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节习俗优秀手抄报内容资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迎来了我盼望已久的春节。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很多,它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下面是关于春节习俗优秀手抄报内容资料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节习俗优秀手抄报内容资料
春节习俗手抄报图片一
春节习俗手抄报图片二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资料: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对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在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通用春联
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
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
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春节习俗
春节,旧称“岁朝”、“除夕”、“元日”、“元旦”等,夏津人则俗称为“过年下”。且以“腊八”、“腊月二十三”两日为之“前驺”。
腊月初八,夏津人俗称“腊八”或“腊八节”。是日,人们有食“腊八粥”(又称“腊八饭”)的习俗。以粉条(俗称“粉干子”)、红枣、花生仁、红豆(又称“红小豆”)加小米面或玉米面煮粥,或以豆腐(夏津当地所产的一种厚约半公分的豆腐。称为“干豆腐”,亦称为“千层豆腐”)、粉条、香菜、大葱炝锅后加小米糗成粥饭,另加白菜或辣椒粉为佐料,趁热啜食,其味颇佳。腊八早晨,粥饭煮成,热气蒸腾,满屋香味四溢,一家人围于桌边共餐,一团和暖祥瑞气象。粥为温暖之食,最宜冬日啜食。腊八,正值三九严寒中,夏津人以此佳食驱寒,其用意与时令颇相贴切。不少人在腊八这天,用醋腌制“腊八蒜”以备春节食用。特别是大年初一早晨,吃水饺蘸腊八醋,另有一番风味。
腊月二十三,是为辞灶日,或称“辞灶节”,有“小年”之称谓。
夏津人于此日有蒸“年糕”的习俗。以黍面(又称“黄面子”)与红枣蒸成窝头状,故又俗称“枣糕”、“黄面糕”、“黄面窝窝”。黍面粘腻,红枣甘甜,味道殊美。是晚,人们以年糕与糖果(一种用黄面子加糖做成的如藕状的甜食品)及水饺为主祭品,并用秫秸插成“马”形,以红纸剪成鞍鞯祭祀灶王。祭讫,遂将旧灶王神像及“马”共纸钱焚化。主祭人且须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上天朝玉皇。少说闲话,多带五谷杂粮”,亦有念“灶王,灶王,上天言好事,归宫带吉祥”,如是三遍乃已。夏津习俗,若有家人在外,不能于是日回归者,便不辞灶。应于元日早晨焚祭辞灶,并于元日早晨将新灶王神像贴于灶边墙上。贴时神像应向里(左)略倾斜,以祈“人烟旺盛、吉祥”之义。“辞灶”之俗,迄今在夏津不少人家犹存,在农村尤为普遍。
“小年”过后,购置年货者渐多,集日百货萃陈,人们熙来攘往,摩肩接踵,车辆毂辕相连,辚辚于市,俗称为“赶年集”。诸如鸡、鱼、肉、菜、烟、酒、糖、茶以及干鲜果品、烟花鞭炮,一应物件,无不购买,以备春节之用。21世纪以来,人们年货中的海产品,如海参、海带、海鱼虾及菌类菜,如木耳、银耳、蘑菇等占的比例渐大。
