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下学期语文复习试卷

时间:2021-04-02 15:19:24 高三 我要投稿

高三下学期语文复习试卷

  【高三下学期语文复习试卷】

  一、阅读(80分)

高三下学期语文复习试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①人们普遍认为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可能是实情。它说的是事物较深层次的问题,离现象世界较远,也发展出一套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德国哲学及其表达方式可能是其典范。叔本华称,康德的书具有“辉煌的枯燥性”,我想叔本华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这里“辉煌”是肯定其学说的深刻,“枯燥性”可能就是指复杂艰深,很难读懂。我国康德的研究者郑昕先生说,超过康德可能有新东西,绕过康德只能是坏的哲学。如此,热爱哲学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去啃康德的大部头著作,这当然是必须的。我常常将这种研读看成是在迷宫中寻找珍珠。不过,任何表达方式发展到极致就有些让人消受不了。也许受德国哲学传统的影响,很多哲学工作者都有一种崇尚模糊思辨、玩弄晦涩概念,以显示自己高深的倾向。

  ②坦率地说,我不喜欢这种过于极端的倾向。在我看来,哲学家,即便是大师级的哲学家的中心思想都是明确的,之所以长篇大论只是为了向别人,特别是那些假想的“敌人”提供强有力的、理性的论证,这些论证就像架在城堡围墙上的大炮,是用来吓唬潜在敌人的。而城堡本身并不怎么复杂。哲学家进行论争,施展逻辑力量,就是行攻防之事,如若“攻防”太过繁复,读者在这概念的迷宫中往往会迷失方向,难以接近论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我想,言说与写作尽管免不了要有逻辑的“铺陈”,但应尽量使之线索清晰、明白晓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或□)应当有深入浅出的表达,这应当是现代写作者所追求的境界。

  ③不过,这大概反映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各类人物,特别是学者中,认为文字上容易明了的东西大概是浅薄的,而口气大的,充满生造术语或搬用遥远学科概念,语言晦涩难懂的,大概是高深的。结果,那些扎扎实实、文字明了易懂的作者不被重视,而说大话、玩概念、搬用或生造术语的作者却博得青睐。

  ④我觉得现在国内出版的哲学著作仍然有这个特点。这种晦涩的语言表达,使读者很难确认他究竟说了些什么,哪些是模棱两可的,哪些可能是错误的。当一个哲学思想的表达如此含糊和艰涩,以致人们根本不可能知道他想说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这使得人们甚至不能说:“亲爱的教授,这是错误的”。如果人们真的想要负责任地谈论,人们就必须明白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能够指出他的哪些谈论是错误的。这种晦涩的谈论方式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科学的讨论中,当然,首先是在哲学中,甚至到达这种地步,如果某个人以人们能够接受的语言,简单而清楚地谈论,那么这个人就会被认为对真正的学术一窍不通。

  ⑤就说海德格尔吧,去读读他的 《艺术作品的本源》,多么吸引人的一个题目!可读他的这篇文章就像进入了一个概念的迷宫。可全世界大多数自称哲学家的人都在钦佩和效仿海德格尔,看看他给世界开出的处方,听起来辉煌灿烂,实际上却毫无内容。他宣扬的所谓 “诗意地栖居”的学说,看上去那么美,但当他在课堂上行纳粹礼,喊:“嗨,希特勒”时,这个“栖居”显然不像是“诗意”的。我当然不否认他有一些“深刻的”言说,我有时也喜欢引用,但他的整个学说却是让人难以消受的。由于他自己声称他的思想深奥难懂,于是读者也跟着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我怎么都觉得人们的赞美声就像《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些 “众人”,就让我做那个看不见皇帝身上的“新衣”,任由那些“众人”嘲笑的孩子吧!

  ⑥波普是个严谨的当代哲学家,他为世界提供的思想是明确的,也因此,他的思想真正对人类今天的活动产生了一些影响。他指出,晦涩繁琐是一种伪装成深刻的语言污染。关于环境污染人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关于语言污染人们却很少谈到,然而它却是更严重的问题。这不仅因为它的发展日甚一日,而且因为它侵蚀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义务和良心。

  ⑦当我们在民众面前侃侃而谈时,我们应该反省,我们是不是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地空谈。波普在其晚年出版的 《寻求更好的世界》一书中说,“知识分子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责任,由于他拥有从事研究的特权和条件,因此他对周围的人(或社会)也负有义务,即把他的研究结果以最简单清楚的形式十分谦虚谨慎地陈述出来。最坏的事情就是,知识分子试图在社会面前以伟大的先知自居,并用含混晦涩的哲学去影响人们,这是对神圣精神的犯罪。谁不能简单清楚地陈述,谁就应该沉默并继续工作,直到他能清楚地表达为止”。我很欣赏波普的这段话,知识分子负有不可取代的对有关文化、国事、尤其是伦理问题进行公开讨论的责任。他必须学着做一个能清晰、简约说话的人,这是让别人能够对此表达意见的前提,除非你害怕别人对你的质疑。

