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专题一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语文的学习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语文必修三专题一综合检测题(含解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池沼(zhǎo) 齑(jī)粉 高擎(qǐnɡ) 淤(yū)滩
B.绯(fēi)红 胚(pēi)芽 勒(lè)紧 隧(suì)洞
C.澄(chénɡ)澈 吟哦(é) 氛(fēn)围 荒诞(dàn)
D.通衢(qú) 角逐(jiáo) 心弦(xuán) 瘠薄(bó)
答案:C A项“擎”应读qínɡ;B项“勒”应读lēi;D项“角”应读jué,“弦”应读xiá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 着灾难与不幸。
②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 的我、沸腾的我。
③英国哲学家罗素说:“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 。”
④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A.倾诉 沉思 回响 因此
B.倾诉 深思 反响 于是
C.倾泻 沉思 反响 于是
D.倾泻 深思 回响 因此
答案:D “倾泻”与前面诗句“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照应,且形象地写出了北方的不幸与灾难之多。“沉思”即深思,但此处更强调“对历史进行深沉思索”。“回响”指回声或响应,内心深处的活动是一种触动、一种共鸣,用“回响”恰当。而“反响”指反应,多指人们对外在事物的反应。“因此”体现因果关系,与原诗句体现的爱国情感一致,更见亲切。
3.(2010哈尔滨模拟)有位老者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风吹雨打不回头,力瘁筋摧勿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这首诗可以想象成若干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经写出,请续写最后一个特写镜头。(特写是一种电影艺术手法,把人和事物的局部放大、突出,造成清晰而强烈的视觉现象。)
要求:(1)想象合理,与上面的镜头相连贯;(2)能表现拓荒牛的精神面貌;(3)字数不超过80字。(5分)
远景:灰色的天幕下,广袤荒芜的原野一直铺展到天尽头。风冷冷地吹着,冰凉的雨斜斜地打在地上。若有若无的绿意浮在空气中,一块块黝黑的泥土一片片翻开来。
近景:一个农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扶着犁,在齐膝深的泥土里艰难地行走着。手中的皮鞭高高举起,猛地一挥,在空中发出“啪”“啪”的鸣响。
特写:
答案:牛弓着背吃力的往前走,喘着粗气。它的头微微低着,木轭深深勒紧脖根,肩峰上的牛毛在冷风中抖动。但是,它眼睛热切地直视着前方,透着一股犟劲、韧劲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4.根据下面的例句,任选一题运用比喻仿写一个句子,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李白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
(1)边塞诗是 。
(2)杜甫的诗是 。
