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蚌埠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30分)
1、阅读余秋雨《雪》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xì,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近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森林的郁郁葱葱;有时又似乎听见情人的切切的密语声,礼拜堂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和暖的太阳 , …… 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姿态;夜里,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上札札地绘就各式各样的花huì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①根据语境与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窗xì( ) 花huì( )
②文中有二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 改为
③文中有一处语病请用横线划出,并修改(2分)
修改:
④根据前后文意,展开想象,为文中空白的地方续写2个句子:(2分), ,
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大戚:大亲戚。 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 向:过去。
B.病:困苦不堪。 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转徙:辗转迁徙。
C.顿踣:跌倒在地。 曩:从前。 恂恂:痛苦的样子。
D.齿:牙齿。 熙熙:快乐的样子。 旦旦有是:天天有这种灾难。
3、下列句子中“是”字,跟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 )(2分)
A.吾尝疑乎是 B.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选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 ( ) (2分)
①而乡邻之生日蹙 ②号呼而转徙 ③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得而腊之 ⑤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⑥熙熙而乐 ⑦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⑧恂恂而起
A.①②④/⑤⑥/③/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含义或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4分)
(1)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太医以王命聚之
C.杀之以应陈涉D.渔人甚异之 ( )
(2)A.君将哀而生之乎 B.置人所罾鱼腹中
C.腊之以为饵 D.尉果笞广 ( )
(3)A.众妙毕备 B.并杀两尉
C.触草木,尽死 D.咸来问讯 ( )
(4)A.为屯长 B.为坛而盟
C.项燕为楚将 D.吴广为都尉 ( )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正确义项。(4分)
(1)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A.比较 B.等到 C.仿照 D.紧靠( )
(2)此教我先威众耳A.威望 B.刑赏 C.威服 D.胁迫( )
(3)苛政猛于虎也A.比 B.被 C.在 D.于是( )
(4)蒋氏大戚A.亲戚 B.忧伤 C.窘迫 D.困苦( )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是表目的的一组(2分) ( )。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②以啮人 ③太医以王命聚之 ④今以蒋氏观之 ⑤以尽吾齿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②⑤
8、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2分) ( ).
A.便要还家 B.将军身被坚执锐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固以怪之矣
9、阅渎下面材料,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传统节日的认识。(4分)
材料一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春节放假起始日由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年”的传统功能和内涵被冲淡,一些家庭的年夜饭不再在家里吃,部分年轻人对“年”很淡漠,却热衷于过洋节。
材料三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致使许多人无法返乡,“留在他乡过年”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0~14题(1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渔人甚异之 ②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4分)
13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2分)。
14、作者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实现?(3分)
我的探究:
(二) 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5~19题 (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5、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2分)
风烟俱净 一百许里
皆生寒树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1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分)
A.任意东西 B.负势竞上 C.互相轩邈 D.蝉则千转不穷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评价富春江的山水“天下独绝”,请你结合相关语句,具体说说富春江水的“独绝”体现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生发了什么感慨?从写作的角度看,作者写这样的感慨还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5+5分)
20、请在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整洁者,酌情扣5分。
⑴、总想为你唱支歌
⑵、我又想起了你
⑶、多想告诉你
蚌埠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九 年 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30分)
1、①隙 卉 ② 、“密语”的“密”改为“蜜”,“近默”的“近”改为“静”③、“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森林的郁郁葱葱”与前面的“听见”搭配不当,变改为相应的声音即可,酌情给分。④、原文:“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围绕温馨的生活情境,描绘形象即可,酌情给分
2/B 3/D 4/D 5/(1)A (2)A (3)B (4)B 6/(1)B (2)C (3)A (4)B 7/B 8/C
9、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重视传统节假日的,传统节日有了新的时尚。针对部分年轻人热衷过洋节,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弘扬民族文化显得越发重要。建议从上面两个方面或肯定或批评。态度鲜明,说理充分,语句通顺者,可给满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10、①对……感到诧异;②值得;③从前的,旧的;④不久;
11、 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12、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13、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14、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5/C 16/D
17、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18、“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一句,通过正面描写水色“缥碧”,又用“千丈见底”的夸张,突出了水色的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通过侧面描写游鱼细石的清晰可见,烘托水的清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通过水速与箭相比,又以奔马譬喻,突出富春江水的“急”“猛”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清澈;譬喻--急”“猛 。各1分,共2分 )
19、秀美的山川,足以使热心世务、企盼仕途腾达的人产生隐居之念(用文中语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也可)(1分)作者在观景后的这一感慨,也进一步烘托了眼前山水之美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2分)
三、作文(55+5分)
【蚌埠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02-17
初三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11-17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有答案10-15
五年级语文下册5月份月考试题(带答案)10-15
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10-28
九年级语文综合试题(附答案)05-14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05-16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08-04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与答案07-31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