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素材积累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材积累作文1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语“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俩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义。
笔者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中外名著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剪贴、人群交谈的收集、影视欣赏的采撷、新闻信息的聆听、专题报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记等诸多方法 中,去广泛积累储存,使自己在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建筑、书法、篆刻、科技、财经、文体的大文化、大文学、大艺术中快速升华,提高个人观察社会、感悟 人生、阐发理念的能力。
对音乐素材的人文积淀
欣赏音乐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紧张学习的空闲时间里,细心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弗朗兹·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美妙音乐,阅读有关他们的人物传记及乐曲介绍,加以充实自己。
对口头表述进行训练
前苏联阿·托尔斯泰在他的《论戏剧创作·剧本》中有这样一句精彩的话:“让你珍惜语言,让每一个字都像利箭一样,一直射到观众的心坎上!”笔者理解为:每个人要学会说话,并且要说出精彩的话。
当今社会对“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不会说或说不好”的人,应该是“学能的畸型儿、人才的偏颇者”。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抓紧不到一年的时间,在 课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社内外主动积极、想方设法地开口说话,让自己在问题的探究、群体的辩论、活动的演讲、课间的谈说、师生的对话、双亲的交流、外人 的接触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个人口才,让大家慢慢对你的口头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比如在语文课前的“演讲”活动中,自 己要充分把握这一表现机遇,从素材、立论、语言、感情、评说、典例、层次等方面做好切实准备,把个人的演讲作为一次口头作文训练的最佳途径,作为逻辑思维 严格外显的重要形式之一。倘若在任何场合的说话,都能采取类似“演讲”活动这样的态度的话,这对转化为文字的精彩撰写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人有云:“为文章”要“陶冶万物”,“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其言之意蕴是希望我们撰文要“去陈言”,务必创新。
同学们在高三语文学习阶段,应更加注重动手动笔,要经常运用简洁明快的点评、阐述、补叙、概括、解说、描绘、赏析等技巧手段,对生活中的事、人、物、 景、状、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记叙、说明、议论、描述、抒情。当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不论是遣字造句,还是表情达意,均该坚持求质不求量、求好不求 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浅、求新不求俗的原则。比如例举对李白《赠汪伦》七绝诗的赏析表达,应该细细品味诗情真感、文字内意,力求写出精炼雅致的鉴赏简 评。笔者试涂拙文如下:《赠汪伦》这首“离别诗”,有二大艺术特色:其一,将真挚情谊化无形为有形,寓意深厚浓烈;其二,巧妙设置送别场景,并只闻其声不 见其人,更显炽热眷恋!写好之后,反复默读,反复思索,反复修改。只要认真切实地好好写作,一定能让自己在文字表达的功力上有所提升!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三板块不能厚此薄彼一
为大家提供“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三板块不能厚此薄彼一”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三板块不能厚此薄彼一
二期课改《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的课程学习分作“三板块”,即基础型学习、拓展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高中教材编写、教学以及高考命题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理所当然应关注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这“三板块”的课程学习。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和同学可能较多关注的是基础型学习,而对另两个板块的学习关注不够。
积极参加拓展课程
实际上,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命题,都在关注“三板块”的学习。
先拿拓展课学习来说,拓展课分作限定性拓展和自主性拓展两种。上海语文拓展型教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有三本:《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基础写作实践》,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同年级开设这三门拓展课;另外,就是各学校可以开出各种类型的拓展课,供学生自主选修。这将对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有着基础型学习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这一板块学习的考查,近年来的高考语文命题,都或隐或显有了一定体现。20xx年春季高考现代文第一个语段,选择的是一篇关于振兴京剧的演讲。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代表着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京剧进课堂的呼声很高,有的学校可能京剧进入了课堂,有的学校可能京剧并没有进入课堂。这年春考所出的第一道题,京剧的行当除了梅兰芳所擅演的角之外,还有生、净和。这两个空,如果同学们参加过京剧欣赏拓展课学习,对京剧有一定了解的话,很容易填出来,即旦和丑;否则,这可能就是某些同学知识的盲点。这就是具体的暗示,暗示同学们要关注拓展课的学习。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三板块不能厚此薄彼一”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预习提示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3月17日,马克思的葬仪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在葬礼上发表了这篇著名演说。
演说开头简要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然后转入文章主体,具体论述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上的伟大发现,特别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殊运动规律的发现,严谨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者还用生动的文笔叙述了马克思从事的革命实践活动,展现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赞扬了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对马克思一生所创造和追求的共产主义事业进行了美好展望 高三。文章全文叙述、议论和抒情等多种手法有机结合,抒发了作者对马克思无限崇敬、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心情。
这篇课文篇幅虽短,但难度很大,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观点,内容艰辛,而且多是长句,结构复杂,学习时宜采用下面方法:
(1)课内课外结合。课外搜集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的.资料,藉以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突破文中难点。特别是第3段的长句,应运用各种方法,包括句法分析的方法进行重点突破,藉以提高对结构复杂的语句的理解能力。
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是“简要”、“明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此点可以落实在病句中考,也常和压缩语段、语法的综合修改、修辞、连贯等一起考。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此考点近年来是考查的热点,综合性强。
“得体”,就是指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常结合具体生动的语境来考查,也是考查的热点。
一、“简明”的三种方法:
1、去次留主法:此法常要求考生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原文的意思。考生要善于找到所给语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以此作为答案的核心内容,删除无关的语句。
2、辨识歧义法:可从以下角度辨识:句中有多义词、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关系不清。
3、删除繁冗法:多出现在改错题里。找到题目中的重复、繁冗的词语并删除掉。
二、“连贯”的八项注意:
1、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换了话题,整个句子就显得不连贯。
2、事理的逻辑性:在行文中,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中违背了逻辑,就一定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3、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连接。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4、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
5、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风格应该统一,不然就显得不协调。
6、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在语言的具体表达中,也要满足这样的顺序。
7、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这样就保证了句子由短而长的自然顺序,语句就显得连贯了。
8、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这样,可以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
