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时间:2021-03-16 11:55:00 高二 我要投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高中语文,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内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厦(shà) 两栖(xī)

  混沌(hùn) 轮廓(kuò)

  B.流域(yù) 梵文(Fàn)

  蜂窠(cháo) 细胞(bāo)

  C.墁地(màn) 暴涨(zhǎng)

  轴线(zhú) 分娩(miǎn)

  D.鲱鱼(fēi) 膨胀(zhàng)

  接榫(sǔn) 蒙昧(mèi)

  解析:选D。A项,两栖(qī);B项,蜂窠(kē);C项,轴线(zh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瓦当 激奋 琉璃 富丽堂黄

  B.振动 木屑 点缀 苦口婆心

  C.糟糕 慧星 穹宇 慈祥谦和

  D.霎时 崩溃 贯例 耗尽燃料

  解析:选B。A.富丽堂皇;C.彗星;D.惯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执法人员对假冒少数民族群众的小贩进行处罚时,该小贩装作听不懂。执法人员拟对物品暂扣时,他又原形毕露,________,强词夺理,企图不接受处罚。

  ②英国统治阶层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数字毫不敏感,只会靠________治理国家。

  ③2015赛季亚冠分组揭晓,广州恒大队在小组赛阶段将再遇上赛季在八强战中淘汰自己的卫冕冠军澳超球队西悉尼流浪者队。得知抽签结果后,恒大集团副总裁刘永灼自信满满________。

  A.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振振有词

  B.振振有词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C.振振有词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D.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解析:选B。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含贬义。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含褒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江水进入水厂后,将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成为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最终被输送至全市管网,进入北京市千家万户。

  B.因突发山体塌方导致交通中断的川藏公路然乌沟路段,经过武警官兵连续20余小时奋战,被损坏的防雪走廊顶盖已成功破拆。

  C.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对社会进步与变革起推动和维系作用的有特定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D.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用一本《午后四时的啤酒》为我们娓娓叙说了自己恋爱、结婚、生子、照顾小孩,全书没有渲染,没有夸耀,静静地,如小溪般流淌。

  解析:选A。B.中途易辙;C.语序不当,“进步”与“变革”、“推动”与“维系”互换;D.成分残缺,在“小孩”的后面加上宾语的中心词“的生活”。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一句,既承接第一空中听到的声音,又是第二空的结果,只有②是说明“听到的声音”;第二空可以填③④两句,但第③句与“而是引力波”矛盾,只能填④。后两空主要是确定第③句的位置,如果填在前面,就与前一句矛盾,而第四空前“正常情况下”可以与“当黑洞靠近时”区别开来,所以③填在最后一空中。

  二、阅读鉴赏(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26分)

  ①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②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③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6.这三段文字试图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6分)

  答:

  答案: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7.从结构来看,这三段是什么关系?(6分)

  答:

  答案:第①段总说,提出作者的观点。第②③两段举例说明。第①段和第②③两段之间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8.综合第②③两段文字,分析作者通过蚂蚁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6分)

  答:

  答案:蚂蚁的确太像人了,但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个体的蚂蚁,简单又简单;当蚂蚁聚集到相当的数量时,它们突然就会很有智慧,而且具有超乎想象的心智。这就是集体的、共同的力量。

  9.有人说,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8分)

  答:

  答案:不赞同。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琳克洛德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的都像玻璃的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10.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振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解析:选A。选项A对应的原文中有“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而选项“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把原文中的“几乎”换为“可以”,犯了混淆逻辑范围的错误。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解析:选B。选项B对应的原文为“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而选项正好是因果倒置。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解析:选D。选项A对应的原文为“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而选项是“毫无差别”,犯了混淆逻辑范围的错误;选项B对应的原文是“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而选项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把原文“垂直方向”改为“水平方向”,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选项C中的“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说法于文无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动物的道德与武器

  [奥地利]康拉德洛伦茨

  德语中有句古老的谚语:一只乌鸦不会啄另一只乌鸦的眼睛。这句谚语还真没错。一只驯化的乌鸦或渡鸦也不会啄你的眼睛,正如它不会啄同类的眼睛。我养的渡鸦罗亚经常站在我的胳膊上,我就有意把自己的脸贴到渡鸦面前,紧挨着渡鸦恶狠狠的弯喙。这时,渡鸦的举动很感人。它紧张兮兮地把喙从我眼前移开,就像父亲在刮胡子,小女儿把手指伸了过来,想试试剃须刀的锋刃,父亲会赶快把剃须刀拿开。

