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时间:2021-02-26 18:35:04 八年级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琐屑(xiè) 滞笨(zì) 孕育(yùn) 销声匿迹(lì)

  B.诘问(jí) 吊唁(yàn) 呵斥(hè) 穷愁潦倒(liáo)

  C.疏懒(sū) 繁衍(yǎn) 奔丧(sāng) 风尘苦旅(chéng)

  D.克扣(kè) 惊悚(sǒng) 萌发(méng) 日薄西山(bò)

  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渴暮 典质 塌败 五彩斑澜

  B.翩然 噩耗 绮丽 风雪载途

  C.愧作 赋闲 萌发 草长萤飞

  D.烦躁 取缔 藩蓠 天衣无缝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战时期,全国各地武术名家先后抵达重庆。虽然门派不同,但在那民族存亡的时刻,他们都能相安无事。

  B.陈独秀晚年困居重庆江津,他在生活上无固定的经济来源,除了微不足道的稿费收入外,主要靠亲友接济。

  C.在被列为日本大轰炸的重点目标后,葛家大院在劫难逃,在硝烟中化为一片废墟。

  D.重庆地处西南,气候潮湿。抗战时库存于此的珍贵文物,鸡零狗碎,多达二十多万件,防潮成为人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郦道元,北魏人,其著作《水经注》被誉为“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

  B.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其小说代表作《背影》语言素雅、情感真挚,被称赞为 “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D.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5.下列选项中,句子语意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当时的各国首都中,重庆成为最早、最久、最多的远程轰炸目标,

  ①直到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组织对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的劫机轰炸等“空中屠杀”,在战史上它们都与“重庆大轰炸”保持着逻辑继续关系

  ②成为将整座城市作为人质和对象的毁灭性恐怖轰炸的开端

  ③而重庆以其特有的天地山河结构和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迭被磨难,历经轰炸、屡遭危迫而固若金汤、巍然耸峙,可谓自然浑成、天佑中华

  ④成为取消了前线与后方、交战人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界线的“无区别轰炸”的滥觞

  ⑤这个开端,清晰地通向德军轰炸伦敦、英军轰炸柏林、美军轰炸广岛和长崎,以及战后各次战争中同类手段和同类性质的远程战略轰炸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①⑤

  C.②④③①⑤ D.②④⑤③①

  6.在70多年前的抗战岁月里,重庆,这座历史名城,一度汇集了众多的国内外风云人物。他们的旧居或一些重要活动场所都作为重庆的抗战文化遗产被保留了下来。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向中外游客展示重庆厚重的抗战文化呢?作为重庆市民,团市委邀请你向市旅游局提出两条建议。(4分)

  ⑴

  ⑵

  7.综合性学习。(11分)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为世界保留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⑴你用一句话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要求:不超过24个字)(3分)

  国际在线报道 今天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国家之名,举行公祭仪式,向77年前那场屠城中消逝的30万无辜生命致以最高祭奠。

  上午十点零一分,南京城上空响起了尖利的防空警报声。此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所有参加者都低头为死难者默哀,而行驶在南京大街小巷的机动车已纷纷停下,鸣笛致哀。之后,在安魂曲的乐曲声中,16名礼兵抬着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⑵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以下是网友为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而创作的四副楹联,请你依据四个选项,将其补充完整。(4分)

  ①金陵响警钟,声声振耳, ,莫再坑前空拭泪;

  历史遗棱镜,面面揪心,对百年屈辱,宜从蹄底永铭殇。

  ②悼冤魂,恨日寇猖狂,我族积弱;

  铭国耻, ,吾辈图强。

  ③ ,积怨难消,万众同悲国耻事;

  枕戈而待旦,除倭务尽,千秋不怠警钟声。

  ④五千年铁血所凝, ,有谁敢忘?

