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2024-10-26 11:45:23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经常跟试题打交道,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算得上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1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词,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落/量 哽/狼吞虎 之泰然/身首异

  B.痕/重 红/实人家 杯盘狼/含蓄蕴

  C.制/烙 勉/词夺理 径通幽/委求全

  D.赘/进 揣/揆情理 擢难数/令人

  2.下列各句中, 加粗的俗语和括号中的成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自律不严, 一而再再而三地刊发一些假新闻, 最终必然失去人们的信任, 到头来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B.关于胎教,好像应该由医生和心理学家来讲才更具权威性,由笔者来说,未免有卖狗皮膏药之嫌吧。(夸夸其谈)

  C.而很多出了名的运动员则往往一反常态,眼睛长在头顶上,看谁都不如自己,自大的情绪高之又高。(目空一切)

  D.当“天使”假面下的拙劣伎俩让人一目了然时,再要忸怩作态就只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徒增笑料。(欲盖弥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西方媒体预测,2005年12月北约外长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推进北约在阿富汗的维和行动,但美国的“黑狱”问题势必成为盟国提出质疑的焦点。

  B.台湾三合一选举于2005年12月3日结束后,亲民党与政党合并的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国、亲是台湾泛蓝阵营的两大政党,两党合并对双方的支持者的呼声很高。

  C.回顾2005年,可谓是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印度洋海啸、美国新奥尔良飓风、全球性禽流感等自然灾害频繁,而巴黎骚乱则又掀开了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冲突的序幕。

  D.2005年12月7日,伊拉克特别法庭重新开庭,只有易卜拉辛等7名前政权官员和证人出庭,为萨达姆准备的椅子一直空着。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1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农民日报》记者的问题是现在为何还要专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与中央过去一贯的农村政策是什么关系。

  B.郎咸平日前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举例说:“购买者在某些场合之下,会把下岗工人推向社会;而改革利益就是他得到了这个国有资产,甚至把工厂铲平,就地起高楼,卖楼的钱归于谁呢?归于少数人。这个就是经济学家一针见血指出的‘改革利益属于少数人,而改革的成本由全社会承担’(12月5日《北京现代商报》)。”

  C.本剧用生动的形象和激动人心的剧情告诉了观众:“是众多的爱(父母之爱,手足之爱,夫妻之爱,甚至许多陌生人之爱),让人们活得有勇气,有希望。”

  D.洒脱的郑板桥在离开寺庙时,用和尚的话留下了一幅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后代文人觉得郑板桥嘲笑了和尚,活画了世态炎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火星,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能否成为人类下一个驿站?研究人员孜孜以求设想研制一把开启火星生命绿洲的“钥匙”。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幻想,如果有一天,火星两极的冰川库融化,那么火星一定会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绿洲。但此想法颇具争议。一些人认为人类根本没有权力把其他星球的气候弄得一团糟;其他一些人却认为地球环境不断恶化,人类最终将不得不离开地球转到别处,而火星就是这样一个避难所;更有些人认为火星很可能在远古时期曾经温暖、潮湿过,并孕育了生命,把火星还原成生命家园很有道理。

  怎样使火星恢复旧貌?首要任务就是使火星变暖。往火星两极喷洒更易吸收阳光的物质?在其轨道上放置一面巨型镜子,由镜子把阳光反射到火星上?或者把人工特制温室气体运往火星或者干脆直接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加工站”,大量生产该气体?

  将生命带进火星并研究这些生命在火星上的成长,多么奇妙!同时,还能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在另外一个世界中的进化情况及生存和繁衍壮大能力。

  美国NBC新闻网近日报道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研究人员用模型示范了人工制造用于影响火星温度、融化两极冰和干冰的温室气体。要知道,地球上的人类不断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对于“冷淡”的火星,威力远远不够。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超过二氧化碳温暖效应1万倍的混合气体。该气体富含氟和碳,超级“暖和”,更重要的是它在火星现有条件下就能被制造。模型演示,科学家们将为火星大气做一次“大手术”:在其每百万份大气中添加300份人造特制气体,这样火星上就会产生爆发式的温室效应,极地冰层就会慢慢蒸发。挥发的二氧化碳再进一步促进温室作用,冰层即会融化,大气压也将随之升高。但科学家预测这个过程需要经过成百上千年的不断磨合才能完成。

