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智慧

时间:2024-05-14 10:00:00 宜欢 素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智慧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是不是很多人听到作文就头大?建议大家一定要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好习惯。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作文素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智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智慧

  规则的智慧

  德国人相信规划,生活中,充满了规划。

  德国的门把手,一律“一”横。因为“扭”力比“一”横的柄大,结果故障率高。“一”横柄,往下按,轻轻推,豁然洞开。用力小,损耗低,最符合工程经济学。

  德国的窗,都是往里开,而且从上部开,这样上宽下窄,兜住所有轻轻扬起的室内浊气、尘埃,落于窗外,又不让落叶、雨水漏入室内。倘若侧开窗,雨就会从侧面斜入。风,不管从哪个侧面飘,侧开窗的上面豁开的角度肯定会渗入。

  在欧洲,有教堂的地方未必有广场,那是小镇:有广场的地方一定有教堂,那一定是个大镇。

  而号称法兰克福南京路上的广场,却不在教堂门前。原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兰克福几乎化为废墟,所以那里的古建筑少,高楼多。这是座重新规划的城市,所以在这里广场不再是教堂的附属物,而体现出现代市政的理念。广场是人流、车流中转,更是商业聚合中心。那个广场是地铁出口,四周都是“豁”口,而不是只有十字路口,这样便于抄近路去到每个方向,但任何“豁”都不会堵车。每个“豁”口都有“包口”--岔路口弧形店铺,左右过客都能一目了然的店铺。过去上海法租界这样的商铺较多,可谓是“龙额上的珍珠”,在上海是“可遇不可求”,租金明显高于隔壁沿街店铺。站在法兰克福的广场,环顾椭圆四周,包口店铺尽收眼底,这样的店铺开角更阔、收视率更高,租金也更高。路口越多,包口越多,顾客越多,消费越多,政府税收就越高。

  在德国,凡事都很合理,合理的背后就是规划,规划的结果是规则,有了规则,就按照规则做,哪怕看上去有那么一点儿迂腐。

  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也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淡泊,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寥寥数语,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的应有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这样的平和心境,这样的淡泊自然,却不是谁都能够做得到。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人无志不立,奢华的生活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自古英才出寒门,正是由于家境一般,享乐诱惑少,知道世事生活不容易,寒门之子更容易早早立志,发奋努力。

  “退一步”的人生智慧

  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也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连属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总督大人把这个画家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居然自己掏腰包,把那幅闹得满城风雨的画给买了下来。此举让轻视他的画家佩服不已,从此对他毕恭毕敬,再没有诋毁之作传出。

  张之洞和李鸿章是死对头,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也顺理成章成为张之洞的政敌。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时,接替他位置的人恰巧就是李瀚章。一路上,李瀚章的心里都在打鼓,两广本来就贫穷,张之洞在任时又做了不少大事,粗略算一下,财政亏空应该有2000万两银子,相当于国库三年收入的总和呀,这个烂摊子,让人如何收拾?因此,见面时,李瀚章根本没给张之洞好脸色。

  出人意料的是,在交接财务时,张之洞却说:“省库还有200万两银子,都留给你用吧。”李瀚章惊得张大了嘴巴,按说,他如此敌视张之洞,就算有盈余,张之洞也应该挥霍一空,不给他留分文,没想到,张之洞却选择“退一步”,为他的上任铺平了道路。至此,李瀚章对张之洞再也恨不起来,日后还帮张之洞躲过了一次弹劾。

  在得理时,没有咄咄逼人更近一步,而是弯下腰来后退一步,正是这后退的一步,让张之洞轻轻松松地得到了百姓的尊重,获得了才子的效忠,化解了政敌的仇恨,让他最终成为晚清历史上的一代名臣。

  “退一步”是一种交际智慧,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汉书》中就有“滴水穿石”的类似说法,“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有个明末清初历史学家谈迁著书的故事,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真的让人感动。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

  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万字的巨著《国榷》。

  岂料两年后,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

  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为使自己的学生李鸿章更好的发挥才干,曾国藩宁愿让出自己的位置;为联络旷世奇才左宗棠,曾国藩情愿把自己比作“雌”,把左宗棠比作“雄”。打败洪秀全以后,曾国藩毅然解散了他苦心经营的军队。

  后人推崇曾国藩,推崇的正是他“上善若水”的心境。

  道家崇尚“水”,崇尚“不争”,崇尚“柔弱”、崇尚“无为”,崇尚“无私”。听起来很深奥,从道学演变出来的“武学”,诸如“太极”、“八卦”等拳法就可以看出,没有哪一种是进攻的,全部是防守。

