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南京历史手抄报
南京,曾经遭受了抗日战争的无情摧残,今天小编整理了南京历史手抄报的一些资料,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南京梦魇----历史不能重演
在看《南京梦魇》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提倡“优生优育”。民不强,国就弱,国弱民必受欺。南京大屠杀就是最好的证明。
电影还没看完,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这部电影暴露出了当时日本军人兽性的一面,令人发指,叫人不寒而栗。看完后,大概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吧。在去停车场的路上,我想起我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晚钟》。时间久了,印象有些模糊了,大概是讲述一群日本士兵被围困在一个山头,饿了好几天……有一个镜头我将永生不忘:那群日本士兵捉来一个小孩,点起了一堆火,把小孩的衣服脱光,一个人抓住他的双手,一个人抓住他的双脚,把他放在火上烤……小孩的惨叫声,日本士兵的狰狞笑容,让我心如刀绞,腹中翻江倒海,几欲吐掉。这是我最真实的感受,这感受现在还留在我的记忆中,像阴影般挥之不去。
骑车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了在《电影都市》里播放的《东京审判》。这部影片记录的是对日本军人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大审判。以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敖为代表的正义力量,在大国利益主导的强势挤压下,奋力突围,终于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名战犯元凶送上了绞刑架。这个结果令海内外中国人无不欢欣鼓舞,但其中有一个镜头令我既气愤又忧虑:一个日本老头说,对于各位国际法官(尤其是中国法官)的公正性表示怀疑。在铁的事实面前,日本人竟然还能这样厚颜无耻地狡辩。历史是无法回避的,历史是不容狡辩的,只有勇敢面对历史,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星期二的天空阴沉沉的,回家的路上风特别大,冷冷的,就像南京大屠杀中那些屈死的冤魂在悲号。看着田野里一片凄惨的景象,让人觉得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就在星期一的时候,我还觉得自己很喜欢日本房屋的建筑风格,但看完电影之后,我……
电影刚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就很想知道《南京梦魇》的“魇”字是什么意思。我当时想这个字的组合这么恐怖,肯定不是什么好字。回到家,我查了字典,“魇”的意思是:梦中觉得有什么东西压住不能动弹。我于是明白,片名“南京梦魇”的意思是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梦中那个压得我们不能动弹的东西。再明白一点说就是,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噩梦。中国人已经从这个噩梦中醒来,可是这个噩梦带给中国人民的伤害是永远无法抹平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振兴民族,洗刷耻辱。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每个中国青少年的责任。
南京梦魇,中国人的梦魇,全人类的梦魇。
历史不容狡辩,历史不可忘记,历史不能重演。
2.南京这座城
南京,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虎踞龙盘的地方,曾是六朝古都的地方,被屠杀洗礼的地方,也是我生活了如此之久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南京,南,京。既是京,那它就必然是一座繁华更胜异地的城。不知从几千几百年前起,它就成了南方重镇。说是南方,也只是相对于北方而言,实际在中国的版图上这里应该处于南北交界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这里独特的意义,不论从哪个领域讲,南京都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这里有太多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有的是自然名胜,有的是人文古迹。在历史的沉淀中,南京这四四方方的两个字渐渐变成了今天边线漫长、极不规则的模样,昔日的城外也变成了城内,它早已与从前大不相同。
犹记多年前,我骑着小自行车,行在半新半旧的水泥路上,向后倒退的景致是斑驳的砖墙,笑呵呵的煎饼阿姨,爱聊天的油条公公和老实厚道的豆伯伯。那是早晨日出之时,我将自行车停在路旁,靠在一旁不知多少岁的桑树树干上,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身前初升的太阳配合着火车极富节奏感的铿锵之声抖开最艳丽的丝绸,晃得我眼中只剩下了灿烂……我惊异于这一情景竟在我的脑中如此清晰,可惜,那只是一幅画,多年前的一幅。
墙上大大的“×”如此触目惊心,已被翻修一新的门面房前不见了和蔼的笑脸。自行车坏了,我只好徒步走向熟悉的地方。老桑树处只剩下了一个被挖得乱七八糟的土堆,听说前一阵子它被移到了哪个公园。铁轨前已设置了栏杆,虽然火车此时并未经过。城市中高楼林立,我已多年没有看到过未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朝阳,可惜现在已是傍晚。铁轨那边原先一望无际的田野四周都竖起了围墙,“某某房产”的字样大得恨不得全世界都看见。我闭眼侧首,土地不甘被挤压在冰冷混凝土下的声音近在耳畔。
南京近年来发展得飞快,几乎处处都有在建的工程项目。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地,于是我看到了什么呢?城郊大片肥沃的土地被蚕食,远处的空中总是冒出滚滚黑烟,连长江水都越来越浑浊。媒体频频报道南京的空气质量十分糟糕,每当我看到天上高高挂着的太阳时都会听到它无奈的叹息——没有人帮它洗净身上厚厚的尘埃。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
因为它地处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它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因为它自古就人杰地灵,因为它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所以它必须走在一切的前沿,对吗?
只可惜了那万亩良田。
从前,它是一座城;现在,它是一座城;将来……它还将是一座城,永远是一座城。
南京这座城。
3.南京的历史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命谋士范蠡在秦淮河畔的古长干里构筑越城,迄今已有2700多的建城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清凉山筑金陵邑。此后,秦朝称之为秣陵,东吴称之为建业,东晋称之为建康,唐朝称之为白下、上元,元朝称之为集庆,明朝称之为南京,清朝称之为江宁府治,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1927年设南京特别市,1930年改称南京市。期间,六朝时期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还有南唐、
明初、清末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有54位帝王、元首在位,建都历时447年。南京还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结,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更清晰地展现中国近代历史沧桑。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南京文化光辉灿烂,从汤山古猿人类到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乃至当代文化,古都与文化的交融,彰显出南京文化的最大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而且南京共有市以上文保单位27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4处43个点,省级文保单位110处117个点,市级文保单位129处。2003年明孝陵“申遗”成功,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南京拥有70多座各级各类博物馆、档案馆、陈列馆和纪念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标本。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数量之多、门类之全、跨越时间之长及保护手段之有力,位居同类城市之前列。近年来,南京有几十项重大考古成果,其中三处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处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等南京特色文化具有人无我有、异彩纷呈的鲜明个性,成为南京历史文化的品牌。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
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南京历史手抄报】相关文章:
历史手抄报:中国历史08-30
新疆历史手抄报05-09
历史手抄报插图05-09
历史内容手抄报05-10
历史的故事手抄报05-10
获奖历史手抄报05-10
历史手抄报的资料08-30
关于历史的手抄报内容08-30
铭记历史的手抄报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