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三暑期语文课内知识试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暑期语文课内知识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暑期语文课内知识试题 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答案 A
解析:B项血都读XuC项蔓都读WnD项婢、裨都读b
2.A
解析:B项搭配不当,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可以说从拍摄到如今在各地方台播出,而中国女性导演李少红却不能在各地方台播出。C项否定失当,句中避免与不要连用,表意相反。D项成分残缺,应在与字的前面添加和字。
3.答案:需要微博名人发帖或转发、粉丝们的粉丝传播、发帖后30分钟到5个小时时间。
(或者:需要大号发帖或转发、三环传播、发帖后30分钟到5个小时时间)
4.记忆没有体积,它既可以挤得人无处容身,又可以容纳人在温馨的家园徜徉。记忆没有棱角,它既可以刺得人体无完肤,又可以激励人在难测的旅途前行。(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C 解析:式同试,用的意思。
6.B 解析:①句是描写苏秦刻苦学习的情景;⑤句是作者对苏秦兄弟三人的评价;⑥句是作者的观点。
7.C 解析:遍行于天下各诸侯国就包含了秦国,文中讲的是山东之国。
8.(1) 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
(2)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3)而苏秦却背着反间的罪名而被杀死,天下人都讥笑他,忌讳学习他的策略。
【参考译文】
(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不成功。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金币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赏赐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位的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双方谈得十分投契,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金币万两。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这时候,那么广大的天下,那么众多的人民,那么威严的王侯,那么有权势的谋臣,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耗费一斗粮食,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上阵打仗,没有扯断一根弓弦,没有弄折一支羽箭,诸侯之间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贤能的人得到任用天下人服从,一个人被重用天下人跟随。所以说,(有效的谋略)用在政治上,不用在勇武上,用在朝廷之内,不用在边境之外。当苏秦身在高位的时候,金币万两随他使用,车轮飞转,马队相连,在道路上光彩夺目,崤山以东的六国诸侯,闻风服从,使赵国的地位十分显要。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清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宴,到城郊三十里之外迎接;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
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如今又如此卑躬曲膝呢?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多啊。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策略擅长于权变,而苏秦却背着反间的罪名而被杀死,天下人都讥笑他,忌讳学习他的策略。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一起抗秦,这正表明他的智慧有超过常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事迹,依照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是蒙受不好的名声。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⑴阳关指的是阳关曲(阳关三叠或渭城曲)。(1分)
因为《阳关曲》表达的离愁加重了词人此刻的离愁,愁上加愁。(1分)
⑵比喻。(1分)
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1分)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2分)
⑶思想感情: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2分)
具体分析: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1分)
诗人想像奇特,感情真挚深沉。(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谈笑有鸿儒(2)山岛竦峙(3)官盛则近谀(4)艰难苦恨繁霜鬓(5)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
(6)当思来之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每句1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 (1) 设计的局绝 (2) 偷盗的人绝 (3) 案件始终未破,成为绝案(每点2分,答出两点并作合理分析即可;满分4分)
12. 第二段的肖像描写,写出了老头子的老辣凶悍;第四段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演技高超(每条2分,请酌情赋分;答其他细节描写言之成理也可)
13. 开头写故事发生地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开头写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老头子三人面色都凶为下文揭示三人身份埋下伏笔。(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14. 同意删去(1分)。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评价,删去之后故事结构仍然完整,(2分)而且删去之后能给人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余地,(1分)以小两口没找到爹结尾更具有讽刺意味,更能体现其绝。(2分)
不同意删去(1分)。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加入了作者的议论评价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2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1分)(只表明态度不加分析不给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首先,从讲面子与丢脸的关系入手,论述表里不一的把戏终会被揭穿的道理;继而,赞美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劳动英雄;接着,以洗脸为喻提出辨别真假英雄美人的最好方法;最后,联系实际,指出清除猴性的重要性。
【评分建议】6分。第一层2分,第二、三两层各1分,第四层2分。
16.(1)指戴着假面具欺骗人民,最终仍现出禽兽本相。
(2)有些人深藏自己的缺点;怕批评,怕丢脸。
【评分建议】6分。第(1)问4分,三个修饰语一个1分,第(2)问2分,一层1分。
17.(1)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2)形象地阐明了对待批评应持有的正确态度;(3)分析有深度,极富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高三暑期语文课内知识试题 2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黠(xiá) 慰藉(jí) 一气呵成(hē)
B. 执拗(ào) 脊梁(jǐ) 恪尽职守(kè)
C. 陨落(yǔn) 喑哑(yīn) 怏怏不乐(yàng)
D. 解剖(pāo) 襁褓(qiáng) 面面相觑(qù)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妖娆 喧嚷 一代天娇 断章取义
B. 凌驾 留滞 孤军奋战 自知之明
C. 嬉闹 灵柩 涕泗横流 重蹈复辙
D. 风骚 忐忑 黎明百姓 红装素裹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醉驾者如果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______,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2)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______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3)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______,轻松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A. 无动于衷 沉醉 左右逢源
B. 不动声色 沉醉 绝处逢生
C. 无动于衷 沉湎 绝处逢生
D. 不动声色 沉湎 左右逢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C. 鲁迅的《孔乙己》、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契诃夫的《变色龙》都是小说,它们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7.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4)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 夸张 比喻 拟人 拟人
B. 比喻 拟人 夸张 比喻
C. 夸张 拟人 夸张 拟人
D. 比喻 比喻 拟人 夸张
8.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C.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问。
9.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0. 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指战争,“家书”指家信,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时悠然自得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闲适心境。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在常用来赞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 - 14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
(2)走送之 走:______
(3)援疑质理 质:______
(4)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
1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3.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4分)
14.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目的是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 19题。
**《老山界》(节选)**
陆定一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16. 选文第一段中“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中的“奇观”指什么?(4分)
17. 选文第七段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18. 从选文内容看,红军战士在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6分)
19. 选文最后一段中“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这里的“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你从红军战士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6分)
三、写作(30分)
20. 请以“梦想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C
2. B
3. A
4. C
5. D
6. A
7. C
8. A
9. B
10. D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11. (1)致:得到。(2)走:跑。(3)质:询问。(4)腰:腰佩,用作动词。
12. (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13.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①家贫无书可读,他通过借书、抄书来解决;②无师求教,他跑到百里之外,向先达请教;③求学生活艰苦,他忍饥挨饿,克服寒冷等。
14. 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勤奋刻苦学习,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求学经历的感慨和对后学的殷切期望。
(二)现代文阅读
15. 选文主要叙述了红军战士在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克服困难、成功翻越老山界的经历。
16. “奇观”指红军长征途中,在夜间翻山时,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相接,一直连到天上的壮观景象。
17.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谷中各种声音的特点,表现了夜晚山间的寂静和红军战士面临的恶劣环境,衬托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8. 遇到的困难:①山路陡峭,如“之”字拐的路、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②天气寒冷,“寒气逼人,刺入肌骨”;③粮食短缺,“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④体力不支,“累得走不动”。
克服的方法:①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②相互鼓励、帮助,如“不要掉队呀”等呼喊声;③医务人员关心伤员病员,给予帮助和支持;④写标语鼓舞士气等。
19. “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战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意志。
学到的精神:①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②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③团结协作、相互关爱的品质;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写作(略)
【高三暑期语文课内知识试题】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06-09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06-08
高三语文上学期练习试题03-26
2025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10-23
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06-19
高三入学考试语文测试题10-17
高三月考语文阅读试题03-01
高三语文升学考试测试题03-13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散文01-26
高三语文试卷中山一模试题及答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