答案:(1)(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2)(杜甫的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慷慨,风急、天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也。父畅,汝南、乡郡二郡太守。雄有孝性,居父忧,殆不可识。清河王怿为司空,辟为左曹。怿迁司徒,仍授左曹。雄用心平直,加以闲明政事,经其断割,莫不悦服。怿每谓人曰:“必也无讼,辛雄有焉。”历尚书驾部、三公郎。会淘汰郎官,唯雄与羊深等八人见留,余悉罢遣。
初,廷尉少卿袁翻以犯罪之人,经恩竞诉,枉直难明。遂奏曾染风闻者,不问曲直,推为狱成,悉不断理。诏门下、尚书、廷尉议之。雄议曰:“《春秋》之义,不幸而失,宁僭不滥。僭则失罪人,滥乃害善人。今议者不忍罪奸吏,使出入纵情,令君子小人,薰莸不别,岂所谓赏善罚恶,殷勤隐恤者也?古人唯患察狱之不精,未闻知冤而不理。”诏从雄议。
时诸方贼盛,而南寇侵境,山蛮作逆。孝明欲亲讨,以荆州为先。诏雄为行台左丞,与临淮王彧东趣叶城;别将裴衍,西通鸦路。衍稽留未进,议师已次汝滨。逢北沟求救,议以处分道别,不欲应之。雄曰:“王执麾阃外,唯利是从,见可而进,何必守道?”彧恐后有得失之责,要雄符下。雄以车驾将亲伐,蛮夷必怀震动,乘彼离心,无往不破,遂符彧军,令速赴击。贼闻,果自走散。
及尔朱荣入洛,河阴之难,人情未安,雄潜窜不出。孝庄欲以雄为尚书,门下奏曰:“辛雄不出,存亡未知。”孝庄曰:“宁失亡而用之,可失存而不用也?”遂除度支尚书。
永熙三年,兼吏部尚书。时近习专恣,雄惧其谗匿,不能守正,论者颇讥之。孝武南狩,雄兼左仆射,留守京师。永熙末,兼侍中。帝入关右,齐神武至洛,于永宁寺大集朝士,责雄及尚书崔孝芬、刘廞、杨机等曰:“为臣奉主,匡危救乱。若处不谏诤,出不陪随,缓则耽宠,急便窜避,臣节安在?”乃诛之。
(选自《北史列传卷三十八》,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河王怿为司空,辟为左曹 辟:征辟
B.与临淮王彧东趣叶城 趣:同“趋”,奔赴
C.议师已次汝滨 次:按次序
D.遂除度支尚书 除:任命
答案:C 次:驻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辛雄“闲于政事”和“不能守正”的一组是(3分)( )
A.①经其断割,莫不悦服
②缓则耽宠,急便窜避
B.①诏从雄议
②雄潜窜不出
C.①诏雄为行台左丞
②处不谏诤,出不陪随
D.①遂符彧军,令速赴击
②雄兼左仆射,留守京师
答案:A “闲于政事”指对政事处理娴熟清楚。“不能守正”指不能坚守正义。B①“诏从雄议”是辛雄建议的结果;C①指辛雄担任职务的情况;D②指辛雄留守京城,不属于“不能守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辛雄是陇西狄道人,他很有孝心,在他父亲去世守丧期间,由于悲伤过度,面容枯槁,人们几乎认不出他来了。
B.辛雄在对袁翻他们处理案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借助《春秋》的道理,指出要奖赏好人惩办坏人,做到案件审理的公正明断。
C.辛雄看到临淮王元彧不敢担责任去救援北沟,感到有机可乘,趁着他们心志不一致,便主动下令给元彧的军队,命令火速前去进击。
D.由于辛雄具有很好的政治才能,孝庄皇帝力排众议,在不知辛雄下落时,还是授予了辛雄度支尚书的职务。
答案:C 给军队下命令是临淮王元彧要求辛雄做的,并不是辛雄主动做的。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雄用心平直,加以闲明政事,经其断割,莫不悦服。
译文:
(2)若处不谏诤,出不陪随,缓则耽宠,急便窜避,臣节安在?
译文:
答案:(1)辛雄办事用心,公平正直,加上他施政办事娴熟精明,事情经过他的裁断,人们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2)如果处于朝廷之内不谏诤,皇帝外出不陪同随往,平时沉溺于尊宠之中,有事便逃窜躲避,臣子的节义到哪里去了呢?
