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 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教学设想:《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荷塘月色》写的是月夜荷塘的景象,力求写出物境的美,写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与忧愁。而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和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及人类历史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奢求学生能深刻体悟生命的内涵,只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学生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一种生命力的顽强,在心中留下一颗千年不烂的生命的种子。
教法:阅读——讨论——体悟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欣赏民歌《荷花颂》flash 让学生说一说人们为什么喜爱荷花
师提示: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莲荷的什么故事
学生讨论归纳概括
明确:恋荷——种荷——盼荷——护荷——赞荷——名荷——赏荷——祝荷
2、找出表现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情绪的起伏
“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
“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块心病。”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小结:与《荷塘月色》相比虽然同为写景抒情的散文,但《清塘荷韵》并不重在写外在的景,而重在写荷花内在的韵致,文中作者情绪的起伏更值得我们去玩味,体验…...
三、体悟荷之韵
1、师提示: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为什么呢?他对荷情有何钟?荷之韵究竟何在?
生答:生命力……
2、 找出写荷这种生命力的语段,集体朗读
师提示:我们很难想象,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同学们能对对寂寞沼泽中的莲子或跃出水面的盛开的荷花说上两句吗?
生答:……
3、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生答:临风之草 迎霜之菊 竭泽之鱼……
师简介季羡林先生本人 《牛棚杂记》
4、这是生命萌发,蓬勃发展时所体现的生机盎然,顽强与美丽,那面对生命的凋零,老人又是怎样去看的呢?文章中有一段关于莲瓣凋落的描写,请一位学生朗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生讨论回答
师提示:“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涟漪。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5、小结: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四、文化探究
师提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在中国的文化中,花草鸟兽都被赋予了深层含义。陶渊明咏菊,陆游悲梅,周敦颐颂莲,……,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荷花实在承载着太多美丽的向往,在中国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学、文化题材,显示了多方面的寄寓意义,请同学们背一些关于莲荷的诗词
生答…… 最早的载有荷花诗的诗集《诗经 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最早的咏荷乐曲汉乐府《相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最著名的赞荷散文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
师提示: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的对象,那荷花身上还有其他方面的寄寓意义吗?
生讨论回答 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荷花的食文化等等
小结:就像国人对梅兰竹菊的特殊喜爱,荷花的身上也寄寓着许多美丽的向往
五、结语
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它们以风姿装点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以生命启示了心有灵犀的人们。季羡林老人从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那我们也学习季老先生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去发现美,去探求美的真谛吧
六、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古今咏荷(莲)的诗、词、文并作赏析交流
七根火柴的习题和答案
提问:无名战士牺牲了,为什么卢进勇“眼睛模糊了”又“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模糊”和“清晰”矛盾吗?
归纳:不矛盾。“模糊”写卢进勇对战友牺牲的悲痛心情;“清晰”是点明卢进勇心里已经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提问:第三部分写了无名战士托付的火柴的巨大意义,作者如何具体表现火柴的意义呢?
归纳:火柴交付给卢进勇后,卢进勇走得特别快,说明无名战士的崇高精神给了他巨大鼓舞和力量。接着写篝火,点明火柴给部队带来生机和活力。暗示了火柴的巨大意义,从侧面赞颂无名战士的精神。最后写卢进勇郑重转交火柴,以异样声调数火柴的细节,显示了火柴的不同寻常和重大价值,重现无名战士的崇高形象。
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 2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位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3.品味荷的文化意蕴
【重点】
初读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情感。
【难点】
反复地诵读和感受具体的文字,理解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走进新课
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荷花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时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了荷花的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定向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徘徊( )淤泥( )旖旎( )擎天( )
翘盼( )接踵( )睥睨( )脍炙( )
蓇葖( )旮旯( )
2.解释词语
⑴脍炙人口:
⑵睥睨:
3.《清塘荷韵》的作者是,家、学者、家。
4.原文填空: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是朝的诗句,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2)小荷才露尖尖角,。
(3),沙鸟带声飞。
(4)蝉噪林逾静,。
整体感知放声自由诵读作者描述荷花的生长,一共描述了几个阶段?
六、精读品析
1.速度1、2小节,体会其作用?
2.细读文章第6、8小节,圈划关键词句,欣赏概括荷花的形韵美。第8小节采用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齐读第9、10两段,说说这两段分别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出来?)
