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复习训练题
为什么要学语文?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下面梳理了高一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复习训练题,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稗史到大雅: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
小说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主要文学文体,但是在中国却一直是下九流的“闲书”而不登大雅之堂。《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家被称为稗官,小说被称为不能与正史相提并论的稗史。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君子自然不肯光顾小说,即使是那些才子,也是在正宗的诗文之外偶涉小说,大都拿小说不当正经事,将小说称为“闲书”。明清两代,即使是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肯定性的评论,也认为它们不可以与《左传》《史记》相提并论,仍然是“稗史”的地位,而没有人敢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说文学高于历史。只有那些落第的文人,不厌其烦地写作数量繁多的实现自己白日梦理想的才子佳人小说,而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结局。
甲午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酣梦,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首先就从重视小说的地位开始。梁启超反传统之道而行之,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将小说的地位抬到了一种罕见的高度:“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而谴责小说的出现,尤其是以林纾为代表的西方小说的大量翻译,也促成了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当然,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进程是缓慢的,我们屡屡看到翻译者以中国话本小说的叙述模式去变异翻译文本,删削原有的大段的景物描写,甚至以说话人的身份现身说法。但是,他们的努力并非没有意义,正是因为梁启超颠覆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而将之视为文坛的正宗,谴责小说造成的广泛影响以及在这之前已经有近两千余种的外国小说的翻译文本,所以在五四文学革命中鲁迅发表其“格式特别”的小说时,无须一个革命性的论证过程,现代小说就顺利登上了文坛正宗的舞台。
那么,鲁迅使小说这种文体从传统向现代成功转型的贡献表现在哪里呢?胡适是以白话文的准绳衡量传统与现代以及艺术的优劣,就此而言,鲁迅的小说其实比起宋元话本来并不显得通俗易懂。且不说他的早期小说《斯巴达之魂》《怀旧》等是用文言文写的,《狂人日记》开篇就是一个文言的序。关键就在于,胡适的衡量标准是有问题的,普实克在其著名的《〈怀旧〉——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一文中,就探讨了这篇文言小说所具有的现代性特征,由此可见,文学的现代 性有诸多的特征,白话仅仅是其中一个要素,把是否使用白话看成是衡量现代性的唯一标准是谬误的。普实克指出的鲁迅小说不以故事取胜而淡化情节,涉及现代小说重要的审美特征。鲁迅小说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而与现代派小说接近,其悲剧性是对传统大团圆的颠覆。鲁迅认为大团圆是不敢正视人生的“瞒和骗”,表现的是“怯弱,懒惰,而又巧滑”的国 民性。而现代的新文学则应该与这种大团圆对立,真诚地正视人生的血痕和泪痕,写出人生的“血和肉”。
阅读鲁迅的作品,且不说完全笼罩在悲观绝望的艺术氛围中的《彷徨》,就是鲁迅在《自序》中标榜“听将令”而露出若干亮色的《呐喊》,其悲凉的基调也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狂人日记》中的觉醒者面对无人理解且将他视为疯子的环境绝望地呼喊着“救救孩子”,《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像一条狗一样地默默地死去而无人同情,《祝福》中的祥林嫂在旧历年底怀着到阴间被分尸的恐惧郁郁而死……即使是鲁迅的喜剧性小说,也是含泪的笑,而且长歌当哭的泪水要压倒短暂的笑,尤其是《阿Q正传》,当阿Q觉得自己做革命党受难却实际上是被当做盗贼杀头的时候,看客们跟着这个死囚仅仅是想听他唱一段,让人在笑后陷入深深的悲哀与反省之中。
(节选自《论悲剧精神在中国现代文
体转型中的错位》,有删改。)
1.关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肯定性的评论,抬高了小说地位,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开端。
B.谴责小说造成的广泛影响以及以林纾为代表的西方小说的大量翻译成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C.鲁迅在五四文学革命中发表《狂人日记》等“格式特别”的小说,最终标志着现代小说顺利登上了文坛正宗的舞台。
D.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进程是缓慢的,这就导致一些翻译者在翻译西方小说时还以中国话本小说的叙述模式去变异翻译文本。
