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中爆发的现代诗分享
诗人因作诗而处在与沉默的特殊关联之中,他们总是会以某种命定的方式返回到诗之开端或终结处的沉默里。
我们可以用中国新诗中的某些作品为例,来说明如何在细读中做到这一点。
比如在著名的诗八章中,穆旦将沉默的发生场所置于到爱欲的玄学空间之中: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语言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穆旦诗八章
“爱之中,比起语言来,沉默更多。“因此爱使世界安静(静静地)。当爱的沉默将”我们“围拢”,言词的火苗就“在紫色中一跃而起”(特纳克尔语)。于是就有了交谈:这是言词之火的拥抱和交缠,它比起肉身的拥抱更加热烈。
作为火焰之相互拥抱的交谈,照亮肉身拥抱的世界;值啊深入的交谈中,言语发出的光亮使相爱者看清了彼此的面容。
然而,这交谈也使得沉默进一步增加,它其实是增进了爱之中的神秘和黑暗。相爱者说话,为了倾听沉默,为了沉迷于这“未成形的黑暗”。而当代诗人赵嘉音所说的:“而沉迷本身也是让人陶醉的,犹如每个人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这一点也极其重要。
赵嘉音就是一位对于沉默着迷的诗人。
老灵魂升起孤独
寓言长出双弧线
它陌生的头颅
像 期盼果实
必成熟于秋季般 不可思议
有些旅程 注定是寂寞的
甚至 没有自己
犹如意义本身
——使命
摘自赵嘉音【鸢尾】系列,使命。
使命是孤独的,自然也是沉默的。而在赵嘉音的使命中,沉默直接转换成了一种力量,这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的力量直接汇聚成了使命。而使命这一诗歌中永恒的主题(甚至说诗歌的使命)就此得到了诠释。在赵嘉音这里,沉默是使命的力量,亦是诗歌的力量。
韩东是另一位对“沉默“极其着迷的诗人。
诸如他的沉默者:
我在沉闷的'生活里不说话
我有沉重的上颚和巨大的下颚
像荒芜的高地上原始的石缝
即便是家的季节里,唇齿间
也不生长绿叶的言辞
我嘴部顽固的石锁,圆石上泛着青光
或许就是两片石磨间的相互消磨
像反刍动物从母亲那里带来
我就想马的石像咀嚼沉默
白墙的阴影是我寂寞难咽的草料
那蒙面哭泣的妇人是沉默者年迈的母亲——
她把他从唠叨中诞生出来——自觉受了伤害
好吧,就让房间里充斥我口哨般的喝汤声
——韩东沉默者
这首诗清晰、简练。得到了精准控制。沉默的意象呈现也十分娴熟和勾人,碎片化的场景使沉默呈现出另一种可能。
而诗歌的阅读,好的细读从沉默中对作品的阅读或注视开端:在“久久的注视“之后,仿佛从沉默中吸收了足够的语言,才能开始对作品的阐释。而阐释的实质,是向作品提问,同时倾听作品对问题的应答,也就是在作品之中吹拂的风声。
我们需要耐心和细心地倾听这”风声“,一旦我们听懂了,我们就会止住,从言说和阐释中退出,再次回到对作品的阅读。这就是细读的终点:返回作品,返回沉默中对作品的久久注视。
细读始于沉默,并终止于沉默。而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细读——在沉默之中,期待着“注视”的时刻。
【沉默中爆发的现代诗分享】相关文章:
在沉默中爆发的现代诗06-02
沉默中爆发的现代诗欣赏06-08
有关沉默中爆发的现代诗07-28
在沉默中爆发作文09-08
高三议论文:在沉默中爆发04-18
沉默的现代诗05-03
断崖的沉默现代诗04-14
沉默现代诗歌04-26
沉默的现代诗歌05-07