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倪瓒《黄钟·人月圆》阅读答案附赏析
导读: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元代遗民,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在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倪瓒《黄钟·人月圆》阅读答案附赏析 1
人月圆
[元]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鹧鸪啼处②,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齐木苍苔③。当时月明,依依素影④,何处飞来?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①越王台:当是越王勾践所筑的台榭。
②鹧鸪啼处: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里用其意,而以“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烘托其荒凉的景象。
③青山故国“二句:故国已成青山,乔木已长苍苔,极力形容其荒凉寂寞的景象。
④素影:指明月。
(1)“孤篷听雨,灯火江村”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2)这首小令是如何通过故园景物的对比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3分)以孤舟、渔火和雨为主体,勾勒出诗人船中夜听江雨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孤寂、苍凉的意境,写出了诗人漂泊江中的凄苦情状。(画面说明1分,画面赏析2分;意思对即可。)
(2)(3分)(2)以画屏精美秀丽、池塘生机盎然的安乐之景,与草木覆盖、了无人迹的荒凉之景作对比,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与伤感之情。(“对比”2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二:
(1)“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
(3)“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漂泊江湖,一事无成的感慨。
(2)诗歌的前两句写渔歌惊醒了自己的美梦,这是实写;梦境中间六句忆梦境中美好的生活,是虚写;最后三句又是写梦醒之后自己的孤身漂泊的凄凉处境,是实写。梦境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身世之悲。
(3)通过描写悲鸣的鹧鸪、残阳中初绿的衰草、暮色中的山花等,营造了一种惆怅、凄凉的意境。
三
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5分)
2.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5 分)
2.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多个画面会重叠展现的效果。②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 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6 分)
[作者简介]
倪瓒(1301-1374),字元稹,自号云林子、风月主人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元至正初,弃家浪游五湖。著有《清閟阁全集》。散曲现存小令十二首。
[写作背景]
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元代遗民,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在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此曲即是作者重登绍兴越王台时所作,包括江浙广大地区在内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趾的历史传统,又是南宋政治经济的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发起亡国的惨痛和恢复河山的愿望,今天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能抑制。
倪瓒《黄钟·人月圆》阅读答案附赏析 2
(黄钟)人月圆·_____湖上
(元)张可久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12.在校对《元曲精选》一书时,发现题目漏了两个字,以下选项中最可能是所缺二字的一项是( )。(1分)
A.春日 B.夏日 C.秋日 D.冬日
13.下面关于这首曲子的内容与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青山碍”写主人公在楚天的小楼远眺,被青山阻隔,难以望见心上人。
B.“昨宵入梦”为虚写,想象那“如玉”的人儿会在洞箫声中梦见主人公。
C.“憔悴”二字既扣“飞花”、“残柳”的景致,也写出主人公的愁苦面容。
D.“心事”与“眉梢”二字,表现主人公哀伤情绪,直抒胸臆,感情浓烈。
14.唐代诗人李益《江南曲》写道:“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宋代诗人石延年以“月如无恨月长圆”对唐代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请结合此二则材料,赏析上面元曲中“明月”与“潮水”这两个意象的艺术效果。(5分)
答
12.(1分)D
13.(3分)D(“梅花发”不属于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
14.(4分)示例一:甲诗的结尾更好。“满天风雨下西楼”是景物描写,是以景作结,(1分)比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1分)更显得含蓄委婉,(1分)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再登楼目送友人远去的不舍和牵挂之情。(1分)
示例二:乙诗的结尾更好。“离恨空随江水长”是直抒胸臆,(1分)新颖别致,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离恨”比作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1分)比甲诗以景作结更富有感染力,(1分)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无可奈何和痛苦难过。(1分)
评分说明:观点明确,结合诗歌尾句运用的手法和内容分析,言之有理。
倪瓒《黄钟·人月圆》阅读答案附赏析 3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含,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诗眼:诗人的洞察力。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投老:临老,到老。
22. 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此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B. 起首两句在上下千载、纵橫万里的时空背景上,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感慨王朝兴衰、个人得失。
C. 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读“万卷”书,饮“春水”茶,山中归宿宜人可慰,结尾感情由浓转淡。
D. 张可久散曲以典雅清丽著名,此曲亦然,古今融汇,情景交融,语言华美绚烂,风格婉约。
23. 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思接千古,视通天涯,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 首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再以“孔林”、“吴宫”、“楚庙”三句具体印证。
C. “茅舍”、“村家”、“山中”既照应题目,又突出了隐居环境幽古。
D. 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反问,描写诗人酿酒饮茶恬淡安宁的隐逸生活。
24. 诗眼是一首诗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字或一个词,用以表达诗人全篇的思想感情,是整首诗的精髓,有人认为本曲的诗眼是“兴亡”,也有人认为是“梦”,是“倦”,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22. C
23. D
24. 找出诗眼,如“倦”,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古今兴亡建功立业的厌倦之情和勘破世情饱尝世态炎凉之苦的凄苦之情,同时又为后文写归隐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诗酒自娱的乐趣作铺垫。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C项,“结尾感情由浓转淡”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表现作者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D项,“反问”手法判断错误,应是“设问”。故选D。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题型为“炼字”题的“诗眼”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选择动词或形容词,或能概括全诗主旨的词。(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本题选择哪一个都可以,但要诗句具体分析内涵及表达的情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到今兴盛、衰亡只是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浮云苍狗繁华一梦,作者已厌倦了这种虚无缥缈的生活。这一个“倦”字用的非常到位,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古今兴亡建功立业的厌倦之情和勘破世情饱尝世态炎凉之苦的凄苦之情,同时又为后文写归隐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诗酒自娱的乐趣作铺垫。
【倪瓒《黄钟·人月圆》阅读答案附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白梅》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0-09
《穿井得人》阅读原文附答案11-30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元曲06-21
李白阅读训练附答案06-15
《关雎》阅读答案及赏析03-03
储蓄人生 散文阅读附答案06-13
月光启蒙散文阅读附答案06-19
晋书·景帝纪阅读附答案01-17
周文襄留心公事阅读附答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