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卷,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究竟学到了什么?需要试卷来帮我们检验。你所了解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及答案 1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圃fǔ凝níng望颤chàn动一代天娇
B、妖娆ráo喑yīng哑微漾yàng红妆素裹
C、风骚shāo蓑suō衣栖xī息润如油膏
D、禁锢gù静谧mì修葺qì温声细语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赣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6、金砖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但现阶段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探索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完善合作方式,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金砖国家( )
A.自身经济发展面临困境B.迫切需要深化金融合作
C.具有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力D.目前以金融业为工作重点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岁暮道家【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7、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8、“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二国皆/怒而去B、二国/皆怒而去C、二国皆怒/而去D、二国皆怒而/去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命驾将适野( )②皆朝于魏( )③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11、翻译: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2分)
12、上面三则故事,表达了魏文王怎样的品质?(2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三)积累(8分)
14、按要求默写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②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观刈麦》中写出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5分)
那些乡间的事物【贾维秀】
①离乡人身后的乡村,美得像夹在经典著作里的一页页篇章,寂静、朴素、暗藏哲理。
②风景的帷幕是从黎明前的第一声鸡啼拉开的。
③星星的倦眼还眨在天空,乡村和四野依然沉睡,夜色中,蹲在鸡架上的鸡便开始在黑暗中“叽叽咕咕”酝酿,选择在一个怎样的时刻、以怎样的姿态去完成一天中最为风光的使命——让天惊让地动。
④夜露滴落。晨风忽起。曙色微透。
⑤“喔——喔——喔”雄鸡很抒情地开始了原声态的歌唱,那声音擦过暗夜,擦出金属般的质感,滑翔在村里村外,天空中就有了清而脆的高亢弧线。
⑥村庄醒了。
⑦谁家的门“吱呀”开了,院子里晃动着皮影般隐隐绰绰的身影。一扇扇门陆陆续续打开,街巷里有了脚步声,村外有了脚步声,田埂上有了脚步声,声音的涟漪一圈圈渐次荡开,叫醒了田野。
⑧露珠爬在草叶上,自顾做着晶莹的梦,等待着在彩霞飘起的时候,走完色彩斑斓的一生,裤脚擦上去,梦就被带到了别处,至于留在了哪里,露珠自己知道。
⑨大块的田地在村庄的远处,与邻村的土地相连。浩瀚的背景之上,人在其中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
⑩远离村庄的土地,不便溺爱,大多会种植一些皮实的大庄稼。它们在苍天的护佑下像一个个被放养的孩子,遇光即壮,见风就长。青青的玉米,怀揣籽粒,像孕身乍现的婷婷少妇,青涩中透着成熟,向外散发出裹不住的咄咄逼人的生命气息;红红的高粱,如同个子高挑的北方汉子,挺胸昂首,以最为流行的健康肤色,张扬着农家子弟的朴实;那些收敛很紧的棉桃,心怀锦绣却静静地挤在低处的枝头,悄然养心;那些收敛紧实的棉桃,往往禁不住阳光的诱惑,骤然打开了满腹白花花的心事。大地上的植物还有很多,有沉思的谷穗、埋头酣睡的红薯、土豆,一心向上的芝麻……
⑾一些无所事事的豆荚也挤进了庄稼地里:黄荚里是黄豆,白荚里是红豆、豇豆,那些状如乌鸡爪的黑荚里藏满了密密实实的绿豆。
⑿穿行在庄稼地里的除了人,还有一些活物,停停歇歇日夜鸣唱的是蛐蛐儿,不声不响跳来跳去的是蚂蚱,蚯蚓在土下潜行,蝴蝶在花香里振翅,一些鸟儿不属于土地,它们如过客飞来逗留,又迅速离去,不知想了些什么。
⒀园子散布在村庄四周,各家都有,多种些时令蔬菜。由于离家近,抬腿即到,闲不住的庄稼人就把一些细碎的心思绣花一样用到了这里。几畦绿菜,用栅栏一围,竟有了观赏的味道。村子里消失的水井,在这里还能看到。辘轳架在井上,老人摇着辘轳。一桶桶井水顺着垄沟流进了菜地。小孩儿兴奋地划拉着沟里的清水,偶尔与老人一问一答。这场景最接近田园的味道,也最容易走进离乡人的梦境。
⒁如今的'离乡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去寻找理想中的天堂,外面的天堂不知是否能找到,可他们忘记了,他们离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在他们离去的地方,花自然地开,果自然地熟,老老少少自然地生活,一切都遵循着亘古的秩序。
⒂暮色中,老牛甩着尾巴隔着野地里的酸枣棵、野葡萄、奶秧子、野蒿子、蒲公英、狗尾巴草,回望着一株欢实的搭在高处的粉红色的牵牛花……然后,悄悄地装进每个离乡人的行囊。
20、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有人认为这节诗是本诗最精妙的地方,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人济慈敏锐地捕捉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来歌颂生命。为什么只勾勒夏、冬两幅小景,描绘盛夏的“蝈蝈的乐音”和冬天的“蛐蛐的歌儿”,而不去写最富生命力的春秋两季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作文(56分)
(一)综合性学习(7分)
23、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材料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载体也多样化,我国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长略有减少。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2年减少了1.95分钟。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
材料三: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9分)
24、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邻居家的人或事,因近切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词语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请以“邻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
