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科学规范的试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1
积累与运用(25分)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4分)
喑哑(yīn)
狩猎(shòu)
静谧(mì)
骸骨(hái)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葱茏 预兆 静谧 惊慌失措
B. 海域 畅谈 劫掠 海枯石烂
C. 轻盈 鸟喙 酷爱 弱肉强食
D. 沉寂 喧嚣 纂夺 昂首挺立
答案:D (“纂夺”应为“篡夺”)
3. 下列划横线词语的解释没有结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尸骨)
B. 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充满,布满)
C. 1969年7月,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D.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作标志的牌子)
答案:D (结合语境应是“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仿照示例造句(4分)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6. 综合性学习(3分)
在“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资料,准备举办一次展览。请你为展览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示例:月球奥秘知多少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答案: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月球上的奇异现象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山市》,回答问题: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云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4分)
相顾惊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碧瓦飞甍(屋檐)
裁如星点(同“才”)
危楼一座(高)
2.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念近中无此禅院 其邻人之父亦云
B. 以亿万计 可以为师矣
C. 忽大风起 其一犬坐于前
D. 然数年恒不一见 父利其然也 答案:A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译文: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译文:高高的城墙,上面成凹凸形的短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
4. 山市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初生阶段:从孤塔耸起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消失阶段:危楼渐渐变低直至消失。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4分)
答案:说明对象是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特征是姿态万千,薄而轻盈,位置高,一般不会带来雨雪,十分美丽。
2.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句子: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轻盈、洁白、飘浮的特点,使读者更易理解。
3. 文中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案:不能删去。“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下,说明卷云和卷积云在大多数时候不会带来雨雪,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去就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了四种云的特点。
B. 这段文字在说明每种云时,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C. 这段文字介绍了四种云的位置、形态、光彩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D. 这段文字的语言既平实又生动,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答案:C (文中未介绍四种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阅读《绿色蝈蝈》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
1.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蝈蝈比作“夜晚的艺术家”,“窃窃自语”“歌声”等词语将蝈蝈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蝈蝈的声音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 作者为什么说蝈蝈的音乐会“不起眼”“十分不起眼”?(4分)
答案:因为蝈蝈的声音很微弱,即使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其声音也不强,不容易被人注意到,所以说它的音乐会“不起眼”“十分不起眼”。
3. 文中加点的“更胜一筹”能否换成“略胜一筹”?为什么?(4分)
答案:不能换。“更胜一筹”表示蝈蝈的歌声比蝉的更好,程度上更突出;而“略胜一筹”表示只是稍微好一点,程度较轻。这里用“更胜一筹”更能体现出作者对蝈蝈歌声的高度赞美之情。
4.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蝈蝈的歌声,突出了其声音的特点。
B. 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蝈蝈歌声的柔和与美妙。
C. 文中“夜晚的艺术家”“狂热的狩猎者”等称呼,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 这段文字侧重于描写蝈蝈的外形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答案:D (这段文字侧重于描写蝈蝈的声音,而非外形特征)
写作(30分)
题目:《我眼中的四季》
要求:
1.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 不少于500字;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2
一、积累和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音。
纶巾( ) 迸裂( ) 石窍( ) 瞑目( )
隐匿( ) 发窘( ) 鹤氅( ) 熹微(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í 长 quán 伏 谭xīn 培
zhǔ 尾 司马yì jū 谨
3、填充词语。
大 失色 旁 无人 天造地 神鬼莫
力倦神 斩钉 铁 角分明 滔滔不
4、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用行楷字写在句后的方格内)。
⑴ 勇武而有力量。( )
⑵ 高兴得不能控自己。( )
⑶ 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 )
⑷不遵守规定,随便出入。( )
5、选出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笑容可掬(双手捧着) 无不骇然(惊惧的样子)
B、力倦神疲(累) 身材颀长(身体高)
C、弃城而走(走开) 孔武有力(勇敢)
D、悉意经营(尽心尽意) 卓越人物(非常优越,超出一般)
6、指出下列各句中对人物描写的方式。
⑴、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大笑。( )
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
⑶、要是老师准许他读一段课文,他一定能读好,一定的。( )
⑷、“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
7.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阅读小说可以从 入手,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然后通过 ,把握作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 对人物、情节的作用。
8.下面是对《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所作的评述,你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猜出是谁吗?请你也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说人物,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几句评述的话。
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恶势力的旋风。对封建统治者和人世间一切龌龊不平,他永远势不两立。他要用他那“杀尽天下不平人,砍尽天下不平等”的板斧砍毁“鸟官军”、“鸟官府”,乃至大宋皇帝的“鸟位”。
所评人物: 对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物写几句评述的话:
9.草坪内,绿草青青。一对青年男女正在草坪内互相照相,这时,他们忽然想照一张合影,正请人帮忙。如果此时你正走向那里,那位男青年非常高兴地向你走来,请你帮忙。
你对他们的不文明行为将怎样劝说,又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呢?
