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时间:2023-10-14 17:55:59 晓丽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1

  第Ⅰ卷

  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泥淖(nào) 颤(chàn)栗 压轴戏(zhòu) 沐猴而冠(guàn)

  B.碾压 (niǎn) 粘贴(nián) 捋虎须(luō) 鲜为人知(xiǎn)

  C.铁砧(zhēn) 偌大(nuò) 发疟子(yào) 瞠目结舌(chēnɡ)

  D.提挈(qiè) 眼睑(jiǎn) 扎小辫(zā) 因噎(yē)废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惊蛰 脉搏 仪仗队 食不果腹 舐犊情深

  B.震撼 装祯 辩证法 融汇贯通 孺慕之情

  C.融洽 烦躁 蹚浑水 死不瞑目 嘻笑怒骂

  D.凋蔽 歉收 无名火 矫生贯养 和蔼可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陶渊明这种真的隐逸文人 自然、审视自然美独具匠心的崭新视角,把文学的审美视野伸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

  ②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 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③希腊神话有较为系统的神系,有专门的神话的书籍与故事留存;而中国古代神话则显得 ,只在部分史书与文学作品中才见到神话的影子。

  A.关照 积淀 凌乱 B.关照 积聚 零乱

  C.观照 积淀 零乱 D.观照 积聚 凌乱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3月l5曰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置身事外,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B.一个多月前还叫嚣在南海领土争议问题上不惜与中国动武;一个月后却率领近300人的政商代表团,浩浩荡荡到北京访问,临行前更公开承认,中国有13亿人,只有9500万人的菲律宾是打不过中国的。前倨后恭,莫此为甚,这就是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

  C.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D.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21个航班有悖职业道德行为“人为返航”事件,某航空公司发言人表示,为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将坚定不移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安全飞行。

  B.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的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曰渐严重。

  C.自4月l3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D. 或许我们不是很富有,生活中也有过不去的坎,我个人以为不求把人生演绎到美的极致,但求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把一个“人”字写得端正一点,仅此而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梅格与人格

  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昵?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

  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质索,所标榜的气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袁面之“香色”。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

  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禺说:“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

  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

  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琢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标逸韵”,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宋杨无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这就是梅花的陪村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其清一贯,其骨相通。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露、松、竹与梅并在一起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万物难陪,只有雪、露、松、竹,堪与“一处栽”也。众多的意象,将梅花的形象衬托得愈发幽雅、高贵。

  《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岁寒三友”,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问得梅一枝》云:“如今

  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梅与竹,不仅为“友”,而且同属于“君”。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的中国士人的那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节选自张福勋《梅花诗话》,有删改)

  6.下列对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梅的“疏影瘦身”,显露出人的一种不屈精神,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

  B.“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说明古梅的疏影瘦身,甚合高雅之士的身姿。

  C.疏影横斜的枝条,历经沧桑的苍皮是士人不向恶势力妥协的人格力量的象征。

  D. 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

  7.关于“梅花与人格胶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梅花色淡气清,表现高雅脱俗,文入学士追求高雅脱俗,二者气质风格相合。

  B.梅花在诗词中出现,往往配合着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合。

  C.梅花冲寒而发,不畏恶劣环境,士入崇尚不畏强 暴,不向恶势力屈服,二者人格相合。

  D.梅花“淡雅”,梅格“孤高”,竹子才是它的好朋友,这与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嵘大节就够了。因为梅花之神在“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B.诗人在写梅花时,往往将雪、露、松、竹放在一起写,让人感受到最清幽高雅的视觉享受,让梅更加高贵、幽雅。

  C.《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D.最早在元朝就出现了“岁寒三友”的说法,表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相同品节,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世以贷殖著姓。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曰:“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时,天下略定,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汉,倾乱天下。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通素有消疾①,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有删节)

  ①消疾:消渴病。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复备言其计 备:详细

  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期限

  C.征通为卫尉 征:征召

  D.重以宁平公主故 重:加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私常怀之 ②句读之不知

  B.①新室且亡 ②臣死且不避

  C.①通因具言谶文事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D.①以时视事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通“特见亲重”的一组是( )

  ①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 ②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 ③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 ④以病上书乞身 ⑤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 ⑥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通的父亲李守担任王莽的宗卿师,家境富裕,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李通不满足于做个小吏,就辞官回家。

