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

时间:2024-06-19 15:04:49 宜欢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下面是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请参考!

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

  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 1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0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chì)造 翠(w) (chén)翰 笑(yàn)

  B.炮(lào) 商(gǔ) (xīn)享 (zhàn)道

  C.扪(shēn) 猿(náo) (kuǐ)步 迁(zhé)

  D.藩(pān)篱 蜕(tuì)皮 曳(yè)兵 鸡豚(t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寒暄 残羹冷炙 走头无路 天有不测风云

  B. 烟霭 针砭时弊 唉声叹气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 崔嵬 礼上往来 百无聊赖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 歆享 迫不急待 破釜沉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更)少 凡六百一十六(字)

  B.填然(动词,击鼓)之 非能(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通“纵”)缔交 赢粮而(通“影”)从

  D.而(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向南,动词)取汉中

  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做《师说》以贻之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弃甲曳兵而走

  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②阿盟首脑会议的推迟或许能使人,认识到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分歧和弥合这些分歧的迫切性。

  ③这句话一出口,乱糟糟的会场立刻沉寂下来,人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报以热烈的掌声。

  A.许诺 惊醒 首先/继而 B.承诺 警醒 先是/继而

  C.许诺 警醒 首先/继而 D.承诺 惊醒 先是/继而

  8、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目前学术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B.《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代之衰”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孔乙己》《故乡》《祝福》是《呐喊》中的三篇。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其事 典:主管

  B.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乐业 劝:劝说

  C.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选择

  D.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散:分发

  1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与例句中的“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A.故圣愈圣,愚愈愚 B.序八州朝同列

  C.吾从而之 D.天下云响应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

  B.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C.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非首犯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立战功是在境内平乱,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第二卷(34分)

  三、

  14.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每空1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2)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3)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锦瑟》尾联两句: , 。

  (5)曰:“不可, ,是亦走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7-20题。(11分)

  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说是这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便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17.文章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8.文章出现了泰戈尔的诗句,它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3分)

  19.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生活的理解。(3分)

  20.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确切的两项是(2分)

  A.借助鲜明的意象表达深远的意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夕阳下,垂钓者钓回了一路的欢歌,失意长成了乐观;朝霞中,纺织女工慵倦的脸上正编织着灿烂的笑靥,沮丧接纳了调适;暮霭里,扫街老伯扫净了一颗平常心,平淡饱蕴着自信。

  B.生活中每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作者劝喻我们不要做深邃的蓝天,壮阔的大海,芬芳的原野;而应成为飘逸的白云,优雅的小溪,翠绿的小草。因为平凡往往蕴涵着伟大。

  C.本文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显示了作者敏感的诗人气质。正所谓:文章得失不由天,精思附会是关键,洞穿形象发神韵,妙笔生花意旨远。

  D.全力以赴(对事),奉上真心(对人),勇于选择、挑战命运、把握机会,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活得高贵,活得伟大。

  E.文章结构匀称、句式对称,情理流畅,主题深远。在这里,乐观的垂钓、愉悦的纺织和自信的扫街,三种坦然的形象,相互映衬,步步蓄势,为其后的议论抒情,揭示文旨张本。

  五、语言运用(5分)

  21、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2分)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高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 幸福。

  (9)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22.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3分)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语,写入答题栏表中,至少写出三个。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辞书上说:命运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有人说: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生命平常地运行,就是平常的命运;生命异常地运行,就是异常的命运;生命超常地运行,就是超常的命运。

  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就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也有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活中,你对“命运”有何认识,请以“命运与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 2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下(chénɡ) 烟(tà) 逻(jí) 锱铢必(zì)

  B.流弊(bì) 箭(zú) 辞(zǎo) 不离不(jì)

  C.蕴(jiè) 倒涎(xián) 斟(zhuó) 清沁肺(xīn)

  D.窸(sū) 憎(zēnɡ) 精(suǐ) 轻鸢剪(yuān)

  2.下列词语都出自典故,请查阅有关词典,找到其出处,并解释其意思。

  ①学富五车:

  ②才高八斗:

  ③端木遗风:

  ④柳岸灞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具有文学良心和________力的人像________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②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________的好习惯。

  ③张宇同学的解题思路既新颖,又________,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鉴别 严正 必需 简捷

  B.鉴赏 严肃 必需 简洁

  C.鉴别 严肃 必须 简捷

  D.鉴赏 严正 必须 简洁

  4.下面句子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两句是( )

  ①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版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②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③尺牍是书信的代称,因为古代书简大约长一尺,所以叫书简。

  ④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⑤中国诗歌的发展与西方诗歌的发展一样,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⑥“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南宋诗人、诗歌评论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论盛唐诗歌的话。

  ⑦“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中引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话,说的是平淡而又含蓄的诗风。

  ⑧拜伦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著名诗篇有《唐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惠特曼是英国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5.在横线上填写诗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欲辩已忘言。

  ④美人卷珠帘,________________,但见泪痕湿,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⑥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

  6.“‘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对于“撩人”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与白头时。”

  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①,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①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9题。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8.“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谈谈本段文字里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4题。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

