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曲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曲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自别后遥山隐隐)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赏析】
这支曲是写一个独处深闰的妇女,在暮春季节里思念她远在异地的爱人的悲切心情。全曲对思妇内心活动的描写极为委婉细致。开头两句通过看“遥山隐隐”,望“远水粼粼”说明爱人去的地方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见。下四句通过人物对暮春特有景象的感受,衬托出入物触景伤情的内心活动。面对满天飞舞的柳絮杨花,眼望一片片鲜红的桃花,闻到飘进内阁的阵阵香风,这都是最易引起离人相思的景象,也正是令离人烦恼的景象。又加纷纷暮雨更增添了离人内心的凄怆。“怕黄昏忽地又黄昏”是这支曲的警句,对离人心理的刻画,达到了深邃入微的境界。怕黄昏不是怕黄昏的暗淡颜色,而是怕随着黄昏而来的漫漫长夜。思人心切,长夜难眠,这种离情的痛苦,“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搂带宽三寸”,这不是一日的相思之苦,而是长期相思的积累。作者对人物的这些描写都是根据人的常情来写的,很近情,很逼真。
在用词上,作者巧妙地运用叠字词和复字句,这就更增强了曲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十二月]每句的尾字,都是用的叠字词。[尧民歌]除后两句都是用的复字句。字重复而意不重复,意境婉转,耐人寻味。有人说这支曲使用的语言与他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唱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不无道理。
【题解】
这是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仅存的一首小令,写的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深锁闺阁,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愁闷。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1.请赏析前六句的表现手法。(2分)
2.试分析《长亭送别》中“恨压三峰华岳低”和本曲中“新啼痕压旧啼痕”中“压”字不同的表达效果。(2分)
参考答案
1.前六句运用叠字修饰“遥山、远水、飞绵、醉脸、香风、暮雨”等景物,加强了这些景物的凄寥冷落的感觉,烘托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渺茫的思念之情。
2.“恨压三峰华岳低”中通过“压”夸张地表现了崔莺莺心中愁情别恨之重。“新啼痕压旧啼痕”通过“压”表现了主人公每天以泪洗面,突出了主人公绵长、深重的相思悲苦之情。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曲赏析】相关文章:
元曲《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赏析07-24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原文及译文注释报03-12
元曲《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07-22
中吕喜春来闺怨元曲原文及赏析10-13
元曲《中吕·普天乐·秋怀》注释及赏析06-07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元曲赏析03-21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元曲的原文及赏析09-28
中吕红绣鞋郊行元曲原文及赏析古诗02-15
中吕·山坡羊元曲原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