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题精选
多练习,可以增加自身涵养性和素质,以及思想境界,思维和逻辑能力。鉴于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题,欢迎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默写:(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③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④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俨然(yǎn)便要还家(yāo)洗濯(zhuó)
B.垂髫(tiāo)幽咽(yè)逾越(yú)
C.鸿儒(rú)案牍(dú)诣(yì)太守
D.亵玩(xiè)老妪(yù)选贤与能(yǔ)
4.下列加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稀少)
B.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挨着)
C.货恶其弃于地 (恶: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好处)
5.选出加画线的词义不同的一项(2分)()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6.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2分)()
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7.古今异义词辨析(2分)
A.无论魏晋古义:
B.阡陌交通古义:
C.芳草鲜美古义:
D.率妻子邑人古义:
二、古诗文阅读:(8分)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解释下列加画线的词语(1分)
(1)国破山河在,国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浑欲不胜簪。浑:
10.“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苍老的原因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略无阙处 ( )
(2)沿溯阻绝 ( )
(3)怀民亦未寝 ( )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
(5)四时俱备 ( )
(6)随波而逝 ( )
(7)良多趣味 ( )
(8)披发文身 ( )
2.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至于夏水襄陵
C.相与步于中庭
D.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译文: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晨兴/理/荒秽
C.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D.实/是欲界/之仙都
5.默写。(5分)
(1)山随平野尽,_______ 。
(2)晨兴理荒秽, _______。
(3) _______ ,老木沧波无限悲。
(4)《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登岳阳楼(其一)》中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中愤懑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6.(2012咸宁中考)综合性学习。(4分)
同学们,你知道吗?今年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有位同学为纪念活动写了一副对联,请把下联所缺词语补充完整。(1分)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 传四海
(2)有同学不喜欢过端午节、中秋节,而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为此,班级专门召开一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2至3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揭示主旨的开场白。(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
(一)(10分)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句中加画线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16.《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4分)
“牡丹”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莲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选贤与能(2)男有分
(3)谋闭而不兴(4)故人不独亲其亲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孔子说的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_______”,左刻“_______”,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1.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2分)
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3.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不同。(2分)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
24.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分)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huò)问津(jīnɡ)B.亵玩(xiè)鸿儒(rǔ)
C.箬篷(ruò)篆章(zhuàn)D.决眦(cì)幽咽(yè)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田间小路)交通,鸡犬相闻。
B.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于)。
D.急应河阳役,犹得(还能够)备晨炊。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那核舟的底面稍平,上面题着雕刻者的名字。
B.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偷盗的人不再滋事。
4.文学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选自《________》,“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
(3)《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茂叔,_______(朝代)________家。
(4)《礼记》是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其中的《大道之行也》指明了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________。
5.默写。(3分)
(1)山不在高,__________。水不在深,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对应有错的一项()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
B.嘻!技艺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洢——明朝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白居易——唐代
7.仿句,内容自定。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8~9题。
[甲]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⑨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B.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C.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开花是隐藏着的。
9.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甲]文中“陋室”二字紧扣课题,“惟吾德馨”一语是统领全篇的主旨。()
(2)[甲]文的⑧句运用类比写法,意在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乙]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乙]文将记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题】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试题02-06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01-04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04-01
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试题及答案04-23
初二语文上第五单元试题05-03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试题12-22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练试题04-0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模拟试题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