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2024-10-26 11:24:53 蔼媚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需要跟试题打交道,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1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魏晋以降,中原人口因大规模战争南迁,江南(逐渐/逐步)呈现出繁荣发达的汉族文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饿殍遍野,人竟相食”;江淮之南,名流雅士集聚兰亭,流觞曲水,造就一个王羲之及其旷世的美学经典,“线条之美,刺人心魄”。到唐宋,江南这方“刺人心魄”的美已是旗帜(高涨/高张),万众瞩目。颇具传奇色彩的花间词人韦庄一生颠沛流离,晚年面对西岭初雪、锦江如炼的美景,仍不忘填词感慨:“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说,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究竟实指何处?似乎只能是“处处皆有此景,人人皆怀此情”的江南。自然,更不会有人去指摘丘迟笔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描写太过矫揉造作,因为人们心中对江南大抵都有这么一(幅/副)图画。

  1.文中加粗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美丽富 饿遍野

  B.流曲水 万众

  C.颠沛流 锦江如

  D.群乱飞 矫揉造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逐渐高张 幅 B.逐步高张副

  C.逐步 高涨 幅 D.逐渐高涨副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江淮以北,战火纷飞这里分辨得清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

  B.江淮以北,战火纷飞 这里哪分辨得清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

  C.战火纷飞的江淮以北这里分辨得清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

  D.战火纷飞的江淮以北这里哪分辨得清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

  4.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的高洪波带领中国足球队“死而复生”,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世预赛亚洲区12强。

  ②重庆渝北区各界群众深切缅怀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义而的英雄周鑫。

  ③武警陕西省总队组织官兵在高空钢丝绳上开展心理行为训练,锤炼官兵的心理素质。

  A.临危受命临危不惧临危授命B.临危不惧临危授命临危受命

  C.临危授命临危受命临危不惧D.临危受命临危授命临危不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地处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侧,近年来开发的“幽幽谷”农家乐、“幽幽谷”美食体验街等配套旅游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最美乡村”。

  B.著名作家曹文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升了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也让我们再一次思考如何让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C.由林永健领衔主演的田园法制轻喜剧《小镇大法官》在央视黄金档热播,林永健饰演的乡村法官,以其诚恳质朴、机智幽默的特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D.中国气象局和环保部联合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计3月19日夜间至22日,北京和天津大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将有持续重污染天气。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一种具体的文化所构成的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传统,正如同涓涓细流汇成的大海一样,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是中国工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最具国家文化意义的特征与代表。从陶器到玉器,中华人类早期文化所表现出的创造精神与精湛工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并在提升、丰富中使之传续与发展。

  工匠精神是以手艺支撑的精神品格,是技术之外的精神外延。从古至今的工匠都有属于他自己、又表现传承的绝活,他们是技与艺的综合。即使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那样粗简的制作,在技术的很多方面,包括其中的绘画和烧制,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而获得的成就。对精湛和极端技艺的追求,是大匠巧夺天工的毕生努力,而突破与创造则是彰显其魅力的核心。手艺的磨练是时间的消费,也是精神的倾注。它们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一以贯之。在不同类别的手艺中,有着各自的技术基础和终极目标,但精雕细琢和一丝不苟,则是工匠们的共同追求,其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是对工和艺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在中国丰富的工艺世界中,玉石、金银、青铜、陶瓷等不同材质的品种,从造型到图案,从绘画到雕刻,从印染到织造,如此等等,工匠精神所追求的完美,是工与艺的完美结合。无工不精,无艺难美。所以,从材料的选择到具体的设计,再到工艺的制作,工巧的概念以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谨严,都在追求极致的品格中表现为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境界。

  精湛的技艺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历久的磨练和谙熟于胸的心得。因此,技艺往往深含私有性的特性,而技艺的传承就在一个保留与发展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传?传给谁?都需要在家族或弟子中进行甄选。传承的重要性不仅是要将手艺与成就传给后人,以避免始初阶段的失败,还要以能够不断、不绝为依归,应该说这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为了传承,师傅会总结出特定的方法或口诀,会设计出特别的窍门和要领,这一切技术方面的内容在传承过程中的守望与相依,需要工匠精神奠立思想的基础。为了使特定的技艺能够代代相传,精神的延续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这种传承更重要的是手艺与责任的托付,成就与精神的传续。