  火星温度比地球低很多。至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在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生命存活基本因素之一。然而,火星两极地区却储存着大量的固态水和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理论家曾提出,如火星两极融化,将加大火星气体浓度,并最终创造出另一个地球气候。而且,火星也有这个“潜质”,早期火星表面上曾覆盖过水,而且还下过几回雨。

  5.对“天启火星生命绿洲的‘钥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火星变暧,将火星两极的冰川库融化。

  B.向火星两极喷洒更易于吸收阳光的物质。

  C.在火星轨道上放置巨型镜子,反射阳光。

  D.利用温室气体融化火星两极储存的干冰。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于移居火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认为人类没有权利,有人认为势在必行。

  B.研究人员所示范制造的温室气体与地球人类不断排放的温室气体,成分是完全不同的。

  C.科学家利用模型示范的过程需要经过成百上千年的不断磨合才能完成,因此只是幻想。

  D.虽然科学家还没有在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但却相信火星早期曾存在过水,还下过雨。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火星在远古时期曾经温暖、潮湿过,并孕育过生命,所以火星成为人类家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B.美国NBC新闻网近日报道的消息,虽然令人振奋,但还只是非常遥远的预想,短时间内不能成为现实。

  C.要使火星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绿洲,重要的不只是找到适当的方法,还必须充分利用火星现有的条件。

  D.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低很多,并且没有液态水,欠缺存活的基本因素,人类到火星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首如反掌耳。”

  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赏,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己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词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芦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般(pn)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因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诗,读者悲之。

  宁庶人(宁王朱宸濠)慕其名,厚币聘往,寅一见知其有异志,佯狂以归。其学务穷研造化,寻究律历(历法),求扬马元虚邵氏音声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鸟壬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其应世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奇气时发,或寄于画,下笔则追唐宋名匠;厌苦徵求,亦不尽其所至。晚乃皈心佛乘,自号“六如”,年五十四卒。

  8.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善张灵纵酒放怀善:交好

  B.为给事华昶所 参:弹劾

  C.竟乞文事 坐:因……犯罪

  D.不,放浪远游祝融匡芦天台武夷 就:就绪,指官员任职期满

  9.下列句子能分别表现唐寅“才气奔放”和“放浪”的一项是( )

  ①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

  ②相与叹赏

  ③观海于东南

  ④与客般饮其中

  ⑤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

  ⑥寅一见知其有异志,佯狂以归

  ⑦出入天人之间

  ⑧晚乃皈心佛乘

  A.1568B.1347C.2345D.2678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伯虎从小就才气奔放,关键时候常表现出满腔的豪气和十分的自信。

  B.唐伯虎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很漂亮的文章,深得两个主考官的赞赏,于是被招纳为“门下”,任其往来。

  C.因受到程敏政案的牵连,唐伯虎弃官为民,放浪漫游,但他始终没有沉沦。

  D.唐伯虎在诗歌、绘画、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不愧“才子”称号,但他最后还是心皈佛门。

  第Ⅱ卷

  四、(24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首如反掌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应世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金陵渡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

  (1)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请就诗歌语言或形象做具体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张继在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中有这样的描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么,若将“两三星火是瓜洲”的“星火”换成“渔火”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3)不见复关,___________, 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诗经·氓》)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5) 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西 湖

