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时间:2024-11-03 18:44:35 偲颖 高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卷了,做试卷的意义在于,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增强自信心。你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1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其“得”不包括“常常能融合景与情”,原文为“而且常常在同一首诗中,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言志”,是说南北朝山水诗人在诗歌中常常不能融合景与情。)

  2.D(根据原文对“净化”的阐述,王绩的这首诗询问了故乡的各种景物,没有对其进行删汰,加以净化。)

  3.B(引文能印证的是当时士人入仕以后“以文相尚”的风气)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4.C(不牢固。该小题考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李谅祚亲帅军数万攻大顺,挺料城坚不可破,而柔远城恶,亟遣总管张玉将锐师守之”一句中,“而”表转折关系,由大顺城“坚不可破”,可知柔远城与之相反,不够坚固;“亟遣总管张玉将锐师守之”也可说明这一点)

  5.A(A.因此,所以。B.将,将要,副词/即使,连词。C.作出,动词/给,介词。D.率领,动词/凭借,介词)

  6.D(标点为:骑渡水多踬,惊言有神。过三日不克,谅祚督帐下决战,挺伏强弩壕外,飞矢贯其铠,遂引却。)

  7.B(“蔡挺前往河州效力”,皇帝“将他召回,派往河朔”有误。从原文“挺请行”,“帝曰‘此小事,不足烦卿……’”来看,蔡挺只是请求前往河州,而皇帝认为这种小事不足劳烦他而没有让他去,并不是他已经去了又把他召回来。)

  8.(1)蔡挺的兄长蔡抗当时任广东转运使,于是(他们)一起谋划,督促百姓在道路两边种植松树,以便于(让)赶路的人休息。

  【共4分,其中“相与(翻译为一起、一同、共同等均可,若译成其他近义词,语意通畅亦可)”“课(督促)”各1分,句意2分。意思对即可】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共3分,其中“日(每天、每日)”“知(智慧)”各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

  (3)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共3分,其中“及(翻译为涉及、牵连、牵涉、连累、牵累等均可,若译成其他近义词,语意通畅亦可)”“见(被、受到、为……所)”各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9.答案示例:王诗描写了深秋夜晚宫中金井边梧桐叶黄、宫中珠帘未卷、寒霜夜降的萧瑟凄清(或“悲凉”)的场景,(或“王诗描写了深秋夜晚宫中萧瑟凄清的场景:金井边梧桐叶黄,宫中珠帘未卷,寒霜夜降。”)烘托了幽居于深宫中的人物(或“妃嫔”)不幸的命运和凄楚的内心(或“为描写失宠宫人幽居宫中、长夜不眠的不幸处境做铺垫”)。李诗描写了春夜里花朵带露、花香满殿、明亮的月光下昭阳殿里彻夜笙歌的美好欢乐场景,(或“李诗描写了春夜宫中美好欢乐的场景:花朵带露,花香满殿,明亮的月光下昭阳殿里彻夜笙歌。”)反衬了(或“以乐景写哀情,突出了”)幽闭于长门宫中的失宠宫人孤独冷清的生活,哀怨凄楚的内心(或“与失宠宫人长夜难眠的凄凉处境形成对比”)。

  【共6分,每诗3分。其中,描述场景(如“深秋夜晚宫中金井边梧桐叶黄、宫中珠帘未卷、寒霜夜降”等)1分;概括场景的特征(如“萧瑟凄清”等)1分,如没有概括场景特征,但答出渲染、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意境,如王诗“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或“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等,也同样给分;场景对表现人物的作用1分,李诗如未答出“反衬”或“乐景写哀情”“以乐衬悲”等,扣1分。意思对即可。表述答案时,先分别写两个场景,再分别写两个场景各自的作用,亦可。)

  10.用了夸张的手法,把长门宫漏长夜永的情形夸张为将无尽的海水添入了宫漏,宫漏永远滴不完,夜晚也永远不会到尽头。这样就将失宠宫人孤寝不眠、倍觉夜长的凄苦鲜明有力地凸现了出来。(2分)

  【共5分,其中点出手法(如没有单独点出,但在分析中提及,也可)1分,对手法的具体分析2分,手法的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共9分,每空1分,见错该空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12.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24分)

  (1)BD(B项“突出了呼吁人们保护动物的主题”对该处细节描写的作用及小说的主题理解有误。D项“妻子的冷漠残忍”理解不当,文中的妻子对于收养流浪狗虽不甚欢迎,但最终还是同意他领养,她的变卦主要是出于对家人健康的考虑,担心狗会传染疾病,说她“冷漠残忍”言之太过。)

  【共4分,每个选项2分】

  (2)①第一次去领养时,因不知道需开具固定居所证明而未领成。②连续两天去居委会开证明,却因没人或错过约定的时间而没有办成。③第五天办下证明了妻子却变卦不让他去领养。④第六天上午因工作不能前去,下午又因酒后嗜睡而错过检流所上班的时间。⑤最后一天下午请假去领养狗,却因途中与人发生冲突而耽误了时间。⑥终于在三点半赶到检流所,所有的狗却已提前被处决。

  【共6分,每一次波折1分,大意对即可。不要求必须概括为六点,只要包含了所有波折即可,少一处大的波折扣1分,扣完为止】

  (3)①一些职能部门纪律涣散(作风庸懒散漫),拖拉低效,无视群众的需求。居委会负责人认为自己给头发做营养比给他开证明更重要,犬类检流所的负责人随便提前下班,这些现象反映了基层服务部门工作作风之散漫,对服务对象之轻慢。②很多人对其他生命漠不关心。小说中很少有人对流浪狗的生命表示关心,也很少有人理解他想要救一条狗的心情,犬类检流所的负责人觉得那些狗早处理、晚处理半个小时没什么区别,这些都反映出人对狗的生命的漠视。③人与人之间心灵隔膜,不能相互理解。小说中他的妻子、他的上司以及其他人,都不能真正理解他为什么要领养一条狗,不理解他对狗的悲悯情怀,这些不解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④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因各种偶然、必然因素的牵制而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无论怎样努力,却总是事与愿违。

  【共6分,每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不要求学生必须先概括,只要能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4)①因为他费尽周折,一心想要领养一条狗,救一条狗的命,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也没能救成,执念与努力都成了一场空;②因为他心地善良,深深同情流浪狗的不幸命运,而几十条狗那么随意地被提前处死了,没人在意它们的死活;③因为犬类检流所的负责人不理解半个小时对于他,对于一条流浪狗的意义,没有人把领养一条狗、救一条狗的命当做重要的事情,没有人理解他想要领养一条狗的心情,没人理解他为什么痛哭;④因为人多像那些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狗,能不能做成一件事,常常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各种偶然、必然的因素决定的。⑤因为没能领养一条狗自己也有责任,自己曾因睡过头、醉酒等个人原因而耽误了领养狗的时机,心中愧悔自责。

  【共8分,一点2分,两点5分,三点以上8分,能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四、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3.A(A项xī/qī,ào/niù,yǎn/yà;B项sǒng/chì,shàn/chán,dì/dì;C项yú/yú,

  jiān/jiàn,yān/yǎn;D项nú/nǔ,zhí/tuò,zhòng/zhòng)

  14.B(A项,风韵/流风余韵,这里指前代留下的功业;B项,都是方便、便利之意;C项,形体容貌/描述;D项,偏激,不端正/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15.C(A项,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中诗句“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B项,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C项,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D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6.C(C项“围绕以维护远海航行安全为课题”句式杂糅,可改为“围绕维护远海航行安全这一课题”或“以维护远海航行安全为课题”)

  17.A(注意标点符号暗示的语句关系,以及各句中相互照应的关联词,如“是……也是……”,“尽管……但……”“要……还真得……”等)

  18.(1)成瘾历史悠久。成瘾的机制。成瘾的分类。(共3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某一种物质或行为作用于人的大脑奖赏效应环路,//导致体内“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短期内大量释放,使人获得强烈的兴奋感和愉悦感,//从而使人想一直体验这种感觉,这就成了“瘾”。【共3分,双斜线分割的每一层意思1分,意思对即可】