  (选自2012.2.11《解放日报》第6版)

  1、联系上下文,为第②段空白处选项填空。(2分)

  A.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 C.即便 也 D.由于 因此

  2、第②段中“铺陈”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第①段中“我常常将这种研读看成是在迷宫中寻找珍珠”一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如何?请简要评析。(3分)

  4、下列各项对文本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康德的书具有 “枯燥性”,但也有新东西,为此,热爱哲学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去啃康德的大部头著作。

  B、文中作者把“哲学道理”和“强有力的、理性的论证”,分别比作“城堡”和“大炮”。

  C、作者把那些赞美深奥难懂的海德格尔学说思想的人,比作《皇帝的新衣》中那些阿谀奉承的大臣们。

  D、作者推崇波普,因为他是一个严谨的当代哲学家,为世界提供的思想是明确的,他的思想真正对人类今天的活动产生了一些影响。

  5、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3分)

  A、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B、晦涩的谈论方式可以休矣

  C、以简约的方式谈问题

  D、做一个清晰简约说话的人

  11.文中提到:“晦涩繁琐是一种伪装成深刻的语言污染”。其实如今社会上的“语言污染”现象既多又严重,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语言污染”的认识。(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题匾“子冈楼”

  徐城北

  ①我母亲姓彭,名雪珍,后来从事新闻工作,笔名用的是“子冈”。她是苏州人,曾在著名的“振华女中”就读,1934年高中毕业。“振华女中”一直是苏州名校,今名“苏州十中”,是整个江苏省的中学示范校,这在今天是比“重点中学”还要高的荣誉。

  ②我上世纪80年代曾在苏州报刊写稿,后来该校领导给我写信,我便与学校取得了联系。学校的校舍特别美丽,有大片的草坪,有诸多庭园与楼阁。校舍所在地曾是曹雪芹的祖居,清乾隆六下江南曾居于此,江南三大太湖石之一的“瑞云峰”也伫立在校园内。我曾多次趁出差机会访问十中,渐渐感情越来越浓,因为我把对母亲的爱与她的母校凝结成了一体。

  ③那一年我又到苏州,新校长送我出校门时,指着隔壁很大的一所古典建筑说:“这是市政府新近修出来的,这个地点是你们家的祖业。你外祖父是清朝的秀才,而再往前——你妈妈家,考中了两位状元,他们是祖孙……”校长还告诉我,学校准备选取几座教学楼,以当年校友的名字命名,“你妈妈也是其中的一位,你回北京后,用毛笔写出来,一竖一横,然后寄给我……”我听后笑笑,深谢他的美意,但又不置可否。因为我知道,校友中的著名者极多,如费孝通、杨绛、何泽慧……其后才能轮到我母亲。在学校董事中,更有蔡元培等前辈。与这些人相比,我母亲“真不能算什么”,所以这话我听过也就忘了,没有当真。

  ④不料当年夏天放暑假时,校长从苏州打来长途电话,催问我这匾额究竟写了没有,并说学校趁暑假已经动工,要我赶快写出来,以特快专递寄给他……我这才当真,于是找出纸笔,又找出《中国书法大词典》,把不好写的几个字分别查看一下,看究竟如何搭配才算协调。匆匆写毕,寄出。随后又去忙自己的事了。

  ⑤也真是巧,就在这时,我又与母亲初中时的母校上海松江二中接上了关系。松江二中是上海市的重点中学,同样鼎鼎大名。随后,我趁去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节活动的机会,到松江转了一圈。等到了那里才知道,我外祖父上世纪30年代初期还担任过那里的校长。学校刚刚举行过百年校庆,历届毕业生中的名人特多……

  ⑥参观后,松江二中的办公室主任亲自开车送我去苏州。到苏州时已近午。苏州十中校领导早就等急了,一下车就让我来个“急转弯”,让我回身去看刚才走过的那个通道——一边是“(蔡)元培楼”,另一边则是“子冈楼”。两楼之间是学校的大门。我仰望那“元培楼”上的字迹,校长解释说:“蔡先生的后代,直系子侄许多都不在世了,再往下人数更多,我们一不知道找谁,二不知道谁的毛笔字好,所以没办法,只能从字帖中集字……”而我写的那个竖的“子冈楼”,被“做”到三层楼的侧面,上首有“品戏斋”迎首章,下边是我的署名与名章。我写的另一幅横的,干脆就“做”到传达室的门边,与人等高。校长叫来学校管照相的人,让我在“子冈楼”下照相。

  ⑦半年后,苏州十中校长为了筹备百年校庆,带了几个人来北京,事先委托我找了几位我妈妈班上的老同学,都是1934年毕业的。学校带了苏州的土特产,松子糖之类,包装很鲜艳,大红的,与老太太们的白发对比很强烈。