劝说他们的话:
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你会说些什么呢?
二、文段阅读训练(40分)
(一)
上得海滩,腿一软,便跌坐在沙滩。就那样傻楞楞地看着大海,脑子像被水洗刷得一干二净。游伴也陆续在周围坐下,有一刻,没人说话,没人走动。所有的思想,所有的动作,仿佛都被大海收走了。惟有船工偶尔埋怨几句:“要你们不要慌的……大家都挤到一边,这浪一大,船不就失去了平衡……”见没人搭理,他也就收起话来,走开去拾掇他的小艇。
简单一句话:游艇在东郊椰林外的海上翻了。幸亏附近有一艘巡逻艇,幸亏……得,就这么多,再多一字,我也不想说了。
不想说,什么也不想说,心头只觉得空,空得胀,胀处苦。
回海口的途中,众人皆无精打采地漠视着窗外。平和,宁静,静得凝重,凝重得叫人喘不过气来。老佟在擦他的近视眼镜,忽然蹦出一句笑话:“海龙王怕我们七个无赖去夺他的宝座,所以不敢打收条。”小李嘴一咧,但没笑出来。空气于是越发沉闷。司机觉得不对味,忍不住插了一句:“大家伙没伤着一根毫毛,应该高兴才是。”“是啊。”老赵点头,看样子是要附和两句,接下来光见他嘴皮翕动,始终没听出声。
回到琼苑宾馆,各自回房间休息,然后是东光请客,为众人压惊。然后又是各自回房间,打电话的打电话,看电视的看电视,看书的看书。枯坐无聊,我到众人房间走了一道。且把众人此时此刻的浮想,摘录于此,备忘。
张久生:“回来的路上,看到有人打着阳伞钓鱼,心头受到莫大的震动。老卞,上次你不是说铁老板在城里有个鱼塘吗?以后节假日,咱也带老婆孩子玩玩去。”
李彦:“回去一定练游泳,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用上。哎,你还记得咱班上那个王健康吗?他游得可棒了。当年我们老批判人家,就因为他出身小业主,他现在在上海……”
管光荣:“公司的事,我打算让咱老弟接手,自己腾出时间到国外跑跑;世上多少好地方,都没去过。嗨,挣那么多钱干嘛?够花就行啦。”
赵长华:“你呀,老卞,不抽烟,不喝酒,不跳舞,不嫖,不赌,你来这世上干什么?万一今天……咳,我真替你感到冤。”
程欣:“老兄,你将来缺钱用,找我好了。我肯定会发大财,老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豁出去干,不信不成功!”
老佟一个人在床上玩扑克牌算命。“怎么着?”他头也不抬地问,“找几人玩几把?别那么沉重……”
这扑克真能算命?望着他一本正经的认真劲,我忽然又想起海上那一刻:“天哪,那一刻,对于我,对于我们这个七人小团体,也许还包括读者你,真是长于百年!”
(卞毓方《死里逃生之后》)
10.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拾掇( ) 翕动( )
11.你觉得海难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文中有没有交代?
12.“我们这个七人小团体”在死里逃生之后,众人都有些什么变化?
13.“所有的思想,所有的动作,仿佛都被大海收走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4.文章最后,“我”想到的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写 作 (50分)
题目:都是 惹的祸
要求:补全题目,以童年生活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5-08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试题07-07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考试试题06-08
关于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05-1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04-08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试题01-0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03-20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升测试题12-16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