三、“得体”的四个方面:
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和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
4、要考虑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指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热身训练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②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劳作
③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④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分析:该语段阐明人类并未真正在保护动物。横线左边的句子有两个关键词语“玩弄于掌”、“主宰命运”,其中“玩弄”明显带贬义,程度重,“主宰”显中性,程度轻。再看提供的四个短语可压缩为①兔子小鸡成玩物②动物劳作③老虎表演④动物献身,明显可分为两类:①③与②④。据“玩弄”与“主宰”的先后顺序,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
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巧记法六
你还在为没有合适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而苦恼吗?别担心,看了“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巧记法六”以后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巧记法六
称谓记忆法
实际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具体如下:
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
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夫死未嫁之女称“遗孀、孀居”,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
素材积累作文2
1.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2.扭曲的身影,企望太阳光来赐予正直,那是徒劳的。
3.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4.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各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和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夸美纽斯
5.尊敬的先生煞有介事地指责我年轻,好象我犯有弥天大罪。对此,我既不想辩解,也不想否认。有一种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聪明起来;而有一种人就是年岁再大,阅历再广,也还是愚昧如初。倘若我属于前一种人,那我一定会心满意足的。 ——威·大皮特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8.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亨利·门肯
9.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 ——谢觉哉
10.希望那无希望的事实/解答那难解答的问题/便是青年的'自杀! ——冰心
11.青年人,小心一点,凡是使你眼睛放光的,就常常能使你中毒,应该明白这点点! ——沈从文
12.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13.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素材积累作文3
作文素材积累: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此即施“仁”于人。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四书训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释“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论语集注》)董仲舒天人对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乱废兴在于己。今人杨伯峻认为与愿意不合。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论语集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论语新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之“知”,同智。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又《儒效》篇云:“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若听之道路,道路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所以为有德者所弃也。亦自弃其德也。”近人钱穆说:“道听,听之易,途说,说之易。入子耳,即出于口,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终无可成。”(《论语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与孔子反对道听途说之义相近。
素材积累作文4
同为六年级,我们同样有繁忙的生活,繁重的学业。我们不禁要问:六年级,我们需要做什么。
我个人认为,拓展知识,不但对于现在,对于升学以及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要想完好地做到着一点,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兴趣。
先谈谈兴趣方面。如今,很多孩子迫于压力与没有兴趣,总认为拓展做不做无所谓,将这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一笔勾销。正如有了电脑,就无须写字一样。
再看看压力的作用。曾经看过一则笑话:视力测试中,分别有德,智,体,美,劳等等。而最大的是什么呢?——分数,测试老师告诉我们:“能看见最大的字就行了。”表面上看它是一则笑话,实际上,这更是现代化教育引发的令人深思的后果。老师说,我们在态度上出了偏差,从作业能很清晰地感觉到很多作业完全采取了应付的态度,面临小学阶段的冲刺,以这样的形式完成收官之战显然是不行的。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这完全是我们的错误吗?不是。其实我们知道的,或许比大人还多。我们虽然才11,12岁,可是也有了自身的感想。如果仔细思索,我们甚至可以做出大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来。不过,也不能完全推卸责任。家长与学校是一方面,独立思考,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现状,面临六年级升学的压力,我们需要问,六年级了,我们需要做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家长为什么要求我们学到出色。学到出色意味着什么,机遇,无论升学,还是面对竞争,只有出色才有更多的机遇,才能展示自身并让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今天,孩子可能不明白学习糟糕将遇到怎样的麻烦,失去多少机遇,但家长肯定明白只有优秀才搏得了更多的重视,机遇也总是降临在尽早准备人的头上。
其次,我们如何做到出色。端正态度方面是很重要的,孩子做题目不审题,答与问风马牛不相及,有的时候我们的答案会使自身也笑得不好意思,但仍然屡教不改。六年级了,犯这些低级的错误有些可惜了。尤其作业应付的现象值得我们家长重视,遇事不思考是不可能将学习搞好的。
我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家长多牺牲自身的一些利益,我想,如果家长对我们还有一定的期望,就必须对自身有一些要求,从各个方面对孩子的学习给予关心帮助支持将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六年级,是一个繁忙的阶段,但,别因此放弃了拓展,蒙上了我们的双眼!
素材积累作文5
1、董宇辉:直播诗人
他从农民的儿子到大学生,从老师到主播,从被调侃“兵马俑的脸”到直播节日爆红,董宇辉的经历丰富多彩。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时代的洪流怎样拍打,真正掌握知识并善于融会贯通的人,总能够顺势而为。董宇辉所代表的是很多正在努力拼搏或身处逆境中的年轻人,从讲台到直播间,他开启了知识型带货的风格,试图在喧嚣中带来平静。他的诚恳与坚持打动了无数人,也正如新东方的那句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2、郑钦文:中国网球女将
一颗种子,历经十年风雨磨砺,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继李娜之后,郑钦文成为第二位闯入大满贯单打决赛的中国女网选手。她从小便接触职业化、国际化培训,目标明确,成为顶级选手。一路的拼搏与坚持,年轻的郑钦文成为第二位进入世界前十的中国球员。她最大的特点是“独立、自信、自律”,有强大的内驱力,赛场上尽显霸气,眼神里透着杀气。正所谓,少年得意尽轻狂,何惧人间烟与霜,对于21岁的郑钦文来说,属于她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3、吴尊友:流行病学专家
他是时代的追光者,年轻时海外留学归国致力于艾滋病防控,从事重大传染病防控已三十多年,身处盛名之下,依旧守住医者本心,热爱事业、心系家国,从乌发到白霜,他步履铿锵,保持初心,将身心一切投入到国家事业中,一句为国为民,可能就是他一生的缩写。基辛格曾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说的便是像吴尊友先生这样为国家奉献的人。
4、钱三强的“牛劲儿”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
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
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国防科技作出了突出贡献。(陈凌《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提示主题:奋斗拼搏,矢志报国,吃苦耐劳,中国梦,三牛精神
5、石曼卿“坐令空山出锦绣”
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
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宋威《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提示主题:坚持,高雅志趣,付诸行动,付出与回报
素材积累作文6
好词:
生机 和煦 春寒 复苏 嫩绿 清新 轻盈 料峭 舒展 明媚 闷热 炙烤 火辣 热浪 寒冷 战栗 晶莹 刺骨 呼啸 冰封 取暖 暮秋 金秋 丰收 收成 绚烂 苍翠 繁茂 萧疏 冻裂
梅雪争春 阳春三月 春意融融 春暖花开 春雨绵绵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欣欣向荣 万物复苏
春色宜人 焕然一新 生机勃勃 倾盆大雨 夏雷骤至 热浪滚滚 酷暑难当 赤日炎炎 荷花映日
瓜果飘香 硕果累累 凉风习习 五谷丰登 秋风瑟瑟 寒风呼啸 冰雪覆盖 漫天飞舞 天寒地冻
好句:
春,像一位出色的画家,一抹绿、一抹蓝、一抹黄,把大自然画得如此美丽。
微风轻轻抚摸着树木,树叶哗啦啦地响,好像在说:"小鸟们,快来这里安家吧!这里的风景可美了!
