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折桂令·客窗清明》原文赏析
《折桂令·客窗清明》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下面是这首曲的介绍,欢迎参考!
折桂令·客窗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折桂令·客窗清明鉴赏
乔吉卒于至正五年(1345)二月,生年已不可考。但曹寅本《录鬼簿》说他“江湖间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他在《录么遍·自述》中也有“批风抹月四十年”之语,则享年至少在六十岁以上。从本曲“五十年春梦繁华”句来看,当是他五十岁进入老境的作品。
这首曲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题。诗人先从窗外的一角春景领起,转入“窄索帘栊,巧小窗纱”,实已显现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状。而临窗所见的,是“风风雨雨梨花”。风雨、梨花,固然是清明时节的典型景物,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寒食花开千树雪”;但以“风风雨雨”来配合“梨花”,那就难免使人感到“可恨狂风淫雨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顾德润《青玉案》)的憾恨了。这种惊心动魄的春景,暗示了作者“客窗清明”的悲愁心情。
守着窗儿,一无出户赏春的情绪,这就为以下客况的种种回忆留出了地步。诗人以一个“甚”字总领,有感慨万千之意;而“三千丈”两句的概括,则充溢着客愁茫茫、万念俱灰的怅恨。“三千丈清愁鬓发”,是从李白《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脱化,这与“五十年春梦繁华”对应,显示了作者进入垂暮之年而不堪回首平生的颓然心境。白发皤然,犹漂泊于客乡,诗人的“情绪”、“客怀”、“心事”,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结末以一个“蓦”字打断客思,重将目光投向窗外,照应“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原来清明节前为寒食禁烟,家家冷食,不点火做饭,直到清明的这天才重开新火,而民间又有以新火互赠亲邻的习俗。这一笔以“人家”的“分烟”,衬示自己作客的孤独,不言愁而愁意倍见,可谓神来之笔。
作者简介: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作品风格:
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金钱记》写韩翃与柳眉儿恋爱婚姻故事,以私情始,奉旨完姻终。语言华美工丽,富有藻饰。
《扬州梦》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命意,又采用了杜牧《张好好诗》的部分细节,虚构了杜牧与歌妓张好好的恋爱故事。剧中对商业城市扬州繁华景色描绘得颇为生动。《两世姻缘》的故事,本于唐末范摅《云溪友议》,是写歌妓玉箫与韦皋的爱情,两世才得结为夫妇。剧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箫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乔吉的杂剧曲辞清丽,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朱权论其曲作“如神鳌鼓浪”,有“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
【《折桂令·客窗清明》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元曲《折桂令·客窗清明》译文及注释12-17
《折桂令·春情》元曲及赏析10-28
折桂令·春情原文及译文注释03-21
相思令古诗原文赏析12-16
《折桂令·春情》元曲欣赏03-21
《折桂令·春情》元曲翻译与欣赏09-09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翻译赏析12-28
清明古诗原文及赏析04-04
《折桂令·寄远》鉴赏及译文注释09-19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全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