  为什么狗不可以咬同类的脖子?为什么渡鸦不能啄朋友的眼睛?为什么所有具备武器的动物都要有禁忌呢?答案很简单。如果渡鸦毫无顾忌地去啄伙伴、妻子或者孩子的眼睛,那么到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渡鸦了。如果狗或狼不管不顾地去咬同伙的脖子,并真的把同伙咬死,这个物种肯定就会在短期内灭绝。

  斑尾林鸽并不需要这种禁忌,因为它无法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鸟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哪怕是遇到了装备强大武器的敌人,它也能逃脱。还有很多“无害”的食草动物,一旦关到了狭小的空间,就变得肆无忌惮。最令人厌恶、最无情、最血腥的杀手是据说生性最温柔、仅次于鸽子的一种动物——狍。据我所知,狍是最凶险的动物,而且还长着角这种凶器。狍“消费得起”这种无约束的能力,因为即便最虚弱的雌狍,也能逃脱最强壮公狍的'攻击。而在狭小的地方,公狍迟早要把自己的同类,包括雌狍和孩子们,逼到角落里顶死。

  现在我们再讨论讨论另外一个问题。社会性的鸟兽摆出屈从的姿势,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为什么进攻者见状就会自我约束起来?社会性动物在表达顺从态度时,都使用同样的原则:乞怜者总是把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呈现给敌人,更准确地说,是暴露致命性部分。雄性火鸡经常进行疯狂的摔跤比赛,如果有一只服输了,它就蹲在地上,伸长脖子贴在地面。而胜者的行为和狼很像,它显然想去啄、踢落败的敌人,但却不能这么做。它一圈又一圈地绕着落败的敌手,气势汹汹的,还试探性地去啄对方,但并不会真正碰到对方。

  屈从者和强者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弱者突然失去反抗的意志,放弃了抵抗杀手的一切手段,似乎正是弱者放弃抵抗手段,使得进攻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无法超越的阻碍。

  在进化的过程中,如果动物形成了能致同类于死地的武器,那么这种动物为了生存,就必须形成一种相应的社会禁忌,避免这种武器危及种族的生存。天生的冲动和禁忌构成了一个系统,再加上自然提供给社会性物种的武器,形成了一个精心设计、自我管理的复合体。

  只有一种生物,拥有身体以外的,出自自身设计的武器,因此他的本能也就不了解武器的运行机制,在应用武器时也就没有充分的禁忌,这种动物就是人类。我们并未从自然界得到武器,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制造武器。未来哪件事情更紧迫呢?是研发武器,还是培养与之同步的责任感?我们应该像鸽子那样,还是向狼学习?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引用德语中古老的谚语意在说明,如果一个物种会伤及亲族或同伴,这个物种肯定会在短期内灭绝。

  B.斑尾林鸽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哪怕是遇到了装备强大武器的敌人,也能逃脱;它不同于公狍,一般不会把雌狍和孩子们逼到角落里顶死。

  C.雄性火鸡经常进行疯狂的摔跤比赛,如果有一只服输了,它就蹲在地上,伸长脖子贴在地面,这正说明社会性动物在表达顺从态度时,往往把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呈现给敌人。

  D.弱者突然失去反抗的意志,放弃了抵抗杀手的一切手段,似乎正是弱者放弃抵抗手段,使得进攻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无法超越的阻碍,这就是动物的道德。

  E.公狍这种凶险的动物拥有身体以外的,出自自身设计的武器,因此它的本能也就不了解武器的运行机制,在应用武器时也就没有充分的禁忌。

  解析:选AC。B项,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而在狭小的地方,公狍迟早要把自己的同类,包括雌狍和孩子们,逼到角落里顶死”;D项,“这就是动物的道德”说法不当,从文中看,“动物的道德”还有其他内涵;E项,“公狍这种凶险的动物”与原文不符,文中说“这种动物就是人类”。