  B.下江和新市战事兴起,南阳动乱之际,李通和堂弟李轶一起商量着想和刘氏宗室中的刘伯升兄弟共议大事。

  C.李通奉命拿着符节从长安回到荆州镇守时,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刘伯姬做妻子,她就是宁平公主。

  D.天下平定后,李通想辞官回家,侯霸等大臣认为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因此不同意他辞职。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 共114分。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规定位置。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2分)

  (2)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4分)

  (3)通素有消疾,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竹喧归浣女, 。(《山居秋暝》)

  (3)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石钟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游褒禅山记》)

  (4) ,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

  子曰:“ ,小人喻于利。”(《论语述而》)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语段,提取信息的主要内容,在横线上写出4个关键词,每词不超过3个字。(4分)

  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因持续干旱,水位直线下降,目前水位只有11米,达到194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据介绍,洪泽湖水位在日前降到11.3米的死水位后,由于上游没有来水,加之长时间的干旱蒸发导致洪泽湖水位持续降低,虽然5月25日到30日有两次降不过程,但是这对洪泽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严重的旱情,给沿湖地区水产养殖、工农业生产、渔业和湖区水运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该湖区的三条航线中,已无一条能够维持正常通航。除航运受影响外,水位很低使过去“日出斗金”的洪泽湖水产渔业遭受严重损失。登上高高的洪泽湖大堤,只见无数只渔船静卧湖滩,往日2000多平方公里的洪泽湖水面,如今只剩下100多平方公里。走进湖滩,曾蔚为壮观的万亩临湖围网蟹鱼塘口已完全干涸龟裂。洪泽湖区围网养殖及内塘养殖旱情严重,仅洪泽县养殖塘口就干涸1000亩,露滩5000亩,缺水受旱6万亩,造成经济损失6500万元人民币。

  17.下面是2013年12月10日《环球时报》对“中国是不是世界强国?”的调查,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

  表1:中国是世界强国吗?

  受访国家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菲宾律澳利亚大南非巴西

  认同比例74、26045、56045、26076、960

  【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表1的结论。(不超过20字,2分)

  表2:中国具备世界强国的现有条件

  世界强国必备条件经济实力政治及外交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实力

  中国现有实力百分比7334、323、622、2

  【小题2】根据表2的内容,你认为中国要早日成为世界强国该怎样做?请写—条建议。(2分)

  18.请从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两个不同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字)(4分)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成都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还有人说,这种服务的推出,银行应该感到脸红。

  (1)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雇佣行为。

  (2)被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雇佣行为。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渐行渐远的村庄

  黄辉

  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巢穴,它将在这样一个充满寒冷的浓黑的夜晚里死去吗?在那生命将尽的一刻它能梦到母亲雪白且温暖的胸膛吗?

  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栖居在我家低矮的草房里的一群纯洁的鸽子。它们在我和父亲用木材点燃的温暖的火炉旁欢快地歌唱,它们落在我和父亲的肩头,落在我的小妹妹伸开的小手掌上,没有寒冷和孤独,只有温暖和幸福。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粱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雪白的鸽子熏醉,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而门外正飘着大雪。父亲从墙角抱了一抱干草推开门走进马厩,我看见橘黄的灯光随着他的身影远去,跟着他拐进马棚,那儿隐约传来父亲和那一匹温驯的老马的窃窃私语。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白鸽子睁大滴溜溜的圆眼睛看着像飞花般飘落的雪片,想入非非。

  那是一群冬天里幸福的鸟。栖居在村庄里的鸟都是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

  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鸣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而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噘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

  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

  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多年前的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只能在我的梦里和我的小妹的呓语中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

  史蒂文斯说:“月亮就折叠到大衣里了。”这让我想象在一个有月亮的村庄的夜晚,月辉是那么皎洁,我们在晚饭后信步到村边的树林旁散步,我们的孩子睡在家里,出来时,她告诉我们要把月亮带给她,然后,等我们回家,一轮月亮就折叠在我的大衣里抖落在她的小手里了。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她可以看到乡村最纯洁和最完美的月亮,她有一颗童稚的心。

  当我背叛了村庄走进华灯闪烁的城市,在晚饭后漫步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想在城市的上空指给她看哪是星星哪是月亮时,我失败了,我们的视力被刺眼的霓虹灯遮挡。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我知道也许我的这种言说带有某种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思念。

  我知道,当我在广场上能时时看到白色的大理石雕塑和五颜六色喷泉的时候,那一枚属于村庄的蓝月亮已渐行渐远。

  可怜的孩子!你不能认识月亮,还能认识什么?

