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卷
光影似箭,岁月如梭。期末考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同学们一定想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吧!下面小编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卷,供大家参阅。
一、看拼音写汉字,相信你能写得既正确又美观。(7分)
bó ruò
xuán yá
zāo yù
sī yǎ
chéng rèn
jiān dū
gāng jīn
wēi xiǎn
二、用“√”划出正确的答案。(3分)
倔强(juè jué)着迷(zhuó zháo)稀罕(hàn han)(遵 尊)守(废 沸)腾(连 联)系
三、照样子,词语搭配。(5分)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并用未选填的关联词说一句话。(8分)
无论……总是…… 只要……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1.( )每个人都种一棵树,那么祖国( )会变得更加美丽。
2.( )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 )那么蓬蓬勃勃。
3.我们少年儿童( )要学习好,( )要身体好。
请用上未选填的一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五、按要求写句子。(7分,前三题每题一分,第4小题没处1分)
1.河水流过桥洞。(把句子写具体)
( )的河水( )地流过( )的桥洞。
2.望着王老师放在讲台上的作业,我不由紧张起来,心里真是_________(填歇后语)
3.请写出本册你觉得最精彩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中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共四处)
小红在学习上克苦。所以常常受到老师表扬。王老师向大家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小红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六、根据课文内容及“读读背背”内容填空。(10分)
1.中秋到海宁观潮,看到那迎面扑来的潮水,你不禁吟出“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行诗来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菊花是秋天的象征,唐代诗人元稹用这两行诗描写了他漫步菊丛乐不思返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是思念的季节,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用短短“_________,_________ 。”两行诗描述了秋夜江边之景,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6分,每空1分)
2.小明制定了复习计划,却因为觉得复习任务艰巨迟迟不肯开始执行。我可以用“ _________”这句话来劝小明尽快开始复习。(2分)
3.寓言能使我们明白道理,《掩耳盗铃》告诉我:_________的道理。《重阳节的传说》是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与神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还知道_________ 、________等民间传说与神话。(2分,第一空1分,后面两空每空0.5分)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一)《观潮》节选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腊肠,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 )颤动起来。
1. 按课文内容完成填空。(2分)
2. 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_的顺序来观察钱塘江大潮的。(1分)
3. (2分)这段话用了很多打比方的句子。你能用“~~~~~~”划出其中的一句吗?这个句子使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好在_____________。这样的好句子,相信你也能写一句_______________。
(二)比赛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强 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 “不信,我们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 后果 效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给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销毁 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比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懒洋洋地一动也不动。
九百九十天过去了 你看 小水珠找到大浪说 我已经把石块滴穿了 银色的小圆洞还透光呢
大浪一听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也不动。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3分)
2.给文中第三自然段划“ __”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3.这篇短文的写作顺序是( )(填序号)(2分)
A.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的 B.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4. 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大浪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属于( )(填序号)(2分)
A.虚心 B.高兴 C.轻视 D.关心
5.本泽寓言故事,让我想到了成语“水滴石穿”像这样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我还知道有 _________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