  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态度。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工匠尽管创造了无数能够代表时代的经典工艺作品,可是,鄙视工匠却是历史的尴尬,低下的社会地位,艰苦的工作环境,超强的体力透支,经年的时间付出,磨练了他们那超于常人的意志。而技艺的传承以及依靠技艺而维持的生活,也树立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念,造就了他们的责任感。这是农耕时代特有的现象,终其一生,代代相传,一种手艺连接了一个家族的营生,一种手艺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的类别。显然,职业态度中的自我信念是维系其发展的本源,因此,自得其乐成为手艺持有人的职业态度。他们世代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恪守在自己工坊内,不为外界所迷惑或见异思迁,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特别的人生态度,将技艺在身视为生命的主体,矢志不渝。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与需求和原料联系紧密的手艺,其历久性是巨大的考验,因为它们很容易失传,有许多仅三两代而已。尤其是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中,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物质文化正日渐消融在现代的进程中。工匠不存,精神焉附。工匠精神不能只存在于书本和记忆之中,需要唤醒记忆中的工匠精神而传承。

  (节选自2016年3月18日中国作家网,作者:陈履生)

  6.为上面这篇文章取一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

  B.精益求精才能成就工匠精神

  C.信念和责任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D.工匠精神需要唤醒并传承

  7.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是中国工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最具国家文化意义的特征与代表。

  B.工匠精神是古今工匠消费时间,磨练手艺,追求精湛和极端技艺而倾注的精神。

  C.工匠精神是工匠师傅总结方法,设计窍门,为避免始初阶段的失败而进行的传承。

  D.工匠精神是手艺人为维系发展将技艺在身视为生命的主体而自得其乐的职业态度。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古至今的工匠都是技与艺的综合,他们往往为了追求精湛和极端技艺毕生努力,而突破与创造则是彰显其魅力的核心。

  B.在中国丰富的工艺世界中,工匠精神所追求的完美是工与艺的完美结合,在追求极致的品格中表现为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境界。

  C.技艺往往深含私有性的特性,技艺的传承,既要把手艺与成就传给后人,还要依归于不断与不绝,精神的延续与技艺的传承都很重要。

  D.工匠地位的低下及历来对工匠的鄙视,导致以传统手工业为代表的物质文化日渐消融,工匠精神只存在于书本与记忆中。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的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题。

  裴光庭字连城,早孤。开元中,擢兵部郎中、鸿胪少卿。性静默,寡交游,虽骤历台省,人未□许,既而以职业称,议者更推之。玄宗有事岱宗,中书令张说以天子东巡,京师空虚,恐夷狄乘间窃发,议欲加兵守边,召光庭与谋,对曰:“封禅者,所以告成功也。夫成功者,德无不被,人无不安,万国无不怀。今将告成而惧夷狄非昭德也大兴力役用备不虞非安人也方谋会同而阻戎心非怀远也。此三者,名实乖矣。且诸蕃,突厥为大,贽币往来,愿修和好有年矣,若遣一使,召其大臣使赴行在,必欣然应命。突厥受诏,□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我偃旗息鼓,不复事矣。”说曰:“善,吾所不及。”□奏用其策,突厥果遣使来朝。

  东封还,迁兵部侍郎。久之,迁黄门侍郎,拜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撰《摇山往则》、《维城前轨》二篇献之。手制褒美,诏皇太子、诸王于光顺门见光庭,谢所以规讽意。光庭又引寿安丞李融、拾遗张琪、著作佐郎司马利宾直弘文馆,撰《续春秋经传》,自战国讫隋,表请天子修经,光庭等作传。书久不就。时有建言唐应为金德者,中书令萧嵩请百官普议。光庭以唐符命表著天下久矣,不可改,亟奏罢之。二十年,封正平县男。初,知星者言,上象变,不利大臣,请禳之。光庭曰:“使祸可禳而去,则福可祝而来也!”论者以为知命。

  初,吏部求人不以资考为限,所奖拔惟其才,往往得俊乂任之,士亦自奋。其后士人猥众,专务趋竞,铨品枉桡。光庭惩之,因行俭长名榜,乃为循资格,无贤不肖,一据资考配拟。又促选限尽正月。任门下省主事阎麟之专主过官,凡麟之裁定,光庭辄然可,时语曰:“麟之口,光庭手。”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无不安,万国元不怀 怀:归附

  B.贽往来,愿修和好有年矣 币:礼物

  C.则福可而来也 祝:祷告

  D.其后士人众 猥:鄙陋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性静默,寡交游,虽骤历台省,人未□许

  ②突厥受诏,□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

  ③□奏用其策,突厥果遣使来朝。

  A.①所②且③因 B.①之②则 ③因

  C.①所②则③若 D.①之②且③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将告成而惧/夷狄非昭德也/大兴力役/用备不虞/非安人也/方谋会同而阻戎/心非怀远也