  14.文中哪些例子可以说明第六段提及的“相应的社会禁忌”? (6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文中举到的乌鸦、渡鸦、狗、狼和火鸡等例子,都有其相应的社会禁忌。

  答案:①一只乌鸦不会啄另一只乌鸦的眼睛。②驯化的乌鸦或渡鸦不会啄驯养者的眼睛。③渡鸦把喙从“我”眼前移开。④狗不咬同类的脖子。⑤狼不咬同类的脖子。⑥(雄性)火鸡打斗,胜者不啄落败服输的对手。

  15.关于第七段中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本文作出了怎样的回答?请作简要概括。(6分)

  答:

  解析:这个问题要结合本文的主旨回答,从文中不难看出,我们应该像那些有“相应的社会禁忌”的动物那样,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

  答案:本文认为,我们不能像斑尾林鸽那样毫无禁忌,而应该向狼学习,有所禁忌。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不能做毁灭同类的事;如果敌人屈服投降了,胜者应该停止攻击、伤害。

  16.第三段的内容与全文中心意思有什么关联?请作简析。(8分)

  答:

  解析:分析段落与全文的关系,一般要从内容、结构和主旨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第三段是从反面举例;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是与第二段文字的对比;从主旨上看,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之间存在禁忌的重要性。

  答案:①从相反的角度举例,说明如果动物进化出了致命武器,就必须形成相应的禁忌,以保护种族的生存。②斑尾林鸽没有这种禁忌,是因为它没有进化出而且也不会进化出致命武器,这说明动物保护种族生存的社会禁忌是与其致命武器相伴而生的。③很多“无害”的食草动物,例如狍,在狭小的空间,因为没有禁忌而表现为血腥的杀手。这说明如果动物进化出了致命的武器而没有形成相应的社会禁忌,必然危害种族的生存。

  三、语言运用(15分)

  17.以“微电影”开头,将下面的文字材料重组为一个单句,含标点不超过80字。(6分)

  ①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对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视频短片的称谓。

  ②微规模投资(每部几千元到上万元)、微周期制作(1到7天或数周)和微时(30秒到300秒)放映是微电影的几个基本特点。

  ③微电影虽然篇幅短小,但具备电影的基本要素,即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④微电影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

  微电影

  解析:此题与长短句的变换相似,只是规定了陈述对象。可以先找出可作主干的句子,然后把其他句子转变成修饰限制成分。

  答案:(微电影)是一种微规模投资、微周期制作、微时放映,具有完整故事情节,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视频短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返回着陆过程,不超过60字。(4分)

  本报北京11月1日电(吴月辉、蔡金曼、宗兆盾)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1日宣布,北京时间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凌晨5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探站向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注入导航参数。5时53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在距地面高约5 000千米处正常分离。

  6时13分,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起,跳出大气层,到达跳出最高点后开始逐渐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千米高度时,返回器降落伞顺利开伞,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科研人员将对回收后的返回器及此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为优化完善“嫦娥”五号任务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称,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

  答案:向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注入导航参数,服务舱与返回器正常分离,返回器经过两次气动减速,降落伞顺利开伞,在预定区域着陆。

  19.在某市的汽车站门口,你遇到了一位外地人,向你打听去青春中学的路,你该怎么介绍呢?请根据下面的地图,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50字左右。(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回答他人问题,要尊重他人,做到用语得体,故称谓要用尊称。介绍行走路线,尤其要注意行走方向,表达清楚,说明行走的方向准确无误。语言表达要做到简洁明了。

  答案:您顺着万国路向北走,到鹿鸣路口向东(右)走,在聚贤路和鹿鸣路的交汇处就是青春中学了,路上小心。(或:您顺着万国路向北走,到育人路口向东(右)走,到聚贤路口向北(左)走到聚贤路和鹿鸣路的交汇处就是青春中学了,路上小心。)

  四、写作表达(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艺人林建明如今已有名有利有地位,但她仍记得,少时曾因拮据问人借钱,可是一个不借,两个不借……被拒绝,才明白求人不如求己,要靠自己去奋斗。

