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试题
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题目中的“伤”意即▁▁▁▁▁▁▁▁▁▁。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世隶耕(属于) ②父异焉(感到惊异) ③借旁近与之(身边
④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人处理好关系) ⑤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⑥邑人奇之(奇特) ⑦或以钱币乞之(乞讨) ⑧父利其然也(从中得到好处
3.①②④⑤ B.②③ C.①⑦⑧ D.③⑤⑧
4.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
(1)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
6.翻译句子。(6分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稍稍宾客其父。
泯然众人矣。
7.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木兰诗》选自▁代▁▁▁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这是▁▁朝时▁▁朝的民歌。
9.在横线上填上原诗句。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
11.说说诗中南个“不闻…但闻…”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用//标出第一节诗的层次,概括层意。(3分
三、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3.本文选自▁▁代史学家▁▁▁▁所编的▁▁▁▁▁▁。这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体史书。
14.选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项。
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因为 B.以为 C.用 D.凭借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A.拜见 B.见解 C.接触、了解 D.出现
卿言多务,孰若孤。( ) A.任务 B.要务 C.务必 D.事务
蒙乃始就学。( ) A.竟然 B. 才 C.原来是 D.无义,不译
15.解释加点词:
及鲁肃过寻阳( )(2)非复吴下阿蒙( )
即更刮目相待( )(4)肃遂拜蒙母( )
16.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3分)
17.本文写得传神,三位人物的神情似在读者面前,这主要得益于运用了▁▁描写。(1分
四、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8.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9.呓语( ) B.中间( ) C. 曳屋许许声( )( )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虽人有百手(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4)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 (6)曳屋许许声( )
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2.本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从屋里到屋外。
23.本段文字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4.这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25.这段文字出现了很多“百”“干”这些数字,不能把它看成是实数,而是虚数。
26.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4分
27.翻译下列句子。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五、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8.本文选自《 》。
29.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夸父与日逐走( ) ②欲得饮( ) ③饮于( )河( )
④河、渭不足( ) ⑤北饮大泽( ) ⑥未至( )
⑦弃其杖( ) ⑧化为( )邓林( )
30.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 、 。
31.你是如何看待夸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