  B.今将告成而惧夷狄/非昭德也/大兴力役/用备不虞/非安人也/方谋会同/而阻戎心/非怀远也

  C.今将告成而惧/夷狄非昭德也/大兴力役用备/不虞非安人也/方谋会同而阻/戎心非怀远也

  D.今将告成而惧夷狄/非昭德也/大兴力役用/备不虞/非安人也/方谋会同/而阻戎/心非怀远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光庭性情恬静沉默,虽然迅速登上台省高位,还没有被认可,后来因为称职,舆论才变为推崇他。

  B.裴光庭认为到泰山祭祀天地,是报告功业圆满,所以不必采用军事措施,增加军队防守边境。

  C.裴光庭曾推荐寿安丞李融、拾遗张琪、著作佐郎司马利宾到弘文馆供职,撰写完成了《续春秋经传》。

  D.裴光庭为了扭转读书人追名逐利的局面,沿用他父亲裴行俭创造的长名榜,依照资格拟议官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ll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手制褒美,诏皇太子、诸王于光顺门见光庭,谢所以规讽意。(5分)

  (2)初,吏部求人不以资考为限,所奖拔惟其才,往往得俊乂任之,士亦自奋。(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穿 山①

  吴伟业②

  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

  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

  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

  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

  【注】①穿山,诗人故乡江苏太仓海边的一座山,山中有石洞可穿行。

  ②吴伟业,晚明诗人。这首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

  (1)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2)赏析“未肯”一词在诗中的妙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知者不惑。”(《论语·子罕》)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两句概括了山间春夏两季不同的风光。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衔接连贯。(3分)

  今天,我们尤其需要从经典中发现创造经典的力量。曾几何时,经典的价值受到质疑。经典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论调都曾甚嚣尘土。经典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样式、一种桎梏,甚至成为了历史的美化、权力的附庸。经典真正的价值所在却往往被忽视了。

  ①在没有弄懂经典的情况下,最终结果常常是经典在解构中被曲解

  ②只留下戏说经典的庸俗、新编经典的单薄

  ③在现代艺术浪潮中,一些艺术家总是试图在颠覆经典中寻求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样式

  ④从而获得时代的艺术新解

  ⑤甚至扭曲了一部分人对经典的认知

  ⑥这主要源于现代社会的浮躁心态、消费心理

  正确的顺序(只填序号):

  17.下面一段话,在标点、用词、语法等方面有一些毛病,读后完成题目。(4分)

  ①“白马非马”论证思维与日常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②在日常思维中,人们一看到一个名,立即联想到这个名所应对实,这就是“循名责实”。③一听到“马”这个词,脑海中首先呈现是一个“四足,无角,项有鬣,尾有鬃”的动物(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前言)。④一听到“白马”这个词,脑海中首先呈现是白色的一匹马,熟悉《西游记》的人甚至会联想到唐僧的坐骑白龙马。⑤在日常思维中,白是对马的修饰,白色马与马是种与属的关系,所以白马当然是马,相反“白马非马”就不能成立了。⑥如果一个名与实相应,就是名副其实;如果不相应,就是名不副实。

  (1)加粗的“的”字可以删去的是第_____________句。(1分)

  (2)用词不当的是第句,词语应改为。(1分)

  (3)不通顺的是第句,应改为:。(1分)

  (4)存在标点错误的是第句,修改意见:。(1分)

  18.运用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下面一首诗中画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表达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5分)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蔡元培先生

  顾颉刚

  ①蔡先生的一生在中国史上有重大关系的有三个阶段:一是民元任教育总长,二是民六任北京大学校长,三是民十八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无论在教育史上,在学术研究上,都是开风气奠基础的工作。先生站在崇高的地位,怀着热烈的情感和真实的见解,指导青年向前走,可以说这二十九年来知识分子没有不受他的影响的。

  ②我是北大学生,在他没有当校长的时候已经在那边了。那时的北大实在陈旧得很,一切保存着前清“大学堂”的形式。教员和学生,校长和学生,都不发生什么关系。学生有钱的尽可以天天逛妓 院、打牌、听戏,校中虽有宿舍监理也从不干涉。学生有事和学校接洽,须写呈文,校长批了揭在牌上,仿佛一座衙门。蔡先生受任校长后,立即出一布告说“此后学生对校长应用公函,不得再用呈文”。这一下子真使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位校长为什么要这样的谦虚。稍后他又出版《北大日刊》,除了发表校中消息之外,又收登教员学生的论文。于是,渐渐有讨论驳难的文字出来,增高了学术研究的空气。学生对学校改进有所建议时,他也就把这议案送登《日刊》,择其可行的立即督促职员实行。这样,学生对于学校就一点不觉得隔膜,而向来喜欢对学生摆架子的职员也摆不成架子了。