【答案】 B
2.下列关于鲁迅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小说的现代性并不表现在通俗易懂,而在于其具有现代小说的重要的审美特征, 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而与现代派小说接近。
B.鲁迅的很多小说是悲凉性颠覆了中国传统小说几乎千篇一律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结局。
C.《彷徨》《呐喊》中的作品全都笼罩着悲观绝望的艺术氛围,即使是喜剧性小说《阿Q正传》也让人完全沉浸在悲哀与反省之中。
D.鲁迅认为大团圆是不健康的国民性的表现,而现代的新文学应该与这种大团圆对立。他也在创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这一观点。
【答案】 C(《呐喊》露出若干亮色。)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汉书艺文志》中将小说家称为稗官,因而直到明清两代中国古代小说一直被视为不能与正史相提并论的稗史。
B.亚里士多德说文学高于历史。可见小说在西方一直是主要的文学文体,而并非不登大雅之堂的“闲书”。
C.梁启超冷静客观地评价了小说的地位,提出了“小说界革命” 的号召,提倡写作“新小说”。
D.胡适是以白话文的准绳衡量传统与现代以及艺术的优劣是不恰当的。是否使用白话并不是衡量文学现代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 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 7题。
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 日者:以占卜为业之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 干:求取
B.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除:免除
C.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 籍:抄没
D.相所黜升,惟否惟能 否:邪恶
【答案】 B(任命)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旦“贤宰相”的一组是(3分)( )
①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 ②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 ③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④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 ⑤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⑥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 C(排除①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旦持身严谨。太宗朝,他因为岳父赵昌言参知政事,便主动辞官避嫌。真宗朝,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也一直未当官。
B.王旦为官公正,受到真宗和钱若水的赏识。真宗曾经把他们两人召到宫苑中,问哪一个可以重用,钱若水当场推荐了王旦。
C.王旦个性严肃,不苟言笑,但在朝廷议事,常能以理服人。在处置日者的问题上,他犯颜直谏,推己及人,终使皇上息怒。
D.王旦实事求是。天下大蝗,有个宰相为迎合皇上心意,献死蝗请求庆贺,唯独王旦不同意,使朝廷免于被天下人耻笑。
【答案】 B(真宗召对的只是钱若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
(2)等到在皇上跟前上奏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王公慢慢说出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了下来。
(3)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
参考译文:
王公名旦,字子明,是大名莘地人。年轻时好学,有文才。太平兴国五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任参知政事,王公因为自己是他的女婿,就避嫌请求辞官。太宗赞许他,改任他为礼部郎中。
王公为人严肃庄重,能做大事,远离权势,(别人)不能拿私事求他,因此真宗越发了解他的贤能。钱若水以能识别人才出名,常常称赞王公说:“真是做宰相的人才啊!”钱若水卸任枢密副使时,真宗召他到宫苑,询问谁可以重用,钱若水说王公可以用,真宗说:“我本来已经了解他了。”王公任宰相十多年,没有夷狄侵犯的外忧,不用打仗,天下富足殷实,群工百官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所以天下至今称赞他是贤能的宰相。
王公用人,不凭人的声誉名望,一定根据他的真实才干。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他推荐谁,别人都不知道。寇准任枢密使,正当卸任时,托人私下请求王公让他担任节度使。王公很吃惊,说:“将相的任命,哪能求取呢!再说我不接受私下的请求。”寇准非常怨恨他。不久,皇帝的命令下来,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寇准入宫觐见皇上,流着泪说:“不是陛下赏识我,我哪能任这一职务!”真宗详细地告知王公推荐他的情由,寇准这才羞愧叹息,认为自己比不上王公。