  五、名著阅读(4分)

  19.(1)王熙凤(凤姐)(2)(贾)宝玉(3)(林)黛玉(林妹妹)(4)晴雯(5)尤三姐

  【共4分,每小题1分,任意选答四小题,书写正确即可。若所写答案与小题号不对应,不给分】

  六、作文(50分)

  20.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对评分标准的说明:

  ①细化作文评分标准,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评卷误差,为老师和同学们做质量分析提供更具体可靠的数据,并让同学们明白每一个评价维度的具体要求及自己努力的方向。

  ②各项分值不同,主要是考虑到课标要求和高一年级学生的写作实际。高一年级学生应对社会生活有比较广泛的关注和比较深入的思考,因此本次作文评分标准侧重于内容(立意、选材、情理、思辨等)。

  ③老师所给出的每一分都是责任,对学生都很重要。所以无论学生得分多少,每一项打分都应尽可能地准确、客观,以便于学生知道自己在写作上的优点与缺点,从中得到鼓励或者教训;而不能大致判断一下作文的总分,然后随意将其分到各项。更不要仅看题目就判分。有些作文题目虽不醒目,不恰当,但在行文过程中是围绕材料写的;所以要看全文,避免误判。

  ④学生作文只要基本达到了某一项的某个等级的要求,就从该项该等的最高分切入,比如,基本达到了“内容”A等级的五点要求,内容就打25分;如在该项该等级的某一个小的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余要求基本达到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下调1-2分。

  ⑤在不同分项中交叉的部分,一般不重复扣分。比如某篇作文内容东拉西扯,胡乱拼凑,如果已经在“内容”这一项的D等级以下打了分,一般就不在“结构与表达”这一项的E等级打分,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C或D等级打分;如果“内容”这一项是在C等级打的分,那么“结构与表达”这一项就应该在D等级以下打分。

  ⑥作文已写够700字,但没有写完,只在“结构与表达”这一项酌情扣分,其余项正常打分。

  ⑦作文字数不够的情况,作如下处理:

  不足200字的,“内容”和“结构与表达”在E等级打分;“书写与标点”在C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0分。

  介于200到300字的,“内容”一般给9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D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在C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7分。

  超过300不满400字的,“内容”一般给12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和“书写与标点”可在C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25分。

  超过400不满500字的,“内容”一般给16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C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在B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32分。

  超过500不满600字的,“内容”一般给21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B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正常打分;总分不宜超过40分。

  超过600不满700字的完整作文,除“内容”这一项不打满分外,其余各项可正常打分。

  以上字数不够的作文,打分时可根据作文内容、书写情况等在给出的标准上略有浮动(极少数字数虽少但基本完整、写得精炼的作文给分可以有较大上浮)。

  ⑧宣扬淫秽丑恶现象的作文,各项均在E等级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0分。

  ⑨与题目(或材料)毫无关系或可以确证为抄袭的作文,“内容”“结构与表达”均在D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正常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5分。

  ⑩其他扣分说明:缺标题扣2分。

  (2)分项分等评分的标准

  评分标准:

  项目

  类别内容

  (25分)结构与表达

  (20分)书写与标点

  (5分)

  A

  (21-25分)

  ①内容切合题意。

  ②主题(或观点,下同)鲜明,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③能围绕主题选用适当的、比较充分、比较新颖的素材。

  ④记叙文能做到写人、叙事、写景等生动鲜活,有一定的现场感。议论文能做到论证充分,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⑤抒情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说理比较严密,能令人信服。(17-20分)

  ①记叙文能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记叙顺序,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议论文结构严谨,论证比较严密,论述层次清楚。

  ②记叙文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文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③语言准确、简洁、有表现力(记叙文叙事描写有现场感、画面感,能自然地表情达意,感染读者;议论文语言具有一定的形象性,逻辑严密,有说服力)。

  ④无明显语病和堆砌华丽词句凑数现象。(5分)

  字体基本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能恰当使用标点来表情达意。没有错别字。

  B

  (16-20分)

  ①内容切合题意。

  ②主题明确,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③能围绕主题选用适当的、比较充分的素材。

  ④记叙文能做到叙事具体生动;议论文能做到论证比较充分

  ⑤记叙文有真情实感,议论没有明显的禁不起推敲的地方。(13-16分)

  ①记叙文结构完整,写作顺序合理,有详略之分。议论文论述层次清晰,论证比较严密。

  ②记叙文能恰当使用表达方式,议论文能恰当使用论证方法。

  ③文从字顺,语言比较简洁,能自然而恰当地表情达意。

  ④语病很少,较少无意义、不恰当的堆砌。(4分)

  字体易辨认,书写规范,卷面大体整洁,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有个别错别字。

  C

  (11-15分)

  ①符合题意。

  ②主题比较明确,价值取向合乎情理。

  ③能大致围绕主题选用素材。

  ④叙事比较清楚;议论尚能言之有理。(9-12分)

  ①记叙文结构完整,能把事情说清楚,分得清重点。议论文论述层次基本清楚。

  ②语言基本通顺,有两三处病句或表意不清的地方,或者有在作文开头和结尾用无意义的排比句凑字数的现象。(3分)

  字迹清楚,错别字不超过3个,涂改不很多,标点符号不很规范。

  D

  (6-10分)

  ①不太符合题意。

  ②价值取向不够健康(不在于作文内容是否表现了人性、社会中的阴暗丑恶现象,而在于是作者对这些现象的判断与认识是否理性,是否背离了普世价值)。

  ③内容非常空洞(主要包括两类:内容过于单薄贫乏,通篇堆砌过多套话废话;作文虽完整,但字数太少)

  ④记叙文中心不明,叙事不清;议论文观点模糊,或论据不能证明论点。(5-8分)

  ①记叙文没能把事情说清楚,或者完全主次不分。议论文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楚,论据与论点之间没什么关系。

  ②病句和表意不清的地方较多,读起来觉得不通顺或表意含混不清。(2分)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脏乱,标点符号使用随意。

  E

  (5分及以下)

  ①完全不合题意,内容与题目无关。

  ②价值取向出现严重错误(指赞美、

  宣扬假、恶、丑、邪等不良的现象或

  心理。)

  ③无中心,内容散乱,让人不知道在写

  什么。

  ④可以确定为抄袭的作文。(4分及以下)

  ①结构不完整,不足200字的残篇(没写完的作文)。

  ②语言不通,辞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

  (1分以下)

  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多,卷面杂乱,不会区分标点符号。

  (3)评卷说明:

  评卷时,作文为分项打分,系统自动合成总分。请老师们认真研究评分标准,熟悉并准确把握评分标准中每一分项每一等级的打分区间和具体要求。希望老师们逐渐养成分项打分的习惯。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2

  本次考试的语文卷由利辛一中统一命制。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同时又直击中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还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本次测试命题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试题包括三个部分:

  一、积累运用(35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1、文言文阅读(15分)。

  2、现代文阅读(40分)。

  三、作文(55分),卷面分5分。

  现就本次调研测试卷的情况作具体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情,更好地让教学服务于中考。

  从统计情况看语文成绩不太好。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不仅表现在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胡编乱绉,言不达意,是不会得高分的。如仿写、对广告语的`理解和情境口语互动的交流等题,学生审题不清,不了解命题者的本意只是虚言乱语,我们今后要强化有序地训练,形成能力

  2、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岳阳楼记》,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议论文阅读《大学需要创新精神》、记叙文阅读《我的母亲》,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分别从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理解,信息筛选,观点概括,语段内容自主的探究,层次思路的分析,大胆的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进行考查。

  从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关健的信息,也就是抓不准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对潜在的信息不能加以分析,多数考生不能把握题干的特点,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如学生对《岳阳楼记》人物思想的分析就离题较远,只是对人物心态的简单评点。失分最多。