  在防守中寻找对方的弱点,再借攻击者的力量来攻击其弱点,以守为攻才是其奥妙所在。

  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做学问、做事业都是极艰难之事,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积累,等待时机,还要经受失败挫折的一次次的打击,所以没有充分的积累,贸然妄动,结果只能是失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就是要遍览天下事物,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就是要“厚”。

  第二境界就是要深入钻研事物之理,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就是要“积”。

  只有“厚积”了才会有第三境界的“蓦然回首”,即“薄发”。

  以柔克刚的态度是用柔软去克制刚强,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君子慎独,唯德感天

  “君子慎独”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慎独不仅是先哲们追求的目标,就是今天处在喧嚣复杂、物欲横流社会里的人们,慎独也是人人努力追求的思想境界。

  慎独是一种智慧,一种谦虚,一种淡定,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慎独就是在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而不是在张扬下吹嘘着自己,贬低着他人。

  由于缺乏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有人用自己的灵魂和人格作抵押而求一劳永逸,却不愿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进行创造性的投资,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东汉杨震是个廉洁的官员,他从荆州赴东莱郡当太守,途中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当荆州刺史时提拔起来的官员。

  王密为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夜里怀揣十斤金子前去拜见。杨震见状就对这位门生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王密回答:“没关系,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认真地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说得王密拿着金子羞愧离去。

  这就是“杨震四知”的典故。

  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

  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一‘傲’字。”人最容易在自己最自负的那方面“掉链子”,出丑丢人。

  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这名字的由来是有一个故事的。

  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朝廷任职时,有一年张在安徽桐城的家人和邻居因建房占地闹起纠纷,互不相让。

  张家的人便给当大官的张英写信讲了此事,请他出面干涉。张英看信后,并没有倚仗自己官威欺压邻居,而是回信说:“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完,便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也深受感动,也将墙退后三尺,两家和好如初,这就形成了桐城著名的“六尺巷”,张英的大度和气量至今传为美谈。

  智慧与财富的选择

  现在,摆在你眼前的是两个同样重要的东西,如果上帝让你在财富与智慧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

  1.智慧

  俗话说“智慧是最大的财富”。有了智慧,干事总会比别人快一拍。譬如,做生意,如果没有灵活聪明的大脑,到头来只会亏本,更不谈赚钱养家了。再如,现在的小学生,不求别的,只要聪颖的大脑,孩子有了智慧,考试门门第一,不仅赢在起跑线上,而且终点站第一的桂冠还会戴在自己的头上。这是每个家长共同的愿望,巴不得自己的子女考上个名牌大学,为自己脸上添光。可想而知智慧的重要性。

  2.财富

  或许,财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诱惑力比智慧更大一些,用句老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钱什么事都能干,买栋别墅,再加上一挂奔驰,你就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大款”。那气派,看了都眼红。何况靠智慧,没钱怎么办。用智慧做生意是个不错的主意,没钱有啥用?大不了,子女考不上名牌,用钱买了上呗!所以,财富也不容忽视。

  告诉我你的选择!

  智慧的名言

  最大的智慧存在于对事物价值的彻底了解之中(拉罗什富科)

  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马克思)。

  所谓智,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所谓谋,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策划。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智比谋更重要(邓拓)。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爱默生)。

  智慧的标志是审时度势之后再择机行事(荷马)。

  智慧首先教人们辨别是非(玉外纳)

  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预见未来----(忒壬斯)。

  智慧不是天公的恩赐,而是经验的结晶(阿富汗)

  智慧起源于愚蠢的废墟上(美国)

  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它----(马塞尔·普钽鲁斯特)。

  智慧在市场上买不到(土耳其)

  远见卓识,向好朋友也借不来(欧洲)

  一盎司自己的智慧抵得上一吨别人的智慧(斯特恩)

  可以碰到上千个学者,不定碰上一个智者(克林凯尔)

  高官厚禄许会从天而降;金银财富许会不求自来;可是智慧非得我们自己去追求不可(爱·扬格)

  使人发光的不是衣上的珠宝,而是心灵深处的智慧(西班牙)。

  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英国)

  人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薄伽丘)

  智慧越发达,人生就越是获得莫大的满足(苏联)

  精神像乳汁一样可以养育人,智慧便是一只乳房(雨果)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智慧】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08-13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01-11

高考作文人物类素材积累09-04

积累作文的素材09-09

写作素材的积累09-09

积累作文素材09-01

素材积累10-19

作文素材积累09-09

写作素材如何积累09-11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