  ③北大学生本来毫无组织,蔡先生来后就把每班的班长招来,劝他们每一系成立一个学会。许多班长退下来踌躇道:“这件事怎么办呢?”但靠了蔡先生的敦促和指导,以及学校在经费上的帮助,许多会居然组织起来了。不但每系有会,而且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音乐会,辩论会,武术会,静坐会……一个个成立起来,谁高兴组织什么就组织什么会,谁有什么技艺就会被拉进什么技艺的会。平时一个人表现自己能力时很有出风头的嫌疑,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虽欲不出风头而不可得了。校中尽有消遣的地方,打牌听戏的兴致也就减少了许多了。一校之内,无论教职员,学生,仆役,都觉得很亲密的,很平等的。记得蔡先生每天出入校门,校警向他行礼,他也脱帽鞠躬,这班“小”惯了的仆人看了吐出舌头来。

  ④《北大日刊》的稿件拥挤了,他就添出《月刊》。《月刊》的《发刊词》是他自己作的。他说:“《中庸》里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我们应当实践这几句话。”那时正在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之后,我们看他把帝制派的刘师培先生请到国文系来教“中古文学史”,又把复辟派的辜鸿铭先生请到英文系来教“英国文学”。刘先生的样子还不特别,辜先生却是大辫子,乌靴,腰带上眼镜袋咧,扇袋咧,鼻烟袋咧,历历落落地挂了许多,真觉得有点不顺眼。但想到《月刊》的《发刊词》,就知道他是有一番用意的。他不问人的政治意见,只问人的真实知识。哲学系的“经学通论”课,他既请今文学家崔适担任,又请古文家陈汉章担任,由得他们堂上的话互相冲突,让学生两头听了相反的议论之后再自己去选择一条路。

  ⑤那时国立大学只有这一个,许多人眼光里觉得这是最高学府,不能再高了。但蔡先生还要在大学之上办研究所,请了许多专家来作导师,劝毕业生再入校做研究生,三四年级学生有志深造的亦得入所,常常开会讨论学问上的问题。这样一来,又使大学生们感觉到在课本之外还有需要自己研究的学问。清朝大学堂时代,图书馆中曾有许多词曲书,给监督刘廷琛看作淫词艳曲,有伤风化,一把火都烧了。到这时,蔡先生请了剧曲专家吴梅来做国文系教授,国文研究所中又大买起其词曲书来。岂但搜罗词曲而已,连民间的歌谣也登报征集起来了,天天在《北大日刊》上选载一两首,绝不怕这些市井猥鄙的东西玷污了最高学府的尊严。那时我们都是二十余岁的青年,自以为思想是很新的了,哪知一看学校当局公布的文件,竟新得出乎我们的意想之外。

  ⑥北大一天天的发皇,学生一天天的活泼,真可以说进步像飞一般快,一座旧衙门经蔡先生一手改造竟成为新文化的中心。于是五四运动一试其锋,文化的锋头掉转到政治,就像狂飙怒涛那样不可抵御。那时北洋军阀和顽固学者恨蔡先生刺骨,必欲置之死地,竟想要架炮在景山上轰击北大。蔡先生在法国时留了长长的须,那时逼得没法,就剃了胡子逃回老家去。虽然风潮过后又请回来,毕竟做不长了,记得民国十二年彭允彝任教育总长时就很不客气下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应免本职”的命令。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蔡先生在江浙预备响应,被革命目标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下令通缉,他从浙江坐木船浮海逃到厦门。那时我在厦门大学任教,校中招待他,我也作陪。席上有人骂学生不守本分读书,专喜欢做政治活动的,蔡先生就正色说道:“只有青年有信仰,也只有青年不怕死,革命工作不让他们担任该什么人担任!”他这般疾言厉色,我还是第一次见呢。翌日他应厦大浙江同乡会之招,报告浙江革命工作,说到工作不顺利处,他竞失声哭了。那时他已经六十岁,就在这般凄风苦雨之中度过了他的诞辰。

  ⑦蔡先生今年七十四岁,在他自己,辛苦一生,已经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可是我们如何舍得他呢?他在法国巴黎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哲学、美学、人类学、文明史等等,虽然归国后因为人事繁忙,自己没有写出多少东西,但他已把他所学的一起用到实际上来了。他希望人家发展个性,他鼓励人家自由思想。他唯恐别人不知天地之大,他又唯恐别人成见之深;他要人多看,多想,多讨论,多工作,使得社会一天比一天进步,人生一天比一天快乐。这一个他的中心主张,虽则他自己没有明白说出,但是知道他的人一定是感觉得到的。这就是他在中国史上最大的贡献,也是将来的青年们所永远不能忘记的人生指导。

  (选自《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有删改)

  19.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蔡先生给北大带来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2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记得蔡先生每天出入校门,校警向他行礼,他也脱帽鞠躬,这班“小”惯了的仆人看了吐出舌头来。

  (2)蔡先生就正色说道:“只有青年有信仰,也只有青年不怕死,革命工作不让他们担任该什么人担任!”