“蒸装”是夏津人的传统风俗,迄今仍存,即自“小年”始,人们便烹、炸、煎、蒸准备年饭。以馒头(俗称“馍馍”)、包子及炸、煮食品为主,另外,要炖猪、羊、牛肉及鸡、鱼等。因春节期间,人们有串亲访友、游玩休闲的习俗,“蒸装”便是为过春节准备的应时快餐。在春节快餐中,炸藕饸、豆腐饸、茄饸之类的.油炸食品为必备食品,藕饸为其中的佼佼者。将藕切成夹子,内填肉馅,滚粘面糊入油烹炸,酥脆香美,滋味甚佳。年饭中的炸藕饸之俗由来已久,其缘起已无从稽考了。炸藕饸、豆腐饸、炸鱼、炸肉之类除为人们年饭中的必备食品,也是春节祭祀的必备供品。
在春节“蒸装”中,夏津人旧有蒸“稷面窝窝”的习俗。“稷面窝窝”又称为“稷面黄子”,是以稷米面(稷,谷子的一种,穗子细长,米白色)加面粉,经发酵后蒸成一种窝头状食品(不少人以一般小米面替代稷面)。有的在锅篦上摊成稷面糕,熟后切成方形或菱形,味同“稷面窝窝”。此食品今已少见。
腊月二十九日(小尽为二十八日)的下午是过春节最忙碌的时候,贴春联、挂灯笼、贴门神等事务都要于是日下午完竣。
贴春联在夏津约于上世纪90年代复兴,贴门神复兴于21世纪以来。春联、门神今多以彩色印刷,质地精良。“小年”过后,街衢有专市出售。手写春联今已少见了,仅在书法界人士中,每届春节尚有书写者。夏津人旧有于门两侧悬挂“侧柏枝”的习俗,用以插香祭门神,且柏为常青树,亦取其长久之义。此俗今已基本绝迹。
上述工作完竣,须将庭除院落逐一清扫,务使清洁,同时,将水缸储满水。夏津风俗“大年三十”、“年初一”两日不能扫地、挑水,据说有祈求“聚财”之义。
岁杪之最后日(大尽月三十日,小尽月二十九日)与新年元旦,是年尾与年首,为春节之两主日,分别称为“大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旧有“年年年头接年尾”之语。是日早,传统风俗,人们大多早早忙碌,于北堂屋门东侧摆设桌案,张贴“玉皇神像”及“全神像”。布列供品,如猪头、鸡、鱼、果品等,以祭祀天地神祗。夏津风俗玉皇神像应至上元节中午祭祀发送,全神像则于大年初一早餐前祭焚发送。除上述事务,还应于北堂屋内迎门墙上张挂“家堂图轴”(俗称“主子”,即列祖列宗牌位图),并于“家堂图轴”前摆放近支祖宗神主牌位小神龛,俗称“神主匣”或“神主盒”。桌上除香烛外,另应布列供品,以鸡、鱼、猪头、“东坡肉”(俗称“东宝”肉)为主祭品,另配以干鲜果品等。是日早,各家应由男子持点燃的整把香到郊外、村外,向祖茔方向插香三根,跪拜,并口中念道“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等语。然后起身径直回家,不可回首观望。进门后,例应燃放鞭炮,并放“拦门棍”(预先准备的木棍儿)于门槛边。而后,将所持之香插植于香炉内,焚纸钱膜拜,称为“请家神”,上述习俗迄今不衰,在农村中尤为普遍。夏津人传统,供祭“家堂图轴”,多以嫡长子孙为主,但也有不少庶支脉祭供者。
大年三十的午餐为重要年筵,夏津人于是餐无不鸡、鱼、肉(一般是猪、羊、牛肉。夏津人旧俗忌食驴肉,称为“鬼子肉”
但进入21世纪以来食驴肉者渐多,此为新风俗,但祭祀绝无用驴肉者。)等。各色肴馔摆满桌案,无论荤素尽可布列于席。全家人皆团坐于桌边斟酌饮宴,共祝新年。是餐主食多为馒头、包子。21世纪以来,人们过年渐以海味菜及素食为主,且以米饭为主食者渐多。酒类原以白酒为主,且以当地所产白酒居多,饮用色酒者绝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则以白、啤、红三样酒随意而饮了。进入21世纪后,凡“大年三十”、“年初一”的午、晚餐,有于年前预定于饭店、酒店的,届时全家老幼齐集饭店中用餐。亦有春节间兄弟姊妹举家相邀于饭店、酒店中聚餐的,此为新俗且有愈烈之势。
大年三十下午,包饺子备翌日之早餐,是为春节要务。夏津人有于年初一食素的习惯,谓求一年“素净平安”,所以大多包素馅饺子,但包肉馅的亦复不少,尤其生意人家,寓义“肉头”,来年生意兴隆。还有人在饺子中包入一枚铜钱(今多以硬币代之)以为游戏。据说,翌日早餐食之者,新年大有福祉。包饺子的同时例应包小饸子(用饺子皮两个,中填馅,合而捏成)10数个,并擀面条一轴,与饸子共煮为是日晚餐,一家人连汤分食,取“和顺”、“长远”及“合子利”之义,或说面条为“钱串子”,以求来年发财。