多美的小雪花呀,开始时零零点点,又小、又柔、又轻,就像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翅膀。
我们刚走到楼下,已经开始有刺眼的闪电了,风也不再是"呼呼",而是"呜呜"迎面扑来,涌进鼻腔,怪痒痒的。
天空一碧如洗,几朵白云正悠然自得地飘着……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气大火。
一条彩虹,从绿葱葱的田野里升起来,直通到天上,真像一座绚丽的天桥。
正午,太阳一动不动地高悬在头顶,灼烧着一切,连那些树,也好像筋疲力尽了似的,一动不动地垂下了枝条。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好像披着银灰色的轻纱。
满天繁星像珍珠洒在玉盆里,它们眨着眼睛,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钻出来,像在跟我捉迷藏。
下雨了,雨点像一粒粒晶莹的银白珍珠,滴到地上,渐渐地汇成了一条条小溪。
描写哭泣的优美段落
1、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2、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见此情景,我说:“爸爸,别喝了吧,喝多了可要伤身体的。”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扑簌簌掉在碗里。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来小时。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钱,拿去报名!”
3、第一次仔细地看我爸,他比我平时感觉中矮了许多,苍老了许多。他佝偻着背蹒跚地朝这边走来……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或雨,或泪,模糊了我的视线。
4、哭声,满屋子的哭声。湘湘在放声嚎哭,只听见一声声叫爸爸,没有喊出一声别的来。许涉宜掩着鼻子抽泣,泣不成声。惟彭其没有声音,他只有眼泪,扑簌扑簌地落下来,落在女儿的头发上。
5、板壁那边,突然传来一声哭泣。那是她在哭!一边强抑制着又终于抑制不了的哭!一种撕裂人心的哭!哭在夜色笼罩的陋室里,哭在刚刚还充满欢笑的十平方米的小屋里!
6、姐姐俯卧在床上全身搐动,一声声压抑的、痛苦的'唏嘘,仿佛是从她灵魂的深处艰难地一丝丝地抽出来,散布在屋里,织出一幅暗蓝的悲哀。灯光也变得朦胧浅淡了。
7、人一落地,就是要呱呱大哭的。哭,实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襁褓之中,饿了要哭,病了要哭,尿了要哭,不舒服了要哭。哭是混沌未开的幼儿求生的武器。后来混沌渐开,渐渐体会到哭的威力,于是,两三岁的孩童便开始由不自觉而自觉地使用这种武器了。
8、他从地上爬起来警觉地把大家审视了一遍。然而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张激动、亲热、欣喜的面孔。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一丝怨恨的表情。他那深陷的眼窝里出现了一滴亮晶晶的东西。突然,他双手捂着脸蹲下去,那熊一样的脊背,猛烈地抽搐起来,泪水顺着指缝无声地流下。
9、我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突然抱住一棵树哭出声来,我像一个在夜幕来临时迷路的孩子那样哭,哭自己,哭蓦然间消失了的亲人,哭我的漫画,哭我的茫然,哭一切的一切。我真想在树干上使劲咬几口!
10、“三班长!——”一声撕肝裂胆的呼喊,抬担架的一位排长跪倒在战友遗体旁,边哭边尽力合上烈士睁大着的双眼。可是,他没有做到。随行的其他战友也脱帽跪了下来,他们对着青铜雕像般静卧在担架上的战友恸哭起来。
11、一种纯然的快乐情绪就像酒精在血管里一样,开始把半痴半呆转化成兴奋的晕眩。先是他的喉咙发干,然后全身轻微地颤抖,最后眼泪不能遏止地往外汹涌,并且从胸腔里发出一阵低沉的、像山谷里的回音一样的哭声。
理想与信念
①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来临;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满园花开。
②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起自信的风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③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恶,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④耐力,是一种不显山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
⑤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 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⑥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⑦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
⑧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的鲜花。
⑨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水手将葬身海底;在茫茫的戈壁中跋涉,迷失方向,旅者将暴尸荒野;在无边的探索中寻找希望之光,迷失方向,你将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⑩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素材积累作文7
祖国第一旗这样升起1日出而升,日落而降。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都与太阳同步升起。
1983年1月1日,国旗班第一次在天安门正式执行升旗任务。做好充分准备和练习的董立敢与副班长高福新护卫着国旗出发了。为了把最标准的动作和最亮丽的英姿展现给全国人民,董立敢还首次提出了升国旗“冬不穿棉,夏不穿单”的着装规定。
在首届北京天安门国旗班中,董立敢是每次按下升旗电钮的人。当他在按动升旗按钮的同时,用右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向45度角空中抛去,红旗迎风展开,冉冉升起,他把这一刻永远定格在了心里。
1991年国旗班改名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升降国旗由原来的3人变成了36人。赵新风从最后一任国旗班班长成为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第一任班长。
“1991年4月15日,我亲手降下了开国大典毛主席升起的二十二米高旗杆的最后一面国旗。1991年4月16日,我按动电钮升起了三十米新旗杆的第一面国旗。降最后一次旗的时候,我们代表所有的曾经在这个旗杆下面升过旗站过岗的这些老兵,去降最后一次国旗,向这个旗杆告别。”作为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亲历者,赵新风倍感骄傲和自豪。
祖国第一旗这样升起2一双来自国旗护卫队队员的马靴,成千上万次的扣脚训练,让马靴开了胶。这是一双来自国旗护卫队队员的马靴,穿了不到半年,成千上万次的扣脚训练,让马靴早早地开了胶。每名国旗护卫队队员一年至少踢坏两三双靴子。
国旗护卫队的中队营地位于故宫午门之前。故宫的红墙、黄色的琉璃瓦,再配上那一抹橄榄绿,成为无数游人在游览故宫之前必经过的一道风景线。
如果有人见过深夜和凌晨的故宫午门,那一定是这群年轻的战士们。正值仲夏,队员们早晨起床的时间提前到了凌晨3点20分,因为在将祖国的第一面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之前,他们还要进行一个多小时的训练。
国旗护卫队在升旗仪式前进行训练。中国青年网记者李拓摄
随着太阳升起时间的不同,升国旗的时间也有所变化。采访当天,护卫队的队员们要在早晨4点45分准时升起“祖国第一旗”。这中间1小时25分的时间,被精确地划分。
起床后20分钟洗漱、换礼服、枪库取枪,然后是热身训练。在这之后,将对方队36名队员带开进行分训。在进入天安门城楼下等待升旗之前的十分钟,方队将再一次进行合练,并在中队的模拟国旗区训练场进行两次升旗演练。
转身、扣脚、托抢,铿锵的脚步将这座城市从睡梦中唤醒。从金水桥走到国旗杆下,是138步。在国旗护卫队队员心中,这138步守护的是国家的尊严和民族希望的凝聚点。这背后的每一步都凝结着队员们留下的汗水。
