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时间:2024-10-26 11:09:51 晓丽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对被考核者的知识才能进行考察测验。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1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下(chénɡ) 烟(tà) 逻(jí) 铢必较(zì)

  B.流(bì) 箭(zú) 辞(zǎo) 不离不(jì)

  C.蕴(jiè) 倒(xián) 斟(zhuó) 清肺腑(xīn)

  D.窸(sū) 恶(zēnɡ) 精(suǐ) 轻鸢剪(yuān)

  2.下列词语都出自典故,请查阅有关词典,找到其出处,并解释其意思。

  ①学富五车:

  ②才高八斗:

  ③端木遗风:

  ④柳岸灞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具有文学良心和________力的人像________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②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________的好习惯。

  ③张宇同学的解题思路既新颖,又________,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鉴别 严正 必需 简捷

  B.鉴赏 严肃 必需 简洁

  C.鉴别 严肃 必须 简捷

  D.鉴赏 严正 必须 简洁

  4.下面句子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两句是( )

  ①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版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②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③尺牍是书信的代称,因为古代书简大约长一尺,所以叫书简。

  ④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⑤中国诗歌的发展与西方诗歌的发展一样,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⑥“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南宋诗人、诗歌评论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论盛唐诗歌的话。

  ⑦“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中引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话,说的是平淡而又含蓄的诗风。

  ⑧拜伦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著名诗篇有《唐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惠特曼是英国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5.在横线上填写诗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欲辩已忘言。

  ④美人卷珠帘,________________,但见泪痕湿,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⑥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

  6.“‘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对于“撩人”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与白头时。”

  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①,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①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9题。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8.“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谈谈本段文字里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4题。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

  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象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首诗几乎未作任何描写与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却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吧……”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这是想象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以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为了说明这种再创造,我再举徐志摩短诗《沙扬娜拉一首》以为佐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娇羞,诗人借此形容这位日本女郎的温柔缱绻。我们欣赏这首诗,首先是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展开我们的想象活动的。从这一朵水莲花出发,想象那女郎的美丽、多情、柔情似水又充满了离别的轻愁。为什么说这是再创造?因为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位女郎的年龄、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两人的关系,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来。这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应当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或由此联想起来的其他人物“移入”他所再创造的那幅画面中去——他可以把那一位水莲花似的女郎想象成自己的女友或爱人,也可以在一声充满“蜜甜的忧愁”的“沙扬娜拉”中,寄托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份眷恋之情。就是说,他可以把自身想象为诗中的人。

  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它的特点在抒情。因此作为读者,我们只能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选自(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有改动)

  注释:文中的“沙扬娜拉”即日语“再见”的意思。

  10.从第一段的文意看,作者为什么把“诗歌的欣赏活动”看成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长干曲》“整首诗几乎未作任何描写与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对《沙扬娜拉一首》所作的欣赏中,具体地指出了“再创造过程”的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第三段中的语句作答)

  13.作者为什么说“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最后一段的文意上看,“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实际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在中国的章回小说中,每回结束必写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难道作者不怕这样一下子把读者从故事里拉出来,明白这故事原是他编造的吗?

  同样,在京剧《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的全部“夜战”,竟然都是在灯火通明中进行的。为什么没有观者指责这种不真实已经近乎荒唐,反倒看得更加津津有味?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根马鞭便是一匹千里神骏,几个打旗的龙套便是浩浩三军,抬一下脚便是进一道院或出一道门。西方人面对这些可能惊奇莫解,中国人却认可这就是艺术的真实。

  中国艺术家为什么敢于如此大胆地以假当真,将读者与观众“欺弄”到这般地步,非但不遭拒斥,反而乐陶陶地认同?我想,中国的艺术家更懂得读者与观众的欣赏心理——假定这是真的。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或观众会把一部小说当作真实的事件,把一幅画当作真实的景物,把一出戏当作真实的生活场景,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

  西方戏剧家从易卜生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在努力使演员进入角色,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忘掉自己,舞台不过是“四面墙中抽掉一面”的生活实况,观众好像从钥匙眼里去看别人家中发生的事;然而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刚好相反,《空城计》中诸葛亮唱完后,轮到司马懿唱时,诸葛亮可以摘掉胡子,用手巾擦擦汗,喝口茶水润润嗓子,因为他完全清楚观众知道这是唱戏。戏是假的,只有演员的艺术水准和功夫才是货真价实的。这样,东西方的剧场也就截然不同。在西方的剧场里,观众不敢响动,甚至忍住咳嗽,怕破坏剧场的气氛,影响真实感;但在中国的剧场里,观众却哄喊叫好,以刺激演员更卖力气。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剧场高潮往往比戏剧更能得到满足。