  3、作文分命题和材料作文(任选一题),给考生充分的选择余地,这样体现了制题者有良苦有心和对中考形势的恰当把握,适宜学生寻找个性的生活体验写作,由于材料作文浅易,提示亲切而又简单,能快速调动学生的阅读储备,对考生来说,材料作文写作选择的面更宽,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试卷中的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对题目拟定,中心确立,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仍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虽自拟题目、能自定立意、还自选文体,但不能做到突出中心,所选材料有的偏离主题,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过于单一,给人空洞的感觉,作文语言假大空,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3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期中测试,题型多样但以基础为主。就内容来看,主要测试一至四单元书本上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充满吸引力。题目难易恰当,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

  二、典型错题分析。

  第一题:读拼音写词语。写错的字有:试、测、纪、旅。分析原因:一是拼音没读准,凭感觉随便写;二是能拼准拼音,但是由于平时练得不够扎实,所以写错。

  第二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选错的有:似、磨、禁。失分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多音字词语的正确读音,识记不够巩固。

  第三题:照样子写词语。错的最多的是ABCC式,有比较多的人写不出这样的词语。虽然平时有训练,但训练得不多,练得不扎实。

  第五题:选词填空。细心、耐心、虚心的意思与运用没有巩固好。词语意思不理解;对识记的词语不会灵活应用,平时也没有进行训练。

  第六题:补充句子。这道题失分最多的是语文园地中,名人名言没有背熟、记熟,学生的读读背背没有落实到位。有些是课文背熟了,但是书写出错较多,对字词默写不够。

  阅读二。这道题失分的最重突出的原因是题目的要求没有读清楚、读明白。其一,中心句没有找出来;其二,照样子写比喻句只写了句子,没有写比喻句;其三,“你想说什么?请写几句。”只写了一句话。

  阅读三。这题比较难,失分比例也特别严重,有部分学生已经不知如何下手了。近义词找不出来,标点符号没有标对,文章内容读不懂。基本的阅读方法还有待巩固掌握,学生的训练还不够。

  习作乐园。写作习惯不正确,题目用了书名号。有部分学生作文没有写,有部分学生写的很少,文章内容枯燥,语言干瘪,病句满篇。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围绕中心写话,写得较散、啰嗦,明显是平时缺乏训练。

  三、原因分析。

  (一)、对学生的分析。

  本班学生因为是新接手,所以对他们的学习只有两个月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具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不排除一部分学生学习较为懒散,上课懒于思维,不肯动脑,学习习惯也比较差。同时,学生学习方式在整体上主要以被动的学习为主,对于教师的指令缺乏积极地响应。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强的学生太少,冒尖学生不多。

  (二)、教师教学的分析。

  今年本人初次教三年级,由原来的高年级转为教中年级,还有待一定时间的适应。对于中年级的教学,除了感性认识,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理性实践,让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更好接轨。

  和同年级其他几个班相比,我们班落到了后面,面对这样的`成绩,我感到上半学期的心思又白费了,这可能和我教学方法有关系吧,针对这次考试和平时的教学,我认为考出这样的成绩,只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教材分析得不够,挖掘得不深,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对学生的学习辅导的不够,没有很好的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2、在布置作业中,都是采取“一刀切”的作法。虽然对全班的学生学习抓得比较紧,但是没有个针对性,特别是对学习上的“弱势群体”真正关注得不够,没有按照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辅导和布置作业。

  3、学生对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对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基础内容记忆不过关,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要求背诵的内容不能做到会背会写,而是会背不会写,导致答案中错别字连篇。

  4、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尤其是碰到与文章中相类似的问题时,不能灵活解决。比如,学生对词语理解比较肤浅,对有些词语一知半解。应该说也讲到了练到了,但由于训练不够多,学生不会举一反三,遇到问题不会灵活运用。

  5、学生阅读习惯较差。教师课堂教学的训练还是不够,有时为了进度,只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反而没有抓住重点。因此,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时刻贯穿课堂始终。

  6、学生的作文水平太低,习作的内容简单,短小,枯燥无味;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流畅;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习作出现跑题现象;组织材料能力弱,所以文章中心显得散;肚里无话可写,语言苍白、平淡。字迹潦草,书写不干净。因此让学生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至少要有话可写。其次,培养学生的一些作文方面的习惯也比较重要,比如留心观察的习惯、审题的习惯、收集材料的习惯等等。最后,要多让学生阅读积累,丰富储存,书读多了,自然就能厚积薄发了。

  四、改进方法:

  1、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扎实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积累运用中牢固掌握字形、词义,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做完后检查的好习惯。课后抓紧时间给学生复习巩固,尽量减少学生的遗忘率。

  3、继续加强对后进学生的辅导。作业因人而宜,有针对性地布置。给后进学生优先权,优先提问,优先指导,优先批改作业。

  4、转变教学方式。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教学方式,使教者与学习者更好地互相适应。尤其是要逐步转变学生低年级的学习方式。

  5、课堂教学的效益还要常抓不懈。尤其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词汇,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6、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监控,让学生学习有后劲。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之较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当然,更要注重灵活训练,精讲精练。进一步加强阅读、写作的指导和训练,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水平。

  7、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思想教育永远不能放松,学习固然重要,但正确对待学习、科学对待学习,直至做人做事的态度更重要。要让学生明白,做好事先要做好人。

  总之,要扬长避短,注意随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继续把好基础知识关,为学生积累、灵活运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4

  一、整体情况

  本份试卷共九大题,题量不大,难易程度适中,既考查孩子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孩子做题是否细心的考验,全班考试60人,平均分98﹒8分,满分的同学有:

  范育森,冯梓越,贺钰琪,李欣妤,李盈昆,李子涵,刘孟宸,刘一森,马腾龙,苗若琳,宋紫晗,陶怡霖,武子墨,武亦娇,许庭茹,翟展义,张丁文,赵静茹,赵森钰,郑佳颖。尤其是贺钰琪,刘一森,陶怡霖几个孩子,用自己的勤奋与细心,取得了满分的成绩,特别让人高兴。

  二、做题粗心而导致失分

  本份试卷失分最多的是阅读题的第四小题,主要原因——粗心。

  阅读短文《可爱的花孩子》

  我很喜欢这篇短文,我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2分)全班有13个同学掉题,分别是葛珂宇,葛宇轩,侯锟,贾卓衡,李桓宸,李肇星,苗书齐,齐夏莹,任宇航,王浩文,王文豪,卫梦倩,张鑫源。

  在平时的考试中也经常遇到这类题,让在文中画线,或在短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字形,总有同学掉题,尽管考试前一再强调做题要认真,检查要细致,可是从本题的失分情况看,不少孩子还是不够认真,这道题完全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在文中任意画一句或几句都对,可是这些孩子因为不细心而失了两分,不能不让人遗憾。

  同样因为粗心,不认真读题出错的还有第七大题:

  “脑”“筋”这两个字中都有“月”字旁,我能在田字格中写一写这两个字。

  然后下面给出田字格让写,可是孟翔宇、李天佑、李奕琛分别把写成“肥胖”、“检查”、“灿烂”,而李肇星则是抄错了字而失分。

  我最喜欢看童话故事,本册书中,我学了安徒生的童话,我还看过童话故事有。

  本题中的第一个空不少孩子就没认真读题,要求写本册书中学过的,那一定是《丑小鸭》,可是冯梓超、杜明哲、翟政曜、卢俊霖几个孩子写《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这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为此丢分,实在让人惋惜。

  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而失分

  本分试卷失分题还有第一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水的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

  这句话里面考查三个字的读音:“盛”“蘸”“泼”,而错误全集中在“蘸”字上,本题出错的同学有:杜明哲,冯梓超,葛珂宇,贾卓衡,琚含芯,李林炫,李英凯,卢俊霖,苗书齐,卫恒宇,赵满宾。