王公同人交往,不苟言笑,他的话虽然不多,但能以理服人,他整天默不作声,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等到在皇上跟前上奏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王公慢慢说出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了下来。大中祥符年间,天下蝗灾严重,真宗派人在田里找到死蝗虫来给大臣看。第二天,有个宰相在袖子里藏着死蝗虫进献,说:“蝗虫确实死了,请在朝廷上公示,率领百官庆贺。”只有王公认为不能这样做。过了几天,正有人上奏,飞蝗遮天蔽日,真宗看着王公说:“如果百官正在庆贺,但蝗灾却如此严重,难道不被天下人耻笑吗?”占卜的人上书谈论宫内的事情,被判死罪,抄没家产,获得朝中官吏同他交往占问吉凶的书信。真宗生气,要把这些人交付御史审讯。王公说:“这是人之常情,再说内容不涉及朝廷,不够定罪。”真宗不消气。王公就取自己曾经占问的书进献,说:“我年少贫贱时,不免做这样的事,一定要拿这个定罪,请连我一起交官府治罪。”真宗说:“这件事已经被人告发,怎么能够免于处罚呢?”王公说:“我作为宰相,执行国家法令,怎么能够自己做了这样的事,侥幸没有被人告发却以此给别人定罪呢?”真宗这才消气。
王公一直用勤俭节约勉励子弟,使他们身处富贵却不奢华。兄长的儿子王睦想要参加进士考试,王公说:“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仍然没有做官,他留下奏章请求皇上不要施恩子孙。
铭曰:名声显赫的魏公,是我真宗朝的宰相。他罢黜、升迁官吏,只看邪恶与贤能。他执掌国家权力,天下安定太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8.两首诗都写夏日,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寇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轻寒;苏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凉爽、充满生机。
9.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寇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情,苏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舒畅爽悦之情。
从寇诗的“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主人公正处于离愁无法排遣的时候,日暮时所闻燕语只会更添愁绪;从苏诗“夏席清”“石榴开”“树阴满地”等词句中可以看出,在诗歌主人公眼里,夏日是一派清凉有生机之景,睡觉醒来时又闻悦耳莺声,所以主人公这时候的心情应该是舒畅爽悦的。(第(1)题考查学生对诗中所描写事物特征的把握。这需要在诗句中找出关键词,找到诗中描写夏日特征的形容词,如寇诗的“轻寒”,苏诗的“清”与“明”,抓住这些词语组织答案即可。第(2)题考查对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的感悟。从寇诗中的“离心”可知友人或者爱人远去,“无人”表现出主人公的孤独感;苏诗中的“石榴开遍”描述了一片生机之景,日当午时的“树阴满地”,透露出主人公对夏日的感觉是清凉、爽快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5)《孟子》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提倡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性上提倡的________论思想等,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精华。
(6)19世纪30年代开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文学的主潮,法国作家________的《红与黑》可称为奠基作。
【答案】 (1)绕树三匝 (2)但寒烟衰草凝绿 (3)放浪形骸之外 (4)凌万顷之茫然 (5)性善 (6)司汤达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的小说,完成(1)~(4)题。
契约
还有三天就是腊月二十三,窗外时常零星地响起鞭炮的声音。刘越正在发呆,就被这声音吓了一跳。他有点烦恼地站了起来,打算弄点什么来吃,最好比平常丰盛些,好歹像个过节的样子。
灶台上凝固了厚厚的油渍,泛着恶心的油黄色。刘越皱了皱眉,还是把锅放了上来,这个时候玉茹推门进来,哼着歌。拎着大包小包扫来的战利品。
“玉茹,”刘越忍不住说,“明天,咱们把家里打扫一下吧,快过年了。”
“年货还没有买完呢,跑了一天把我累坏了,明天还得去。”玉茹跳过来搂住刘越的脖子,又把手指得意冲他晃了晃,“好看么,新款的,年底打四折,嘻嘻。”
戒指很好看,但是刘越没有心情,叹了口气。今天晚上吃什么呢,这是个问题,家里没有剩下什么吃的。刘越上次买的一箱方便面还剩了一包,也不够两个人吃。他满怀希望地看了看玉茹拎回来的大包小包,然而这些“年货”除了衣服就是首饰,都进不了肚。
想起儿时,每当过小年这天,母亲早早就把家里都打扫一遍,晚饭的时候通常会有一碗排骨,一盘鸡,和几个色香味俱全的炒菜,他也会沾着灶王爷的光,吃上几块粘牙的糖。父亲总会烫壶酒,笑眯眯地用筷子沾上几滴,送到他的嘴里去。可惜,母亲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去了,那之后的小年,就剩下爷俩,晚饭前,父亲就在母亲所坐的位置,单独放一副碗筷在桌上,再盛上一小盅酒。
“晚上吃什么呀,老公?”玉茹撒娇地问。
“啥也没了,就一包方便面。”
“那咱们出去吃吧,我刚才看见港式火锅打八折呢!”
