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时间:2021-03-02 20:49:13 八年级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⒈下列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瞥(piē)见 涎(xián)水 荒谬(miù) 杀戮(lù)

  B 踌躇(chóu) 憎恶(zèng) 提防(tí) 俨然(yn)

  C 诘问( jié) 粗拙(zhuó) 伛偻(yǚ) 震悚(sǒng)

  D 蹒跚(mán) 歼灭(qiān) 愧 怍(zuò) 颓唐(tuí)

  2.下列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张慌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狼籍

  B. 眼花缭乱 名符其实 响彻云宵 伎俩

  C.锐不可挡 月明风清 转弯抹角 烦燥

  D. 高屋建瓴 大庭广众 丰功伟绩 吊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目前,我国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着实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蕴含的道德力量,它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B. 近日,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她的事迹突然渐渐地受到国内民众的关注。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 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3分)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

  ① 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 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 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嫌隙 ④ 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6.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语句。(4分)

  阅读经典,读出善良的魅力。阿长奔波于街巷买来的《山海经》,快乐了鲁迅的童年;父亲蹒跚地抱回来的朱红橘子,感动了朱自清年轻的心; , 。善良犹如三月里的春雨,浇灌出生命的花朵; , ;善良犹如夜空中的明月,慰藉了孤寂的心灵。

  7.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3分)

  江津网10月12日讯 今日,记者从江津区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卫生检查工作专题会上获悉,在此前开展的开学检查和日常检查基础上,全区将再度开展拉网式排查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卫生。

  此次区教委、区卫计委、江津食药监分局等三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区中小学、幼儿园20XX年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项督查,时间为2016年10月中旬至11月20日。此次督查将分3组深入各镇街,采取听、查、看的方式,从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员任职文件及培训证书、从业 人员健康管理落实情况等九大方面32个细节,对中学、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开展核查,并逐一填表记录。核查结果将进行通报,并将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

  此外,督察组还将对部分重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开展暗访。

  8. 综合性学习。(8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但世界时时燃起的硝烟仍未消散。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下面,让我们一起参加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的综合性学习。

  ⑴ 【活动我设计】本次活动确定了四个板块,根据示例,填写未完成的板块内容。(2分)

  板块一:战争故事,你说我演 板块二:战争遗迹,走访交流

  板块三: 板块四:战争预测,你说我评。

  ⑵ 【标语我来拟】历史不容忘记。今天日本人又重蹈覆辙,要侵占中国的领土钓x岛。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仿照示例,再拟一条标语,声援内地各大城市的反日示x游行。(2分)

  示例:中国领土,不容分割。

  标语:

  ⑶ 【材料我探究】阅读下面资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要概括。(2分)

  材料一: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人民牺牲2000余万人,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材料二: 从1938年2月18日日本飞机首次空袭重庆到1943年8月23日,日机对重庆市区空袭共210多次,出动飞机9500多架次,投弹2.1万多枚,炸死炸伤市民3万多人,炸毁房屋3万余幢。 ----摘自《重庆历史》

  ⑷ 【观点我确定】以下是参加辩论双方的观点,你赞成哪一方的观点?试为该方写一段辩论词。(2分)

  正方:战争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反方: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阻碍历史的发展。

  我赞成________方观点,我的辩论词是: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9.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

  ⑴ 少壮不努力, 。( 《长歌行》 )

  ⑵ ,猎马带禽归。 ( 王绩《野望》 )

  ⑶ 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 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⑷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⑸《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 。

  ⑹《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情感的诗句是: , 。

  ⑺《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桃花源记》全文,回答文后10——13题.(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 4分)

  (1) 阡陌交通: (2) 便要还家:

  ⑶ 处处志之: ⑷ 欣然规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 4分)

  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

  ⑵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12.下列有关本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作者是西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C、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结构严谨。

  13.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14——18题。(20分)

  总有人为弱者转身

  马 德

  ①窗外,乌云布满了天空,天气变得闷闷的。办公室里也昏暗了起来。

  ②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③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 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

  ④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 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

  ⑤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

  ⑥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⑦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崔老师“嗯”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

  ⑧“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崔老师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

  ⑨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上。

  ⑩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⑾“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零工。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果然,不是那个孤儿!”