  从本题的失分情况看,学生的基础知识仍需加强,不仅要孩子多看书,而且要开口读,读准字音。

  四、写话题过于简单导致失分

  本份试卷上的写话题是:我最喜欢吃,要求把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写下来。

  卫恒宇:西瓜长的又大又甜,颜色是绿色的,味道又甜又好吃。

  李梓松:我最喜欢吃香蕉,香蕉长得弯弯的,像一个月亮。香蕉是黄色的,味道是甜的。

  类似这样回答问题似的'答案还有张江浩,王紫煜,王丁冉,李桓宸,贾梦瑶,都有不同程度的扣分。

  分析这些孩子的失分原因,一是读不懂题,写话题不是问答题,把答案写清就行了;二也可能存在懒惰想,不想写太多或是不会写太多,所以今后的写话题要加强训练。

  尽管不少孩子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导致失分,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孩子有很大的进步,像刘一森,陶怡霖,宋紫晗考了满分,像李英凯,卫恒宇考了95分,都带给我很大的惊喜,而且其它班第六大题词语接龙出现的错误较多,而我们班只有刘哲源和琚含芯两个孩子出错,可见平时孩子们的词语积累还是很丰富的,让我很欣慰。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希望今后能和孩子们一起吸取教训,查漏补缺;和同事们一起交流,取长补短。在今后的测试中,尽量少出现或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5

  一、试题总体评价

  1、试题体现了高考重视教材的教学导向。近年来,高考试题一直在引导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重视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这一点在某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得到了特别显著的体现。本套试题在命题上同样体现了这一点。主要体现为:一是命题材料直接从教材中选取,如语音、错别字、成语、元曲鉴赏的第一则的考查材料都是直接源于教材;二是命题材料从课外选取,而考查点则体现了第四学期教材的教学重点,如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小说阅读等的考查可以说较好的体现了选材在课外,而考点在课内。

  2、试题较好的体现了高考的方向,对高二学生进入高三有较好的导向意义。如诗词鉴赏的设问方式,文言文的选材和试题中关键语句的翻译考查,特别是现代文阅读中对小小说阅读的考查,都很好的体现了某年四川高考的特点和走向。

  3、试卷长度稳定,难易基本适中。全卷字数在6500字左右,与近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的长度基本保持一致。试题难度把握得较好,全卷21题中,得分率在90%以上的1题,分值3分;80—89%的3题,分值9分;70—79%的1题,60分;60—69%的6题,26分;50—59%的2题,13分;40—49%的5题,26分;30—39%的2题,9分;20%—29%,1题,4分。

  4、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全卷多数试题的难度在0.55左右,难、较难、较易的分值比分别约为1:4:5,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样的试题是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的。

  二、各大题具体评价与分析

  第一大题:命题材料的选材大多取材于教材,特别是语音、文字、成语运用体现了引导对平时教学应该重视教材的导向,在成语运用中也体现了对课内知识的运用;同时在成语的运用体现了对时代的关注,如美元贬值、灾后旅游、知识产权、大型京剧交响诗剧《梅兰芳》等都进入了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要注意时时关注当前社会生活的引导。

  第二大题:命题材料是一篇最新的时事文学评论,是一篇典型的社科类文章。作者王蒙也是当代大家。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分析、关键信息的把握和主要内容的概括。

  第三大题:选文为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体现了对高二文言文课内篇目特点的一致性。题目设计上体现了本册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实词的积累和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考查较好的体现了课内外的结合。文意的考查题较好的体现了对句意概括、文意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三个方面。

  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选取的语句典型,其中蕴涵了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固定结构、文言句式等多个考点,如“杖策”“南”,“所以”“于是”等。诗歌鉴赏题,选取了两首元曲的阅读,照应了本册教材中古代戏剧的学习,其中第一首元曲直接选材于教材,体现了课内外的结合,同时考查点两题各有侧重,第一小题侧重考查写法分析,第二首侧重考查了对内容的分析。名句名篇的默写题体现了高考记忆性背诵和理解性背诵相结合的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在背诵的同时加强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第五大题:选材为一篇外国小小说的阅读,符合小说阅读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从设题上看,体现了情节把握、细节分析、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和标题含义理解,较为全面的体现了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与某年高考对小小说阅读的考查点是完全一致的,这对今后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第六大题:试题能紧扣教材特点和高考考点,有利于引导师生在学期复习中明确方向,深入研究。18小题考查了主要观点的概括,素材源自当前最“火”山寨文化现象;19小题重点考查了语句表达的衔接,要求能在准确理解上文叙述重点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选材同样是当前很受国人关注的“文化申遗”的话题;20小题考查的是本学期口语交际中的辩论这一形式,同样体现了对教材的重视。辩论话题的设置能紧扣学生实际,涉及“网络能否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时尚话题,采用辩论的形式,要求分别站在正方和反方的角度进行辩论,形式新颖,能较好的体现对学生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查。

  第七大题:本次作文采用了当前常见的“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材料内容选取了寓言的形式,但话题范围较好地切中学生怎样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影响的实际,给他们言志写情提供了恰当的平台,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准确把握。

  三、试题抽样成绩统计

  在阅卷中我们在全市选取了26个学校作为抽样样本学校,其中包括了国家级示范学校、省级示范学校、市级示范学校和普通中学,每个学校抽取了一袋,共计780份试卷,对第二卷做了分小题的统计分析,由于时间关系抽取的`样本量仅占全市参考学生的4.6%,所以抽样平均分与全员平均分可能不完全一致。但各题的平均分也应该具有典型性。

  第一大题:1—4题,每一题3分,总分12分,平均得分:9.12,得分率:76%。

  第二大题:5—7题,每小题3分,总分9分,平均得分:6.45,得分率:71.67%。

  第三大题:8—10题,每小题3分,总分9分,平均得分:4.4,得分率:48.89%。

  第四大题:11—13题,总分23分,平均得分:11.49,得分率:49.96%。

  第五大题:14—17题,总分22分,平均得分:9.75,得分率:44.30%。

  第六大题:18—20题,总分15分,平均得分:8.14,得分率:54.3%。

  第七大题:21题。总分60分,平均得分43.86,得分率:73.10%。

  全卷总分:150分,抽样平均得分:92.82,得分率:61.88%,难度值:0.618。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第二卷的抽样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第二卷的答题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诗词鉴赏、古诗文积累

  1、文言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难以把整个句子翻译通顺,同时对其中的实词、虚词的把握不够准确,如对“所以”“于是”“焉”的翻译不准确,对怎样准确翻译文言句式的意识不够,这些都反映出学生的文言基础不扎实。2、在诗词鉴赏中,存在着对题目的审题不够准确的问题,如第一小题要求分析“写景的特点和作用”,题干实际要求是两个要点,一是特点,二是作用,而不少学生却只回答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其次在诗词鉴赏中,不少学生不能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出其中包含的内容,如第二小题,要求回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愁”,这就需要对具体语句和典型意象进行分析概括,而不少学生却无法从具体诗句中概括出来。3、古诗文背诵默写主要问题是不能正确书写,出现错别字的问题,不少学生能背诵,但是由于错别字而不能得分。同时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意义写出相应的诗句,说明对古诗文的学习中没有能真正把诗文读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

  1、学生对题干的理解不够全面,如17题,要求回答是“被骗”的含义和作用,不少学生都只回答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有的只回答了含义,有的只回答了作用;

  2、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如环境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等基础知识在阅读中的运用;如15题,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来具体分析,而多数学生却不会运用这一知识来分析小说中写肖邦音乐的作用;

  3、答题不够规范,如16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题干要求是先回答出“司机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再“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因此答题的规范就应该先是要概括回答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再在小说中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不少学生在回答时没有先进行概括,而只有具体的事例,缺少了分析概括,造成得分偏低。

  第六大题:语言表达

  1、关键信息的概括不能抓住表达要点,导致答题不合要求。如18题,从文段表达看,这段文字的议论对象是两个方面,一是“山寨文化”,二是“山寨”这一词汇,不少学生在概括时只能抓住“山寨文化”,而不能抓住“山寨”词汇这一个要点。