刘越没有说话,回来客厅坐着发呆。玉茹的脸拉长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心里还在埋怨我。”
刘越仍没有说话,摸出一根烟点燃,烟雾徐徐地飘在空中。
“你打算怎么着,去接他?”玉茹盯住他,须臾,又似乎松了口气,“马上要过年了,除夕怎么也应该和老爷子见个面,我觉得,咱们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刘越又吸了口烟,自从前年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以来,这是第二个春节。在那之前,刘越夫妇都是同父亲一起生活,所有的事情父亲全都会办好。
父亲的房子是一套不小的单元房,地理位置也不错。如果父亲不是执意要娶梅姨,那种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
“说话呀你。”玉茹催问道。
“都行,看情况。”刘越说。
怎么开得了口呢,她的动机很明显,去看老人就是为了房子。其实刘越对梅姨这个人不反感,她是他们家的老邻居了,梅姨一直照 料自己瘫痪的老伴。母亲去世后的第五年,梅姨的老伴也去世了,她没有孩子。
梅姨给刘越洗衣服,三十晚上帮他家包饺子,甚至刘越得了急性阑尾炎,也是她帮着叫的救护车,一起送的医院。是的,他的确不反感她,甚至觉得她亲切。但固执的少年的心中,母亲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你呀,就是呆,和你父亲和好是迟早的,亲父子哪是写个凭据就能断绝的,还是早点和好,我看老爷子身体也不大好。”玉茹轻描淡写地说。“够了,别再说了!”刘越忽然吼了一嗓。他知道父亲一直等到他有了自己的家庭才敢提和梅姨的'事。他还记得父亲提出要和梅姨结婚的时候,那带着几分慌张和拘谨的眼神,几十岁的人了,像个做错事情的孩子。
“你喊什么喊,我还不是为了你好,当时就不应该让他们结婚,我们的房子平白地少了一半,现在还得低三下四地去看他们。”玉茹大声地叫着,“没见过你这么窝囊的人,自己的财产自己都不会保护,那套房子值四百五十万,四百五十万啊!”
刘越忽地站起来,铁青着脸,回过头看着她,但是又缓缓地坐了下来。眼前浮现出断绝父子关系画押那天父亲的脸。父亲那张脸上的每一根皱纹,似乎都深了一层。父亲冲拇指呵了口气,而后重重地印在文契上,之后把头靠在沙发上,紧紧地闭上眼睛。文契上面写着两人不再是父子,他也得不到任何遗产。刘越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玉茹推着他说,“走吧走吧,没看爸心情不好。”有没有遗产他没想过,其他人要取代母亲的位置,那是不可以的。最后他什么也没说,随着玉茹走了出去。
这一走就是一年半多没有再联系,玉茹不止一次地念叨着,老爷子还挺狠心,真的就断绝关系了?本来她想父亲不多久就仍然会来关心儿子,到时候就要求重新订立一份契约,说明遗产完全归刘越,然后才和好。他们倒是不会把梅姨扫地出门,但是有这么张纸在手上,遗产方面总是保险的。现在看来不得不主动去和好了,真没面子。现在再去,怎么提销毁那张契约的事情嘛。
“我出去转转。”刘越拎起大衣从家里冲了出去,外面的空气寒冷而纯净,使人的头 脑很快地安静下来。马路边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小孩子正在放鞭炮。一串鞭炮响到一半,火星灭掉了,小孩子叫着跑上前去,被男子一把抓住说,“回来,爸爸去看看。”他刚刚探过身去,炮竹忽然又再次响了起来,把男子吓了一跳,跳着跑开,小孩子欢快地笑了起来。真的是快过年啦。一天更比一天热闹。
刘越掏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2012年《读者原创天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篇就从中国民俗中的小年写起,以小年的气氛来反衬刘越内心的苦恼,并为小说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刘越在妻子置办年货回到家后,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过小年时勤劳的母亲给家中带来的幸福,因此越发地对妻子不满,借此表达了刘越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C.在刘越夫妇与父亲一同生活的日子里,丧偶的邻居梅阿姨对刘越和他的父亲照顾非常周到,所以刘越的父亲执意要娶梅阿姨,因此惹得儿子和自己断绝了关系。
D.小说中几处穿插了刘越的回忆,让读者看到了刘越过去的家庭生活状况,也让读者 对刘越与父亲立下断绝关系的契约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也凸显了人物性格。
E.儿媳妇玉茹心中一直挂念、关心着刘越的父亲,毕竟是一家亲,所以舍弃面子主动要前去探望老人,同时也希望借此把原来的契约加以修改,让一 家人不再生分。
【答案】 DA(B.“越发地对妻子不满”稍有夸大之嫌。C.时间“在刘越夫妇与刘越的父亲一同生活的日子里”错。E.儿媳妇要前去探望老人的目的分析错误。)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儿媳妇玉茹这一人物有哪些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家中灶台,油渍泛黄,没有吃的便要吃港式火锅——好吃懒做;大量购买衣服、首饰——(爱美)花钱无节制;不关心老人生活,只顾及遗产问题——贪图钱财,轻视亲情。
(3)小说中写到刘越冲出家门看到马路上一对父子放鞭炮的情节,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马路上放鞭炮的父子是幸福的(1分),这也让刘越想起父亲对自己的恩情(关心呵护)(1分),这也让刘越产生了“快过年了”,“应该看望父亲让父亲高兴”的感恩之心(2分),为情节发展到“刘越掏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作了铺垫(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
(4)小说的结尾写到“刘越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你能从这个结尾中预见到怎样的故事结局,并结合小说加以分析,说出你的判断依据。(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可以预见到故事的结局是大团圆(喜剧性结尾)(1分)。小说中一再写到刘越当初与父亲签下断绝父子关系的契约,反对父亲再婚主要是因为刘越对母亲的深情,而不是对梅阿姨有不好的印象,父亲再婚有机会(2分);而且妻子玉茹现在也要去父亲那里,所以刘越要缓和父子矛盾有着希望(2分)。更何况刘越在小年这一天更加挂念自己的父亲,又看到马路边放鞭炮的快乐幸福的一对父子,更刺激了他要感恩于父亲的愿望(2分)。所以,结尾写到“刘越掏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说明他已经决定要回家看望父亲了,小说必定有个团圆的结局。(1分)
不是大团圆结局(1分);刘越媳妇玉茹的表现及遗产问题,(3分)刘越的态度(2分)突破中国小说重“大团圆”的结局模式。(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其前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他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公开对学生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 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须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他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辜鸿铭既是一个博学多才、言辞敏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的、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顽固守旧、行为狂放的怪老头。