  巴金

  还是在四月,我又来到西湖,房间面对西湖。不用开窗,便看见山、水、花、树,还有苏堤。我住在六楼,阳台下香樟高耸,幽静的花园外苏堤斜卧在缎子一样的`湖面上。我每天几次靠着栏杆朝苏堤望去,眼光慢慢地在绿树掩映的苏堤上来回移动。忽然起了一阵风,樟树的香气吹到我的脸上,我再看前面明净的湖水,我觉得心上的尘埃仿佛也给吹走了似的。要是早晨雾大,站在阳台上,不但不见湖水,连苏堤也消失在浓雾中,茂密的绿树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很多人喜欢西湖。对于美丽的风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全国也有不少令人难忘的名胜古迹,我却偏爱西湖。我一九三○年十月第一次游西湖,可是十岁前我就知道一些关于西湖的事情。在幼小的脑子里,有一些神化了的人和事同西湖的风景连在一起。岳王坟就占着最高的地位。我读过的第一部小说就是《说岳全传》。我忘不了死者的亲友偷偷扫墓的情景。后来我又在四川作家觉奴的长篇小说《松岗小史》中读到主人公在西湖岳王墓前纵身捉知了的文字,仿佛身历其境。再过了十几年我第一次站在伟大死者的墓前,觉得来到了十分熟悉的地方,连那些石像、铁像都是我看惯了的。以后我每次来西湖,都要到这座坟前徘徊一阵。有一天下午我在附近山上找着了牛皋的墓,仿佛遇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于是小说中“气死金兀术”的老将军、舞台上撕毁圣旨的老英雄各种感人的形象一齐涌上我的心头。人物、历史、风景和我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活起来了,活在我的心里,而且一直活下去。我偏爱西湖,原因就在这里。岳飞、牛皋、于谦、张煌言、秋瑾……我看到的不是坟,不是鬼的化身。西湖是和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结合在一起的,它不仅美丽,而且光辉。

  五十二年来我到西湖不知多少次。我第一次来时,是一个作家,今天我还是作家,可见我的变化不大。西湖的变化似乎也不太大,少了些坟,少了些庙,多了些高楼……人民的精神面貌是有过大变化的。说出来会有人感到不可理解吧,我对西湖的坟墓特别有兴趣。其实并不是对所有的墓,只是对那几位我所崇敬的伟大的爱国者的遗迹有感情,有说不尽的敬爱之情,我经常到这些坟前寻求鼓舞和信心。

  有一个时期我到处寻找秋瑾的《风雨亭》。她是我们民族中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即使人们忘记了她,她也会通过鲁迅小说中的形象流传万代。三十年代我写短篇《苏堤》时,小说中还提到“秋瑾墓”,后来连“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风雨亭也不见了,换上了一座矮小的墓碑,以后墓和碑又都消失了,我对着一片草坪深思苦想,等待着奇迹。现在奇迹出现了,孤山脚下立起了“巾帼英雄”的塑像,她的遗骨就埋在像旁,她终于在这里定居了。我在平凡的面貌上看到无穷的毅力,她拄着宝剑沉静地望着湖水,她的确给湖山增添了光彩。

  有一个时期我寻找过于谦的墓,却找到一个放酱缸的地方。当时正在岳王庙内长期举办“花鸟虫鱼”的展览,大殿上陈列着最引人注目的展品——绿毛龟。我和一位来西湖养病的朋友谈起,我们想起了三百多年前张煌言的诗句。苍水先生抗清失败,被捕后给押送杭州,在杭州就义。他写了一首《入武林》,前四句是: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我同朋友合作,借用了三、四两句把它们改成“油盐酱醋于氏墓,花鸟虫鱼岳家祠”。我们看见的就是这样。

  又过了若干年之后,今天我第若干次来到西湖,“于氏墓”的情况我不清楚,“岳家祠”给人捣毁之后又重新修建起来,不仅坟前石像还是旧日模样,连堂堂大宰相也依然长跪在铁栏杆内。大殿内、岳坟前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如同到了闹市。看来,岳王坟是要同西子湖长存下去的了。

  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14.文章为什么说“全国也有不少令人难忘的名胜古迹,我却偏爱西湖”?(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对西湖的坟墓特别有兴趣”,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内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通观全文,试概括“五十二年来”西湖和西湖著名的坟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文章的首段或末段中任选一段,作简明具体的鉴赏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4分)

  18.阅读下面两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杨振宁先生说:“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人们时刻都能感觉到。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

  钱学森先生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问题。”

  杨振宁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钱学森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各句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号)(3分)