  2、语感不足,造成语言表达不能很好的与上下文衔接,如19题(1)要求是对上面材料中韩国的做法进行概括,(2)应该针对韩国的做法提出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而不少学生将两句完全割裂开来,使上下文表达不够通畅。同样20题,站在正反双方的辩论,反方的辩论应该针对正方的观点和事例组织语言,而多数学生没有能体现这两小题的联系造成失分。

  3、不能根据题目体现语言的特色,如20题,辩论是要求口头语言,就要注意体现口语的特点,同时体现辩论的语言特点,而这多数学生在答题中都没有能体现出来。

  第七大题:作文

  作文主要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准,不能全面理解材料,忽视了材料的核心是“自己”,如离开自己去谈“自信”,去谈“快乐”,去谈“奉献”,而不能提炼出“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奉献”等这样的观点。

  2、无病呻吟,空发议论,满篇的排比段,没有落到实处,内容空洞。3、学生作文中对古今材料的取用生硬的现象比较明显,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

  4、学生作文普遍缺乏深度和新意,大多数学生语言缺乏表现力,无多少文采可言,标点运用不甚规范,文面整洁可观者太少。

  五、阅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阅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人手紧、时间紧导致阅卷质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第四大题、现代文阅读组和作文组每位教师在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需要完成600份试卷的阅卷任务,平均每分钟都需要完成一份试卷的评改;其次反映出部分老师阅卷的责任心不强,不敢承担责任,不在所阅试卷上签名或者签名不规范;部分教师对评分标准的把握不够准确,部分作文的阅卷教师打保险分等问题。这些都是今后的工作中亟待改进的地方。

  六、今后教学中应注意改进的几个问题

  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基础。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如成语运用、病句辨析、文言文虚词辨析等,这些试题的得分率都不高,说明了很多学生的语言基础还不够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基础,要让学生对这些语言基础要多做整理归纳工作,要让学生有厚实的知识积累。

  二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更加重视教材。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不少学生对教材不熟悉,对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好是造成答题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如阅读中的所有考点均出自课内,如果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掌握了这些题目的分析方法的话,这些题目应该能回答得较为理想的。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教学和学习,要引导学生重视教材、重视教材知识点的迁移。

  三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扎实训练。从学生答题情况看,我们当前不少学校的训练还不够到位,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还有待提高。因此在进入高三以后,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扎实训练,要加强阅读审题训练,明确题目要求,答题思路,增强明确性,减少盲目性。阅读文本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然后答题。文言复习要扎实,尤其是文言实虚词和句式,要让学生在复习文言翻译时有得分意识。解题规范化需要严格要求。

  四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语文教学应体现出时代性,特别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关注现实,要不断引进时代的活水,这一点在某年的高考中体现得十分充分,这也是对语文教学一个好的导向,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语文学科的时代性,要让学生养成勤读书、多读报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他人,要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加强升华主旨、灵活自如地展示个我体验和文化积淀的能力的训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文采意识,处理好文采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强审题训练,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努力写出丰富的内容,增强文体意识,规范书写,整洁文面。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6

  光阴荏苒,又一个富有挑战和收获的学期结束了。现对我班语文试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班参加考试应考x人,实考x人,及格人数x人,均分为x分。

  二、试题分析

  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共100分,四个大题,基本上是十个题型。有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补充成语、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回顾课文内容填空、课内外阅读和作文。

  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能够照顾大多数学生。题目容量适中,只是课外阅读有一定分量。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和回顾课文填空等。

  三、答卷情况与分析

  1.(一)看拼音,写词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在田字格中怎样才能按部首正确、均匀地书写。总体来看本题的得分率较高,约95%左右。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不能正确书写,粗心造成出现错字现象,如:积蓄的“蓄”写出“畜”。

  (二)词语训练

  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一题中号召的“召”错误较多,主要原因是平时的口误造成的。选词填空一词中有个别学生对端详、瞻仰、注视、浏览这四个表示“看”的词语理解不够透彻。补充成语一题中的一塌糊涂中的“塌”写错较多。有的学生凭感觉把茅塞顿开的“茅”写成了“毛”,束手待毙的“待”写成了“侍”,提心吊胆的“吊”写成“掉”等,导致选词填空也出错,主要是对这个词语的意思不理解造成的。

  (三)按要求写句子

  按要求写句子共10分。写对一句得2分。其中写被字句、反问句改写陈述句、比喻句学生掌握的好,没失分。失分多的是缩句和修改病句。究其原因:题比较灵活,此类题训练少。所以日常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句子成分的划分及句子的构成。

  (四)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这种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和灵活性。对于平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粗心马虎的学生是一项重点考验,所以这类学生错的也是最多的。平时要对这类学生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五)阅读短文

  第(一)部分是课内阅读,是平时训练较多的题,容易理解,错误率较低。只是有个别孩子对反衬的写作手法还没有能够接受,描写石榴树的作用是为了反衬樟树让虫类害怕的特点。第(二)部分阅读是课外阅读,题目紧贴文章内容。其中根据选文内容填空中“我都充满了自信和快乐”,这来自于什么一题,本来是很简单的,答案也包含在句子中,可是有部分优秀生思考过于复杂,表达不够清晰、完整,致使造成了错误。可见平常教学中,应加强课外阅读及其归纳总结概括能力的训练。

  (六)作文本题大部分学生写的不错,句子通顺,字迹清楚,书写也很认真,题目拟的很恰当,也能够描写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题目补充的不合理

  (2)审题不清,习作要求不明确。有些学生没仔细读下面的要求,构思不巧妙,没能把正真喜爱之处写生动。

  (3)个别学生还达不到本年级段习作的基本要求:习作内容不充实,三言两语极其简单的完成习作,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明显的语病。

  (4)个别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错字率高,标点应用不正确。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1)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基础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

  (2)写作能力欠佳

  本次作文为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充完整题目再写。从完卷情况来看,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所写的文章表达欠生动。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文字语言的训练。

  (3)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还不容乐观,有些学生书写不够规范。

  四、努力方向及措施

  1.加强写字教学,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要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工整和规范。

  2.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必须夯实基础。对缩句、改比喻句、拟人句除多读懂的方法,还要多练习,多巩固。

  3.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过程评价。强调平时对“优美词句”“成语”“名言警句”“优秀诗文”等汉语言精华的积累,并激励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

  4.作文教学是今后长期努力抓的工作。平时加大写作能力及写作兴趣的培养。教会他们观察事物,创设写作氛围,提供写作素材。针对个别学生表达方式单一,相似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平时还要多练习审题。作文书写要规范、整齐。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7

  本着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功能的认识,在命题中,要注意体现语文课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现将试卷命题中的一些做法分析如下。

  一、成绩概况:

  我班参加期末测试学生数44人,平均分89.24,合格率95.5%,优秀率77.3%。

  90分以上28人85-89分6人60-84分8人不及格2人

  二、试卷组成及考试情况:

  本卷分“基础部分”、“阅读部分”、“写话”三大部分,分别占50%、25%、20%,考试得分率分别为:约90%、86%、85%。从以上可以看出:

  1、“基础部分”学生基础扎实,这说明抓牢基础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基本积累,夯实生字词,切实完成教材的`要求,按教材要求真正完成“默写古诗”、“背诵课文”、“读读背背”,以增加学生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2、“阅读部分”失分较大,这说明学生感悟能力比较差,有待于加强培养。本卷在这一部分中突出了对句段理解能力的测试,从字、句、段、篇四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检测了学生的小学语文基本功。

  段篇的理解上看,本卷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培训学生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我觉得课外阅读部分的题目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过深。

  3、“写话”要求学生“以真”为开头,用总分段式写一段话,意思连贯,语句通顺,表达有序。大多数学生能用总分段式写,部分学生用总分总段式,个别学生总起句不会表达。一些语句不通顺。

