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影星林芳兵现代诗《诗是什么》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长于抒情,但林芳兵女士却用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理念,而且表达得非常出色,这自然引起我的高度关注。
本来历史上有这一类诗,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哲理诗,比如苏轼《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题是女诗人的这首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理诗,而是写了两个完全是该用理性思维来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诗是什么”,这本来是一个逻辑问题,当以下定义的方式来确定的艺术概念,要考虑其外延与内涵;一是“诗到底有什么用”,也是一个应当诗歌理论家概括归纳的问题。但女诗人却跨越藩篱,创造性的以诗歌来回答,表现了女诗人不凡的艺术勇气与审美智慧。
这一类诗,很容易写成概念化的诗歌,就像概念化小说一样。比如,首先容易语言抽象化,而女诗人却仍然在形象思维中前行。抽象和形象的区别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凡是我们感官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形象的。“蜻蜓的飞”,能看到,是视觉形象;“拨动的琴弦”,能听到,是听觉形象;其它如能嗅到的就是嗅觉形象,能尝到的就是味觉形象,而那“温馨的暖风”自然是触觉形象。形象思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轻轻松松做到了。在这样的形象思维中,我们常见诗人与自然对话,比如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吕本中的“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等等,女诗人在这首诗里,也与“四季”、“天地”对话,这样一方面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而且与自己对话的自然对象,本身就蕴有意味,意味着诗歌有浩瀚的四季之“时”、天地之“空”的时空价值。
概念化的诗歌,再一个问题是图解理念,内容僵化,是某种认识、观念的简单演绎。比如我们心中诗是什么呢?以一个网络的定义为准:“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我们把这分解成八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用一句诗来表达,比如我们把“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写成”诗是山间泉水的吟,曦柳黄鹂的鸣“;把“凝练的语言”,写成’诗是五谷酿造的酒,沙中淘漉的金“,这样就把概念图解了,其特点是,诗概念表现的全面、固定,因此必然僵化而无变化,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而失去艺术光辉。而女诗人林芳兵,显然不是在那概念属性的条条框框中写诗,而是在自己的艺术感悟和艺术审美中写诗,因此必然有自己独到的视角,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并不会去想这个概念事实是什么,不会顾及全面,也不会考虑这样写是不是揭示了诗歌的本质属性。比如“ 诗是春回温暖的阳,百花争艳的媚”,写出了诗给女诗人的美好感受,就像从凄冷的寒冬而来,突然感受到的那春天的阳光一样;诗的美好,是姹紫嫣红的,是千姿百态的,就像春天百花一样。你看这有图解的那馊味吗?
这样的诗,虽然关乎到理念,但女诗人仍然用诗歌那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去表达,绝不会用表达理念常用的直白语言,而使诗歌味同爵蜡。为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诗人采用了各种艺术技巧,例如诗歌的朦胧语言,诗云:“诗是夏田稻禾的渴,柳溪蜻蜓的飞”,这是修辞中暗喻的修辞方式来表达的,夏天的稻田,在炎炎烈日下,干渴望雨,这是比喻诗歌现在也处于干渴状态,也需要“雨”的滋润,不然就会焦枯而死,而诗歌焦枯的是什么,能滋润诗歌的“雨”又是什么?诗人没有说,表达的好朦胧,但给读者结合诗歌的现实去思考想象的空间,因此就更耐人寻味了!而后一句,让我们想到蜻蜓点水的轻盈可爱,活泼生动,在柳溪这样的背景下越发迷人而富有生命力,这是含蓄的说诗歌的特点,因为蜻蜓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对诗歌的感悟中也各各有别,这样表达的自然又是一种朦胧美!而二者语意又有很大的跨度,又显示了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特点。而联系起来思考,我们又会隐隐觉得,诗歌上述的焦枯是过于沉重、僵死,这“雨”从“蜻蜓的飞”中体会出来,自然是诗要写的轻盈如蜻蜓,生动如蜻蜓。对此我联想到了钱钟书的“喻之二柄”:“ 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 ’,超妙而不可取也,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 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在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 ’,是为心痒之恨词。” 这显示了能把握褒贬“喻之二柄”,是一种艺术视野,一种全面的艺术技巧。那么女诗人,既显示了善于用形象的语言来抒情,也善于用形象的语言来说理,也是把握了一种“象之二柄”,也是一种艺术才华的无意识的宣示。
再看女诗人另一艺术技巧,即诗歌意象场景密度的安排,我想这和电影场景的安排一样,是有价值有意味的。樊苏华在《影视场景的创造能力》中说:“场景的密度决定故事的推进速度。影视故事是线性艺术,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宝贵,都不能没有目的性地予以浪费。平均场景超时的故事,密度必然会降低,平均超过五分钟一个场景的故事,就好像‘老牛拉破车’,令观众无法忍受。”你看,诗人和“四季”对话时,不是意象场景,以春夏秋冬为序很快的转化吗?这样的安排,反映了诗人思维话题的转换,思维敏捷的速度,思维情感的欢快,思维契入的广度,同时让我们又一次认识到诗歌的价值漫向了辽阔的时空。
诗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应该有情感的璀璨。这首诗,虽然诉说了自己的理念,但感情的影子始终不离不弃。比如“诗能像锋利的箭,让时弊的面纱剥落”,这是说“时弊”是有面纱的,我们看不清它的真面目,我们会面对这样的面纱有各种错误的认知和感悟,甚至产生美好的幻觉,因此“时弊”的面纱,蕴含着诗人的厌恶感,而诗却能像锋利的箭,毫不留情而又有力的射落这面纱,于是一种对诗的赞美、敬佩的情感蕴含在这个比喻中,而当那面纱剥落之时,又是何等的痛快。诗歌最擅长的用形象来寄寓情感,当审美形象触发我们的联想或想象,使我们把生活中曾有过的情感灌注到诗中,让诗嬉笑怒骂,也活了起来。女诗人的诗不正是这样吗?我们常说一句话“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前一句是说才力,后一句说感染力,感染力关乎情,你抒发的感情,连很难动情的鬼神都落泪了,那感染力就值得赞叹了!诗人的诗感染力也确实不同凡响。从全诗的结构来看,与“四季”对话,与“天地”对话,与自己的“心”对话,有人说“结构本身是形式,但是结构同样蕴含着对‘意义’的理解”,我们细细想来,这结构既从外部的时空来感悟诗歌,赞美诗歌,也依凭自己诗歌的创作实践,从自己“心”的体悟来叙述认识,抒发情感,因此作者在这首诗中立体的表现了自己对诗歌的情感态度,这所谓深刻又深沉。
好诗,总是有其独到性的,这是艺术才华的体现,由此让我赞叹,好友是影星也是诗星!
【解读影星林芳兵现代诗《诗是什么》】相关文章:
解读林芳兵现代诗《诗是什么》04-15
绿是什么现代诗03-18
爱情是什么现代诗04-18
幸福是什么现代诗04-16
爱是什么-抒情现代诗02-23
现代诗歌:诗是什么02-24
春天是什么的现代诗02-09
现代诗欣赏《快乐是什么》03-05
现代诗解读三扣四注意的阅读技巧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