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元曲赏析及译文
《醉太平》是曲牌名。元代贯云石、王元鼎、张可久等词人作过《醉太平》散曲,其中以张可久的《醉太平·人皆嫌命窘》最为有名。下面是《醉太平》元曲赏析及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译文】
堂堂大元朝,贪官污吏当权。修治堤防,变更钞法,货币迅速贬值,民不聊生,引起了红巾军千万人起义。苛捐杂税繁杂苛刻,刑法太重,百姓怨声载道。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钱换钱,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情形?奸人做了官,做官的又都是贪官污吏,贤明的人得不到重用。悲哀啊真是可怜!
【背景】
元朝末年,奸佞当权,朝政极端腐 败。元顺帝君臣骄奢淫逸,大肆挥霍浪费,弄得国库虚竭,财政极度困难。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至正宝钞”的新纸币,代替早已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规定新钞一贯相当于铜钱一千文,准折至元宝钞二贯、中统宝钞十贯。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在大都钞十锭(等于铜钱5万文)还不够买一斗米。“变钞”的`结果,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使人民的生活更为困难。同时,由于元朝政府不关心生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在至正四年(1344年)接连决口,泛滥成灾,使老百姓大量死亡,并且严重影响到元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元政府又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到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个个无比愤怒。于是,“开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赏析】
这首曲批判现实主义,从词牌开始就是在痛骂当权者,醉太平,粉饰太平罢了,社会矛盾如此尖锐,朝廷还纸醉金迷,难怪元朝90年就灭亡了。 堂堂的大元朝,一帮奸佞小人当权,从开河换取钱财开始就是祸害的根源,惹得红巾军造反,(红巾军是朱元璋参加的那支武装,后来做大了),法令又滥又重,弄得四海之内怨声载道。穷的人就差吃人,有钱人能更有钱,那朝那代有这种现状。官贼一体,苦到最后的还是老百姓。揭露了冠冕堂皇的元朝奸佞,狼狈为奸,专权欺民。通篇在控诉社会现实,但更有些像战斗檄文,号召被压迫在最底层的广大受苦群众去造反。
【《醉太平》元曲赏析及译文】相关文章:
元曲赏析《醉太平.寒食》03-30
寒食节的元曲《醉太平·寒食》赏析04-03
·醉太平·叹世 元曲精选03-31
元曲《醉太平·寒食》翻译10-27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曲赏析11-26
正宫醉太平风流贫最好元曲注释及赏析11-30
《正宫·醉太平·警世》元曲注释03-30
元曲《正宫·醉太平·落魄》原文及注释09-02
醉太平·寒食原文及译文注释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