4.朗读第11段,请同学们说说这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5.人们常用“残荷败柳”来形容冬天的荷塘,但作者在文中却说“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荷花所做的“春天的梦”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课堂质疑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拓展深化
1.如果把题目中的“荷韵”换成“荷花”好不好呢?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最生命苦难的理解。
课堂整理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结合本文的中心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
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 3
学习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4、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学习重点
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反复诵读和感受具体的文字,理解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学习方法
阅读讨论体悟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感知
1、初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①脍炙人口
②泥
③旖旎
④翘盼
⑤接踵而至
⑥睥睨
⑦堕
⑧擎
⑨
三、交流研讨
(一)合作探究
1、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池塘,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圈划出表明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理清行文的线索。
2、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3、品读圈划5、6、7节文字,交流体悟荷之韵。
4、我们很难想象,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找出表现荷的生命力的语段,集体朗读。同学们能对寂寞沼泽中的莲子或跃出水面盛开的荷花说上两句吗?
5“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特色,本文的“神”更是融入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试概括本文的“神”。
6、课文引用了不少古诗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说说这些诗句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四、链接提升
1、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2、荷的形象、荷塘的景致,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驻足;关于荷的诗文,也时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陶醉。你还知道哪些与荷有关的诗文名句?写在下面。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的对象,那荷花身上还有其他方面的寄寓意义吗?
五、拓展延伸
绝唱
严阵
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脱口而出。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给词语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其含义。
(1)徜徉( )( )
(2)蓦然( )( )
2、多数人认为荷花的美体现在什么时候?而作者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用原文回答)
3、文中二至四段自然写了荷的绿叶、红花,结合下文,分析其作用。
4、找出文中描写残荷形象的句子,并分析这些描写体现了残荷的什么精神?(用原文回答)
5、统观全文,说说文中画线句的内在含义。
6、文中说那满池枯梗残叶,“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又说“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试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
7、当代诗人严阵的《绝唱》可谓感人肺腑,是满塘残荷美艳绝伦的绝唱。结合全文,分条说出“称这满塘残荷为绝唱”的原因。
8、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说说本文属于哪种体裁。
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 4
课前预习:
1.读课文,标段序,圈出生鲜优美的四字短语十个以上,用波浪线标划优美的描写句子,用波浪线标划富有哲理的句子。
2.熟读课文,在书上概括季羡林种荷的三个原因,以“荷”为线索写的三件事。
3.季羡林笔下的荷花与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有何不同?
4.借助网络或图书,查找季羡林的资料,并结合课文思考“季荷”的内涵。
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积累、圈点批注、合作探究等方式,品季荷之情,赏季荷之韵。
教学评价:
1.能够正确书写、理解书中十多个生鲜词语和所引诗句。
2.能够结合相关语句品季荷之情,赏季荷之韵。
3.能结合文本与资料,理解“季荷”的内涵,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 5
一、教材定位
《清塘荷韵》这篇课文被安排在在《语文读本》的必修二读本中读本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良好凭借但是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象讲授课本那样去讲授读本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去指导学生阅读读本我认为编写者对《语文读本》和课本所规定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对教科书(课本),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比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习得一定的方法;对《语文读本》,我觉得应该侧重在方法的运用,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
二、教材编写的思路
1、《清塘荷韵》编写在读本中“心灵远游”这个板块,与必修二第四板块“慢慢走,欣赏啊”相对应,并且在刚刚学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接着学习季羡林的这样一篇散文有助于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写“荷”的文章,加深对中国“荷”文化的理解
2、在讲必修二《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会介绍鉴赏分析的方法,在上《清塘荷韵》的过程中可以对散文鉴赏方法进行复习和运用,以达到内化成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的学习起点
1、学生初中时候已经学过《爱莲说》,进入高中已经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能够背诵一些关于写“荷”的诗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等;
2、在学习《荷塘月色》的过程中,已经学过一些散文鉴赏的方法,例如对修辞的分析,采用替换法,压缩法对一些用的精彩的动词进行分析等等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和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散文鉴赏的方法对文中的词句进行品位;