  我累了,疲惫已极。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

  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为何年龄愈大我愈对它魂牵梦绕?

  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它是我的灵魂和根。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上。

  19.第二段中,作者“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时,为什么“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4分)

  20.文章的二、三、四段写到了鸽子、老马、乌鸦、虫子、猫头鹰等生物,说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21.作者说:“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为什么?请简析。(4分)

  22.文章开头说“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而结尾又说“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俗语说:大鸭有大路,小鸭有小路。大鸭游出来的是大的路,小鸭游出来的是小的路。不管是大路还是小路,都是自己游出来的路,都可以到达河的对岸;可是不游的话就没有路可走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颤栗”读“ zhàn ”,“粘贴”读“zhān”, “偌大”读“ruò”)

  2、A.( B项“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 “装祯”应为“装帧”,C项“嘻笑怒骂”应为“嬉笑怒骂”,D项“凋蔽”应为“凋敝”,“矫生贯养”应为“娇生惯养”。)

  3、C (观照的意思是仔细观察、审视。关照的意思是任关心照顾。根据句意①填“观照”。积淀的意思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的意思是积累。根据句意②填“积淀”。凌乱的意思是不整齐,没有秩序,如,凌乱不堪,凌乱的头发,心绪凌乱。零乱的意思是不整齐,零碎散乱,如,墙角推满了零乱的杂物,楼上传来零乱的脚步声。根据句意③填“零乱”。)

  4、B(A项,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此处为不符句意,应改为“置之不理”。C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合语境。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

  和歌声高亢嘹亮。D项,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和歌声高亢嘹亮。)

  5、D(A项,搭配不当,“维护”与“安全飞行”不搭配。B项,成分赘余,“经常性的”和“频频”重复,删除一个。C项,缺少主语,应把“千古传奇张大干艺术作品展”提到句首。)

  6、【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A项,原文中说的是“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选项没有分开,同时顺序颠倒。B项原文说“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没说形象相似。D项张冠李戴,梅的“疏影瘦身”象征不屈的精神,这种不屈的精神才使她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

  7、答案:B 解析:B项,说的是梅花和竹篱苍松清水寒窗,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合。不是谈论梅花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8、【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A项,过于武断,观赏梅花首先要看色闻香,然后再赏其神韵。C项,“岁寒三友"不是谁衬托谁,而是并列关系,相得益彰。D 项,“岁寒三友”的说法,最早在南宋。

  9、B (期:约定 )

  10、C (都是副词,于是,就。

  A.①代词,代前文那句话;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①副词,将要;②连词,尚且。

  D.①介词,按照;②介词,把。)

  11、C

  12、A (错在“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不满足于做个县丞”,原文意思是“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2分)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

  (2)(4分)当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悄悄观察着李通说:“假如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

  (3)(4分)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连年请求退休,光武每每(总是)更加恩宠他。

  14、(1)颔联写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颈联写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中。(分析2分)诗人看似游赏山水,闲适自得;但实际上,酒醒人散见雁来,诗人倍感孤独寂寞、政治上受排挤的失落。(感情2分)

  (2)艺术手法:对比、用典、虚实结合(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典故,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垂钓进行对比,诗人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用意2分)

  15、(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耻师焉

  (2)羁鸟恋旧林 莲动下渔舟

  (3)而臆断其有无 险以远,则至者少

  (4)间关莺语花底滑 君子喻于义

  16、【答案】洪泽湖、干旱、严重、损失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先整体感知文段内容大意,然后从文段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从对象、原因、程度、影响等角度,按照要求进行提取或概括为3字以内的词语即可,如“洪泽湖因持续干旱,水位直线下降”可概括为:洪泽湖、干旱;“洪泽湖区围网养殖及内塘养殖旱情严重,”可提炼出“严重”;“造成经济损失6500万元人民币。”可提炼“损失大”。

  17、【答案】表1的结论:六成(或大多数)受访国认同中国是强国。(或世界对中国是强国认同度较高)(2分)

  建议:中国要着力在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提升实力,不能只关注经济实力的提升。(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四个方面的实力亟待提升。)(2分)

  18、花2元钱雇人去银行排队以节省时间

  到银行去替别人排队获得2元钱的报酬。

  19、【解析】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该句属于文中含义丰富类句子,理解时要从全文的主旨出发,再结合上下语境作答。注意使用文中原词句。