  三十万亡灵且待,看长风更起,催我出征。

  A.欣中华复兴

  B.抚泪以追昔

  C.问国耻未消

  D.祭卅万亡灵

  ⑶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达哀悼或祷祝的文章。阅读下面四则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祭文在不同方面的四个作用。(4分)

  材料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

  接……”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可谓“祭文中千年绝调”。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

  相守,历经患难,名为叔侄,情同手足。在这篇祭文中,韩愈用对话的方式,抒写对亡

  侄的哀悼之情,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材料二:“桥山虽高,不及吾祖隆德;沮水攸长,难尽我辈深情。陋文以祭,素肴

  以奉,虔诚以表,舞乐以祊。尚飨!”(《公元2014年清明公祭黄帝祭文》)黄帝被尊奉

  为“华夏始祖”。作为黄帝陵所在地的陕西省,每年都要举行祭祖大典并撰写祭文,以

  追怀祖先艰苦创业之精神。

  材料三:重庆一中知名校友、文化学者王康先生在《戊子清明祭文》中写道:“三

  百四十万热血男儿血沃沙场,二百一十四名英年将领从容殉国。其碧血常新,……常昭

  中华而永垂不朽。”他用祭文还原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

  材料四:“时逢盛世,国耻长铭,强军强国,实为和平。……今开公祭,举国之名;

  举杯三酹,以慰亡灵。”写于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这篇祭文,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

  到凝聚的民族精神。尊重历史,敬畏生命,国家的意志与信念,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默写

  8.古诗词积累:联系上下文,按括号里的提示,填写古诗句。(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这一首诗歌中用游动的视角来表现景物变化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山高复低。 (梅尧臣《鲁山山行》 )

  (7)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9—12题。(15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4分)

  ⑴月色入户 ⑵念无与为乐者

  ⑶遂至承天寺 ⑷但少闲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12.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13—18题。(21分)

  一句好话

  张晓风

  小时候过年,大人总要我们说吉祥话,但碌碌半生,竟有一天我也要教自己的孩子说吉祥话了,才蓦然警觉这世间好话是真有的,令人思之不尽,但却不是“升官”“发财”“添丁”这一类的。好话是什么呢?冬夜的晚上,从爆白果的馨香里,我有一句没一句的想起来了。

  (一)

  他去欧洲开会,然后转美国,前后两个月才回家,我去机场接他,提醒他说:“把你的表拨回来吧,现在要用台湾时间了。 ”

  他愣了一下,说:“我的表一直是台湾时间啊!我根本没有拨过去!”

  “那多不方便!”

  “也没什么,留着台湾的时间我才知道你和小孩在干什么,我才能想象,现在你在吃饭,现在你在睡觉,现在你起来了……我喜欢跟你用同一个时间。”

  他说那句话,算来已有十年了,却像一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是没有情节可述的人,但久别乍逢的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我一生惊动不已、感念不尽的恩情。

  (二)

  “ ”

  经过罗马的时候,一位新识不久的朋友执意要带我们去喝咖啡。

  “很好喝的,喝了一辈子难忘!”

  我们跟着他东抹西拐大街小巷的走,石块拼成的街道美丽繁复,走久了,让人会忘记目的地,竟以为自己是出来踏石块的。

  忽然,一阵咖啡浓香侵袭过来,不用主人指引,自然知道咖啡店到了。

  咖啡放在小白瓷杯里,白瓷很厚,和中国人爱用的薄瓷相比另有一番稳重笃实的感觉。店里的人都专心品咖啡,心无旁骛。

  侍者从一个特殊的保暖器里为我们拿出杯子,我捧在手里,忍不住讶道:

  “咦,这杯子本身就是热的哩!”

  侍者转身,微微一躬,说:“女士,好咖啡总是放在热杯子里的!”

  他的表情既不兴奋,也不骄矜,甚至连广告意味的夸大也没有,只是淡淡的在说一句天经地义的事而已。

  是的,好咖啡总是应该斟在热杯子里的,凉杯子会把咖啡带凉了,香气想来就会蚀掉一些,其实好茶好酒不也都如此吗?