参考译文
辛雄,字世宾,是陇西狄道人。他的父亲辛畅,曾做过汝南、乡郡两郡的太守。辛雄有孝敬长辈的品性,他在父亲去世守丧期间,(由于悲伤过度)(人们)几乎都认不出他来了。清河王元怿担任司空时,征召辛雄作了左曹,(后来)元怿升任司徒,仍授予辛雄左曹的职务。辛雄办事用心,公平正直,加上他施政办事娴熟精明,事情经过他的裁断,人们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元怿常常对人说:“要么没有诉讼,如果有辛雄就有明断的才能。”历任尚书驾部、三公郎。当时赶上精简郎官,只有辛雄和羊深等八人被留用,其他人全都被罢官遣送。
当初,廷尉少卿袁翻作为犯罪的人,得到恩准多次上诉,但却难以明辨是非。(袁翻)于是就上奏控告那些曾经传播风言风语的人,说他们不问是非曲直,就把他陷入罪案,而又完全不加审理。皇帝下诏到门下、尚书、廷尉那里讨论这件事。辛雄议论说:“按《春秋》中的道理,断案如果失误,宁可失之于执法不严也不要滥用刑罚。枉法执法不严会放过一些罪人,而滥用法却会伤害好人。现在讨论这件事的人不忍心得罪奸邪的官吏,使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让君子和小人、好事和坏事没有区别,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说的要赏励好人惩办坏人,要情意恳切地同情并体恤他人吗?古代的人只担心审查案件不能精细,没有听说明知道有冤情却不审理的。”皇帝下诏依从了辛雄的建议。
当时各个地方的盗贼四起,而南寇又侵犯边境,山中的蛮人作乱,孝明皇帝准备御驾亲征,拟先到达荆州。下诏让辛雄担任行台左丞,与临淮王元彧从东面赶赴叶城;偏将裴衍,从西面打通鸦路。裴衍拖延时间没有前进,元彧的军队已经驻扎在汝水河边。赶上北沟方面求救,元彧因为所部与北沟部队不属同一战区,不想救应他们。辛雄说:“您在外指挥军队,凡是有利的事就可以做,见到合适的机会就要上前,何必死守战区划分的规定呢?”元彧害怕以后有失误受到指责,要辛雄发给兵符。辛雄认为皇帝将亲自征伐,蛮夷的人一定心怀恐惧,趁着他们心志不一致,就会无往而不胜,于是辛雄就给元彧的军队发了兵符,命令火速前去进击。贼人听说后,果然自行逃散了。
当尔朱荣进入洛阳,制造了河阴之难时,人心不能安定下来,辛雄躲藏起来没有出来。孝庄皇帝想让辛雄作尚书,门下上奏说:“辛雄不出现,死活还不知道。”孝庄帝说:“宁可错在不知他下落时任命他,怎么能错在他还活着而不任用他呢?”于是发布了授予辛雄度支尚书的文告。
永熙三年,辛雄兼任吏部尚书。当时皇帝的亲信专横跋扈,辛雄害怕他们的谗言和陷害,不能坚守正道,评论的人很是讥讽他。孝武帝到南方征讨,辛雄兼任左仆射,留守京城。永熙末年,兼任侍中。皇帝逃入关内,齐神武帝到了洛阳,在永宁寺召集朝廷官员们,指责辛雄及尚书崔孝芬、刘廞、杨机等人说:“作为臣子侍奉君王,要拯救危难。如果处于朝廷之内不谏诤,皇帝外出不陪同随往,平时沉溺于尊宠之中,有事便逃窜躲避,臣子的节义到哪里去了呢?”于是就杀掉了辛雄。
三、诗歌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外国诗歌,回答问题。
我愿意是激流(节选)
裴多菲
我愿意是激流,
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在广漠的空中
……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
本诗中喻指自己和爱人的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答:
答案:激流、小河、废墟、云朵和破旗等喻指自己的意象,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壮美之感;小鱼、常青藤和珊瑚似的夕阳等喻指恋人的意象,比较娇小、细腻,有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 , 。(杜甫《咏怀古迹》)
(2)子曰:“知者不惑, , 。”(《论语子罕》)
(3)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4)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
答案:(1)群山万壑赴荆门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2)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4)徘徊于斗牛之间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2010潍坊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勾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橘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寥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焦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想》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有删节)
11.作者为什么说莫斯科与圣彼得堡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6分)
答:
答案:①教堂和人物雕像一样,只有外表的精美,没有内在的美丽(或:只有躯壳,没有灵魂)。②它们太富丽堂皇,氛围与朴素的宗教精神相悖。
12.文章用了不少笔写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正面衬托:作者赞美安德烈鲁勃廖夫技艺的高妙,以及蕴涵的深沉朴素之美,目的是正面映衬老妇人的朴素与圣洁。(答为“为赞美老妇人作铺垫”亦可)
13.“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一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
答:
答案:真正的虔诚和信仰应该与自己的努力劳作结合起来。在文中起揭示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14.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答:
答案:①抓住细节的触动,于细微处落墨。②对比鲜明。静与动、神圣与卑微、崇高于渺小、短暂与永恒等方面的对比,扩大了文章的思考范围和深度。③多用比喻,扩大了语言的信息内涵,也提升了语言的艺术魅力。④用肖像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2010江苏江堰质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异化心态腐蚀“上流”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整体“向上流动”,社会成员在经济收入、个人尊严等方面全面上升,可谓是真正的“上流”社会。但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向上流动时,异化的“往上爬”心态,常常把权力、金钱作为打拼的终极目的,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从而使人被金钱与权力所奴役。
中国人向来是不缺乏功利和实用主义精神的,否则也许很难理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怎样被许多人自动地解释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孔子曾一再强调学问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然而他的学说本身最终却也成为后世读书人谋求功名的一块敲门砖。若真从动机上考察,当下真正从事所谓“为己之学”的大概寥寥无几。一些学术研究,如果把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变异为研究者个人加官进禄的工具,那么这种学术活动的合理性甚至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学术大师难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本应归为目的的事当作手段,考量它带来的报酬,这种现象远不止于学术界。官员的政绩卓著是为了政治前途;勤奋工作的员工可能并非真的多么爱岗敬业,而只是为了升职机会;学生挑灯夜读更是绝少乐在其中的,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大半还是为了今后有望得到高的薪水。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往上爬”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社会成员对其加以内化之后,又不自觉地通过教育的方式在代际之间传递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名言警句是大多数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人上人”的意义在于“人下人”的存在,而“往上爬”的目的就是前者对后者的统治和支配。在这个众人争先恐后的大潮流中,又有多少人因为“爬不动”或“爬不上去”而成为牺牲品和铺路石呢?而我们的教育在一味鼓励人们寻求成功的同时,一个严重的弊端就在于,它很少教人们领会人生中“丧失”、“舍弃”的积极意义和功能,它也很少教人们掌握怎样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丧失,接受不完美。其结果不仅让成功者面临更大的压力,更使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达到成功标准的人背上沉重的包袱。
客观来看,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变,从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进入到丰富多元的物质生活时代;从一个很少竞争的时代到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从一个可以想见自己未来的时代到一个完全无法预期的时代。快速的变化在人们的心里投射下不安的阴影,因此安全感在越来越富足的现代社会中倒成了稀缺的珍品。我们周围生活着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收入足可以温饱,甚至小康,但是他们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企业破产、投资失败、事业停滞、失业下岗、婚姻解体……由此而产生的不安全感,让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某种近似于焦灼的精神状态里。
在着急“往上爬”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先问问自己,究竟需要怎么样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是否也应该具有这样一种包容的态度和宽松的氛围,能让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不是社会要求他成为的人。我们是否可以不再用“成功”与“失败”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尊重人的多样性及其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请记住一句话:一流的木匠比二流的雕刻师都值得称赞。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一段,作者的意思是说,虽然中国社会整体在“向上流动”,但一些突出的异化心态使之与真正的上流社会还相去甚远。
B.作者以孔子的学说反被人普遍用来谋求功名的一块敲门砖这样的事实说明,中国人的功利意识和实用主义是一种普遍现象。
C.“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者引用这句名言警句意在从反面说明,中国的教育只是一味鼓励人们寻求成功,很少教人正确对待失败。