  【答案】因为村庄栖满了游子心灵的诗意,是作者深深思念的地方。(2分)而作者远离了故乡,在城市中生活,心灵充满孤独,找不到归宿;所以看到雪花,联想到故乡,感情难以自抑。(2分)

  20、【解析】此题考察对作品中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兼考归纳和概括能力。注意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理解文中特定形象,作答时注意涉及技巧要明确概念,联系内容要中心辐射。

  【答案】作者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这些生物在村庄温暖、安详、幸福的生活,(2分)渲染和烘托了我心目中故乡仁慈、宽厚的母亲般的形象,更形象深入地写出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怀念。(2分)

  21、【解析】此题考察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该句是过渡句,内容上也丰富蕴藉。作答时宜结合上下文,辨明其位置和作用,并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全文主旨。

  【答案】故乡能让人灵魂纯净完美,故乡村庄的月亮是纯洁心灵的象征。作者背叛了村庄到城市生活,他感到再也找不回故乡月亮一样安静和纯洁的心灵。(2分)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与前文形成转折,在表达对故乡的赞美、思念的同时,又表达了对自我纯洁灵魂失落的痛苦(2分)

  22、【解析】此题考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应在理清全文思路脉络的基础上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一些句子中涉及到的手法也应注意明确。

  【答案】不矛盾。前一句表明村庄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作者会常常想起她。(2分)后一句中,“烫手”一词巧妙使用了移用的修辞表现出作者对村庄的复杂感情,自己远离了村庄,不能回归,但精神上又深深依恋,所以深感痛苦。(2分)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依恋、思念和不能回归的痛苦。(2分)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M370失联成了无法破解的谜。在一些人看来,239人的生命遭到了马航的 。及时公布细节真相本来是马航的责任,但 的是,马航并没有这么做。而另一方面,多个国家主动参与到搜救活动中。各国动用了从太空、空中到海上、水下等多个领域的高科技设备,展开了一场 的国际大搜索。

  A.忽视 事与愿违 震古烁今 B.漠视 事与愿违 史无前例

  C.忽视 出人意料 震古烁今 D.漠视 出人意料 史无前例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的互联网精英以其崭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时代的大趋势。

  B.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C.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父一辈被我们忽略了,他们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孤独和悲伤。

  D.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 __________ 所以,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①在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他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困惑。

  ②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围内几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

  ③他自己是在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只要环境还允许他做下去,何失落之有?

  ④所以对于他来说,不管世道如何,他都非自救不可,惟自救才有生路。

  ⑤张三弃文经商,成了大款,李四媚俗哗众,成了大腕,这一切与他何干?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⑤③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⑤②①④

  4.下列诗句与“细水浮花归别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碧天如水倚红楼 B. 断云含雨入孤村

  C.冷红泣露娇啼色 D. 雁迷寒雨下空壕

  5.下列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应及早进行,而不能等险情出现后再补课,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B.当下有些人看不到事物的发展进步,一味地抱怨、不满,对此,我们要善意地提醒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C.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才华横溢而又狂放不羁,宣传道家思想,蔑视世俗礼法,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转载这篇介绍德国企业发展经验的文章,是希望国内企业更加重视管理细节,提高产品质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 武

  苏洵

  ①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②《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

  ③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也。《作战》曰: “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 “杀敌者,怒也。”今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戍、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①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三也。

  ④然则始吴能以入郢,乃因胥、嚭、唐、蔡之怒,及乘楚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⑤且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曰“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⑥然吴起始用于鲁,破齐;及入魏,又能制秦兵;入楚,楚复霸。而武之所为反如是,书之不足信也,固矣。

  (选自《权书》,有删改)

  【注】旧冢:这里指吴王的祖坟。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 弭:消除

  B.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 交:交战

  C.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祖:效法

  D.草略无所统纪 略:简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 B.兵家举以为师

  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 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

  C.其失一也 D.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杀敌者,怒也 书之不足信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4分)

  (2)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4分)

  9.第③段中,苏洵分条列出孙武的“三失”,表明了他对孙武怎样的看法?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 奴 娇①

  [南宋]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2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分析。(5分)

  (3)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5)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8)余霞散成绮,______________。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四、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西敏大寺(节选)