  总之,这份卷偏深,2-3两面文字密密麻麻,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三、本次考试提醒语文教师:

  1、采取各种有效方法通过反复训练,夯实基础,确保人人过关。

  2、阅读从低年级开始,由口头逐渐向书面进展,通过多写多练,达到“理解感悟”的目标。

  3、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走出去体验生活、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写作文”、“念作文”、“讲作文”等有效方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4、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语文教师要严把写字教学关,部分考生字迹潦草。有的试卷上考生的姓名都认不出,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卷面上的字迹就可想而知了。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8

  试卷分析:

  七年级共有学生55人,28份语文试卷(2班),55份地理试卷。纵观试卷,大体情况如下。

  七年级二班语文,及格的同学共6人,合格率21.4%,单科均分62.8分。总结如下:

  1、学生有小学入中学,难以适应试题形式。

  2、很多学生基础不牢,不踏实,存在丢三落四现象,按课文内容填空很多学生会背,但是不会写。

  3、答题方法不当,个别语文知识不懂,审不清题,例如表达方式的分析。

  4、平时抄作业严重,养成懒散习惯,致使考场无从下手。

  5、作文部分同学文不对题,书写较乱,字数不够。

  6、课外阅读量太少,致使在做阅读时把很简单的语句读不懂。

  下面具体分析试卷:

  试卷共由三大部分组成,基本沿袭中考试卷模式。第一部分共30分,有字形、字音、古诗文、广告的考查,其中关于字型及书面的考查失分率不高,存在问题,一是拼音不会读。二是是字形不合理。三是存在同音字、形似字的混淆。关于古诗文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背诵的不准,还存在遗忘现象,还有字易错的情况,今后要加强这部分的教学。广告的言外之意有些同学不懂“言外之意”的含义,甚至扭曲题意。

  再说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本次考试的现代文阅读全是课外阅读,有很多学生失了大量的`分,存在的问题一是对表达方式不理解,误以为是修辞方法,这个问题上课时没说到,所以没有一个做对的。二是对句子的深层意思理解不到位,不透彻。三是个别学生不会分大段。

  第三部分是,只有一道选择题,大部分学生能做对。

  第四部分是文言文阅读,是课内的文言文,学生失分多在前两道选择上面。

  第五部分是作文,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来写,存在的问题,一是字数不够的多,这是由于刚上初中,在小学时作文字数要求少,现在要至少600字,许多学生些不够。二是个别学生没按要求写。三是部分学生书写较乱,个别学生的很难认得。四是部分学生错别字多。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9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M370失联成了无法破解的谜。在一些人看来,239人的生命遭到了马航的。及时公布细节真相本来是马航的责任,但的是,马航并没有这么做。而另一方面,多个国家主动参与到搜救活动中。各国动用了从太空、空中到海上、水下等多个领域的高科技设备,展开了一场的国际大搜索。

  A.忽视事与愿违震古烁今B.漠视事与愿违史无前例

  C.忽视出人意料震古烁今D.漠视出人意料史无前例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的互联网精英以其崭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时代的大趋势。

  B.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C.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父一辈被我们忽略了,他们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孤独和悲伤。

  D.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__________所以,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①在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他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困惑。

  ②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围内几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

  ③他自己是在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只要环境还允许他做下去,何失落之有?

  ④所以对于他来说,不管世道如何,他都非自救不可,惟自救才有生路。

  ⑤张三弃文经商,成了大款,李四媚俗哗众,成了大腕,这一切与他何干?

  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⑤③④C.②④①⑤③D.③⑤②①④

  4.下列诗句与“细水浮花归别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碧天如水倚红楼B.断云含雨入孤村

  C.冷红泣露娇啼色D.雁迷寒雨下空壕

  5.下列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应及早进行,而不能等险情出现后再补课,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B.当下有些人看不到事物的发展进步,一味地抱怨、不满,对此,我们要善意地提醒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C.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才华横溢而又狂放不羁,宣传道家思想,蔑视世俗礼法,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转载这篇介绍德国企业发展经验的文章,是希望国内企业更加重视管理细节,提高产品质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武

  苏洵

  ①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②《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

  ③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也。《作战》曰:“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杀敌者,怒也。”今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戍、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①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三也。

  ④然则始吴能以入郢,乃因胥、嚭、唐、蔡之怒,及乘楚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⑤且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曰“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⑥然吴起始用于鲁,破齐;及入魏,又能制秦兵;入楚,楚复霸。而武之所为反如是,书之不足信也,固矣。

  (选自《权书》,有删改)

  【注】旧冢:这里指吴王的祖坟。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弭:消除

  B.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交:交战

  C.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祖:效法

  D.草略无所统纪略:简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B.兵家举以为师

  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

  C.其失一也D.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杀敌者,怒也书之不足信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4分)

  (2)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4分)

  9.第③段中,苏洵分条列出孙武的“三失”,表明了他对孙武怎样的看法?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①

  [南宋]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2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分析。(5分)

  (3)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5)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上》)

  (8)余霞散成绮,______________。(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西敏大寺(节选)

  [美]华盛顿欧文

  ①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②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拱廊仍旧保留几分当年的幽静出世之慨。灰色的墙壁受霉气所蒸,已经显得斑斑驳驳,年代已久,颓坏之象,也很明显。墙上长了一层白苍苍的苔藓,非但上面的碑文不可读,连骷髅像以及别种丧用标志都模糊不清了。弧顶上布满雕刻花纹,可是斧钻的痕迹,也已模糊;拱心石上面雕有玫瑰花,可是当年枝叶茂美之状,已经不可复见。每样东西都可以看出年久衰败之象,可是即使处在颓朽之中,依然不乏动心悦目之处。

  ③一道带有秋意的黄色阳光,正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中央一块稀疏的草圃,同时把拱廊的一角抹上一层阴郁的光辉。从拱廊之间,向上望去,可以瞥见一抹蓝天,或一朵游云,还有那镀着阳光、伸向碧空的寺顶尖塔,也巍然在目。

  ④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再过些时候,连这些残存的记录都会消失,纪念碑也将不成其为一件纪念物了。我正俯视着这几块墓石,耳旁突然传来大寺的钟声,回荡墙壁之间,整个拱廊都响起了回声。墓地里传来的钟声,听起来真叫人有悚然之感,它警告你又是一个钟头过去,时光的消逝,就像一个大浪,在不停地把我们卷向坟墓。我继续前进,来到一扇通往大寺内院的拱门之前。我跨步入内,里面的建筑在拱廊的衬托之下,益显其宏伟,给人深刻的印象。游客抬头一望,看见一根根庞大的圆柱,圆柱上面架着高不可攀的拱梁,不由心惊肉跳;这些建筑也是人类手工所造,但是人在廊柱下面漫游,好像缩小得微不足道了。这座大寺空旷幽暗,使人生出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敬畏之感。

  ⑤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泥土之中。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都不足以供他们的驰骋,如今在遵照经济的原则下,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那么贫瘠而黑暗的一个角落。他们曾企图使自己的英名占有世世代代人的思想,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上,却千方百计地雕出种种装饰,只为了吸引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又几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

  (夏济安译)

  12.第一段用语典雅、情景交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13.第三段写了西敏大寺周围色彩明丽的秋景,请分析其作用。(4分)

  14.解释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探究作者游览西敏大寺时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想。(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18分)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它的境界是世界中有限的具体的一域。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

  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山川。或是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背景。中国画家不是以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对坐而描摹之,使画境与观者、作者相对立。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见人迹,没有作者,亦没有观者,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所以虽然也有阴阳明暗,远近大小,但却不是站立在一固定的观点所看见的形色阴影如西洋油画。西画、中画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根本不同。一是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由线条与光线表现。一是浑茫的太空无边的宇宙,此中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有人欲融合中、西画法于一张画面,结果无不失败,因为没有注意这宇宙立场的不同。中国画中不是没有作家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已全部化在笔墨里面。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6.结合文章第一段谈谈你对中国绘画中“静”的理解。(6分)

  17.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差别主要有哪些?(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围棋界也有说法:“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

  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五十七岁时,画作仍然不被人所赏识。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10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一班参加考试人数63人,有效人数60人。其中优秀34人,良好19人,及格5人,待提高5人。现将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二、试题综合分析

  本次题型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了灵活性。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情况来看,有所提高,学生的进步又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现将试卷做一下具体分析:

  三、试卷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第一题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由于本题所给部分词语多是文中原词,所以多数同学掌握不错。仅有少数同学“恐惧”“摧毁”出错。

  第二题仍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相对来说难度降低了不少,所以本题做得不错。

  第三题中的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特点的掌握情况。多数学生能正确书写,但也有少数同学出现错别字。另外,本题改得过于死板,就像林肯写“襟怀坦荡”“不卑不亢”、钱学森写“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等就判为错误。

  第四题运用修改符号改一段话,本题失分较多。反思对这类题的复习情况,虽然练习了几段,但只是强调了怎样找出毛病,对修改符号的`使用却强调不够,本题平均约失3分.