  原来连“物”也是如此自矜自重的,《庄子》中的好鸟择枝而栖,西洋故事里的宝剑深契石中、等待大英雄来抽拔,都是一番万物的清贵,不肯轻易亵慢了自己。古代的禅师每从喝茶喂粥去感悟众生,不知道罗马街头那端咖啡的侍者也有什么要告诉我的,我多愿自己也是一份千研万磨后的香醇,并且慎重地斟在一只洁白温暖的厚瓷杯里,带动一个美丽的清晨。

  (三)

  “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汪老师的家是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常去的,他们没有子女,我在那里从他读“花间词”,跟着他的笛子唱昆曲,并且还留下来吃温暖的'羊肉涮锅……

  大学毕业,我做了助教,依旧常去。有一次,为了买不起一本昂价的书便去找老师给我写张名片,想得到一点折扣优待。等名片写好了,我拿来一看,忍不住叫了起来:“老师,你写错了,你怎么写‘兹介绍同事张晓风’,应该写‘学生张晓风’的呀!”老师把名片接过来,看看我,缓缓地说:“我没有写错,你不懂,就是要这样写的,你以前是我的学生,以后私底下也是,但现在我们在一所学校里,你是助教,我是教授,阶级虽不同却都是教员,我们不是同事是什么!你不要小孩子脾气不改,你现在长大了,要做人了,我把你写成同事是给你做脸,不然老是‘同学’‘同学’的,你哪一天才成人?要记得,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那天,我拿着老师的名片去买书,得到了满意的折扣,至于省掉了多少钱我早已忘记,但不能忘记的却是名片背后的那番话。直到那一刻,我才在老师的爱纵推重里知道自己是与学者同其尊与长者同其荣的,我也许看来不“像”老师的同事,却已的确“是”老师的同事了。

  竟有一句话使我一夕成长。

  ——选自《再生缘——张晓风散文精品集》(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请你补写文章第(一)、(二)节的标题。(4分)

  ⑴

  ⑵

  14.文章开头段落中的划线句子能否去掉?请你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4分)

  15.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章第(一)节中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

  他说那句话,算来已有十年了,却像一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

  16.作者在拿到老师的名片、听了老师一番教诲之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结合文章第(三)节的内容,补写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

  17.好话不是“升官”“发财”“添丁”,那在作者笔下,怎样的话才称得上是“一句好话”呢?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18.老师的一句话,让已经工作的作者“一夕成长”。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句好话”也让你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了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关于你的“一句好话”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悟。(4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19—23题。(19分)

  唤

  叶倾城

  ⑴她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大学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开演前几分钟,她忽然跑去买冰棒。买好了一回头,所有的灯都灭了,墨黢黢的场上,无数黑压压的人头和背。试着向记忆里的方向走几步,全没有相关线索。一急,她带着哭腔大喊,“爸,爸爸……”顿时无数此起彼落的应答和笑声,十七八岁的大学生们,在占她便宜。她都快放声大哭了,父亲从人群里挤出来,微蹲身把她一牵。

  ⑵ 一次为什么事,迫不得已要去父亲办公室找他。脚步踩在木地板上,激起巨大回声,她噤声不敢动。有人过来问她找谁,她一时混乱不堪,“我……”是该说“我爸”还是父亲的名字?就噎住了。

  ⑶忘了是什么事这么着急,不能再等下去,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连隔壁办公室的人也没回过头来。