  [美]华盛顿·欧文

  ①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②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拱廊仍旧保留几分当年的幽静出世之慨。灰色的墙壁受霉气所蒸,已经显得斑斑驳驳,年代已久,颓坏之象,也很明显。墙上长了一层白苍苍的苔藓,非但上面的碑文不可读,连骷髅像以及别种丧用标志都模糊不清了。弧顶上布满雕刻花纹,可是斧钻的痕迹,也已模糊;拱心石上面雕有玫瑰花,可是当年枝叶茂美之状,已经不可复见。每样东西都可以看出年久衰败之象,可是即使处在颓朽之中,依然不乏动心悦目之处。

  ③一道带有秋意的黄色阳光,正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中央一块稀疏的草圃,同时把拱廊的一角抹上一层阴郁的光辉。从拱廊之间,向上望去,可以瞥见一抹蓝天,或一朵游云,还有那镀着阳光、伸向碧空的寺顶尖塔,也巍然在目。

  ④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再过些时候,连这些残存的记录都会消失,纪念碑也将不成其为一件纪念物了。我正俯视着这几块墓石,耳旁突然传来大寺的钟声,回荡墙壁之间,整个拱廊都响起了回声。墓地里传来的钟声,听起来真叫人有悚然之感,它警告你又是一个钟头过去,时光的消逝,就像一个大浪,在不停地把我们卷向坟墓。我继续前进,来到一扇通往大寺内院的拱门之前。我跨步入内,里面的建筑在拱廊的衬托之下,益显其宏伟,给人深刻的印象。游客抬头一望,看见一根根庞大的圆柱,圆柱上面架着高不可攀的拱梁,不由心惊肉跳;这些建筑也是人类手工所造,但是人在廊柱下面漫游,好像缩小得微不足道了。这座大寺空旷幽暗,使人生出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敬畏之感。

  ⑤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泥土之中。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都不足以供他们的驰骋,如今在遵照经济的原则下,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那么贫瘠而黑暗的一个角落。他们曾企图使自己的英名占有世世代代人的思想,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上,却千方百计地雕出种种装饰,只为了吸引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又几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

  (夏济安译)

  12.第一段用语典雅、情景交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13.第三段写了西敏大寺周围色彩明丽的秋景,请分析其作用。(4分)

  14.解释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探究作者游览西敏大寺时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想。(6分)

  五、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18分)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它的境界是世界中有限的具体的一域。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

  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山川。或是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背景。中国画家不是以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对坐而描摹之,使画境与观者、作者相对立。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见人迹,没有作者,亦没有观者,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所以虽然也有阴阳明暗,远近大小,但却不是站立在一固定的观点所看见的形色阴影如西洋油画。西画、中画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根本不同。一是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由线条与光线表现。一是浑茫的太空无边的宇宙,此中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有人欲融合中、西画法于一张画面,结果无不失败,因为没有注意这宇宙立场的不同。中国画中不是没有作家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已全部化在笔墨里面。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6.结合文章第一段谈谈你对中国绘画中“静”的理解。(6分)

  17.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差别主要有哪些?(6分)

  六、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围棋界也有说法:“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

  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五十七岁时,画作仍然不被人所赏识。

  参考答案

  1.D(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漠视:冷淡的看待,不注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2.A (B动宾搭配不当,“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成份残缺,在“以至于”后面添加“我们”;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

  3.C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C(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6.B(交:结交)

  7.C(A.表转折,却/表因果,因而 B.介词,把/连词,来 C.均表判断 D.代词,这种情况/主谓之间,无意义)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

  (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

  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

  【参考译文】

  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这些祸乱。假如依据孙武自己的书来指责他的过失,总共有三条。《九地》中说:“把威势加在敌人头上,就要使他不能同别国结交。”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楚国大夫。吴兵入郢都,申包胥至秦求救,哭于秦廷七日七夜,秦终于出兵救楚,大败吴军)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吴国没有忌惧之心,这就太没有威势了。这是孙武的第一条过失。《作战》中说:“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使锐气受挫,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孙武在吴王阖庐九年冬季攻打楚国,到十年秋季才返回,可以说是长久出兵在外了。越国人怎能不乘虚攻入吴国呢?这是孙武的第二条过失。《作战》又说:“战士奋勇杀敌,是由于愤怒。”孙武纵容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奔吴,为大夫,终因直谏而死)、伯嚭(也是楚国人,后奔吴夫差为太宰。越灭吴,杀伯嚭)鞭打楚平王(姓毕,熊氏,初名叶疾,即位后改名居,在位十三年)的尸体,发泄一个人的私忿,来激怒敌人;这就是司马戍(即沈尹戌,楚国左司马)、子西(楚平王子,名申,时为令尹)、子期(亦楚平王子,子西之弟,名结,时为大司马)誓死向吴国报仇的原因。勾践(攻占吴国后)不去毁坏吴王的祖坟,因而吴国人民顺从他,田单(战国时齐国人。燕军攻齐,占领七十余城,仅莒、即墨二城未破。即墨守将战死,城中人民推田单为将军,田单用计大破燕军,收复所有被占城市,因功封安平君)欺诈燕军,使他们掘了齐人的坟墓,因而齐国人民奋起作战。他们的智谋远在孙武之上。孙武不能通晓这个道理,这是他的第三条过失。

