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度量衡
在做手抄报的时候,会不会遇到有不懂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度量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度量衡
度量衡简介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
度——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
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度量衡发展历史
日常生活离不开物件的计量,其中,长度、体积和重量是最常用到的计量项目,中国古代分别称为度、量、衡。度量衡的计量取决于它们所依据的标准单位,因此,中国古代计量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制订和统一度量衡标准的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度量衡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随着封建生产关系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度量衡体系越来越完善,但因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并不统一。
秦始皇(前246—前210年在位)统一中国后,随即颁布诏令,统一度量衡制度。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现了秦代的量器和衡量,表明秦代统一度量衡的.政令得到了有效实施。
西汉末年,在著名学者刘歆(约前53—23)主持下,重新修订度量衡。刘歆以黄钟律管和粮食作物黍为标准,重新校定各级度量衡指标。刘歆定所用黄钟律管长度为9寸,中等大小的黍,90粒依次排列正好与律管等长。以这种大小的黍为标准,100粒黍的长度就定为1尺。将这种黍倒入律管中,填满时正好1200粒。这1200粒黍的体积就定为1龠(yuè),1200粒黍的总重量就定为12铢(半两)。在今天看来,刘歆所用的标准器物可能非常粗陋,但从中体现出来的标准化思想却与今天完全相同。这一事件也成为中国古代计量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此后历代,基本度量单位时有盈缩。虽也不时提出一些新的计量标准,但影响都不及西汉时期。1903年,清政府规定以尺、升、两为度量衡的基本单位。1908年,又委托当时的国际权度局以铂铱合金制作中国的计量标准器。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次统一度量衡的活动。
综观中国历史,度量衡制度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与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密切相关。历朝历代,每当新政府上台,必然要推出自己的度量衡体系。在紫禁城太和殿前就有二件极具象征性的物品,一为象征授时的日晷,另一个就是象征度量衡的嘉量。
相关故事
商代牙尺
汉代政治经济皆如秦制,度量衡也沿用秦制。西汉末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规范化,条理化,后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方升遗存至今。战国时期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鬴三个容量单位。《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作这件量器时冶炼青铜和铸造的技术条件及所包括的各个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长度单位的规定 秦汉时尺长约合今23厘米。南朝太史令钱乐之依照当朝尺长(合今24.5厘米)更铸张衡浑天仪。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用北朝大尺(长30厘米)作为官民日常用尺,用南朝小尺测日影以冬至和夏至。唐代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宋代司天监的圭表尺、元代郭守敬造观星台所标的量天尺都采用隋唐小制。1975年,天文史家从明代制造的铜圭残件上发现当时量天尺的刻度,考定尺长24.525厘米, 与钱乐之浑天仪尺度相符。在 1300多年间,量天尺尺值恒定不变,保证了天文测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日常用尺,则历朝趋向变大。
重量单位的规定 春秋中晚期,楚国制造有小型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 。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一铢重0.69克,一两重15.5克,一斤251.3克,十枚相加约500克,为楚制二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铜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穿线孔,一面显出贯通上下的十等分刻线,全长为战国的一尺。形式既不同于天平衡杆,也不同于秤杆。可能是介于天平和杆秤之间的衡器。战国不仅广泛使用衡器,对杠杆原理也有透彻的认识。《墨经·经下》即有精辟论述。秦汉以后杆秤流行。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的内在联系 中国很早就以长度作为基本量,由它推导出容量和重量。因此,如何确定一个恒定不变的长度单位,成为历代探讨和争论的课题。《汉书·律历志》: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即以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的长度为9寸,选用中等大小的黍子,横排90 粒为黄钟律管之长,100粒恰合一尺。律管容积为容量单位一龠,10龠为合,10合为升,一龠之黍重12铢,24铢为两,使度量衡三者建立在物理量的自然基准之上。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汉书·食货志》记有“黄金方寸而重一斤”。《后汉书·礼仪志》中有:“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清康熙年间规定以金、银等金属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后发现金属纯度不高影响标准精度而改用一升纯水为重量标准。这种利用重量确定度量衡单位的方法在世界度量衡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换算单位
市制单位
1里 = 15引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分= 10厘
1厘 = 10毫
1毫 = 10丝
1丝 = 10忽
1忽 = 10微
1微 = 10纤
面积单位
1平方里 = 225平方引
1平方引 = 100平方丈
1平方丈= 100平方尺
1平方尺 = 100平方寸 =平方米
1平方寸 = 100平方分
1平方分 = 100平方厘
1平方厘 = 100平方毫
1平方毫 = 100平方丝
地积单位
(关内及东北制)
1顷 = 100亩
1公顷=15亩
1亩 = 10分
1分 = 10厘
1厘 = 10毫
1毫 = 10丝
关内1亩 = 60平方丈= 6公亩
东北1亩 = 90平方丈= 10公亩= 关内1.5亩
体积单位
1立方里 = 3375立方引
1立方引 = 1000立方丈
1立方丈 = 1000立方尺
1立方尺 = 1000立方寸 = 立方米
1立方寸 = 1000立方分
1立方分 = 1000立方厘
1立方厘 = 1000立方毫
容量单位
1石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 1升(公制)
1合 = 10勺
1勺 = 10撮
质量单位
1担 = 100斤
1斤 = 10两(旧制16两,1两=0.0625斤)= 0.5公斤
1两 = 10钱
1钱 = 10分
1分 = 10厘
1厘 = 10毫
1毫 = 10丝
1丝 = 10忽
1忽 = 10微
古代质量单位
1大引(明制) = 400斤
1小引(明制) = 200斤
1钧 = 30斤
1石 = 4钧 = 120斤
英制长度单位
1英寸 (inch)=2.54厘米 (centimetre)(准确值)
1英尺 (foot)=12英寸 =0.3048 米(metre)
1码 (yard)=3英尺 =0.9144 米
1英里(mile)=1760码 =1.6093千米(kilometre)
英制面积单位
1平方英寸(sq in)=6.4516平方厘米(cm)(准确值)
1平方英尺(sq ft)=0.0929平方米(m)
1平方码(sq ya)=9平方英尺(sq ft) =0.8361 平方米(m)
1英亩 (acre)=4840平方码(sq ya)=4046.86 平方米(m)
英制重量单位
1盎司(oz)=28.350克
1盎司(oz)=16打兰(dram)
16盎司(oz)=1磅(pound)
英制体积单位
1立方英寸(cu in)=16.387立方厘米(cm)
1立方码 (cu ya)=27立方英尺(cu ft)=0.7646立方米 (m)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度量衡】相关文章:
关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内容资料08-30
中国现代史手抄报内容资料09-11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精选08-30
老北京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内容07-31
中国传统文化脸谱资料手抄报08-30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08-30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内容08-30
琴棋书画中国的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08-30
小学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手抄报内容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