一、1、D(A、fǔ—pǔ;娇—骄B、yīng—yīn;妆—装C、shāo—sāo;xī—qī)
2、A
3、A
5、C
6、B
二、(一)
7、(2分)C
8、(2分)“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二)
9、B
10、①前往②朝贡③通“返”返回。
11、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
12、魏文王信守承诺,重情重义,善于搞好邻国关系,善于听取大臣正确的意见的良好品质。
13、D
(三)
14、①北斗阑干南斗斜②凫雁满回塘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⑤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三、
(二)
20、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微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1、提示: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蛐蛐的歌儿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句将蝈蝈与蛐蛐连成一体,更表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
22、蝈蝈的乐音是在春天的繁荣之后奏响的,“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的时候,蝈蝈就在树篱上尽情地欢唱。而蛐蛐是在冬夜,“当严霜凝成的一片宁静”时,它在炉边弹起了愉快的歌儿,它唤醒了人们对春的沉睡的记忆,当冬天来临,新的春天也会接踵而至的,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所以,诗中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由衷地赞叹了大地的生命力。
四、(一)
23、(4分)①说明了我国国民运用电子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有所减少。(2分)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阅读的重要方式,我们要适度利用。(1分)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阅读效果最好的纸质阅读。(1分)
(二)24、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九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及答案 2
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漫步西子湖,如在诗中游。看到燕子,白居易的诗“谁家新燕啄春泥”脱口而出,不禁惊叹于燕子与春天的那份默契;湖面波光潋滟,你自然吟诵起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白堤桃柳相间,花团锦簇,令人想到杭州诗人戴望舒在远方深情的思念,“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丰厚的人文积淀,增添了西湖的风雅与内蕴。
A、jìnqìjiàndìngB、jīnqièjiàndìngC、jīnqìjiāndiànD、jìnqièjiāndià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克尽职守,默默奉献三十年。/请你把刚才说的话在说一遍。/警察掉取监控录像仔细查看。(摘自电视字幕)B、海鲜夜宵大排档,恭候光临!/阳光安装公司,竭诚为您服务。/欧美时尚家具,送货到家。(摘自招牌广告)C、红烧鸡腿、蜡肉烧笋、糖醋鱼块/凉绊黄瓜、香菇青菜、蒜泥菠菜/番茄旦汤、虾皮紫菜汤(摘自食堂菜单)D、梧桐树遮天蔽日,尤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最后拼搏阶段就是要像篮球冲满气、汽车加满油一样。(摘自学生作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4、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礼记虽有嘉肴》)
(2),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______”,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方言不可避免地逐渐消失了;“______”,方言中一些精妙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重新活跃在人们交往的语言中。(请选用晏殊《浣溪沙》中的句子填写)
5、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7分)
(1)清朝文人张潮认为不只是人有知己,物也有知己:“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涨潮的话涉及我们学过的多篇古诗文,请写出其中两篇的题目。(2分)
(2)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的态度。(2分)
(3)下面文字中“A”处原是“她”的名字,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联系《骆驼祥子》的相关情节,谈谈这个人的死对祥子产生的影响。(3分)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A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A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6、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以说服妈妈同意晓宇跟航航交往。要求语言连贯、得体,100字左右。(5分)
妈妈:“晓宇,不要再跟班上的航航来往了,他成绩还不如你;你要跟成绩好的人多交往,那样对你学习有帮助。”
晓宇:“______”
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
(一)
回家
徐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7、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3分)
8、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9、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4分)
10、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分)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二)
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1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3分)
1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为什么说废旧衣物是“鸡肋”?)