  ⑧我插空还带领他们拜访了我的母校北京三中,从前叫北京男三中。它如今已有270年的建校历史,高擎着两面大旗:一是曹雪芹,曹雪芹曾在北京三中的前身右翼宗学当过“职员”,《红楼梦》前八十回就是在三中校舍里写的,这已经得到许多红学家的认可;二是老舍,他是1912年的毕业生,三中历来在人文方面出的人才多。

  ⑨中午,北京三中校长请客人在酒楼吃饭,吃的.是北京小吃,包括炒麻豆腐、豆汁、焦圈。看得出来,苏州客人吃得直咬牙。席间,我代苏州校长发出邀请,请三中校长到苏州参加十中的百年校庆。完事之后,还可以顺便到上海松江一游……三中校长笑呵呵答应了,还说“你也一块儿去”。两位校长笑着闹着,就把这事“说定了”。

  ⑩您也许会问,人家学校不会自己联络吗?要你从中瞎搅合干什么?我看着两位校长的脸,能猜出他们的心理,干脆借着酒热,就把话说透了:“我就是无事忙——看见你们双方办学都很好,又不缺钱,找个理由每年都组织教学骨干到对方学校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对方的文化背景。在这上头花些钱,等于是长期投资,肯定是值得的。”

  ⑾啊,我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母爱还在,我有我自己的母校,还有母亲的母校,母亲有她初中的母校,更有高中的母校。这弯弯曲曲的母爱,真像连环套一样包围着我……退休的人了,没事儿自己找个乐儿吧。愿母爱能够笼罩更多的人心!

  (选自2012.2.17《中国教育报》第4版 有删节)

  12.第⑧段中横线处提到的老舍,其代表作有 (2分)

  13.请分析第①段在构思上的作用: (2分)

  9、第②段中,作者为何说“我把对母亲的爱与她的母校凝结成了一体”? (2分)

  10、第⑥段中提到蔡元培先生,我们高二学过的《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一文中,冯友兰先生认为蔡先生的教育有两端:一个是 ,一个是 。并简单地解释这“两端”的意思。(4分)

  11、选出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6分)

  A、第②段中提到的“瑞云峰”,这块北宋年间太湖的灵石,它因与宋徽宗采集江南花石纲有关,被写入了《水浒传》。

  B、作者的外祖父是清朝的秀才,30年代初期还担任过上海松江二中的校长;作者的妈妈和他本人都考取了状元。

  C、苏州十中培养了一大批名人:社会活动家费孝通、高能物理学家何泽慧、作家杨绛、记者彭子冈等。

  D、第⑦段划线句,在“红包装”和“白发”的强烈对比中,突出了土特产的珍贵和妈妈班上老同学精神的可嘉。

  E、曹雪芹曾在北京三中的前身北京男三中当过“职员”,《红楼梦》前八十回就是在三中校舍里写的。

  F、名人是一所学校的财富和骄傲,他们所具有的超群品质,更能励师生之志。但作者在本文中提及众多名人,有抬高他母亲声望之嫌疑。

  12、文章的最后一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4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13、[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七则)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③ ,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⑤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⑥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⑧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夜 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 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1分)

  15、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和颔联,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

  B、颈联中“逶迤”的深层含义是: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C、尾联运用苏秦闻鸡起舞的典故,很好地表达作者立志报国的真实情感。

  D、全诗形式上对仗工整,风格上颇有杜甫风味: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

  16、全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笥:箱笼),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如转圜: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17、《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1分)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A.二青亦渺( ) B.俾得自适,寻复返( )

  C.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 D.因而行旅相戒( )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侍坐》)

  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

  C.且怒而仇焉者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左忠毅公逸事》)

  D.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

  (2)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21、请结合文本的最后一段,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①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②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侯也,计者事之机也,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不如驽马之安步;’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洋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③汉十一年,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④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22、下列成语不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项为:( )(2分)

  A、漂母之恩 B、胯下之辱 C、破釜沉舟 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3、从文本第①段中可看出,导致韩信被杀的主要原因是□□□□(2分)

  24、文本①——④段中划线句理解错的一项是(2分)

  A、“先生:你暂且休息去吧,我会想念你的。”

  B、能听取意见,是事情成功的征兆;能正确谋画,是事情成功的关键。

  C、我后悔没有运用蒯通的计谋。

  D、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

  25、从文本的第①、②段中,简析韩信的性格特点。(3分)

  2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太史公曰”这一段文字的三点内容。(3分)

  二、写 作(70分)

  27、作文。

  请以“激情与理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下学期语文复习试卷】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暑假复习试卷07-15

高三下学期复习语文试卷03-28

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03-04

高二语文下学期学业水平复习试卷09-24

高二语文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试卷09-03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试卷06-16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05-15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09-04

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