  西方的古典画家同样把真实视为最高的艺术法则。他们采用焦点透视、光线原理与人体解剖学来作画,尽力使观众感到物像的逼真如实,而中国画家却用墨色描绘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了表达的自由,他们将泰山松、黄山云、华山石、庐山瀑超越时空地集于一纸,这种透视不是依据眼睛,而是依据心灵(现代美术理论家称之为“散点透视”,他们甚至还把诗文图鉴都搬到画面上来,与画中种种形象相映成辉。因为中国画家知道观者要看的,不是生活中有的,而是生活中没有的。比如画中的意境、品格、情趣以及笔墨的意蕴。至于小说,更是如此。

  西方的小说家着意刻画他笔下人物皮肤的光泽、衣服的质地与眼神种种细微的变化,努力把他的读者导入如实的感受和逼真的情境中;中国的小说家则只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熊腰虎背,声如洪钟,力能扛鼎”之类的套话来形容一位美女或英豪。因为中国的小说家知道读者更关注的是这些人物超乎意料的行为,以及故事怎样一步步更牢牢地抓住他们向前发展。

  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众需要这么做。

  中国的艺术自始就立在这一点上。因为艺术家深知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艺术,也正因为它是生活中没有的,所以才更有存在价值。

  15.第三自然段“欺弄”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概括中西方小说家刻画人物的不同方法。

  西方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方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结合全文,理解“背道而驰”在文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出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 )

  A.这篇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者认为,中西方艺术家在处理真实性方面,可谓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B.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中国艺术家以假当真,抓住了读者和观众的欣赏心理。

  C.中国观众常沉迷于戏剧的高潮,哄然叫好,相比之下,西方观众看戏则要冷静、理智得多。

  D.“散点透视”就是依据心灵,超越时空,追求艺术真实。

  E.艺术,要表现生活中没有的东西,这是神话小说、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

  三、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0题

  一个小孩儿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儿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小孩儿内疚的把它捧回草地……

  19.可怜的蝴蝶回到草地上以后,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请从这只蝴蝶的角度,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对此进行描述。自拟题目,不超过200字。

  20.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2

  一、课内知识巩固

  (一)查一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垂涎 援例 蕴藉 尺牍 斟酌 付梓 下乘作品 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2.解释下列词语

  清沁肺腑:

  学富五车:

  推陈翻新:

  自鸣得意:

  索然无味:

  不即不离:

  点铁成金:

  3.按要求填空

  《汉语大词典》上“咬文嚼字”有三个义项:①;②;③;没有一个是褒扬的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文中指,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二)练一练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凝炼 涵义 玩索 自鸣得意

  B.惊讶 见解 简洁 斐然成章

  C.烟榻 游离 滥调 悬梁刺骨

  D. 莫测 引诱 含糊 功亏一篑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科技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是几代航天人百折不挠、大力拼搏的结果

  B.党的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描绘出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每个单位、每个人也应该就此制定出更高的蓝图,并为此而不懈努力、顽强奋斗

  C.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少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D.道理虽是这么说,但在“满城尽吹选秀风,超女快男闹哄哄”的背景下,还有多少人相信语文对人生的作用呢?

  6.将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连贯的文字,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产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③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

  ④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

  ⑤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

  A.④③①②⑤ B.④③⑤②①

  C.③⑤④②① D.③⑤④①②

  (三)想一想

  7.联系课文中的道理,分析下列各句中词语改动的妙处

  ①“眼看朋辈成新鬼”改为“忍看朋辈成新鬼”的妙处在于

  ②“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妙处在于

  ③“红杏枝头春意浓”改为“红杏枝头春意闹” 妙处在于

  二、课外拓展延伸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看似矛盾,实质上却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在阅读文章时,“咬文嚼字”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炼字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如朱光潜先生举的“韩愈推敲”的事例,用“敲”而不用“推”暗示了诗人内心倾向于温情、热闹而非孤寂、冷漠所以仔细研究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可以为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供一些捷径

  与“咬文嚼字”不同的是,“不求甚解”则是舍弃枝叶,直奔主题的一种阅读方式读书时不固执一点,而是统观全局,从整体出发,有利于准确地把握整个文章的脉搏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一旦你已经准确地把握住了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即使你在初读时有个别字词当时不太清楚,这个时候我想信肯定也会迎刃而解了仍以“韩愈推敲”为例,如果你已经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温情的一丝渴望,我想你肯定会明白“敲”字的妙处所在

  那么究竟是“咬文嚼字”好,还是“不求甚解”好呢?究竟什么时候该用“咬文嚼字”,什么时候该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呢?许多书刊资料上都推荐“当精读一篇文章时,要‘咬文嚼字’,泛读时则要‘不求甚解’”然而我认为这两种方法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没有必要分而用之,因此它们是统一的

