体会到关爱他人是一种快乐。虽然事小,但对他来说是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收集材料的能力是作文的基本能力,小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劳动、游戏等内容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曾有这样的共识,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生活、有活动、就有作文材路,反之则不然,纵观学生一日生活,我们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感慨,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太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活比较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我们清楚地看到,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的素材,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在捕捉多元化生活的前提下,挖掘写作素材,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家庭的一日生活,选一个侧面表现普通家庭的缩影,指导学生观察班内一日生活,选一个观察点,反映班级动态的剪影,经常让学生介绍科技知识,推荐优秀的散文、名著等等。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趣,增加写作的内容,开拓作文的'材路。如:三年级的一次作文,要求是记一次活动,事先,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事后让他们把游戏过程说下来,在说的过程中指导他们抓住每个动作,声音,神态表情等,指导准确用词,然后让他们写下来。同学们都能把母鸡无私的爱,小鸡的机灵,以及老鹰的勇猛刻画得入木三分。
四、灵活选取作文的表达方式
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点滴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来,让学生在这表达中体验生活和表达的愉悦。如,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在生活中随时写作。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正如作家茅盾指出的:“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样以来,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他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使作文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作文充满生活的情趣。
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仓库,帮助学生大量阅读等。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这将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作文学习提供极好的发展平台。有许多知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因此,我们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到广阔的海洋中去拾珠吸露,如果把这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及时收集,并把它真实记录下来,那么日积月累,一枝一叶就会变成枝繁叶茂的园林,一点一滴就会变成浩瀚的海洋。这时学生的视野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而愈加开阔,作文的思路久而久之就会不断开阔。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会有新的突破。
【小学生作文如何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相关文章:
如何挖掘作文素材02-06
如何从生活中捕捉作文素材01-31
如何帮学生挖掘作文素材02-01
素材作文-生活中的启示03-31
生活中的“值得”作文素材03-31
生活中的美素材作文04-01
生活中的精彩作文素材04-01
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04-03
小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