3、情感与价值观:
揣摩蕴蓄于文中绵长不尽的荷之韵,并根据季羡林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人之韵”
五、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领会文中“情”“景”“理”三者的交融的写作特点并能够运用一些方法对散文进行鉴赏;
2、体会文章中浓郁的人文气息,理解“荷之韵”的内涵,能够联系已学习过的课文,分析“荷花”这一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六、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浓郁的人文气息,理解“荷之韵”的内涵,能够联系已学习过的课文,分析“荷花”这一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七、教学流程
(一)、预习课文(学案)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疏通字词,完成学案上相关练习;
(2)、以“荷”为中心线索,概括作者与“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从作者对季荷情感与举动的方面概括);
(3)、复习《荷塘月色》中讲过的有关鉴赏方法;
(4)、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主要是与季羡林有关的材料)
(二)、导入
我们初中学过《爱莲说》,我们都知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我们也学过《荷塘月色》,欣赏了似明珠,似星星,似美人的荷,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季羡林老先生在85岁高龄的时候也写了荷,在他的笔下,”荷“又有怎样的意味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韵》(展示荷的图片)
(三)、课堂教学过程
1、教师校对学案上的字词
2、”初识季荷“:
1)、校对学案上的预习作业
2),为学生整理课文思路:
恋荷 种荷 盼荷 护荷 赞荷 赏荷 祝荷
3)、在预习中我们以”荷“为线索,概括出了作者与”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心中始终牵挂着”荷“,那么请你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的情感发展线索
这个板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两个角度思考作者与”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作者种的荷才会被叫为季荷而作者爱荷不光是因为荷是自己种的,更在于荷之韵,而从作者对荷的情感变化中揭示荷之韵,学生更好理解
3、“体悟荷韵”
(1)、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为什么呢?他对荷情有何钟?荷之韵究竟何在?作者为什么说荷能够生长是一个奇迹?(荷的生命力)
(2)、思考并讨论: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表现“荷”的生命力的句子,运用在《荷塘月色》中学到的方法进行鉴赏(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朗读)
这个部分需要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找出相关语句,并在书上空白处写下点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进行全班的分享教师提示,在鉴赏的过程中注意用得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句子中涉及到的修辞手法等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鉴赏
(3)、作者为什么这么爱荷,欣赏荷之韵味,赞美荷的生命力,这个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季羡林
此处,教师通过介绍作者的方式来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季羡林的思想境界,更好的理解作者笔下的“季荷”,由此揭示出荷之韵的真正含义在介绍季羡林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介绍季羡林的学品和人品,已经精通梵文,印度文化是季羡林主要的研究方向等信息
(4)、思考:第9节中“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这句话中的“池花对影落”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境界?(教师引导:“落”字意味着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句吗?结合语境,关注这句话在本小节的作用(概括上面描述的景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结合作者的情况谈境界:……(淡然面对生死)“合为一”意味着超然面对真幻)
思考:第十小节写到小猫是不是多余的?
(教师引导)这一节写了什么?(小猫入水戏月)运用什么手法(衬托作者爱荷)
与上文的关系(小猫分不清真幻,没有参悟透)
教师总结提炼:这里是作者的参悟:淡然面对生死,超然面对真幻
(5)、这是生命萌发,蓬勃发展时所体现的生机盎然,顽强与美丽,那面对生命的凋零,老人又是怎样去看的呢?文章中有一段关于莲瓣凋落的描写,请一位学生朗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通过该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把关注荷顽强生命力的另一个方面:在寒冷的冬季,清塘依然存在生命的气息,从而使“荷之韵”更加完善引导学生思考从中折射出的作者的人生观:如何看待生命的凋零
3、文化研究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在中国的文化中,花草鸟兽都被赋予了深层含义陶渊明咏菊,陆游悲梅,周敦颐颂莲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荷花实在承载着太多美丽的向往,在中国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学、文化题材,显示了多方面的寄寓意义,最早的载有荷花诗的诗集《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最早的咏荷乐曲汉乐府《相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著名的赞荷散文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
佛教神圣,荷是净洁的象征;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荷花的食文化等等
小结:就像国人对梅兰竹菊的特殊喜爱,荷花的身上也寄寓着许多美丽的向往
(四)、作业布置
选择一首古代的诗或词,写一段赏析文章(200字以上)
八、数字化资源
本课采用PPT课件作为主要的课堂辅助工具,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PPT课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向学生呈现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荷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在学生讨论思考的过程中呈现问题以及教师需要学生明确的要点,教师讲过后再呈现出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双重刺激,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效率
【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荷之韵作文02-16
荷之韵作文7篇(优秀)03-08
清塘荷韵读后感04-28
《清塘荷韵》读后感05-01
荷韵现代诗歌07-06
初中语文《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01-19
对韵歌优秀范文09-09
雨韵优秀作文03-03
春韵优秀作文03-02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