  第5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掌握的也不理想。表现为平时背得很熟练的课文,一落实到试卷上,错别字便接连不断,还有的同学前后衔接不恰当。另外,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本题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阅读:阅读部分学生在理解词语、分析概括、语言表达三方面失分率较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课内第一小题看,学生在近反义词方面还需加强练习。今后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适当让学生练习。

  从其他小题看,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还有:1、读题目要求不认真。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部分学生只解释意思,却忽略了联系上下文。2、对短文内容的分析深度不够,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

  本次是二选一作文。

  1、可以以“作业”为主题;

  2、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情,表现一个主题。虽然这类作文特别是第二个选题对学生来说不算难,但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

  不足之处表现在:

  1、部分作文结构不够完整,开头就写这件事的经过。

  2、语言上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叙事不够具体;

  3、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出现跑题现象。

  4、书写不够规范。

  四、努力方向

  把“端端正正地写字,写端端正正的字”落到实处,重视基础的掌握,多做练习,帮助学生做字形分析,加强记忆。阅读题要多予以引导抓关键词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利用好阅读课,“认真读书、勤于思考”。课下或周末回家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读物,多积累好词佳句让他们能与书为伴,不仅能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还能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11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春在田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精神huàn发,展现出一派péng勃àng然的生机;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suō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多么发人深省啊!《幽径悲剧》中关于维护美的主题。

  B.寒假里,我准备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认真读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C.有的地方搞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

  D.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我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依然要发扬和继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B.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来,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C.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题,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②,金就砺则利。

  ③伐竹取道,下见小谭。

  ④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⑤青年时期的杜甫登临泰山,在《望岳》中写下“,”,抒发了俯视一切的豪情;中年时期的杜甫亲历“安史之乱”,在国都长安望到“,”的惨景,写下《春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感。

  5.名著阅读。(6分)

  (1)下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主人公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作家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来描写保尔的。

  B.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尼娅,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达雅,以及他的妻子丽达。

  C.在骑兵营的战斗中,保尔被弹片击中,右眼失眠并全身瘫痪,再也不能参加工作了。

  D.保尔所做的主要事情:打工——做电厂工人——被捕蹲监狱——被喜剧性释放——筑路——骑兵队征战——疗养院治病——双目失明写作。

  (2)莉莎稍微放慢了脚步,走到公路的另一边。这时,保尔在她的后面也走上了公路。当他向右转,往家走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两个人。

  他马上认出了走在前面的是朱赫来。他的两只脚像在地上生了根一样,再也挪不动了。……

  “怎么办?”……

  他紧紧地咬着牙,咬得生疼。就在昨天,朱赫来还对他说过:“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

  ①上面这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保尔发现朱赫来被抓,他做了一件什么事?(2分)

  ②这件事发生时,莉莎在场,但莉莎并没有告密,保尔为什么会被抓进监狱?(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今年的爱鸟日这一天,兴楚中学开展了“爱护鸟类,呵护自然”的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探鸟渊源】有同学查阅了《说文解字》,知道了“鸟”的意思是长尾飞禽的总称;还有同学找到了关于汉字“鸟”的字体演变过程的一张图片。(4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

  甲骨文金文行书草书

  (1)根据有关“鸟”的解释和古文字的写法来推测,这个字的造字方法是(2分)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2)根据汉字的演变过程,选出③④⑤横线上对应的字体(2分)

  A.隶书篆书楷书B.篆书隶书楷书

  C.楷书篆书隶书D.楷书隶书篆书

  【爱鸟倡议】兴楚中学的李明同学到阳光社区调查访问,居民反映了一个情况:小区周边经常有人用弹弓打鸟,还有居民从小商贩手中买野生鸟类,回家烧煮食用。

  李明知道这个情况后,决定代表学校给阳光社区的居民写一份倡议书,请你帮他修改完善。(4分)

  (1)根据居民反映的情况,补全倡议书的第三、四项条款,注意与上面的条款字数和表述形式保持一致。(2分)

  (2)倡议书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原因。(1分)

  (3)请根据倡议书格式要求,补出缺漏项目的具体内容。(1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诗歌《幽居初夏》,完成第7题。(6分)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①箨(tuò)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ōu):杯子。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诗人,请根据首联上句中的有关信息,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这首诗的作者。(1分)

  A.辛弃疾B.李清照C.文天祥D.陆游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一联的妙处。(3分)

  (3)这首诗是“幽中有悲情”,而作者晚年的另一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悲中有豪情”,请简述这两首诗的“悲情”和“豪情”各是什么。(2分)

  (二)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完成8—11题。(1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②,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③,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④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拏:通“桡”,撑(船)。②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③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④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⑤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①余住西湖()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是日更定矣()④及下船()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潭西南而望B.计利而忘义

  C.乃记之而去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湖中人鸟声俱绝

  10.翻译句子。(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1.这篇文章中作者表现出来的“痴”情与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出来的“闲”情,有一些共同之处,请你概括。(至少两点,2分)

  (三)阅读《“神奇”的酵素真的很神吗》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近年来,酵素的神奇作用在网上疯传,宣扬酵素可以美容养颜、排毒减肥、净化血液,更有甚者提倡酵素可以减肥,具有代替正餐还不会感到饥饿的作用。仅国内某知名网站的贴吧里就有近16万个讨论的帖子,人们热闹地分享服用各种酵素的神奇效果,并把酵素标榜为“破解人类健康的密码”。酵素是否真的有如媒体所说的强大功能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真实的酵素吧!

  (1)

  ②“酵素”这个词来源于日语,最初指的是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能在最适宜条件下(如人体内)数秒内催化上万个反应,不同于现在市场上所说的“酵素”。目前市场上的酵素原液或酵素饮料,是人们把各种水果或植物等原料长时间发酵后加工制成的`产品。水果、植物、谷类、肉类等都能发酵,传统的发酵产品,例如酸奶、纳豆、豆豉、泡菜、豆瓣酱、面酱、豆腐乳、鲜啤酒、酒酿、米醋等都为人熟知。

  (2)

  ③市场上的酵素成分复杂,已经不仅仅单指“酶”,也包括发酵后产生的多糖、有机酸、酒精、果胶、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上百种物质。

  ④近年来一些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原料的发酵产物,其成分和含量不同,酵素主要活性成分亦有区别,使用后的主要功效也有所差别。国外专家在2016年研究发现,黑莓、蓝莓不含酒精的发酵饮料,可以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小鼠肥胖现象的产生,并降低血糖。国内一些动物实验也有类似的结果:苹果酵素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小鼠肠道微生态恢复重建具有一定作用。人参术苓酵素能够有效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大麦的乳酸杆菌发酵产物可以抑制高脂喂养的小鼠体重增加,逆转高脂喂养诱导的实验小鼠呈现葡萄糖不耐受,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减少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积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等炎症因子浓度的增加。葡萄酵素能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抗氧化性能。某些微生物酵素的膏状和粉状制剂在人体皮肤测试中具有美白抗氧化功效,因此也被应用于化妆品中。