  ①创造的自然②自然的创造③穿过千沟万壑

  ④跨越千难万险 ⑤向历史的未来奔去 ⑥向生活的大海奔去

  我站在昆仑山飞瀑面前,思绪驰聘。我清醒地意识到,我是这样无限地热爱着___________,然而也无比热爱着___________。此时此刻,我怎能不惦念这昆仑山英勇的开拓者,和那荒古大漠艰苦的勘探者。这犹如博击长空的海燕般的昆仑瀑布,正以无与伦比的滚滚洪流,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漫画的主题。(5分)

  注——图中文字为:“老妈,我到了机会门前,能进去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天,羊、狗、狐狸在草地上聊天。

  羊:看,那只狼是多么威风啊!见到它,我们羊是战战兢兢,四处逃散。我要是变成狼就好了。

  狗:羊就是羊,狼就是狼,我就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狐狸:你怎么变成狼呢?就是变成狼,狼也有倒运的时候。

  若干天后,狗、狐狸在河边相遇。

  狗:你知道吗?羊死了。

  狐狸:怎么回事呢?

  狗:它披上狼皮变成狼,果然很风光。猎人追杀一只狼,狼从它身边逃走了;它被猎人当作狼打死了。

  狐狸:糊涂啊!身上披了狼皮,变形不变心,还是一只羊。

  图变的心理无可厚非。为什么变?如何变?这其中大有讲究。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一、1C2B3C4A

  二、5A6D7C

  三、8D9B10B

  四、

  11、(1)有的读书人讥笑他俩,唐寅就豪气十足地说:“只要关门读书一年,考取解元易如反掌。”

  (2)大丈夫即使不成就功名,也应该慷慨激昂,为何仿效楚囚呢?

  (3)对于官样应景的诗文,没有特别用心去做,说后来人会知道我的才能不在这方面。

  12、(1)感情基调是淡淡的忧愁,“愁”字直接透露出情境基调,“可”字又带出轻松透脱。

  (2)示例:不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怎么知道是渔火还是星火?“两三星火”更惹人想象。《枫桥夜泊》用重笔,《题金陵渡》用轻笔,“两三星火”与斜夜江明暗映衬,融成一体,清美之至,宁静之至。

  13、(1)盈盈一水间 (2)蓬门今始为君开

  (3)泣涕涟涟;载笑载言(4)举类尔而见义远

  (5)一骑红尘妃子笑

  五、

  14、“偏爱”的原因是:西湖风景优美,历史内涵丰富,又有众多杰出人物的遗迹,这些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有着永久的活力。

  15、作者对自己崇敬的伟大的爱国者的坟墓有说不尽的敬爱之情,经常到这些坟前寻求鼓舞和信心。在作者心目中,坟墓主人伟大的爱国情怀,美丽而且光辉,给湖山增添光彩,将永垂青史。

  16、五十二年来,西湖的变化似乎不太大,少了些坟和庙,多了些高楼。那些著名坟墓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保持着自然原始的状况;之后墓、碑和祠堂曾受到各种破坏;修复后又曾被移用为商业活动;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恢复旧貌,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如同闹市。

  17、鉴赏评价首段的要点:作者格外关注苏堤,为下文重点写西湖坟墓打下伏笔;写樟树的香气、明净的湖水,心上的尘埃仿佛给吹走,为下文写和西湖有关的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作铺垫;写笼罩的浓雾,预示着历史的曲折变化。——总的特点是“铺垫”。

  鉴赏评价末段的要点:写“岳家祠”的沧桑变化,含蓄喻示历史的曲折发展;写石像复旧、宰相长跪,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含蓄喻示人民意志不可逆忤;岳王坟是要同西子湖长存下去的揣测,包含着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愿望。——总的特点是“喻示”。

  六、

  18、杨:从大学培养了大量人才,为社会作出的贡献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是成功的;钱:从大学未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很大。

  19、2—1—3—6—4—5

  20、孩子过分依赖家长,将会坐失良机。

  七、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2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ní) (pāng)沱 气(fēn) 咬文(jué)字

