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讲诚信手抄报的资料
心中信守诚信,方能宁静安心,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信所存,义之所存也。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讲诚信手抄报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讲诚信手抄报的资料
诚信的手抄报
诚信的手抄报
诚信的手抄报
诚信的手抄报
诚信的手抄报
诚信的手抄报
名人讲诚信的素材
一:一诺千斤”的由来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二:曾子杀猪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三:商鞅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两黄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四:宋庆龄冒雨看望小学生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五: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经典素材
晋文公退避三舍
(诚信是立国的根本)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成得臣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想不开,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才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大战展开了。刚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撤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卓恕交友守信
(诚实守信是崇高的美德)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名士卓恕,是浙江上虞人,他为人诚实,重信誉。他答应别人今天办的事,绝不拖到明天。一次从任所建业(今南京)返抵故乡会稽(今绍兴);将要回建业时,诸葛恪问他下一次什么时候还乡,他回答了具体的时日。
到了那一天,诸葛恪做东宴客,可是不见卓恕的大驾,便停下筷子等待他。客人们都说建业与会稽相距千里,卓恕即使不愿爽约也难哪!岂料,不一会儿,卓恕便赶到了席间,顿使满座皆惊。此事很快传为口碑。人们从这区区小事上,看出了卓恕守信重诺的人品。
诚实的晏殊
(诚实赢得赞誉和尊敬)
晏殊是我国宋朝时候的著名文学家。像我们所熟知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等名句,都出自他的笔下。而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家范仲淹、韩琦和欧阳修等,也都曾是他的学生呢!
晏殊还在7岁的时候,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但他从不以此招摇过市,沽名钓誉。而是事事诚实,处处坦率。因此,在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他就在大人中有了很好的名声。
晏殊14岁的时候,有个叫张知白的朝廷官员,把他推荐给当时的宋真宗皇帝。当张知白带他去见皇帝时,真宗皇帝正在主持进士考试。皇帝听说晏殊的文才特好,就叫他也一同参加考试。晏殊把考卷拿起来一看,便说:“这篇文章我在十天前就已经写过,作文的稿纸还在呢,还是请皇上另外出道题吧!”真宗皇帝听了晏殊的话,觉得他非常诚实,因而也特别喜欢他这种毫不隐瞒的态度。
【讲诚信手抄报的资料】相关文章:
讲诚信手抄报09-16
诚信的手抄报资料10-30
讲诚信善自律的手抄报09-14
关于诚信的手抄报资料09-16
诚信手抄报资料09-15
讲诚信05-21
讲诚信04-22
讲诚信04-22
关于诚信手抄报的资料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