  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象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首诗几乎未作任何描写与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却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吧……”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这是想象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以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为了说明这种再创造,我再举徐志摩短诗《沙扬娜拉一首》以为佐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娇羞,诗人借此形容这位日本女郎的温柔缱绻。我们欣赏这首诗,首先是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展开我们的想象活动的。从这一朵水莲花出发,想象那女郎的美丽、多情、柔情似水又充满了离别的轻愁。为什么说这是再创造?因为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位女郎的年龄、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两人的关系,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来。这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应当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或由此联想起来的其他人物“移入”他所再创造的那幅画面中去——他可以把那一位水莲花似的女郎想象成自己的女友或爱人,也可以在一声充满“蜜甜的忧愁”的“沙扬娜拉”中,寄托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份眷恋之情。就是说,他可以把自身想象为诗中的人。

  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它的特点在抒情。因此作为读者,我们只能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选自(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有改动)

  注释:文中的“沙扬娜拉”即日语“再见”的意思。

  10.从第一段的文意看,作者为什么把“诗歌的欣赏活动”看成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长干曲》“整首诗几乎未作任何描写与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对《沙扬娜拉一首》所作的欣赏中,具体地指出了“再创造过程”的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第三段中的语句作答)

  13.作者为什么说“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最后一段的文意上看,“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实际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在中国的章回小说中,每回结束必写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难道作者不怕这样一下子把读者从故事里拉出来,明白这故事原是他编造的吗?

  同样,在京剧《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的全部“夜战”,竟然都是在灯火通明中进行的。为什么没有观者指责这种不真实已经近乎荒唐,反倒看得更加津津有味?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根马鞭便是一匹千里神骏,几个打旗的龙套便是浩浩三军,抬一下脚便是进一道院或出一道门。西方人面对这些可能惊奇莫解,中国人却认可这就是艺术的真实。

  中国艺术家为什么敢于如此大胆地以假当真,将读者与观众“欺弄”到这般地步,非但不遭拒斥,反而乐陶陶地认同?我想,中国的艺术家更懂得读者与观众的欣赏心理——假定这是真的。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或观众会把一部小说当作真实的事件,把一幅画当作真实的景物,把一出戏当作真实的生活场景,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

  西方戏剧家从易卜生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在努力使演员进入角色,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忘掉自己,舞台不过是“四面墙中抽掉一面”的生活实况,观众好像从钥匙眼里去看别人家中发生的事;然而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刚好相反,《空城计》中诸葛亮唱完后,轮到司马懿唱时,诸葛亮可以摘掉胡子,用手巾擦擦汗,喝口茶水润润嗓子,因为他完全清楚观众知道这是唱戏。戏是假的,只有演员的艺术水准和功夫才是货真价实的。这样,东西方的剧场也就截然不同。在西方的剧场里,观众不敢响动,甚至忍住咳嗽,怕破坏剧场的气氛,影响真实感;但在中国的剧场里,观众却哄喊叫好,以刺激演员更卖力气。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剧场高潮往往比戏剧更能得到满足。

  西方的古典画家同样把真实视为最高的艺术法则。他们采用焦点透视、光线原理与人体解剖学来作画,尽力使观众感到物像的逼真如实,而中国画家却用墨色描绘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了表达的自由,他们将泰山松、黄山云、华山石、庐山瀑超越时空地集于一纸,这种透视不是依据眼睛,而是依据心灵(现代美术理论家称之为“散点透视”,他们甚至还把诗文图鉴都搬到画面上来,与画中种种形象相映成辉。因为中国画家知道观者要看的,不是生活中有的,而是生活中没有的。比如画中的意境、品格、情趣以及笔墨的意蕴。至于小说,更是如此。

  西方的小说家着意刻画他笔下人物皮肤的光泽、衣服的质地与眼神种种细微的变化,努力把他的读者导入如实的感受和逼真的情境中;中国的小说家则只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熊腰虎背,声如洪钟,力能扛鼎”之类的套话来形容一位美女或英豪。因为中国的小说家知道读者更关注的是这些人物超乎意料的行为,以及故事怎样一步步更牢牢地抓住他们向前发展。

  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众需要这么做。

  中国的艺术自始就立在这一点上。因为艺术家深知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艺术,也正因为它是生活中没有的,所以才更有存在价值。

  15.第三自然段“欺弄”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概括中西方小说家刻画人物的不同方法。

  西方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方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结合全文,理解“背道而驰”在文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出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 )

  A.这篇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者认为,中西方艺术家在处理真实性方面,可谓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B.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中国艺术家以假当真,抓住了读者和观众的欣赏心理。

  C.中国观众常沉迷于戏剧的高潮,哄然叫好,相比之下,西方观众看戏则要冷静、理智得多。

  D.“散点透视”就是依据心灵,超越时空,追求艺术真实。

  E.艺术,要表现生活中没有的东西,这是神话小说、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

  三、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0题

  一个小孩儿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儿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小孩儿内疚的把它捧回草地……

  19.可怜的蝴蝶回到草地上以后,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请从这只蝴蝶的角度,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对此进行描述。自拟题目,不超过200字。

  20.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升学考试测试题03-13

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09-04

高二语文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检测试题09-02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09-03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5-08

高三语文单元教学设计(通用6篇)08-29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04-16

语文五年级下册学期单元测试题06-09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11-0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的测试题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