练走功,每天反复练习成百上千次。齐步和正步的每步步幅都是75厘米,训练的时候要精确到厘米,教官身上随身携带着米尺进行测量。
练站功,每人左右领子各2颗图钉,脖颈后面领子上再扎一颗,这样就能让自己在训练的时候保持头部稍仰、正视前方的昂扬姿态,稍不注意就得受点“皮肉之苦”。
顶着大风练站功,迎着太阳练眼功。夏天的时候,马靴里可以倒出来水;冬天的时候,顶着呼啸的'北风也要把国旗升起来。夏不穿单,冬不穿棉,365天,国旗护卫队每天和国旗风雨同行。
国旗护卫队在中队营地内进行升旗仪式练习。中国青年网记者开可摄
这是马靴的主人张自轩(前排中),今年24岁,是国旗护卫队的擎旗手。
旗杆长3.81米,重30斤;国旗大小是5乘3.3米,重5斤。这些数字已经刻在了张自轩的脑海里。
一名合格的擎旗手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在行进中,擎旗手要时刻保持上体正直,旗杆与身体成45度,仅靠食指和中指的力量夹住旗杆保持稳定。
那段给自己加训的日子,张自轩是起床、睡觉都看不到太阳。早上和队友们一起起床准备升国旗,晚上11点,自己还在外面加练。
手臂力量不够,就增加重量训练,挂上装满水的水壶绕着训练场跑圈,直到练得手臂僵直,拿不住筷子,肩头也磨起厚厚的老茧;
模拟风向训练,在旗杆的最顶端绑上一根背包绳,两名战士在两边扯住背包绳模拟来自各个方向的风。持续刮风的挑战性不大,最可怕的是突然碰上大风,这时候国旗会呈现一种和降落伞差不多的兜风状态,擎旗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对一名擎旗手来说,所有的训练都指向一个目标:人、旗合一。
中队位于故宫午门,国旗护卫队在营地内进行升旗仪式练习时,周围挤满了围观的群众。
20xx年10月,张自轩的父母、姐姐和小侄女第一次来北京看他。张自轩在训练,家人们就站在营地外远远地看着,不忍打扰。后来,带队警官让他去见见父母,给父母说句话。没想到,父母却不干了:“你别过来,赶快去训练,别影响你。”
那时候小侄女还不到1岁,从来没有见过张自轩,却一直抱着他不肯撒手,一直盯着他看。当初,张自轩因为母亲一句“你当兵去吧”,就去了家乡的人武部,7年过去了,他早已成长为国旗护卫队的优秀擎旗手。
“心中的那抹国旗红,早已成为我追求的动力。”这是张自轩的一句话。其实,这也是所有国旗护卫队队员们的心里话。
138步,是36名国旗护卫队战士动作整齐如一,从金水桥走到国旗杆下的步数;
112步,是升降旗方队正步穿过长安街时,每分钟的步速;
2分07秒,是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滑出地平线的时间不差分秒。
36名国旗护卫队队员将青春洒在了138步的铿锵步伐上。穿上这身军装,护我国旗,壮我国威。迎着朝阳,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整齐的军礼是这些年轻战士们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素材积累作文8
“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丝绸之路”始于史前时期
考古学专家王巍通过大量史实告诉人们:“丝绸之路应始于史前时期。”
王巍说,距今5000年至4500年,西亚地区发明了冶金术,以及培育出了绵羊、黄牛、小麦等一些种养殖种类。而这些东西,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了中原。期间,居住在中亚到新疆地区中部及以北的安德罗诺文化的人们,成为了链接黄河流域和西亚地区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穆天子传》中记载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会见。王巍说,这可能就是中原与西域交流的一个佐证。当时,羌人与周人通婚,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形成了关中地区以西的羌戎文化和寺洼文化。这时候,该地区的人们就成了中原与西域交流的媒介。
春秋时期,西域地区活跃着乌孙、月氏等部落,他们将西亚出产的玻璃器和欧亚草原风格的青铜器传入了中原。此后,关中地区的秦人势力逐渐强大,秦逐渐控制了河西走廊,使西戎臣服。随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全国建立驰道,设置郡县,为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基础。
那么中国的丝绸是何时传入西域的呢?据王巍估计,在西周时期,中国的丝绸就通过河西销往西域,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丝绸已经成为西域乃至西亚最受欢迎的产品,并有可能已经达到地中海沿岸。而大家所熟知的张骞出使西域,并非是丝绸之路的开始,而是开启了古代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新时代。即就是从零星的、断续的、小规模的交流,转变为大规模地、持续的、官民结合的交流。这对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轶闻典故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当罗马人在公元前30年征服埃及后,加之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各国后远东中国倾国力向西拓展的机遇,通过丝路的交流与贸易在印度、东南亚、斯里兰卡、中国、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迅速发展。无数新奇的商品、技术与思想来是源源不断的欧亚非三洲的各个国家。大陆之间的贸易沟通变得规则、有序。
罗马人很快就加入到这条商道中,从1世纪起罗马人开始狂热的迷恋着从帕提亚人手中转手取得的中国丝绸——即便当时的罗马人相信丝绸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赛利斯人们(中国人)以从他们的树林中获取这种毛织品而闻名于世。他们将从树上摘下的.丝绸浸泡在水中,再将白色的树叶一一梳落。(丝绸的)生产需要如此多的劳役,而它们又来自于地球的彼方,这令罗马的少女们可以身着半透明的丝衣在大陆街上炫耀。”
史料记载克利奥帕特拉,这位艳后也是一位丝绸爱好者。不仅仅是罗马人对来自东方的神奇玩意儿感兴趣。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也曾经被记载穿着丝绸外衣接见使节,并酷爱丝绸制品。
成功申遗
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素材积累作文9
1.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2.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3.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4.只有含辛茹苦,才能获得真正的欢乐。——《泰戈尔评传》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6.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7.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8.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9.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本生
10.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11.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12.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13.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
14.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
15.创新,可以从需求的角度而不是从供给的角度给它下定义为:改变消费者从资源中获得的价值和满足。
素材积累作文10
1.平庸,使人走漫长的路。
2.遥远的距离使我相思成灰,阴阳的间隔使我欲哭无泪。
3.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世上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