  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简单的字词,我们可以轻松地理解其含义,也没有必要深究;偶尔遇到几个感觉比较特别、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可以先作存疑记号,继续往下读,一遍看下来,我们可能一时还不能全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思想,但一般来说,只要认真地通读了全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主旨一般还是可以略知一、二的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反复认真地阅读,仔细推敲自己认为有必要思考的字词,我想信大部文章的作者的写作意图都是可以被揣摩得八九不离十的由关键词的作用去推敲文章的主旨,从文章的主题去理解、欣赏关键词的妙用,双管齐下,既读懂了文章,品味了文字,又节约了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8.为什么说“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答:

  9.文章两次使用“韩愈推敲”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样的观点?作者为什么单单使用同一个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

  答:

  10.你是否同意许多书刊资料上都推荐的“当精读一篇文章时,要‘咬文嚼字’,泛读时则要‘不求甚解’”这种方法?为什么?

  答:

  三、能力提升训练

  11.“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07安徽卷)

  (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答案:

  (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答案:

  (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答案:

  12. 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黄河入海流”改为“黄河流入海”如何?为什么?

  答:

  13.人们通常要在信的末尾处写上“此致”,再另起一行写上“敬礼”,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写信格式“此致”是什么意思呢?

  答:

  参考答案:

  1.xián yuán jiè dú zhēn zǐ chéng jiáo zī

  2.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五车:书多

  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多含贬义)鸣:表示

  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

  不即不离: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即:接近;离:远离

  点铁成金:原意是指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的文章

  3.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4.D(A.炼—练,B蜚—斐,C骨—股)

  5.D (A成分残缺,在“大幅提升”后加“的见证”;B “制定出更高的蓝图”搭配不当,可把“蓝图”改为“目标”;C语序不当,应为“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

  6.B.确定首尾两句,即可选择B项;④承上启下;小结并指出途径和希望

  7.①“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②“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③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8.这两种阅读方法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取文章的精髓

  9.是为了说明“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观点因为“韩愈推敲”的事例经典,更有说服力量,运用同一例子更容易说明作者的观点

  10.(略)

  11. 搁置不用 有意隐瞒 隐没无闻

  12. 不能因为“入海流”这一倒装有一股强劲的力量,“流入海”既平庸,又无力从声音、节奏看,“流”字的发音舒缓绵长,放在句末,可以模拟黄河宽广辽远、浩荡千里的形态;“入”字发音短促有力,置于句中,突兀显现,能想见黄河惊涛骇浪、奔腾咆哮的气势

  13. 这里的“此”是指前面书信中所写的内容 “此”字的作用在于概指前文,了结全篇,而“致”字当“尽”或“与”讲,含有无保留地给与或呈献之意“此致”两字连用,意思就是“上面的话说完了”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3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答案

  (1)言笑晏晏

  (2)同是宦游人

  (3)吾未见其明也

  (4)茕茕孑立

  (5)而后人哀之

  (6)心远地自偏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在一个以征服和改造大自然为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在日益喧嚣浮燥的年代里,要想在理想与现实间铺上一条回乡的路,那就只有去追寻丰________(yú)生命律动的大地风物,去探求给养内在情性的源头。甲乙在他的最新散文集《鲜花地》中就做了这样的追寻与探索。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答案

  (1)腴

  (2)“燥”改为“躁”

  解析

  (1)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联系前后的字进行推敲,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应填“腴”字。

  (2)题要对成语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燥”指缺少水分,“躁”指不冷静,根据词语及句子意思,应是“浮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1)当一方将权力赋予另一方时,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________权力接受方能够按照权力授予方的意志行使权力,对其决策和行动负责,这种机制就是问责。

  (2)模式引进________包括名称和节目模式,还包括节目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强迫”中国电视制作从各个环节弥补不足,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流水线。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永恒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不过是________,我只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我愿做有价值的那一个。

  A.保障 不只 九牛一毛

  B.确保 不止 九牛一毛

  C.确保 不只 沧海一粟

  D.保障 不止 沧海一粟

  答案 C

  解析

  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1)句不存在“受侵犯和破坏”这层意思,应选“确保”。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表递进。根据(2)句的“还”,应选用“不只”。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3)句侧重说人的渺小,应用“沧海一粟”。

  4.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大漆,是漆树树皮中分泌的汁液,又名生漆、土漆、国漆,有“漆中之王”的美誉。②中国漆树产量大,质量佳,在远古时期便已使用大漆、认识大漆,并用大漆制作器物。③目前中国发现的现存年代最久的漆器,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

  ② “使用大漆”与“认识大漆”位置互换。

  解析

  通过分析,在②句中,“使用大漆、认识大漆”语序不当,不符合认知规律,应是先认识后使用,二者应该互换位置。

  5.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7分)