  ⑿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瞬间,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看着主讲人,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两个字:姐姐……

  (选自2014年1期《今日文摘》,有改动)

  14.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5. 阅读第⑧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描绘一下崔老师“唉”时的所思所想。(4分)

  16.说说文中的崔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 (4分)

  17. 文中的“弱者”具体指谁?题目“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有何深刻含义?(4分)

  18. 有读者认为陶安偷了钱,也有人认为他没偷。你怎样认为?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二)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19——22题。(20分)

  少 年 读

  许冬林

  ①回眸处,是一段葱绿葱绿的时光,潭水一样宁静,青草一样蓬勃。那是一段悠长的少年时光,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②唐诗,宋词;《红楼梦》,《简爱》;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书香将我的少年岁月浸染,浸染得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每每回忆,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

  ③犹记当年读宋词。读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那个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风里,在流水上,到了远方。后来又读苏轼,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门前的浑浊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种景致!那么多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绎。从此,我看到的长江,不再只是空间上的长江,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江,是飘散着酒香墨香的长江。它苍茫,雄浑,深邃,风雅,我摇曳激荡。

  ④大雪天,读《红楼梦》,真的是拥炉夜读啊。记得老师曾偶然说过,中国人不读《红楼梦》,都算不得中国人。寒假一开始,就借了《红楼梦》回来。晚上,母亲早给准备了个手炉,是那种红陶的手炉,里面盛了碎碎的炭。手搭在手炉的拎手上,书也搁在上面,一夜夜地翻阅,连书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着那一炉温暖,一个寒假,读一本《红楼梦》。读到黛玉焚稿,然后病死,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窗外寒风萧萧,只觉得满世界苍凉空旷孤独,再读不下去了。一部《红楼梦》,写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写了。那时这样以为。换夜再继续读,又读到宝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里一个人,在船头躬身拜别父亲。这一回,倒没落泪,可是 心上却是闷闷沉痛好久。是岁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际。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那种辽阔无涯的哀伤和空寂,仿佛没懂,又似乎懂得了。

  ⑤后来,又抄席慕蓉的诗歌在小本子上,一首又一首。书依然是借来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好几大本诗集,抄得满心欢喜又沉醉,哪里嫌累!然后,自己的枕头底下便多了个湖蓝封面的本子,那里面有我写的诗歌,席慕蓉体的诗歌。偶尔借给体己的女同学看,她也给我看她写的诗。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读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呀?荷西是个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吗?长大后,我们也一道远走天涯吧!那时,我们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已在密谋大计。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都想到那远走天涯的队伍里,一定会添加新成员,他是我们各自的荷西。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

  ⑥如今,回头想这些读书的琐碎细节,深感文字的魅力,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活了几辈子,大悲大恸大欢喜,小忧小愁小甜蜜。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沧海桑田;窗外阳光刺进来,啊,世上已千年。

  ⑦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现在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我总禁不住心底苍老地一叹。当我在一所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海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欢的文字时,忽然有一种血液倒流的激动,仿佛回到青涩年少。“唐诗四季”,“魏晋风度”,豪放派词,婉约派词,《红楼梦》《简爱》……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青草离离处鸟飞。

  (选自2014年1月《滁州日报》 有改动)

  19.作者回忆了一段悠长的少年阅读时光,请按照下面的提示,补充概括其他几件与阅读有关的事。(6分)

  ⑴

  ⑵

  ⑶ 读《红楼梦》,读到林黛玉焚稿病死,自己也悲痛不已,泪湿枕巾;读到宝玉出家,心上沉痛了好久。

  ⑷

  ⑸ 读三毛,密谋长大后远走天涯,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

  20.仔细阅读第⑦段的画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它的表达效果。其中加点的语句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诗词名句?(6分)

  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青草离离处鸟飞。

  21.请你根据本文内容,说说作者具有哪些优秀的阅读品质值得我们借鉴?(4分)

  22.作者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回忆自己少年读书的时光,往往是心随书动。相信你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有被优美文字所打动的时候,请举两个实例,谈谈你的读书感受。(4分)

  四、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⑴ 阅读下面提示语,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针织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正中。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地名。⑤不少于600字。

  ⑵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涉及真实的人名、班名、地名。


【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07-13

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03-20

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试卷07-20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试卷07-13

八年级上册语文暑假试卷07-07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试题03-21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09-07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03-18

八年级上册语文暑假练习试卷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