  B.(sì)业 (quán)缩 (liǎo)望 博闻(qiáng)记

  C.(bí)邻 (chì)烈 (pān)属 (jiá)然而止

  D.付(zǐ) 蕴(jiè) 拮(jū) 日(bó)西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赋予 贤惠 百叶窗 唉声叹气 疾风知劲草

  B.凑合 流连 万户候 吻颈之交 可望不 可即

  C.犄角 棉密 缔造者 事过境迁 一言以敝之

  D.气慨 通宵 水龙头 寥若辰星 防患于未然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

  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融合 关于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B.融合 对于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C.融汇 对于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D.融汇 关于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进皮肤美白细腻。

  C.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D.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提出人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

  B.《红楼梦》中除塑造了“金陵十二钗”等众多贵族女性形象外,还塑造了病死的晴雯、 投井的金钏、上吊的鸳鸯、撞墙的司棋等“四烈婢”形象。

  C.辛亥革命时期,辫子的剪与留成了革命与守旧的风向标,鲁迅小说《风波》《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中都有相关的情节描写。

  D.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范曾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

  6.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D.在中国绘画中 ,“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

  7.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B.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C.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D.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B.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C.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

  D.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出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9.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学而归,孟母方 绩:纺织

  B.宁能其夫子 衣:使……穿衣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妾也 客:把……当作客人

  D.孟子,遂留其妇 谢:感谢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3分)

  ①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②徙舍学宫之傍 ③孟母以刀断其织 ④孟子惧,旦夕 勤学不息 ⑤妇辞孟母而求去 ⑥孟子谢,遂留其妇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⑵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⑶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选自《孟子离娄上》)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清)査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 位于江西萍乡东部。②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

  (1)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⑴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⑵ ,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⑶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⑷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⑸山寺钟鸣昼已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⑹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⑺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⑻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有泪水的牲口

  耿翔

  (1)我离开马坊好多年了。我熟悉的那些人,尽管有一大群已经回到土里去了,但在土上继续活着劳动的人,还是大多数。而我熟悉的那些牲口,连影子都找不到了,全部消失在村子的记忆里。如果硬要追问,有些细心的人,会指着他们家的一盘并绳,说这是那些牲口的皮做的。

  (2)这就是一头牲口的命运。

  (3)它们挺着那么巨大的骨架,在大地上驾车运送过多少东西,拉犁耕种过多少土地,这是谁也说不出来的。等它们被繁重的活路磨到老死后,它们包裹过太多力气的皮,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显示着牲口一身的柔性和韧性。

  (4)在马坊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根鞭子的阴影。那是用死后的牲口的皮拧成的,是用来抽打活着的牲口的。有一种高角鞭子,是赶大车、碾场的人用的。一根细软的竹子,系一根细软的皮绳,稍子是马的鬃毛。这种鞭子,摔在空中是一串炸响,落在地上起一阵土雾。它在挥鞭人手中爆发出的力量,常常使牲口细软的皮毛上,隆起一道血痕。一村人中,有几个鞭法很好,我们也就常常围上去,听他们讲述在赶车的路上,或在碾麦的场里,一鞭子挥下去,牲口的耳朵是怎样被撕裂的。那些撕心裂肺的痛,由不会说语的牲口,用自己的皮肉承受着。

  (5)我在那时就有一种感觉: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

  (6)我们从大地上要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

  (7)这样的苦,既出在人的身上,也出在牲口的身上。

  (8)还有一种牛皮鞭子,很短的,从手里摔出去,也就几尺远,刚好能打着犁地的牛的头。我是用这样的鞭子,打过村上的几头牛的。那是在犁地的时候,由于我喊出的吆喝,不通牛的习惯,牛总是踏不到畔子上,犁出的地歪歪扭扭,被背着手走过来的队长彦英骂了几句。我心里很窝火,就用手里的牛皮鞭子,狠劲地抽打着那头黄牛。

  (9)牛不会出声骂我,牛转过头来看我。我突然发现,牛的眼窝里是噙满泪水的。在这以前,我只知道人的眼窝里,常常会流出泪水,压根就没想过,这些从心底里涌出的东西,牛也像人一样拥有着。