4.感谢上天让我孤单,忍受灵魂的磨难。
5.你在雨中行走,你从不打伞;你有自己的天空,它从不下雨。
6.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此次响起,你被雨淋湿的心,是否依旧。
7.站在寒冬的冷风中,漫天的雪花正纷纷扬扬地包裹着这座寒冷的城市。想着逝去了的那份真挚的无价情义,我忍不住怆然泪下。
8.那段岁月,无论从何种角度读你,你都完美无缺,你所缺少的部分,也早已被我用想象的画笔填满。
9.回首往事,日子中竟全是斑斓的光影,记忆的屏障中,曾经心动的声音已渐渐远去。
10.往事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而你是我唯一鲜明的记忆,那绿叶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
11.相信优美的生命,就是一曲无字的挽歌,漫过心际的孤独,早已蔚然成冰,而你,是这个季节最美丽的音符。
12.酒般的思念,一饮就醉,醉时就用全部的热情读这忧伤的月色。于是,月醉了,夜醉了,我也醉了
13.谁与我醉明月,愁在夕阳中。
14.融进银河,就安谧地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这样,才算得上善待生命,不负年华。
15.她忧伤而美丽的面容,是我一辈子都读不厌倦的诗
16.爱是一种牵挂,无论步迹到哪里,心却系在那披肩秀发的发梢。
17.人生不能缺乏的是雨夜——淅沥地,独自的雨夜。这样的雨夜里,天有泪,烛有泪。天泪有声,烛泪有形,唯有斯人面上簌簌流下的,是点点无声无形的热泪。
18.云一样的思绪,飘过来又飘过去,最终还是落在我的手掌上。绚丽如霓霞,哀怨如晨雾。我看得清你,你看得清我,我们在同一地平线,做着不同的梦,我的梦白如花朵,你的梦红如晚霞。
19.童年的'那一个个追逐嬉笑的日子,有如行云流水般在我的生命的旅途中流淌。
20.曾在阳光下幻想着云游四海,浪迹天涯。
21.别让别人徘徊的脚步踩碎你明天美好的梦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许这人间真的只有朦朦胧胧才是真。
22.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日悠长的沉淀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也正是因为有了思念,才有了久别重逢的欢畅,才有了意外邂逅的惊喜,才有了亲友相聚时的举杯庆祝。
23.我常常以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团团的淡去。而中学生活的一日日枯燥的翻转,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几个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记忆里。
24.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飘舞。
25.一个秋风萧瑟的寒夜,当天边那弯孤独徘徊的月儿轻轻告诉了我该如何描绘心中最美的风景之后,我便不再抱怨为什么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不再感叹生命的尽头总是轻烟。
26.一个人走在城市的黄昏,孤独被斜阳摇曳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忽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方向。在异乡的街头,我突然那么强烈地渴望你能不经意地走来,牵着我的手,陪我,走一段漆黑的路。
27.在这世间,有些路是非要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
28.谁的指间滑过了千年的时光,谁在反反复复中追问,可曾遗忘了我。等你用尽了我所有的哀伤,而你眼中却有我所不懂的凄凉。
29.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是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
30.单调而沉闷的空气窒息着我幼小的心灵,缠绕着我飞翔的翅膀。
31.我的少年的日子是寂寞的,寂寞的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心冷,只有单调的影子与我一起看流岚,听松风,闻花香。
32.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
33.一轮孤月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34.夜夜难眠,天天泪痕,泪水淹没日月,混淆乾坤,也无法挽回流失的岁月,重返最初之净泊。
35.我想,我还会架一支鱼竿,独钓岁月那一边的故事。
36.孤独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孤独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同行者,孤独是为了孤独背后的解脱。孤独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真爱的过程。
37.平淡而不平庸,平凡而能平静,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中思索,追求创造,高瞻远瞩,洞幽烛微。
38.爱那一场场繁华落尽后的曲终人散。
39.喜欢那种被岁月沉淀后的沉静和忧郁。
40.我现在能做的,便是以一段拙劣的文字来祭奠我那段流逝的岁月。
41.自己是蓝色的,音乐是悠扬的,心情是透明的,灵魂是飞舞的。
42.在别人的轨迹里看到自己曾经那么认真,那么虔诚,可是却无比悲凉的足迹,想到自己一路这么千山万水地跋涉过来,我就想哭。
43.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剩下的只是一个被岁月刻下深深印痕的伤痕累累的躯壳和一颗沧桑的心。
44.太阳的光芒远远胜过月亮,但太阳永远只能独自天马行空,而月亮却有星星相伴。世间万物中,其实太阳最寂寞。
45.千古佳人,荷笠斜阳,最终都不过是红颜怅老,青山远归。真正能在心中美丽永恒的,唯有刻骨的一刹那记忆而已。(摘自《武侠》)
46.青春结伴,我已有过,是感恩,是满足,没有遗憾。
47.人生,有时轻似风,淡如水,有时浓如油,烈如酒。
48.当有一天你走出人生的迷茫,在夕阳下回首,你身后那串歪歪斜斜,磕磕绊绊的步履,便构成了你生命年轮中极珍贵的一瞥,时刻回想起来都会令自己无限感动和无限欣慰,铭刻心中挥之不去。
49.也许曲终人散之后,离开的离开,忘记的忘记,然而旋律最好的时候,感谢上天让我们是在一起的。
50.随着时间的围困,我的步伐越来越沉重缓慢,时间仿佛把我逼到了死角,让我陷入了绝地,我无力挽回些什么,只有忍着痛,步履维艰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素材积累作文11
孩子们转动地球仪,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两三通发言之后,一个穿灰夹克的孩子举手说了一段有些含混的话:“我觉得每一个地方都是先迎来黎明的。(地球)每转到一边的时候,另外一边就不是(向着)太阳了,而另外一边转过来它又变成向着太阳了。它又成了第一个。又转一回后,反方向那边又迎来了。最开始它是第一次,这回也是第一次。每一个都最先迎来黎明。”
这孩子说得很快,跟绕口令似的。他的“绕口令”没有得到老师的任何回应。他刚说完老师就叫了另一个学生回答。当然,多数学生的.答案一致而正确:北京先迎来黎明。
使我感动的事发生在教师们的评课活动中。在同事们称赞和提建议后,上课的老师自评说,学生基本上都懂了,但也还是有个别糊涂的学生,比如说“每一个都最先迎来黎明”的那个。
校长就是在这时接话的。
“这个孩子已经超越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说他的发言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发言。他的发言正好可以解释这节课以后的内容——北京和纽约哪个先迎来黎明?他在讨论一开始就预感到了。他已经认识到了循环,认识到了周而复始,这边是白天那边是晚上,那边是白天这边是晚上,这边再到了白天,那边又是晚上,那凭什么说谁先谁后呢?他已经站在空间(太空)看问题了。”
我要是那位女教师,也要苦苦修炼出一对校长这样的耳朵,并且要在无论哪节课上都记得用心筛选那些有价值的“杂音”,不糟蹋学生超越了本节课目标的“真懂”信号。我仿佛又看到我的导师组长戴维,一位瘦瘦的、戴着眼镜的犹太裔教授,美国科学教育的重量级人物,正举起一根手指,笑眯眯地、第一万零一次地重复他最心爱的名言——“教学的目标是理解学生想法的本质!”
