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
篇一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撰文(zhuàn)天罡(gāng)脚注(zhù)无病呻吟(shēn)....
B、滑稽(jī)泯然(mǐn)军帖(tiě)煞费苦心(shà)....
C、寂寥(liáo)戏谑(xua)陶冶(yě)猝不及防(cù)....
D、瑟缩(sa)伶仃(líng)冗长(rǒng)言简意赅(hà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笸箩悬念所然无味人情世故
B、虐杀荡漾风花雪月微不足道
C、嫌恶嘈杂苦心孤诣趾高气杨
D、奸笑诽傍恍然大悟若有所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B、我早想制作一个航空模型,但多次努力均告失败,只能趋之如归了。....
C、你我萍水相逢,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呢?....
D、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一时心血来潮,而要三思而后行。....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1)为了__________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晒晒太阳。
(2)今年粮食__________不错,家家麦囤里堆的满满的。
(3)夜幕__________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4)明天,我和爸爸要去体育馆__________一场足球比赛。
A、防止收成降临观看B、阻止收成降临观赏
C、防止收获降临观
赏D、阻止收成降落观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只要有勤奋、肯吃苦的决心,什么样的问题都难不倒你。
6、走近名著。(2分)
①《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另外两部是:_________、_________②《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_,作品主要讲述主人公______从3岁到10岁之间的童年生活。
7、仿写句子(2分)
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文填空(6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
(3)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日绮窗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永恒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①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④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⑤是仆与君奕世⑦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⑨。(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李元礼:即李膺,东汉末年的名士,当时的“八俊”之一。②司隶校尉:官名。负责察举百官。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有名望的人。④前:进见。⑤伯阳:老子字“伯阳”。⑥师资之尊: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问礼的典故。⑦奕世:累世。⑧了了:聪明伶俐。⑨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4)入门不顾..
(5)诣门者(6)人以其语语之..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尊君在不?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12、从选文可以看出孔融与元方两位少年共同的性格特征是什么?(2分)
(二)风筝(节选)(13分)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②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
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4、找出文中“我”毁坏小兄弟风筝的三个动词,并分析这一连串的动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5、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个字,概括“小兄弟”和“我”对待风筝不同的态度和做法。(3分)“小兄弟”_____风筝,“我”_____风筝;“小兄弟”_____风筝,“我”_____风筝。由此可见两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
16、课文选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对小兄弟进行描写的?试分析文字中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5分)
(三)那些卑微的母亲(15分)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
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7.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空。(不超过30字)(2分)
18.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19.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4分)
20.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4分)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2分)....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2分)
21.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2分)
三、写作:(40分)
请以“记我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事情说清楚,句子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字数600字左右。
答案
1.D2.B3.B4.A5.D6、《水浒传》《西游记》高尔基阿廖沙7.略
8.(1)思而不学则殆(2)将军百战死(3)君向潇湘我向秦(4)寒梅着花未(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1)约定(2)离开(3)牵引,拉(4)回头看(5)前往,到(6)告诉(前4题每题0.5分,后2题每题1分)
10.(1)你的父亲在不在?(1分)(2)到了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1分)(3)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优秀。(2分)
11.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12.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13.“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14.折。掷。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的粗暴以及对弟弟精神的虐杀,表现出“我”当时的愤怒心情。
15.爱嫌恶做毁对比
16.外貌动作神态小弟弟是一个病弱、天真活泼、聪明、执着、动手能力强、爱风筝的一个孩子。
17.(2分)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18.(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19.(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20.(4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21.(2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篇二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及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洗濯(zhuó)酝酿(n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B.霎时(shà)猝然(c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ìn)....C.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D.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
3.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2分)
交通拥堵,是近年来在全国普遍凸现的“城市病”。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在谋划“十二五”发展时,①均把防止“不堵车”列为具体目标,表明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不仅如此,交通拥堵还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
②即使城市规划更加具有前瞻性与合理性,那么,城市交通拥堵完全可以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4.古诗背诵积累。(9分)
(1)请你写出两句中国古代诗人描写春天景色的名句。(2分)
①。②。(2)《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将来团聚时的情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曹操在《龟虽寿》中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人读书很注意学与思结合,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则》中的原文回答)5.名著阅读。(3分)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请你说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6.根据提供的句子,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4分)当一片云停在头顶的时候,人们一起抬头仰望。例句:一个饥饿的人说:“像一块面包。”一个疲惫的旅人说:“像一张舒适的沙发床。”仿写:。7.综合性学习(4分)
(1)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来到老厂一中,今天腊梅花香沁人心脾之时,我们已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一学期,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学期盘点”的小档案,这份小档案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的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近。(2分)
栏目一: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栏目二:花台旁边谈笑风生栏目三:栏目四:8.口语交际(3分)
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彭德怀微微一笑:“不,??”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加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地突出了伟大的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
请问,彭德怀改动后的话是怎样的?