B.文中多处引用辜鸿铭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和思想,第4自然段中他在北京大 学的讲话,蕴含着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
C.面对西方人的嘲笑与无礼,辜鸿铭总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毫不留情,这令西方人对辜鸿铭很反感。
D.文章第5段承上启下,既揭示了上文人物言行反映的深刻思想,也阐明了下文人物狂放态度的根源,使文章内容收放自如。
E.辜鸿铭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却在国内屡遭自己同胞和学生的嘲笑误解。
【答案】 D3分,B2分,E1分。(A“顽固守旧”错,文中虽有穿旧服、留辫子之行为,但这是为了反映人物热爱东方文化、维护民族自尊的品性。C中“很反感”于文无据。E从本文看,“屡遭”体现得不够。)
(2)从文章后5段看,辜鸿铭的“了不起”、“怪”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了不起”表现在:①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②讥笑西方人,传播捍卫中国文化。③慈禧生日,“贺诗”讥讽。④袁世凯丧日,大开堂会,热闹三天。⑤在傲慢的西方人面前保持作为中国人的尊严。(答出4点,每点1分)
“怪”表现在:留辫子、穿旧服等行为上。(2分)
(3)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什么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言深刻、辛辣,“有形”和“无形”的对比,使语意鲜明;(2分)其中,留辫子是他的偏执行为,他以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遭遗弃的痛心,而头上无辫子、心中却存有诸多守旧思想的人的虚伪也令他不齿。(2分)观点一针见血,直击对方要害,表现了人物的灵敏睿智。(2分)
(4)文中有“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之句,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辜鸿 铭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此时西方入侵,国内混乱,内忧外患使他内心痛苦,绝望挣扎,用狂放的行为维护民族尊严。(4分)
第二问: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带给我们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挑战。我们必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此问开放性强,观点明确、内容健康、言之成理即可)(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当前社会给人带来很多创业机会,许多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憧憬,谈及人生目标时踌躇满志,表现出不可动摇的决心与顽强的意志。
B.著名艺术评论家白烨对当下许多粗制滥造的影视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说,这些作品多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无病呻吟,好像硬拿手指头掏人腋窝。
C.写出一个好的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要求词性以及词组结构严谨相对,但是又要看似信手拈来,仿佛宛若天成,不能见斧凿痕迹。
D.面对油气资源日益紧张的局势,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发改委副主任表示,只要依靠科技铸山煮海,在短时期内不会出现影响经济的能源危机。
【答案】 A(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B无病呻吟:没有病而发出呻吟声。比喻本来无忧无虑,却要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C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D铸山煮海:比喻善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B.“元芳,你怎么看?”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的政治理念的引子,其中不仅关系到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而且涉及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
C.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D.2012年11月17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区域规划,是中部崛起的最重要支点。它对整个中部乃至全国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 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答案】 A(B项递进关系颠倒,应为“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而且涉及到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 C项语序不当;应为:“改装、试航到正式入列” D项搭配不当,“起着”和“意义”不能搭配。)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⑤⑥①③④② B.②⑤⑥④③①
C.②⑤⑥③①④ D.⑤②⑥①④③
【答案】 D(注意分号前后内容的对应关系)
16.以“神舟十号飞船”开头,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之表达的语意更加明确、清晰。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3名航天员为了给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送人员和部分物资驾乘的将于今年6月至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的载人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神舟十号飞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神舟十号飞船将于今年6月至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送人员和部分物资,这次载人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17.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6分)
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