(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3、文章为什么要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的例子?(3分)
1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4分)
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抹布了。
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
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6、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3分)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2分)
18、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1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的态度。(2分)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C2、B3、C
4、(1)教然后知困(2)万里赴戎机(3)燕然未勒归无计(4)蜡炬成灰泪始干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1)《饮酒》《爱莲说》《桃花源记》(2)《范爱农》否定(3)小福子
虎妞去世后,小福子成了祥子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所有的希望破灭。他失去生活的勇气,开始厌恶劳作,吃喝嫖赌,到处骗钱,最后沦为“城市垃圾”。
6、示例:妈妈,我和航航是兴趣相同、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除了成绩不如我,他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我不会因为与航航的交往耽误学习,平时会更多地向老师同学请教,更加努力地提高成绩。
二(30分)
7、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
8、①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
②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
9、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
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
10、示例: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苗苗奶奶精心准备儿子儿媳爱吃的菜肴;苗苗爸妈、苗苗都想给亲人惊喜;苗苗奶奶寻找孙子时焦虑、恐惧、自责、欣慰的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既有细腻的关爱,也有对家人的责任和承担,还有久别后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中有不少文字写邻居们在寻找苗苗过程中的热心表现,以及警察对苗苗的悉心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
③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是小说通过写苗苗爸妈即将回家时家里发生的故事,反映了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人聚少离多;老人小孩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家庭成员对亲情的渴望。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令人担忧,需要社会关注和思考。
11、①清洗、消毒、烘干、包装②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③纤维化处理
12、(1)因为废旧衣物和“鸡肋”一样,都是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
(2)判断废旧衣物的成色与破损程度。
13、具体说明旧衣物的回收是有成功经验的,为解决目前旧衣物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14、李大妈的做法:利用意识强,但利用后的处理方式不妥当,一扔了之会造成污染。
沈阿姨的做法:利用意识强,又有爱心,但做法欠妥,未经处理的旧衣物可能危害他人健康。
三(20分)
15、A
16、B
17、①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②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
18、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
19、(1)孤寂批评
(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四(40分)
九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及答案 3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笔记本电脑充分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各种赛事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那些磨脑子的作品已离我远去,那些浅薄的东西,虽然被投机商大肆渲染,却为我不再受骗。
C.作者为了使作品情节曲折、生动,牵肠挂肚,常常在戏剧、电影或其他文学作品中设置一系列悬念。
D.我们应该承认,有时候一时孟浪,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为我们深思熟虑所做不成功的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C、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3.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代杂剧是综合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每本都是四折一楔子。
B.柳永,南宋词人,原名三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C.杂剧的每一折都由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正宫端正好都是宫调名。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词人。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一丸冷月的韵味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热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7.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8.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三、文言文阅读(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翻译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0.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A、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不以迁谪介意
B、不以迁谪介意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不以迁谪介意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4分)
四、诗词鉴赏及名句默写(1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2分)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13.名句默写(7分)
(1)__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5)千古江山,______。舞榭歌台,____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语言运用(5分)
14.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6字以内,含标点)(3分)
本报讯:绿色需要你的呵护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昨日,园林部门在已绿化完毕的淮海路分车带绿岛内设置了40个绿色警示牌,时刻提醒市民关注生态、爱护绿化成果。
为增加淮海路的绿量,提高道路的绿化覆盖率,市园林部门上月对淮海路有分车带的路段进行了重点绿化,栽植了350多棵直径10厘米以上的银杏树,1万余株构骨球及龙柏树。由于绿化带里是1米多深的营养土,土质十分松软,希望市民不要摇晃树木、踩踏绿草。
15.根据文意,在下面横线的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语句。(2分)
是因为有了草,;是因为有了河,草才如此地清纯多情。河养育了草,河与草结合得如此完美,如此富有命的动感,浑然一体,妙趣天成。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A缺少宾语,显示方便的优势
B主客颠倒,我却不再受骗
C主语前后不一致,使读者牵肠挂肚)
2.A(B去掉第一个的字,提高与表现技巧不搭配;
C一面对两面;D歧义)
3.D(A元代杂剧每本不一定都是四折一楔子。
B柳永是北宋词人。
C端正好是曲牌名)
二、现代文阅读
7.D.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与文不符,在第一段中只是说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并没有说是化解。
B、全部追求与文不符,文中没有此意。
C、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8.D.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错,应为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9.A.B目的是论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中国画是听觉艺术无中生有;
D中国艺术隔绝俗世错,应为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
10.B
(时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至句反映他仁途被排挤、打击的命运。)
11.A
(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
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
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四、诗词鉴赏及默写
12.(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13.(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语言运用
14.淮海路上40个绿色警示牌提醒市民爱护绿化成果。(答案应突出绿色警示牌。若突出绿化成果扣2分)
15.河才如此地清澈亮丽;草修饰了河。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九年级语文单元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02-23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06-08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试题及答案09-09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07-20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06-08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11-07
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05-19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04-2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及答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