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选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称chèn) 雕镂(lòu) 混沌(dùn) 裨(pì)益
B、记载(zài) 譬(pì) 如 琉(liú) 璃 河堤(tī)
C、镌(juān) 刻 惩(chéng) 罚 充沛(pèi) 庇(bì) 护
D、蔓(màn) 延 铺砌(qiè) 家眷(juàn) 蓬(péng) 勃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们就地取才,用牦牛粪生火。
B、他曾经是声名显赫的人物。
C、他做事总是偷偷摸摸,鬼鬼崇崇。
D、夏鲁寺,是藏汉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珠联壁合的杰作,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轻松——轻快 城市——都市 品格——品质
B、沉淀——沉积 委屈——满意 神秘——神奇
C、索性——干脆 沦落——腾达 呈现——露出
D、茂盛——枯萎 惩罚——处罚 历来——向来
4、下列各组成语,不含贬义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因地制宜 执迷不悟 重峦叠嶂
B、安然无恙 蓬勃发展 精力充沛 千头万绪
C、顺其自然 小题大做 了如指掌 侃侃而谈
D、声名显赫 错综复杂 顽强拼搏 一意孤行
5、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辞而别(告辞)年轻力壮(强壮)脍炙人口(烤肉)
B、莫名其妙(说出)不得而知(能够)半信半疑(怀疑)
C、争相斗艳(美丽)得天独厚(优越)斩钉截铁(切断)
D、彻夜难眠(睡觉)如释重负(解释)适得其反(恰好)
6、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们的矛盾_______升级,让人失望。
②他比你只是_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 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 再三 稍微 往往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苏州园林雷同的特点。
B、 对小说的观赏,要从人物、情节和环境入手。
C、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过程的数学方法。
D、 他买到了称心的衣服。
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深情地回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B、云周西村人民颂扬、学习英雄的歌声激荡着汾河水,响彻了吕梁山,激励着人民前进。
C、这篇精美的文章,使我们感觉到它的思想内涵,感受到人们的关爱与温情。
D、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进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9、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人物形象塑造,______要借助于故事情节的安排,______要借助于环境描写。______现实中的人,______生活在真空里,______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
A、不仅 还 所以 不是 而是 B、不仅 也 因为 不是 而是
C、尽管 也 因为 不仅 而且 D、不但 还 因而 不是 而是
10、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B、李方发短信约见老同学:“胖子,别来无恙吧?我们很想你,周末可否一聚?”
C、一位售货员刚见一位顾客时说:“欢迎光临!您想买啥?”顾客想看看货物。售货员又说:“不想买,别摸!”
D、大会主持人对发言的人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说了。”
11、下面括号内的缩句,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
A、春天的绿是十分清新诱人的。(绿是清新诱人的。)
B、那一片片的秋叶里仿佛都隐藏着一个个活的灵魂。(秋叶里仿佛隐藏着灵魂。)
C、春光明媚的四月,人迹罕至的山谷中盛开着一片片野花。(四月盛开着野花。)
D 、当我们发现这块已经等待了我们400万的石头时,兴奋之情再次涌起。(兴奋之情涌起。)
12、下列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晓芳的家乡在西藏,那里有丰美的自然资源,人民生活很富足。
B、没有人不为京剧《贵妃醉酒》中缠绵的深情和委婉的唱腔而不感动的。
C、敌人的威胁不但不能使英雄屈服,而是激起英雄更大的愤慨。
D、她说她梦见分别三十多年的父亲远渡重洋归来了。
13、指出下面修辞手法有所不同的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点点星光宛如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净的湖面上。
C、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D、小河流进草原是那么辛勤,日日夜夜地流淌,辛辛苦苦地耕耘……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新疆,很多地方降雨量极小,气候炎热、干燥。有一次,在吐鲁番,我们明明看到天上开始降雨,一条条银丝在空中飘落,大家不禁欢呼:“下雨了!”可奇怪的是,我们伸出手去接雨,却根本接不到一滴水。_______________,下了一场“雨”,可我们连头发都没湿。
A、原来这些雨水还没落到地面就被蒸发掉了。
B、因为雨点太小了,人看不见它们。
C、原来这些雨水是根本不存在的。
D、因为雨丝太细了,人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1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B、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是指有丰富充实的内容。
C、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
D、《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编辑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共25分)
(一)(12分)
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盐类。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盐类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浓,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1、这段文字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中“大约”的作用是 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3分)
4.死海形成的原因是( )(3分)
A.死海所处的地形特点 B.由于海水蒸发,不断沉淀
C.由于死海的水源中含有很多矿物质 D.以上都是
(二)(13分)
生命的本质 楚 女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聚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呢?
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期间战争、灾难、病痛、残废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第二段,作者说:“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对残疾夫妻有必要怜悯吗?试作分析。(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段,作者说:“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段,作者说:“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怜悯之情,从三十年前对小姑娘的怜悯,到现在对残疾人的怜悯,怜悯之情自始至终贯穿于全文。
B.文章先写作者对残疾人的怜悯,后写对他们的敬仰,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而这种写法没有用于对小姑娘的叙写上,是文章的白璧微瑕。
C.文章意在说明生命的本质。通过对残疾人、小姑娘的抒写,作者用极其形象的语言作了回答:“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
D.文章先写残疾人,后写小姑娘,最后再写对整个人类的遐思,由点及面,试图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去探寻生命的本质,结果弄巧成拙。
E.第六段所说的“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一是指残疾人,一是指小姑娘。文章由此生发开去,阐述了生命的本质意义。
三、作文(30分)
以“我好想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美梦成真”、“得到理解”等。
2、书写工整,文面整洁。
3、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基础知识
1、C 2 、B 3、A 4、B 5、D 6、C 7、D 8、C
9、B 10、B 11、C 12、A 13、D 14、A 15、B
二、阅读文章
(一)
1、列数据
2、中心句是“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3、“大约”表示估计。当没有充分的依据时,用这样的词表明对事物的掌握程度,可见,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真实性。
4、D
(二)
1、没有必要怜悯,因为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本题可参考倒数第二段的内容概括回答)
2、音乐就像焰火照亮了天空一样“照亮”了记忆,勾起我的回忆。(本题考查含蓄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把比喻句恢复为直接陈述句作答)
3、①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②形象地诠释了生命的本质。(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11-17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11-02
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10-28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10-19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08-04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11-09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11-02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04-06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10-30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附答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