D.作者说安全感在富足的现代社会成了稀缺的珍品,意在说明中国社会经历的社会剧变太快,人们因竞争激烈和无法预知未来而精神压力极大。
答案:D “意在说明中国社会经历的社会剧变太快,人们因竞争激烈和无法预知未来而精神压力极大”说法错误。实际上,从论述的思路看,第五段证明的观点是第四段的后半部分:中国教育的一个严重的弊端就在于,它很少教人们领会人生中“丧失”、“舍弃”的积极意义和功能,很少教人们掌握怎样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丧失,接受不完美。结果不仅让成功者面临更大的压力,更使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达到成功标准的人背上沉重的包袱。简而言之,作者说安全感在富足的现代社会成了稀缺的珍品,是在说明中国教育存在问题。
16.作者认为异化心态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腐蚀?请分条概述。(6分)
答:
答案:(1)以权力、金钱作为打拼的终极目的,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会让人成为金钱与权力的奴隶。
(2)读书、做学问、为官等皆以功利和实用主义至上;
(3)代际之间传递的“往上爬”的'错误教育,使失败者成为了牺牲品;
(4)因缺少失败教育、不完美教育,物质的富足反让人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心里充斥着不安全感和精神的焦灼。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17.针对异化心态,作者认为应该持有怎样的正常心态?作者在文章结尾认为“一流的木匠比二流的雕刻师都值得称赞”,为什么?(6分)
答:
答案:⑴一是人自己要明白究竟需要怎么样的生活,不要盲目往上爬;二是社会是要有包容的态度和宽松的氛围,让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三是不用“成功”与“失败”作为评价标准,充分尊重人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以上三点,每点1分)
⑵这句话的意思是:木匠虽是“下流”,但他们献身于工作并不是为了追求权力、金钱和名望,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希望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把做自己所爱的工作作为最高的享受。(3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有能力获得一枚奥运奖牌——银牌或铜牌,银牌会让你更快乐吗?有关专家通过对奥运奖牌获得者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是:铜牌获得者虽然只站在第三名的位置上,但他们远比银牌获得者快乐。银牌获得者因没能获得第一,像失败者一样沮丧;而铜牌获得者因能够赢得一枚宝贵的奖牌,往往高兴得热泪盈眶。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针对这则材料,我们首先要注意到如下关键信息:银牌获得者——沮丧;铜牌获得者——快乐。据此我们可以揣摩出命题者的用意是让我们在对比中思考“银牌的奖励高于铜牌,但是为什么银牌获得者会很沮丧,而铜牌获得者却高兴得热泪盈眶呢”。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句的提炼进行因果探究,我们可以发现:“银牌获得者——第二名——与第一名失之交臂——沮丧;铜牌获得者——第三名——能够赢得一枚宝贵的奖牌——高兴”。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立意:
1.摆正心态和位置,才会得到快乐
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自己就是失败者,与冠军失之交臂不一定是坏事,在以后前进的道路上会有一个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才能走出沮丧,获得快乐。
2.知足常乐
铜牌获得者获得第三名已经很满足,银牌获得者却因为只是获得第二名而感到沮丧,知道满足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
3.快乐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我们也可以反弹琵琶,银牌获得者的沮丧,其实是一种不满足于现有成绩的表现,不满足于现状,追求人生的最高目标,这是前进的动力,正是由于不断追求才能不断进步。从而提炼出“人生要有大追求,不能满足于小快乐”“不知足常乐”等主题。
【佳作展台】
忽视那“一点点”
有时,我们会距成功只差一点点距离,所以便有人为此而捶胸顿足,郁郁寡欢。我们何不忽视那“一点点”的差距,让自己既有收获,又有快乐呢?
人生总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学习上为差一点满分而遗憾;工作上为差一点评先进遗憾;买彩 票为差一点中奖而遗憾……刻意计较那“一点点”遗憾的你就只能“抱憾终生”了。其实,忽视那一点点的瑕疵,会带来饱满精彩的人生。
虽然差“一点点”,但这并不能否定我们的价值。因为,我们已做得很出色,我们同样在努力,同样风雨兼程、披荆斩棘,我们与冠军相比,只是差了一些机遇。虽不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但我们却同样成为第一批登月的人类,没有成为登月第一人的宇航员同样是人类的骄傲。
成功的喜悦并不只是鲜花与掌声,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流过的泪、流过的汗的肯定,只要努力过,即使“差一点”,我们也同样有资格开心地为自己庆贺。其实你做得很好,已是超越碌碌之辈的英才,只因自己钻不出那“一点点”之牛角,挣不开那“一点点”之枷锁,终成一个伤心人。所以,忽视那“一点点”的遗憾,做一个快乐的人,继续创造新的成功,岂不乐哉?