是日夜为除夕夜,又称“除夕”、“除夜”。是之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人们有守岁习俗,夏津人称为“熬三十”,各家团聚守岁,不少人竟彻夜不寝,坐以达旦。自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多是一家人围于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饮茶并佐以干鲜果品,闲谈守岁。至凌晨0点(或于子时),放鞭炮迎新春。是时城乡各处鞭炮爆响,烟花升空,一片欢腾。进入21世纪以后,爆竹、烟花种类渐多,但因其价格昂贵,人们大多少量购买,仅应故事而已。
年初一,各家各户无分老幼皆着新衣履,晚辈给祖父母、父母叩头贺岁。
长辈例应给晚辈童稚以压岁钱。数额原以3-5元即已不菲,至10元者已多为高额。进入21世纪后,压岁钱数陡增,大多百元以上,有的达数百元乃至千元以上者,此风已近奢靡了。元日早餐,各户均以水饺为食,吃其他食品者绝少。餐后,于晨色曦微中,各姓氏按支脉、派系相聚而串门贺岁,称之为“拜年”。若于街衢相遇,无拘何姓,人们都互相拱手贺岁,口称“过年好”、“新年好”。本姓氏族人互拜之后,其他姓氏若关系密切者亦应登门拜年。是日下午,大多家庭均包水饺,以备翌日早餐。水饺多为肉馅,因为夏津人习俗,自初二日始便可食荤腥了。
年初二日,是为“送家神”,上坟扫墓日。
早餐之后,将“拦门棍”竖于门槛边,各姓氏男子,或阖族,或按支脉相聚而去祭扫祖坟。有的姓氏阖族醵资购买鞭炮、烟花,在上坟前及至墓地燃放,还有的各姓氏族竞相燃放,以炫耀族大人多,是为传统陋习的残余,实不足取。夏津旧俗,凡大姓家族有于是日集体上祖坟的习俗,凡本姓氏于族谱中载录的男子均可参加,路远者也可派代表参加。也有定于初五日或初九日集体上祖坟的,称为“上老坟”,或两年一度,或五年一回。有的姓族以支脉而轮流做东,或阖族按男丁摊派醵资购买香纸、鞭炮,铺设筵席,吃“伙饭”的。也有的姓族还同时雇佣吹打乐班,以造气氛,炫耀声势。是为旧俗,建国后曾一度泯息,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此风又渐复兴。
年初三日,夏津人风俗中大多是走亲戚的日子(在城北苏留庄一带有初二走亲戚的习俗).
主要是拜谒岳丈、外祖、姑表、姨表等至亲以贺新禧。是日,县城与各大集镇街衢店铺,大多燃放爆竹开门营业,其中以糕点、烟酒、果品类门市尤为火爆。各色货物布满店铺(近年来多为“超市”)内外。人来人往,自行选购,问钱讨价不绝于耳。道路之上,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绵亘不断。2005年以来,私人购买轿车者渐多,因此春节期间串亲访友乘轿车者到处可见。夏津风俗,春节后的走亲访友不得过正月,至二月则与风俗礼仪相悖,已失贺岁之义。自初三日始,人们或踩高跷、敲架鼓、唱小调儿,或打牌、饮筵,嘻乐游冶。有的村庄自腊月中旬便组织演练架鼓,唱小调儿和排练地方小戏剧,于本村或周边村庄演出,直至元宵节,有的甚至到二月初始停歇。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也有不少人自初三日起,便逐渐上班工作,各操其业了。
年初五日,俗称为“破五”,何谓“破”?
询于里老亦不解何义,故于此存疑,以待后考。夏津人于是日例应包水饺过节,俗有“捏捏严实”、“捏捏严稳”之说,迄今过“破五”节的习俗犹存。
在夏津人的风俗中,元宵节之前为春节的范畴,过了元宵节,春节就渡过了。
【春节习俗优秀手抄报内容资料】相关文章:
春节手抄报资料内容07-06
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07-07
2019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07-10
新春手抄报内容资料08-30
冬至手抄报资料内容10-31
冬至的手抄报内容资料10-25
环保的手抄报资料内容08-27
环卫手抄报内容资料05-05
环保手抄报的内容资料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