素材积累作文12
一、结合教材,激发习作兴趣,落实三维目标。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提出一个内容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可以把想写的写下来,存题目也行,设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压力,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们评价;建立写作园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习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在习作当中。
二、体验生活,写事实。
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往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平时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到了写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更谈不上真实情感。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说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结合教材对习作的要求,让那些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既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过程,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例如,我让学生写熟悉的小动物,我没有给学生划定范围,更没有念什么范文,而是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有一个同学写我喜欢的小花猫,她不仅写出了小花猫的外形以及习性等,还写出了与小花猫之间的感情。她写到,我每天放学回家小花猫都会跑到我的面前用它的头蹭我的腿,是在欢迎我回来,让我抱抱它,还不断地用它的头拱我的脸,伸出脖子,这是让我给它抓痒痒,一边和它说话,它好像能听懂似的,等抓完痒痒,它就安静地回它的窝里趴着去了。我把这篇作文读给大家听,当读到小花猫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时,,我随机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他们答不出来了。这时,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他们回去做个小调查或者查资料,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调查到的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这就是要求每位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乐于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写下来,加强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学生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文章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甚至有人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认真修改的习惯。古训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如是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出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4、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素材积累作文13
1、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3、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4、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5、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6、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7、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8、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9、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10、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11、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12、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13、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14、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15、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16、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17、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18、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19、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20、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21、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22、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23、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
2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5、释义:父母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父是天、母是地,天地风调雨顺,万物滋生。我们孝顺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们何忧?!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7、释义: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2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9、释义:君子有三乐,这三乐与治理天下没有关系。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得到天下的好学生,然后教育他们,三乐。
3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3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3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3、释义:父母喜爱珍惜的,尊敬的人或物,我们也要以同样的心情对待之。
3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35、释义:意思是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应该高兴,一方面应该害怕。害怕是因为父母又长了一岁。
36、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37、释义: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有立场,不可以没有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的辨别,就像命理和相貌是生就的一样,人也应该具有识别的能力。
38、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9、释义:孟子所列的五不孝中,有两件是从政为官者所不应该有的,一件是贪财,另一件是纵欲。不少庸官正因为贪财、纵欲,违法犯罪,不仅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且使父母因此蒙受耻辱。他们身陷囹圄之时,每思及父母养育的恩德,就会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40、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41、释义:在父母亲等长辈面前侍候,言谈表情应当严肃恭敬,不能因为些小的琐事,而大声喊叫和呵斥。
4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43、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44、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45、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素材积累作文14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诗人赵丽宏写过一首题为《微笑》的小诗:
静静地,你的微笑如春风抚平了我的烦躁
暖暖地,你的微笑如温泉滋润了我孤独的心
只要有你的微笑,我的生活就不会黯淡无光
微笑是生活中最美丽的表情,微笑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请以“那抹微笑最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
【名师题解】
本题的关键词是“微笑”。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微笑”的释义为“不显著的笑容”,而我们在审题立意时,恰恰不能忽略了“微笑”之“微”,而且要写出“微笑”与其他诸如“大笑”、“冷笑”、“假笑”、“奸笑”等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要挖掘出“微笑”的独特之美。
选材上,我们可以写生活中最熟悉的家人、朋友、老师对你的微笑,这微笑代表安慰、鼓励和支持,从而来表达美好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也可以写自己或他人的微笑,用微笑化解矛盾与仇恨,用微笑传递信任与关爱,用微笑构建美丽与和谐,从而来展现微笑的美妙。
需要注意的是,“最美”既是作者对“那抹微笑”的赞美和评价,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在那一刻的内心感受,即充满温暖和感动。因此,写作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微笑”的细节性刻画,借助微妙的细节传达微妙的情感,以达到画龙点睛或深化主题之妙。
【推荐素材】
素材一:
“微笑哥”是一位在阿里巴巴滨江园区站岗的保安,由于他每天早上都会对每位同事微笑着大声说“同学,早上好”而深入人心。最早在微博上介绍这位“微笑哥”的网友是这样说的:“认识这位nice的保安哥哥吗?每天会对每位同学微笑着大声说:‘同学,早上好!’作为一名保安,能开心地对待自己平凡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微笑着对待每一位同学,很值得夸赞哦!”(注:阿里巴巴员工之间互称同学)
现在,这位大名罗贤娇的小保安,已经成了阿里巴巴滨江园区人尽皆知的熟面孔。在微博上,有阿里巴巴的员工说:“小小的北门因为有‘微笑哥’在,每天早上大家都绕远从北门走,就为了听他喊一声:早上好,同学!”