  ⑷脚步却匆匆响起,父亲从上一层楼急急跑下来。

  ⑸时光是冷酷的跷跷板。她一天一天走向生命之巅,也就是父母缓慢地退场。

  ⑹一昼夜的仓促,已足够决定生死了。

  ⑺早上七点,刚吃完早餐的父亲突然呕吐;八点,他独自到医院打针;上午十点,她去医院看父亲,一眼看见殷红的血,正一点一滴输入父亲血管;中午,父亲转入危重病房;下午,她和姐妹们,把隐瞒已久的父亲的病情向母亲和盘托出;傍晚,身为医生的二姐,听完主治医生的最后陈述,极力克制、尽量冷静地说,“是,我们选择不手术。是,我来签字。”——早在三个月前,已经知道手术的徒劳。

  ⑻而仍然一无所知的父亲,还在病房里,打听她北京的新居,絮絮叮嘱细节。父亲周身插满管子,每一根里面都是一个生的希望。他只觉不耐,说这针怎么总也打不完,屡屡想要调快点甚至拔下来。她连忙安抚父亲,“房子装修好了,你和妈去住一段时间吧。”父亲想一想,“等明年春天吧。”

  ⑼夜深了,父亲渐渐睡去。她宁愿相信这是睡,而不是时断时续的昏迷。第二天凌晨七点,父亲恍惚地醒一下,嘟哝几句,口齿已经很不清了,却都听得懂,是让在他身边守了彻夜的女儿们去休息。

  ⑽八点,医生过来,喊父亲“胡老师”,父亲眼皮动一动,是残存的一点意识;八点半,再喊他“胡老师”,没反应;喊名字,也没有。

  ⑾她倾身上前,轻轻叫一声:“爸,爸,你听见了吗?”

  ⑿父亲的头,微微向她的方向动一下,嘴里含混地“唔”一声。

  ⒀这是父亲给世界留下的最后声音。而血压计的指数,一格一格 跌落……八点五十三分,医生关掉了所有仪器。

  ⒁痛与恨紧密相连。她自此不信鬼神,诸天神佛都瞎了眼;每一位桑榆暮景的老者,她都看着不顺眼,为什么人人都比父亲多了时光,却又一次次,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

  ⒂深冬时节,她上班。看见门外有灰灰的微光——终一生,她都是孤儿了,天气与心态,一定悲凉。出门才看清是落雪,已经来不及,踩成雪后成冰的台阶上,一跤滑倒,“哎呀”一声。分明是叫天天不应,她却听见耳侧有低微的一声“嗯”,跟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声完全一样。又一次,在遥远的地方的父亲,回答她的呼唤。

  ⒃霎时间,她跪在冰冷污脏的雪地里,泪如雨下。

  ⒄这一生,风来雨往,俯里仰里,她都会听见父亲最后那微弱的一应。

  ⒅她只做了父亲三十年的女儿,而父亲的疼爱和宠眷,却要长长久久地,伴她一生。

  19.本文围绕“唤”,一共写了父亲在世时的三件事,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⑴ ⑵ ⑶

  20.试分析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

  21.文中第⒁段说“痛与恨紧密相连”,如何理解该句中“痛”与“恨”?(4分)

  22.文章第⑿与第⒂段划线部分两次写到了父亲临终前的应答,有什么不同?(4分)

  23.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4分)

  四、作文(55分)

  24.⑴“相见时难别亦难”,告别是一种不舍;“唯见长江天际流”,告别也是一种惆怅;告别冬日的寒冷,才能迎来春天的似锦繁花;告别童年的幼稚,才能迎来少年的意气风发;告别是挥手,也是眺望;告别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岁月的章节,都由告别书写成诗。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苍都给了我,很快或者很慢地,我都一一地接到了。而我对青春的美的渴望,虽然好象一直没有得到,可是走着走着,回过头一看,好像又都已经过去了。有几次,当时并没能马上感觉到,可是,也很有几次,我心里猛然醒悟:原来,这就是青春!”

  ——席慕蓉《成长的痕迹》

  请以“原来,这就是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若选第一个,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03-19

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08-3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03-14

高二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09-08

高二语文下第二次月考试卷04-02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09-18

2017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03-30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09-18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