  有些人在爱中成长,有些人在恨中成长。但大部分人是在大大小小的被拒绝中成长。沮丧之际,没有援手;寂寞之时,冷暖自知。费尽一生心力,换取的不过是一声叹息或一个微笑,然而,我们仍极力争取笑到最后。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每个人都有被拒绝的经历,可是在被拒绝之后,每个人的反应不同,或抱怨记恨,或自力更生。对于前者,被拒绝成了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对于后者,被拒绝可能会成为一座向上登攀的梯。再结合材料中的“靠自己去奋斗”“成长”“争取笑到最后”,我们可以明白,题目的主旨侧重于后者。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动词,一个是“拒绝”,另一个是“成长”。具体写作时,我们就要抓住这两个动词来思考:谁在被拒绝中成长?为什么会被拒绝?如何正确认识被拒绝?被拒绝之后,他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在被拒绝之后怎样才能迅速成长?……将这些问题都思考过了,文章的内容也就基本确定了。

  具体写作时,为了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我们可以写自己或身边人的真实经历,也可以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其实,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拟人物,甚至是某种动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只要构思得好,能表现出其“在被拒绝中成长”的内容或意义,文章就能别具一格。

  [佳作绽放]

  我是一只狼

  我是一只狼,一只永远被狼群拒绝,离群索居的纽芬兰狼。

  我是一只孤傲的狼,即使一直被同伴拒绝,我也毫不在乎。我平生最瞧不起人类,他们总是以主宰者的态度对待我们,殊不知,自以为伟大的纽芬兰王族早已灭绝。

  可是,当有一天我捕到一只麋鹿并与一群豺狼相遇时,我才发现我错了。那天,我本想与它们分享食物的,因为我实在太孤独了。于是,我用一声长啸告诉它们:“卑微的奴隶们,过来分享我赐予你们的食物吧!”它们果然过来了。可是,它们非但没有感激我,反而凶狠地盯着我,嘴里发出愤怒的吼声。本能告诉我,一场恶仗要开始了。

  一场激战后,遍体鳞伤的我落荒而逃。我本想加入它们的行列,本想屈尊做它们的头领,带领它们称霸森林的。无奈,它们拒绝了我。

  又一次被拒绝了,我的心情坏到了极点。那一夜,我扯着嘶哑的喉咙,望着苍白的月亮引颈长嚎。这群可恶的豺狼把我残存的最后一丝尊严给彻底抹杀了。我想到了死,可是,作为一头血气方刚的狼,我没有死的权利。即使被狼群拒绝,被时代拒绝,我也不能选择逃避。生为狼,就应该有狼固有的本性:勇敢,坚毅,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可追寻同伴,找到属于自己的狼群,也是一种责任。

  我是一个孤独的狩猎者,即使永远被狼群拒绝,我也会不断地寻找属于我的狼群。直到有一天,我的领地里出现了一只美洲豹。为了捍卫我的领地,我准备与它展开殊死搏斗,虽然我很可能会失败。

  我长啸一声,为自己壮胆,可当我回头准备与这片森林诀别时,我发现一群郊狼正站在我的身后,它们体型瘦小,目光却极其凶狠,几十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只美洲豹。

  一声长啸,我,以及所有的郊狼一哄而上,没有一丝畏惧。这场激战持续了三天三夜,最后美洲豹落荒而逃。那一刻,十几只郊狼倒在了我的身旁。

  我也要倒下来了,可是,干渴的喉咙里像燃烧着一团火,迫使我寻找水源。凭着最后一丝力气,我走到湖边喝水。低下头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原来我是一只郊狼,一只永远被生活拒绝、却永不放弃追寻希望的郊狼。

  [魅力点评]

  本文最大的优点是思想深邃、匠心独运。作者借“狼”眼窥世,赋予狼以灵性,借助这只狼两次被拒绝的情形,表现它在被拒绝中反思生活、思考生命,用生命的睿智在绝境中踏出一条路的无畏精神。可以说,这只狼始而自傲,继而孤独,终而清醒地认识了自我,给人以启示和警醒。文章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作者能够深入发掘“狼”的内心世界,可谓匠心独运。而灵秀蕴藉的语言以及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深厚情感,使文章迸发出撼人的穿透力,显示出作者不俗的文学修养。


【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10-29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11-24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11-25

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11-03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检测题11-02

初三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12-03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质量检测题11-24

高二必修5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和答案10-08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题复习质量检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