。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7—11题。(13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9.第①段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具体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3分)
10.冬天的济南即使下雪,也孕育着朦胧的春意,请选出第①段中的一个句子加以分析。(3
分)
11.第②段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的“卧”字能否换成“躺”字?为什么?(2分).12.第③段主要写济南冬天的水,请概括出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点。(2分)
1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11分)
捡来的手机
周广华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选自《意林文汇》2009年第4期
14.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4分)
①故事情节:()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
②儿子的情绪:惊喜——()——心情很好——()
15.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什么又感到“欣慰”?(2分)
16.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7.“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
18.课外链接:南京的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请说说你的想法。(3分)
四、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17—21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本文选自《》,这本书是由(人名)组织当时的一批文人编写的。(2分)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去后乃至。乃:().(2)尊君在不?不:().(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4)君与家君期日中。君:().
21.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2.请分析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
23.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3分)
五、作文(50分)24.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回报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你感兴趣的`事情令人难忘,那是我们成长的一个个足迹。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以“儿时的乐趣”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
一、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栖(xī)息嫌恶(wù)头晕目眩(xuàn)
B.厄(è)运滑稽(jī)忍俊不禁(jìn)
C.湛(zhàn)蓝静谧(bì)更胜一筹(chóu)
D.伫(zhù)立聘请(pìn)苦心孤诣(yì)
2.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3分)
A.海枯石烂千姿百态惊慌失措历历在目
B.黯然缥缈春华秋实恍然大悟水波粼粼
C.骇人听闻诲人不倦随声附和莽莽榛榛
D.踉踉跄跄塞翁失马心旷神贻更胜一畴
3.修改下面病句(2分)
(1)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2)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华健儿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4.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4分)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
5.名著阅读。(4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繁星》
请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
6.请参加“探索月亮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1)请写出一个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2分)
(2)请写出含“月”字的两个成语。(2分)
①②
(3)请写出有关“月”的完整的两句诗。(2分),。
7.默写。(8分)
(1)远远的街灯明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冰心《荷叶母亲》)
(3)《论语》十则中,说明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4),。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每一穗花都是下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边。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饭庄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的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8.找出体现全文主旨的中心句写在下面。(3分)
9.揣摩下面句子,说说它的描写好在哪里。(3分)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10.作者描写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稀落,对描写眼前紫藤萝的繁盛有什么作用?(3分)
11.上文对紫藤萝生动形象的描写,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
朱成玉
季夫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他贫穷、瘦弱,像一粒干瘪的种子。父亲说,季夫老师是我们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应该留在大城市的,不该回来。在我的印象中,季夫老师始终是个干干净净、轻轻飘飘的人。他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并通过一个个故事传递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听他的故事,如同泉水滋润心灵,干净、舒适。
他讲的课也是干净的。教书的时候,他没有丝毫旁鹜。课堂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在那里忘我地演出,而我们的好成绩便是献给他的掌声。我是作为留级生才有幸来到季夫老师的班级,得以接受一生难以忘怀的教育的。
那时,我在骨子里瞧不起留级生,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级时,季夫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我:“让我们大家向他祝贺,同一个年级读两次,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得到两倍的同学和朋友。”同学们真诚地为我鼓掌,我真诚地向他们鞠躬。
那是我既艰苦又美好的初三生活。
中考前的一个月,季夫老师和家长们商量,让学生们吃住在学校,以全力备考。那一个月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常常由于紧张而失眠。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安然入睡,季夫老师
每天临睡前都给我们吃一粒安定片。直到顺利通过中考,没有人怀疑是这一粒小小的安定,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们班是全校考得最好的,15个人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其中包括我这个留级生。那天,季夫老师很激动,并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他说他每天给我们吃的只不过是一粒钙片而已。
季夫老师的钙片,让我们的精神之树无比茁壮。
季夫老师,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因为干净而清贫,也因为清贫而干净。其实他本不必如此清贫的,他在城里的一个位高权重的老同学有意帮他走出这个小村子,去更广阔的天地。他很倔强,他不走,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他不走,他把一切都留在了这个村子里。他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逝去。
暑假回家的时候,我听到了季夫老师去世的消息,季夫老师是在讲台上晕倒的,他的一辈子都是在这讲台上度过的。
我去了季夫老师的讲台,依稀能够感觉到他的呼吸。我看到黑板上依然留着他的笔迹,那是他为孩子们上的最后一课: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没想到,这段诗歌竟成了他的悼词。多么贴切的悼词!
其实季夫老师是太过劳累了,师母常年卧病在床,里里外外都需要他一个人来打理,而对学生们,他又是竭尽了全力,他透支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呕心沥血的含义。
季夫老师,这粒干瘪的种子,是我们的精神钙片。
选自《巢湖日报》(2009年9月14日)(有删改)
12.请谈谈对题目“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的理解?(4分)
13.文章中画线句“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14.“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级时,季夫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我”一句中,“忐忑不安”一词表现“我”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15.最后一段中“干瘪”与“精神钙片”是否矛盾?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04-03
急求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03-22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12-19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04-24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训练试题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12-20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10-22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试题及答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