  22.文章第⑦段中“他的中心主张”指的是什么?根据个人理解谈谈这一主张的现实意义。(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就算阿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不仅是对人工智能,对李世石这个曾经的围棋王者,柯洁也是充满鄙视。在解说人机大战李世石连输两盘时,柯洁更是直说“恶心”“对李世石绝望”。柯洁曾在微博上说“无敌,是多么寂寞”,在之后的农心杯比赛中,他以“8:2”战胜李世石。

  柯洁是新一代的中国围棋棋手的领军人物,年仅18岁却连夺百灵杯、三星杯、梦百合杯三项围棋比赛世界冠军。如果柯洁能保持现在的竞技势头,世界第一人的名头当无可争议。但冲着他屡屡“年少轻狂”的言语,只怕毁誉将终身相随。有人说他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也有人说他的“狂”正是他实力的体现,是世界围棋之大幸。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色(jué) 然(jiá)私枉法(xún) 刚毅木(nè)

  B.台(yàn) 承(zài) 经济杠(gǎn) 百折不(náo)

  C.次(ái) 习(ān) 官野史(bài) 刚自用(bì)

  D.宝(cáng) 媚(chǎn) 光养晦(tāo) 一千金(nuò)

  【答案解析】1、B(A xùn C āi D z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迄今 锋芒必露 营私舞弊 恣意妄为

  B.报负 觥筹交错 兵荒马乱 幡然悔悟

  C.缘分 以儆效尤 言简意赅 融会贯通

  D.申述 一脉相承 指手划脚 俯首帖耳

  【答案解析】C(A必-毕 B报复或抱负 D划-画)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人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已节三者____而成的节日。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整个时代呈现出____的气象。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____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____。

  A.融合 蓬勃向上 关于 图景

  B.融合 朝气蓬勃 对于 情景

  C.融汇 朝气蓬勃 对于 情景

  D.融汇 蓬勃向上 关于 图景

  【答案解析】A(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蓬勃向上—繁荣旺盛;朝气蓬勃—多形容人。关于—突出相关性;对于—强调针对性。图景—描述或想象中的景物;情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

  4.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笼罩在螺旋藻上的一系列保健光环多为忽悠,其子虚乌有的“保健功效”完全源自生产厂家的过度宣传。

  B.现今,因不满意物业服务而解聘物业公司实行小区业主自治的情形已屡见不鲜,但事实上情况大都不尽如人意。

  C.园林管理、消防等多家部门近日通报,山区暮春旱情严重,存在诸多火灾隐患,如不从长计议,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D.当前木地板市场挂羊头卖狗肉的不良商家不少,专家告诫装修业主,购买产品时一定要认清购买的品牌。

  【答案解析】C(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这里误认为是“未雨绸缪”或“从长远利益早作打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撰文说,如果世界各国不采取及时措施,全球将面临淡水危机,由此可能引发“争水之战”的悲剧。

  B.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加能源需求品头论足,鼓噪“能源威胁论”。

  C.短期出国游学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正规高端的海外研修平台,使其获得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学课程体验,并有助于个人素质。

  D.专家提醒,家长应尽量避免给孩子购买颜色特别鲜艳的玩具,因为这些玩具可能会诱发孩子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发作。

  【答案解析】B(A语序不当,“及时”就调到“采取”的前面;C成分残缺,“个人素质”前增加“提高”;D句式杂糅,可删除“发作”。)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8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企业、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的双重角色。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与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已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各地,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其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7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有千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并解救被买卖儿童6个。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话题、关注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7年第4期)

  6.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答案解析】C(C“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决定。)

  7.综观全文,下列不属于“微力量”主要体现的一项是

  A.传统媒体、政府机构、企业、人物等人驻微博,加快了社会信息化进程。

  B.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

  C.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改变了当前国内的媒介生态。

  D.微博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

  【答案解析】A(本项是原因,不属于“微力量”主要体现)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实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的一部分,促进了社会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答案解析】D(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C“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试卷中山一模试题及答案03-14

陕西省咸阳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06-30

潍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06-08

潍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06-09

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09-25

高三入学考试语文测试题10-17

高三语文升学考试测试题03-13

上海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06-08

高三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06-09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