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自律的名人素材
关于自律的名人素材1
一、柳传志
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二、周恩来
周恩来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毛笔字。有一次,他和蒋妈妈去串亲戚,回来天色已经很晚了,好心的蒋妈妈催恩来快睡。当恩来走到床前时,突然大叫起来:“呀,我的大字还没有写呢!”说着便又回到书桌跟前。蒋妈妈见了,忙上前说:“算了吧,今天不写,明天写二百个不就补上了吗?” “不行!”小恩来用恳求的目光望着蒋妈妈说:“不,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恩来说完,便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了起来。
三、王亚南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
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四、苏秦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五、张伯苓
张伯苓长期任南开大学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学生手指被熏得焦黄,便指着他说:“你看,把手指熏得那么黄,吸烟对青年人身体有害,你应该戒掉它!”但这位学生反唇相讥:“你不也吸烟吗?怎么说我呢?”当下张伯苓将自己所存吕宋烟全数拿出来,当众销毁,并表示再不吸烟,果真如此,张伯苓再没吸过烟。
关于自律的名人素材2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
名人不自律的例子
1、中国-思想家-许衡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混乱的局势中,平日约束、规范众人行为的制度在饥渴面前失去了效用。许衡因心中有“主”则能无动于衷。在许衡心目中的这个“主”就是自律。有了自律,才能在没有纪律约束的情况下亦能牢牢把握住自己。
2、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3、明代-大学士-徐溥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4、汉朝-儒学大师-孙敬
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5、战国--政治家--苏秦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关于自律的名人素材3
1、中国—思想家—许衡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许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因为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全部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觉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伙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认为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身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伙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混乱的局势中,平日约束、规范众人行为的制度在饥渴面前失去了效用。许衡因心中有“主”则能无动于衷。在许衡心目中的这个“主”便是自律。有了自律,才能在没有纪律约束的状况下亦能牢牢把握住自身。
2、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身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便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到底。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身的怀表。
3、明代—大学士—徐溥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觉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小朋友的玩物,等走近才发觉,原来是他自身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身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身。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为严格地要求自身;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身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徐溥对自身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身的一言一行。
慎独是自律的比较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可以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身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4、汉朝—儒学大师—孙敬
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常常读到深夜,由于怕自身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身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便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身打瞌睡犯困。
5、战国—政治家—苏秦
战国阶段,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因为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区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因此,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经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身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身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