【答案】 (示例)拒绝艰难攀登的人 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 拒绝辛勤劳动的人 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60分)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受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 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请完整理解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所选材料是个寓言故事。审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材料的寓意,既不能因为猪的形象不好,就批评它好吃懒做,没有理想,也不能批评鸡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既不能只说要做老黄牛,也不能光讲要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
综观猪、牛、鹰、鸡的说法,不难发现,它们都在欣羡别人的优势与好处,而忽视自己的长处;同时,它们都在谈论人生的得与失,但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另外,它们都提到“假如让我再活一次”的问题,探讨的是“今生与来世”的话题。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展开论述:①长与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得与失(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上帝打开这扇窗就会关掉那扇门),③今生与来世(珍惜现在,活出精彩),④自我与他人(人人皆可为尧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以“做好自己”为最佳立意;悦纳自我,增强信心,不懈奋斗,美丽人生。
【佳作赏读】
只做自己
临川一中 江声
卢梭曾说:“上帝在创造我的时候,一做完便把模子击得粉碎。”这话虽有些自负,但它告诉我们,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要做好自己,走出一条不从俗的路。
只做自己,要勤奋投入。
方文山在与周杰伦合作之前,他不过是一名装防盗网的工人,他还干过推销 员、泥瓦匠等等“卑微”的职业。可他在工作之余不忘创作,一有灵感立即写出来。苦难的经历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词风。而努力使他灵感如泉涌,不曾枯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说:“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一个人不想做自己,整天幻想成刘德华、周杰伦。”
只做自己,还要有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苏格拉底 笃信法律和民主,不愿做有特权的人。直到受人诬陷即将被处死,他仍不放弃对法律和民主的信仰与尊重,最终被投票表决后处死。没有勇气和信念的支持,他决不会放弃对生的渴望。
鲁迅站在整个封建文化的对立面,冷眼审视。正是“老生常谈不谈,人云亦云不云,众人去处不去,凡人所好不好”的信念,助他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所向披靡。
带着勇气和信念上路,苏格拉底、鲁迅只做自己,成为无数人灵魂的导师。
只做自己,更要有一颗博大的心。
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为中国航天领航,他是先行者,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成为中国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钟期荣、胡鸿烈,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为了学子,甘为骆驼,与人有利,牛马也做。他们为中国教育界做出楷模。
当狂风骤雨来临的时候,他横竖不说一句话;当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肩膀上的时候,他高昂的头不曾低下。谢延信,用33年的辛劳,延展爱心,信守忠贞。他像一匹老马,虽不曾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登上人性、善良的顶峰。
博大的心只有跳动在特别的你的体内,才能感动华夏,击中每个人心中最柔弱的部分。
只做自己,即便身处逆境也要扬起生命的风帆;
只做自己,即便身处困境也要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只做自己,即便绝望侵占整个心房,也要让生命之泉涌流。
任黄沙滚滚,任朔风凛凛,只做自己,心中便必有一方绿洲。
【名师点评】
本文能正确把握材料的寓意,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只做自己。这话质朴无华,却能振聋发聩。生活中的确有人像寓言中的猪、牛、鹰、鸡那样,只看到他人的长处,而忽视自我的优势,不能辩证地看待自己与他人。有鉴于此,习作者提出“只做自己”的观点,就显得格外可贵。因为, 无论个人还是团体,也无论民族还是国家,如果只知羡慕别人,而缺乏自信,那都是没有希望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自己呢?习作者依次提出三个分论点:要勤奋投入,要有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要有博大的心。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主旨。而且,本文论据充实,材料新鲜,先后使用了六个新鲜而典型的事例,来分别论证以上三个分论点。特别是援引三位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更提升了文章的品位。
最后,我们不能不说到本文的语言特点。比喻、比拟、引用、对偶、排比,修辞手法运用自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句式变化多样,语言贴切生动,颇具表现力。这些,均能恰好地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可谓“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高一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复习训练题】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复习训练题11-12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题复习质量检测11-25
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复习训练试题11-22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训练卷12-05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检测题11-26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检测题11-26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11-27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四单元作文07-31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作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