  (10)我那时忍受着许多委屈。想到这些,我一摸自己睁着的眼,里面全是泪水。我想那头牛的泪水,就是我的泪水,我不敢在白天的劳动中流,只能在一个人的夜晚里,这样悄悄地流。

  (11)我由自身知道,有泪水的牲口,是有悲伤的牲口。

  (12)我从此在劳动的前后或间隙,都要在牲口的眼睛上摸一摸,让它的长流不止的泪水,能浸润一下我的手心。因为在夜晚,我知道白己无处抓摸的手心里,还有我白天摸到的,牲口的泪水。

  (13)我也想这些有泪水的牲口,哪来那么大的力气?

  (14)我清楚地记得,村里那高大的脬子牛如何把深陷泥地的装满一车玉米的大车吃力挪动的。在它的嘴唇前,有一个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在晃动。挤在激动的人群中,盯着这头有泪的牲口的眼睛,我想为了生存,一头牛和一个人是一样的,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

  (15)这头牛后来是怎么死的?死时一村人怎么用土埋葬它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它面对金黄色的玉米棒子,眼里也是有泪水的。现在,我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些有泪水的牲口,身上怎么有那么大的力量?

  (16)我想到了它们的胃。

  (17)这是属于田园的胃。这是属于农业的胃。这是属于乡村的胃。

  (18)这样的胃,在一头牲口的身体里,为了聚集劳动所需要的力量,日夜不停地蠕动着。这样的胃里,装着一座山的颜色,装着一座山的力量。而你真正看清它,就是一把青草。这样的胃是疼痛的,因为我看过,村上人从一头牛的胃里,用吸铁石吸出了那么多的铁丝和铁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胃也很痛,我知道有泪水的牲口,也是为自己的胃,而无言地流着泪的。

  (19)我也在诗里写到:“而活在一地的青草里/我在马坊的原野上/看见的牲口,没一匹不拉着木犁或楼耙/深入土地的心脏,把一身骨架/山一样耸立起来。不要说青草在野/也不要说青草贫贱,在牲口毛色/发亮的身上,我看见乡村/正一寸一寸地生长。”事实上,我们和一头牲口,和一株庄稼,和一棵草木一样,都在乡村里生长。

  (20)只是要记住,我们更和有泪水的牲口一样,也是在自己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在乡村里生长的。

  (节选自《第五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文章第3段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田园到乡村,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牲口在乡村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牲口的赞美之情。

  B.文中描写了听鞭法好的人讲述鞭打牲口的情形,在撕心裂肺的疼痛中表达了作者对挥鞭人鞭打牲口这一行为的强烈谴责。

  C.本文视角独特,以“流泪的牲口”来观照人在乡村中“成长的艰难”,在字里行间中饱含着真切的生命体悟和沉痛的乡土情怀。

  D.文中多次写到牲口的流泪,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一个牲口的痛苦生长,而且更感受到在乡村中成长的人也一样充满艰辛与悲苦。

  E.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回忆了马坊中的那些牲口以及与这些牲口有关的经历和故事。

  17.“牲口”为什么流泪?联系全文,分条概括。(4分)

  18.文中第19段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9.作者为什么说“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联系文章内容,结合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汉字新解”,是指利用汉字独特的结构、内涵,抒写现实人生的新思索新理念。请参照示例,在“敏”“耻”“愧”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个性化的新解读(个性化的解读必须原创,形式可以与示例不一样)。(4分)

  示例:“说”字:有“言”必“兑”。人能说话是常事,说的话能兑现方才有价值。大话说得天花坠,后果很不妙,而信口雌黄胡乱说,结局更危险。

  “敏”字: 。

  “耻”字: 。

  “愧”字: 。

  21.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①必须原创;②60字左右。(4分)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22.请给下面的上联续写下联(4分)

  上联:温泉涌热让人身暖心暖

  下联: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有大的利益诱惑,他会怎样?”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高三月考语文阅读试题03-01

高三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06-09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06-08

高三语文上学期练习试题03-26

2025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10-23

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06-19

高一5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1-02

高三入学考试语文测试题10-17

高三语文升学考试测试题03-13

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