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

时间:2024-09-25 18:51:20 蔼媚 高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核参考者的知识才能。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

  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 1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江 zhǔ 凤 què 绮 yán 舟 piān

  B、石 jié 水 lù 草 fēi 然 mù

  C、金 zūn 危 qiáng 旧 pēi 然 qiāo

  D、娘 yé 酊 míng 声 zhēn 光 sh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琴瑟 文彩 卓而不群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画栋 流连 驿寄梅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旌旆 螺髻 风流倜傥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青冢 渲 泄 困酣娇眼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 大力提倡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D.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这样做的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前一阶段,因为嘉宾言语过激或素质低下而引起网友广泛诋诟的江苏卫视黄金节目《非诚勿扰》经过整改后,无论在主旨的把握和嘉宾的选择上都有了很大改观。

  B.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C.公开的预算信息只占全部预算信息的极小部分,至少有80%的预算信息遭到公众质疑,这是中国公共信息的现状,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D.一年一度的“艺考热”凸显了当今高考报名过程中,考生及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热点专业,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收效甚微。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3分 )

  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

  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

  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共1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徒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6、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辄能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之 辞:告辞

  C.轼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其城 全:保全

  7、选出 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④轼之才,远大器也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8、 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4分)

  (2)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4分)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2分)

  三、唐宋诗词鉴赏:(共1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表达的感情: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写了词人的三个生活阶段,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18分)

  12(1)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2)是处红衰翠减,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3)落花人独立, 。

  (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

  (5)似花还似非花,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6)郴江幸自绕郴山, ?

  (7)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 , 。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帘卷西风, 。

  (9)三十功名尘与土, 。

  (10) ,笑谈渴饮匈奴血。

  (11) ,只有香如故。

  (12) ,尽西风季鹰归未。

  (13)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

  (14)泪眼问花花不语, 。

  (15) ,唤取归来同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执虚如盈

  张丽钧

  ①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②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

  ③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了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

  ④我试图让自己潜入这两个短句的深层,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号召人们视“虚”为“盈”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堕地吗?

  ⑤ ——当然不是。

  ⑥先生应该是十分看重那颗“恭肃的心”的。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空”而生狎昵,恭肃的心,惴惴地悬了,让“盈”在这一刻成为“虚”的别解。

  ⑦我得承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执虚如盈”的庄肃感的。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

  ⑧在“执盈如虚”的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执盈如虚”?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爱的。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

  ⑨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竟粗暴地略去了“洽谈”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惊恐莫名。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一双“执虚如虚”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⑩感谢那个飘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读懂了“盈虚”的内涵。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因为就是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

  ⑾那一年,在大昭寺,顺着导游的手指看去,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牙齿都是朝圣者的,他们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同行者便敲掉他们的牙齿,带到了这令他们神往一生的圣地。浩叹四起。我知道这些浩叹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却忍不住朝那些牙齿深深鞠躬。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概都曾逆料过这样一个途中抛尸的结局,可这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甘心的生命,甘心的灵魂,将空虚的朝圣之旅装扮得一路花开。

  ⑿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

  ⒀——“执虚器,如执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啊。

  13第四段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分)

  14文中把“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请分别说说这三个阶段的内涵?(每个阶段不超过30字)(6分)

  1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16本文题目是“执虚如盈”,请联系全文,探究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 2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的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1.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薄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3.“微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

  B.微博因其无所不在的“自由”精神,使其所发布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C.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能力,影响公共舆论。

  D.微博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8题(22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鑫唐书》,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指瑕》以其失 擿:挑出。

  B.论《平台秘略》 次:编次。

  C.勃往,渡海溺水 省:探视。

  D.勃文 属:交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祥道表朝,对策高第

  良曰:“长臣”

  B、慨然思诸葛亮

  秦无亡矢遗镞

  C、倚才陵藉,僚吏共嫉

  请以秦之咸阳赵王寿

  D、皆文章齐名

  王好战,请战喻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一项是(3分)()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唯有王勃,慨然应允,自然引起了都督的不满。

  D.从崔融、张悦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等人的文采远远不及他。

  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4分)

  译文: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分)

  译文: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曾废离。(3分)

  译文: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9.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10.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蜩与学鸠笑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抢榆枋而止。”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的半尺长的鱼,架在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盐挂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岔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一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人家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人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B.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2)“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6分)

  (3)请简要分析“老农”的形象。(6分)

  (4)你怎样看待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请你表明观点并作分析。

  四、语言运用(15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故痛不欲生

  B.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形体独特,气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D.日前的某歌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月饼市场价格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通过过度包装、搭售贵重物品等手段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发生。

  C.新学期开学,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网站15日公布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为城市拆迁和学校撤并使随迁子女失学。

  D.针对社会各界对安保能力的质疑,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表示,会加强国内安保的级别,纽约世贸中心遗址所处的区域在每年的纪念日都会被纽约警方“冰封”。

  1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广告一直是电视台的捞金法宝,观众对此却一直颇有__________。广电总局下文规定,2012年1月1日起电视剧中将严禁插播广告,这立即得到了电视观众的一致拥护。

  (2)事故井下那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_______,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

  (3)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_______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A.质疑搜集实现B.置疑收集实现

  C.置疑搜集实显D.质疑收集实显

  16.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的片断,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晚上,小李提着礼品来到顶头上司张局长的家里……

  张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

  小李: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

  张局长:啊,你这人还真有点意思③!

  小李:其实,我也没别的意思!

  张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李:不客气!不客气!

  (1)请解释上文中三个加粗的“意思”的含义。(3分)

  (2)请说出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3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融”有融化、融合、融洽等意。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

  请以“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03-25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06-27

关于高二语文期末教学反思(精选10篇)06-26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作文11-14

高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调研考试题04-13

期末考试高二语文作文7篇04-03

高二期末常考语文作文05-08

苏教版高二语文期末字音词复习资料06-28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期末考试题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