人生有太多的“一点点”,我们应跨过心中的那道坎,继续向心中的制高点努力,也许这一次的金牌不属于你,但你已成为脱颖而出的胜利者,只要拥有自信,总有一次冠军是属于你的。快乐地向前,也许,在下一个转角,闪闪的桂冠正等着你去摘取。
忽视那“一点点”,你会感到雨后空山的清爽宜人,看到海天一线的壮阔美丽,收获金秋十月的硕果累累,享受月白风清的胸无纤尘。
放下你对“一点点”的苛求,享受同样的胜利喜悦吧!
[评析]本文从“走出那一点点的差距造成的遗憾才能获得快乐”这一角度立意,论述精当有力。作者从“人生总有一点点遗憾”入手,先谈只有摆脱遗憾才能有精彩人生,进而分析“一点点的差距”并不能否定我们的价值,之后举例说明退出“一点点”的牛角尖才能得到快乐。文章结构清晰,层层深入,语言不乏亮点,实为一篇议论佳作。
第Ⅱ卷(附加题)
一、(2010江苏省栟茶统考)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中划线处断句(限6处)。(6分)
呜呼!公之功德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有删节)
答案:公之功德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参考译文:
唉!范公的功德,不需要文章而能昭显,范公的文章,也不待序文而自能流传。然而我所以不敢推辞而为范公遗稿作序,因为自从八岁懂得敬爱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而惟独没能结识范公,我把这看作一生的遗憾。如果能在范公的文集中挂名,从而使自己成为范公最后的门下士,难道不是向来的愿望吗?
20.文中的“公”是谁?其散文代表作是哪篇?请写出姓名及篇名。(2分)
答:
答案:范仲淹 《岳阳楼记》
21.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苏轼不推辞为文正公文集作序的主要原因。 (2分)
答:
答案:从八岁起四十七年中一直敬爱范仲淹。
二、(2010.江苏省栟茶统考)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四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二回就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封建专制叛逆者的典型,对爱情生活有自己的追求,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兄弟离家出走。
C.《边城》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D.在骗女儿的继承权并要女儿签字时, 葛朗台“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也不停地抹着。”这里的“转”和“抹”深刻地揭示出葛朗台贪婪、自私、焦虑的心理,反映出他爱财如命的本质。
E.《老人与海》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作者这样安排主要目的是让屡遭厄运、孤独贫困的老人,能从百兽之王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
答案:AB A应为“第四回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B相关情节说的是“觉新”。
23.简答题(10分)
(1)下面是《红楼梦》中人物的“别号”,请分别写出是哪些人物?(5分)
①稻香老农 ②潇湘妃子 ③蘅芜君 ④枕霞旧友 ⑤蕉下客
答:① ② ③ ④ ⑤
(2)“锦囊妙计”是一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请简要写出于此成语相应的人物及故事。(5分)
答:
答案:(1)①李纨 ②林黛玉③薛宝钗④史湘云 ⑤贾探春
(2)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相应人物2分,故事情节较完整3分)
三、(2010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这不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在延续传统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的农村,是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于是人们渴望田园生活的舒缓;城市人口拥挤,空间狭隘,于是人们向往农村的辽阔、宽广;城市繁华而嘈杂,于是农村的朴素、宁静变得格外可贵;城市过于人工化,于是农村自然风貌的价值就越来越大。洁净的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所以,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必须从狂热圈地中清醒过来,善待农村,反哺农村。因此,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
24.文中认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分)
答案:城市不顾实际需要,狂热圈地。
25.农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答案:农村可以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如:为城市提供劳动力或农副产品等)。
26.现代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7分)
答案:(1)要依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原则;(2)正确认识城市和农村各自的价值;(3)正确处理城乡关系;(4)做到生态平衡,城乡互助,和谐发展。
【语文必修三专题一综合检测题(含解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