还有一位“微笑哥”的图片在网上也广为流传。这是去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在郑州CBD,一名流浪汉从地上捡了半瓶冰红茶,喝了一口,凝视着对面的天空,嘴角上扬,微笑“盛开了”眼角的鱼尾纹。男子的身后,是幻化为斑点的`霓虹和隐约可见的红灯笼,几个市民同他一样,抬头望向月空,望向烟花绽放的地方。网友柒度鸟说:“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微笑,诠释最简单的幸福……”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中提到的两个“微笑哥”都是我们身边平凡而卑微的人,然而他们脸上绽放的微笑却令我们感动。写作时,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人物,通过刻画他们在某一时刻的“动人微笑”,进而挖掘“微笑”背后的含义,表现积极的主题。
素材二:
1.有一种花,以信心为茎叶,以乐观为花蕊,以善良为养分,以嘴唇为花朵:这种花就叫微笑!
2.“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武林外传》中郭芙蓉的名言。“平息你的愤怒吧,每当你愤怒一分钟,就会失去60秒的幸福!”这是睿智者的忠告。那么,就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吧!
3.微笑是淡雅的口红,一辈子都不会褪色!
4.有时,灵魂的征服只需要一个微笑就够了!
5.鲜花是大地的微笑,阳光是天空的微笑,清泉是沙漠的微笑,雪花是严冬的微笑,生活中处处有微笑。我们的生命因此而美丽,我们的世界因此而精彩!
6.你的微笑带着泪水,似乎在你言语凝咽时,还不忘记给我无声的关爱。泪在眼角,可你还不忘记把微笑挂在嘴边。风可以很狂,雪可以很大,但只要有你的微笑,冬天就不会冷!
素材点拨:以上几则语段素材非常精彩,可以即读即用,或作为题记张扬主旨,或放在开头引出下文,或放在结尾深化主题,或作为议论画龙点睛。同学们在平时应该注重多积累一些类似的语段素材,写作时适当引用或化用,就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题目演练一】
那抹微笑最美
吉林省实验中学李治怡
辗转、驻足、流连,日子因那抹微笑而灿烂;回忆、定格、铭记,记忆因那抹微笑而永存。
秋天里,阳光下,清风中,她悠然转身,嫣然一笑,真美。
辗转、回忆,在那个秋天里。
还记得初一刚入学,秋风中一抹灿烂的微笑映入眼帘,只见她手中高举着初一?四班的班牌,我便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她的身后。从此,我成了她麾下的一员。在那次运动会上我报了800米,发令枪响,身子本能地冲出去,跑了一圈,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心中一个念头顿时产生:放弃算了。突然她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嘴角仍挂着那抹灿烂的笑,喊着:“加油,坚持到底。”我顿时恢复了体力再次冲了出去。在终点,她的笑在我心中存留,把整个秋天都染得暖暖的。
驻足、定格,在每个阳光下。
冬日的残阳是冷的,不禁让人直哆嗦。一年一度的冬季间操跑步也伴着冷风随之而来。“准备,跑”的口令响起,我颤颤巍巍地跑了出去,脚踩在比镜子还滑的冰面上,心中害怕极了,突然脚一打滑,身子一歪,要摔倒,这时她眼疾手快地扶住了我,问:“没事吧?”焦急笼罩了那张爱笑的脸,我忙说:“没事。”她才舒了一口气,随即那温暖的微笑又挂到了脸上,“没事就好。”在那方小操场上,她的笑如一缕暖阳融化了整个冬天,定格在我心间。
流连,铭记,在那场清风中。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初三,我被调整到了一班。她拉着我的手准备将我送到新班级。走在操场上,彼此相顾无言,清风拂面,吹乱了她的长发,拂上了那抹灿烂的笑。她嘱咐我说:“要好好学习,一班的环境比咱班好,你最好永远不要再回四班了。”我心中五味杂陈,但望着那抹灿烂的笑,心中暗暗许下承诺:我会努力的。
那抹微笑,如一池秋水平静得荡不起波澜,却在关键时刻教会我坚持到底;如一抹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如一场春风,吹散我心中的阴霾。
悠然转身,嫣然一笑,定格心间,美不胜收。
在那抹最美的微笑中,我慢慢长大。
【教师评点】
李慕华:文章紧扣“那抹微笑”选材立意,并深入挖掘出了“最美”背后的内涵。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作者无疑做到了;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取材朝夕相处的恩师,是熟悉而动情的;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微笑背后的敬业爱生、呵护关爱、无私付出都做了挖掘;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三个场景,以“微笑”贯穿;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作者做得极出色,尤其是小标题和首尾段,语言清新优美,富有韵致。
于大钧:那抹微笑始终挂在她的脸上,鼓励“我”跑到终点时,扶住“我”不要跌倒时,激励“我”努力学习时……不同的场景,相同的品格,关爱学生、呵护学生,为学生的一生奠基。那抹微笑,不是美在脸上,而是雕刻在灵魂里。小作者捕捉到了,字里行间充满对恩师的感激、敬重、不舍和眷恋。被学生理解和尊重的老师是幸福的,她脸上的微笑一定最美。
【题目演练二】
那抹微笑最美
吉林省实验中学杨禹祺
树荫下零落的秋叶,回望着阳光折射到我心底,泛起涟漪,投影出角落里你微微的笑容。
陌上谁家年少
利落的短发在阳光下泛出墨色光芒,上扬的嘴角流露着你的张扬。操场上永远少不了你的翩翩身影,我远远地望,远远地欣赏你的笑靥。
无论何时你总是笑着,我总说你像个疯子,你不语,还是笑,眼中跳跃着青春的色彩。我暗暗想:什么时候你能不笑,我一定烧香拜佛。
那时,你我皆年少,不懂伤悲,不懂别离,只是淡淡的笑容点缀友谊。
一点凝墨掩薄雾
安静地自习,夜已悄然降临。淡淡的星月,月亮也昏昏欲睡。不知为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悲戚。直到你被班主任叫到门外,班级中有了些许琐碎的声音。你静静地回座,眼中凝着一抹薄雾,众人不语,都已明白是什么事。意料之中的调班,还是让我们心惊不已。我不知该用哪种心情来迎接你的目光,你突然落下的泪让我措手不及。
我凝视着班主任手中白得刺眼的成绩单,可能是光太强,所以模糊了我的眼睛。接二连三被叫出去的同学回来后都与你同样表情。我再看看你,泪已经不再落,就在你眼中徘徊,一层水雾氤氲了你眼中的墨色。我的心也随着你的眼神颤抖着。室内静谧得出奇,一点一点的心跳声也撕破了星空的沉寂。
泪眼迷蒙的你嘴角不再有笑容,一丝阴霾掩住了你快乐的笑脸。那时的我,多想看见你的笑容。
恰似别离却未离
说是分离,却仍一起谈心,一起吃饭,一起玩耍。是否怎样都无法分离我们的心?只是,自那以后,便再未见你那明媚的笑容。
影虽离,心未离,只是你的笑容却做了牺牲品。现在的我,多想看见你的笑容。
秋叶,已黄。对你的笑容,我却念念不忘……
时间粉墨登场,却冲刷不掉你倔强的坚强。多想看见你的笑容,就在我眼前,让我一抬首,就能感受……
成长本就该有伤痛,伤过,痛过,怎么可以没有笑容?