  在厦门海沧野生动物园的非洲草食区,游客总能看到。遗憾的是,园方昨天传出坏消息:有一只雄性,而它的“爱人”,另一只雌性。

  究竟是谁害了它们?园方兽医为雄性,赫然发现它的胃中囤积着重达4公斤的塑料垃圾袋!虽然垃圾袋上的字体已模糊,但依稀能辨出是各种食品的包装袋。

  据园方介绍,鹿属于反刍动物,误食塑料包装袋后,法把这些异物反刍到口中吐出,也无法将它从胃肠中排出,日积月累,而垃圾袋也无法排出体外,最终被堵死。

  答: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

  (1)厦门一野生动物园中黇鹿因误食塑料垃圾丧命。

  (2)要点:这一事件反映了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在景区游玩时,随手扔垃圾,可能会给野生动物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为此,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从身边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体略。

  解析在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几个方面对新闻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整合概括。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可先对新闻事件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指出正确的做法。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4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粗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犄角之势 偏僻/譬如 褒义/电饭煲 伎俩/栉风沐雨

  B.暴虎冯河 缉私/稽查 捭阖/柏油路 磕头/不落窠臼

  C.秣马历兵 案牍/渎职 骁勇/肖像权 污秽/百喙莫辩

  D.沤心沥血 奶酪/贿赂 米粥/文绉绉 祛除/曲尽其妙

  【答案解析】B(A.“犄”—掎pìbāojì/zhì;B.jībǎikē;C.“历”—厉dúxiāo/xiàohuì;D.“沤”—呕lào/lùzhōuq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麦当劳店堂里宜人的温控环境和悦耳的轻音乐,使不少中国顾客把该场所作为闲聊、会友,甚至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B.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C.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特别是占据重要职位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D.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解析】A(B在“处处”前加上“书中”或“剧中”即可。C“法律制裁”与前面“依法”重复,删除“依法”或“法律”。D在“具有”前加上“它的建成”。)

  3.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通。(4分)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______,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______,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______,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答案解析】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 思念的.圆月 沉郁顿挫 渲染烘托(其它合理的亦可,每空1分)

  4.南通某旅客欲去西安旅游,拿不准坐飞机还是乘火车,为此他咨询了南通某旅行社。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结合相应时刻表,简要说明推荐该种交通工具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简明、亲切得体,言之成理。(60字以内)(5分)

  南方航空CZ5539南通—西安时刻表

  航班号 起点站 起飞时间 终点站 到达时间 票价

  CZ5539 南通 08∶00 西安 10∶55 1225

  K419/K418列车南通—西安时刻表

  车次 列车类型 始发车站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票价

  K419/K418 硬座快客 南通 20∶17 第二天10∶46 338

  如果选择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参考示例一:如果选择飞机,您早上8:00出发,上午10:55到达,既能快速到达旅游地,又能游蓝天,看云景,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示例二:如果选择火车,您晚上8:17出发,第二天上午10:46到达,既能在火车上舒服地休息一宿,又节省出行费用,是不错的选择。(时间、优势准确3分,“您”、“不错的选择”等用语2分。每超过3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缚。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儹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劳不问。二十九年迁右军都督佥事,佩征南将军印。会何福讨水西蛮,斩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沧浪诸寨蛮乱,成遣指挥陆秉与其子统分道讨平之。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普定 克:攻下 B.有告其受 赇:贿赂

  C.以久劳不 问:询问 C.战定真,被 执:捉住

  【答案解析】C(问:责问,追究)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顾成作战英勇的一项是()(3分)

  ①文其身以自异②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③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④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⑤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⑥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A.②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⑥

  【答案解析】A(①是顾成文身显示自已与众不同;⑤只是说他到真定作战,从后文看结果还战败了;⑥非直接体现。)

  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渡过长江,顾成归顺,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人撑举华盖。

  B.攻打镇江的时候,顾成和十名勇士转战人城,被俘,十人都被杀死,只有顾成挣断绑绳,杀死持刀的仆人,逃脱回来。

  C.有一次,顾成故意放走了一个俘虏;告诉他夜晚二更去杀死他们,二更时,只吹号角放砲,就把贼人全都吓得逃走。

  D.顾成镇守贵州十几年,恩威并用,用兵之中,兼用劝谕,以至当地人为他建生祠来祭祀。

  【答案解析】B(“杀死持刀的仆人”有误,应为“打倒持刀要杀他的人”)

  8.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3分)

  (2)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4分)

  (3)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3分)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11-02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02-01

高三语文单元测试题06-19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11-02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11-0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03-28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03-20

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04-03

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07-07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测试题及答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