  (3)

  ⑤正因为动物实验显示不同原料的酵素产品功效各不相同,很容易打动消费者的“芳心”,一些没有经过科学实验验证和测试的酵素品种也在市场上流转,被包装成包治百病的“万能秘方”,欺骗消费者。选择酵素产品时,我们首先要清楚酵素产品中最容易被混淆视听的酶其实是一种蛋白质,经口服后会被人体食道和消化道中的酶分解为氨基酸,用于人体新陈代谢所需,部分酵素产品宣扬“胃蛋白酵素、脂肪酵素能参与消化食物”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无论酵素产品中含有哪种酶,口服进入消化道后,都会被分解,几乎都不再具有活性,并不能起到宣传中所说的种种神奇功效;另一方面,目前对酵素的研究很多是在体外进行的,而体内实验多用小鼠模型,小鼠和人的体内环境是有差别的,因此当前有关酵素产品人体试验还在探索中。

  ⑥即使如此,酵素产品还是受到不少人的青睐,因为根据生活经验来看,食用酵素并非一无是处,譬如饮用水果酵素相对于直接食用水果,前者可以更好地吸收水果中的营养,饮用某些酵素可以促进肠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改善人体环境,这其中的奥秘还需要逐步挖掘才能得知。不过也有研究发现,一些酵素产品,例如酸奶,能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还能够改善精神紊乱引起的焦虑、抑郁、自闭症等疾病,这些强大的功效可能是得益于酵素产品中额外添加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

  ⑦因此,“酵素”作为一种益生菌发酵的果蔬饮料,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时不可盲目相信广告的过度宣传。

  12.选出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2分)

  A.“酵素”这个词最初指的是酶,不同于现在市场上所说的“酵素”。

  B.第④段列举了国内外一些动物实验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原料的酵素产品,功效各不相同。

  C.经科学家研究发现,酵素强大的功效是得益于酵素产品中额外添加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

  D.酵素产品受到不少人的青睐,是因为根据生活经验来看,食用酵素确实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

  13.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完成下面两小题。(6分)

  (1)请根据段落内容和文章层次关系,为文中三处画横线处各添加一个小标题。(3分)

  (2)请简述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3分)

  14.在国内几大电商平台上搜索“酵素”产品,发现其宣传都声称,这些“天然活性酵素”不仅可以排毒减肥,甚至还能治病抗癌。其实这些广告中宣扬的种种功效是不可轻信的。请你结合文章第⑤段,分点说明理由。(2分)

  (四)阅读《清欢》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6.文章开头列举苏轼的事例有哪些作用?(3分)

  17.联系上文,从论证效果的角度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五)阅读陈晓辉的《一棵丝瓜爬上楼》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搬到小区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同一栋楼里住户的名字。这很正常,他们肯定也不知道我的名字和其他基本情况。但是我的母亲很不理解,怎么可以这样呢?在村里,谁家的孩子上几年级,谁家的姑娘和哪村的小子订了婚,谁家的老太太该过寿了……她都一清二楚。同样,村里别的人也知道她几个孙子,上次回来给她带的什么……可是在这儿,谁与谁也不说话,偶尔碰到了也都端着一副没表情的脸,母亲说:“城里人那么多,怎么住在这里感觉空空的呢?”

  ②我们住在一楼,窗台下面有一块巴掌大的空地。闲不住的母亲在地里种了丝瓜。这怎么行?丝瓜要爬架的,爬上二楼遮了人家窗户怎么办?但是母亲还是不解:“丝瓜蔓子爬上去不好吗?咱村谁家的丝瓜、南瓜爬过墙头,谁也不说什么,有菜大家吃嘛!”唉,怎么跟老太太说这个道理呢?不是人人都喜欢别人家的植物爬到自己家的。况且二楼的住户我也不认识,人家会生气吗?

  ③丝瓜不管我的忐忑,见风就长。很快,就爬上了我的窗台。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还懂事地开出一朵朵金黄的花,摇曳给我灿烂的喜悦,尤其是有雨的下午,坐在窗前,想起很多事,随着丝瓜的藤蔓,铺衍成一片梦境。

  ④但是不管梦能走多远,人总是活在红尘俗世的。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只要丝瓜爬到窗户顶部,我就爬上去把它掐掉,迫使它只在我家的墙壁范围内生长。每次掐顶的时候,我都感到自己的残忍,高处的阳光那么强烈明亮,是每一棵植物的梦想啊。如果丝瓜有知,它会怪我还是会悲叹自己的命运呢?

  ⑤有几天工作很忙,我加班到深夜才回家。那几株丝瓜湮没在一件又一件的杂事中,被我忽略了。

  ⑥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窜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现在再去掐藤蔓,是不是晚了?木已成舟,秧已成片,人家会不会杀下楼来,指责我家的丝瓜“侵占领空”?我想,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一次友好的拜访吧,请他们宽恕主人的管教不严。

  ⑦但我还没去,楼上的住户先来拜访我了:“我是你们楼上的,请问方便说话吗?”我赶紧把客人让进来,倒上茶,惴惴不安:“对不起,那些丝瓜……我马上就剪了……”客人却笑嘻嘻地拿出几根脆嫩的小东西:“这是你们种的丝瓜,结了七八根呢,我们炒了几根,这是给你们留的。”见对方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我才放下心来。还没说话,母亲已经热情地唠叨了:“丝瓜熬汤也很好喝,以前我们农村媳妇坐月子,从河里抓几条鲫鱼,摘几根小丝瓜,喝了奶水足得很呢!”

  ⑧“是呀,丝瓜可是个好东西。嫩了能吃,老了能刷锅,我家闺女这几天还对着丝瓜画画!”眼见母亲与对方的会谈亲切友好,我才放下心来。

  ⑨从此我们与二楼的关系开始密切,不但见面打招呼,有时候还会约着去散步。这样的转变我始料未及,丝瓜却俨然以外交功臣自居,生长得越发骄傲起来。不仅二楼,又开始往三楼攀爬,我又开始新的惴惴不安。但是有一天,有个人在楼下跟我说,他是三楼的,请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让我们也沾染一点光哈。”

  ⑩现在,丝瓜已经爬到了四楼。我们这栋楼的住户关系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但见面热乎乎地说话,三楼的大姐姐给二楼的小弟弟辅导作业,四楼的奶奶和母亲一起相约去买菜。前几天,母亲神秘地告诉我:“二楼张阿姨的外甥女来摘了一朵丝瓜花,被四楼的小刘看见,托我做媒呢!”

  (选自《中国视窗》,有改动)

  18.根据文章内容,将作者的心理变化补充完整。(请写四字短语,3分)

  忐忑担心——(1)——畏惧害怕——(2)——惴惴不安——(3)

  19.联系文章内容,赏析词句。(6分)

  (1)赏析第⑥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窜”的表达效果。(3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3分)

  20.一栋楼的邻里关系,因为“一棵丝瓜爬上楼”而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请你联系首尾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奇妙的变化”之前和之后的邻里关系各有什么特点?(2分)

  (2)从首尾两段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1.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明天要封阳台。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从链接材料可以看出,“我”准备封阳台最终又决定不封阳台;本文的作者由开始的“只要丝瓜爬到窗户顶部,我就爬上去把它掐掉”(见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到后来忘记“掐”,最终任由它爬上四楼,不再“掐”它。两位作者最终都放弃自己最初的想法,原因各是什么呢?

  三、作文(60分)

  22.请以“把这样的美丽收藏在心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②书写正确工整规范。(4分)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析01-16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01-22

2024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01-11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06-26

关于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分析报告(精选10篇)07-02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的试卷分析02-09

高一语文试卷以及答案02-29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04-07

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01-10

职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