我静静地期待,某年某月某一天,你那张扬的笑容又绽放在我眼前!
【教师评点】
少年人的心是水晶做的,透明纯净,易破易碎,小小的调班,就伤了他们,就抹去了笑容,不能说孩子们不坚强,只能说这是独特的成长风景。文章取材于青春生活中的成长经历,读来颇能引人共鸣。诗意唯美的语言,伤感凄迷的氛围,濡染出了少年的别离情境,结尾带着感伤,更透着坚强,引人思索,令人感叹。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精心拟就的三个小标题简洁隽永、充满诗意,既明晰了文章结构,又丰富了文章内涵,令人称道。
素材积累作文15
莫扎特
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奥波里德要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都要随时可以当众表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习惯听从突如其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如:当场演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并根据指定的调性当即演奏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音乐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并且,这样的演出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这10年对莫扎特来说,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锻炼、积累和学习的阶段。他8岁就写了三首交响乐和几首奏鸣曲;12岁就为维也纳歌剧院写了歌剧《假傻姑娘》;14岁为意大利米兰歌剧院写了歌剧,并亲自指挥演出,连演20场,场场爆满。这轰动欧洲的出色的成绩使得莫扎特14岁就获得了意大利音乐中心——鲍伦亚学院院士的称号,被罗马教皇授予了“金距轮”奖章。
父亲在教小莫扎特音乐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时只教点简单的曲子,但莫扎特接受能力很强,许多曲子听了一遍就能毫不费力地记住了。父亲怕儿子负担过重,所以没有过早地教他作曲,可是5岁的莫扎特在旁边看着父亲书写乐谱,也开始学着作曲。有一次,父亲和朋友走进莫扎特的房间,见孩子正在五线纸上专心地写东西。“莫扎特你写什么呀!”他随手拿起儿子写的东西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原来儿子在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符合规则。他故意逗儿子说:“你可知道,你这个曲子不能演奏啊!”小莫扎特生气地回答说:“我知道,哪个曲子在演奏前不要修改呀!”父亲竟然被反问得说不出话来。
父亲很惊异于儿子的音乐天赋,此后也开始教他一些难度较大的作曲练习。小莫扎特非常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别的小孩子在玩的时候,他却成天待在家里不是练琴就是作曲,五六岁的孩子就像一个大人一样埋头于音乐。老莫扎特为了让儿子开阔眼界,少年时就有所成就,从1761年秋起,他就带着6岁的儿子小莫扎特和女儿安娜,到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演出。这次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接着,父亲又带他们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瑞士演出,每到一个地方,都获得观众的好评。但在这次旅行演出中,老莫扎特也清楚地看到了儿子身上的缺点:他虽然有出色的音乐天赋,但是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普通教育,所以文化基础很差。旅行回来后,父亲为儿子进行系统的补课,教他学习拉丁文,学习音乐家必修的意大利文,还学法文和英文。
正是在老莫扎特的严格要求下,再加上小莫扎特自己的刻苦努力,最后莫扎特终于成为一位世界着名音乐家,对世界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孙敬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车胤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况衡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李娜
北京时间8月13日消息,在WTA超五赛事罗杰斯杯的女单半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在决胜盘1-5落后的不利局面下不可思议的连追6局,最终神奇逆转捷克名将萨法诺娃,继今年罗马赛之后再次杀进超五赛事的决赛。赛后李娜将自己逆转的关键归结为心无旁骛,耐心的去拼每一个分数。
李娜在这场半决赛中的状态起伏其实表现得比较明显,首盘比赛她在最后时刻被对手完成破发遗憾先丢一盘,尽管在第二盘扳平比分,但是到了决胜盘她一上来就连续丢掉发球局以1-5落后,不过放下心理包袱的李娜在随后放手一搏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效果,连续破掉对手的发球胜赛局,最终连下6局完成了惊天逆转。
赛后李娜在谈到比赛时表示道:“当时我的脑海中真的什么也没有想,在场上你如果想得越多事情往往就越糟糕,我只是告诉自己要一分一分努力去打,争取把球打回到她的场地里面,然后看接下来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这就是网球,有时候看上去真的很简单,你要做的就是将球打回到场地里面,让它能够穿过中间的网带,但是有些时候我却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
输掉比赛的萨法诺娃显得十分遗憾:“比赛临近结束的时候总是最令人紧张的,我认为她在之前的比赛中出现了很多的失误,但是在随后我没有能够给她施加足够的压力,这使得她利用当时的局面成功扭转了局面,在决胜盘1-5之后,她的发球变得更加出色,击球也更加稳定,胜利就这样一点点的溜走了。”
李娜在决赛中的对手将是捷克天才科维托娃,后者今日鏖战三盘以3-6、6-2和6-3逆转击败丹麦美女沃兹尼亚奇。赛后科维托娃透露困扰自己多时的呼吸问题在本周得到了缓解,这也是她状态回升的重要原因:“之前我在呼吸系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过这一周情况不是很糟糕,因此总的来说我还是有些走运,能够在这里杀进决赛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素材积累作文】相关文章:
积累作文的素材09-09
积累作文素材09-01
作文素材积累09-09
怎样积累作文素材04-20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09-09
作文素材积累04-13
写作素材的积累09-09
素材积累10-19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