  既然这样,那么,当初吴军能够攻入郢都,是借用了伍子胥、伯嚭、唐国(春秋时诸侯国,都城在今湖北省随县西北唐城镇)、蔡国(春秋时诸候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唐、蔡二国国君均曾被楚囚禁受辱)的愤怒,以及乘楚国不仁的时机,孙武的功绩大概也是很少的了。凭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而遭到失败。更何况几个只知学习孙武旧有的计谋和理论的人,怎么可以用他们来领兵打仗呢!

  吴起(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一书,属兵家)与孙武是一样的人,都著书谈论兵法,世人并称他们叫做“孙吴”。然而吴起谈论用兵,不注重法令制度,文字粗糙简略,没有统领全书的纲纪,不及孙武的书语言精练而意思详尽,天下所有的用兵理论都归于其中。

  但是,吴起开始被鲁国任用,就大破齐军;等到了魏国,又能制服秦国军队;到了楚国后,使楚国再次称霸诸侯。可是孙武的所作所为,反而造成了这种(失败的)结局,(可见)书上的理论不值得(完全)信赖,本来就是这样啊。

  10.(1)对比,比喻。(每点1分)

  (2)虚写: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2分)。实写: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2分)。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1分)。

  (3)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每点1分)

  1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驾一叶之扁舟

  (3)春江花朝秋月夜 (4)信誓旦旦

  (5)伛偻提携 (6)八百里分麾下炙

  (7)登泰山而小天下 (8)澄江静如练

  12.用语典雅:化用文言词汇(时方晚秋、岁云将暮)(1分),四字短语凝练紧凑(气象肃穆,略带忧郁)(1分),叠词音韵铿锵(巍巍、森森)(1分);情景交融:借晚秋的阴沉肃穆和西敏大寺的森森鬼气(1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惝恍迷离和深沉的历史感(2分)。【如写“骈散结合的句式”或“对称的句式”亦可得分;内心感受如写“凄凉”“凄楚”“悲惨”亦可得1分】

  13.描绘了西敏寺的外部环境(1分);以明丽的色彩凸显了西敏寺内部的颓朽(或阴沉昏暗,写形成对比亦可)(1分);写秋景,与文章开头交待的时令呼应(1分),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1分)。

  14.运用比喻(1分)说明遗迹已经破烂不堪(1分),历经时光的淘洗留存到现在(1分),本身没有什么价值(1分)。

  15.昔日的辉煌,终将变作今日的颓败;历史遗迹的记录功能有限并终将消失;生前辉煌也难免死后被人遗忘;时光无情,人本渺小(或人生苦短);人生最终归于虚空。(写出3点得6分)

  16.①超越了模仿和追求后深沉静默地与自然太空融化为一。② “静”并不是绝对的,它蕴含着生命的动。③ “静”是无限和永恒的。(每点2分)

  17.首先指出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的原因;接着通过与西洋油画的对比,说明中国画人与空间一体;最后强调中国画空白的实质是宇宙往来、生命流动,而这正是中国画的妙境所在。(每点2分)

  18. ①画法不同:西洋画以颜色为画底,摹写真景;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虚实相生。(2分)②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不同:西洋画将画境与观者、作者对立,所以观照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用线条与光线来表现(2分);中国画将作者与画境完全融合,忽略了作者和观者,所以中国画观照浑茫无边的宇宙,笔下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2分)。

  19.略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12-05

字谜大全附答案08-31

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10-28

高三议论文阅读训练《论偏见》附答案02-14

关于水的谜语附答案11-20

中国经典谜语大全附答案11-01

谜底是数字的谜语附答案04-07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01-09

李白阅读训练附答案06-15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